非常幸運能在這個寒冬和疫情來襲下,同來自全國29個省市區354位兒童戲劇教師在這裡匯聚一堂,學習兒童戲劇教育。也非常榮幸地和業界知名專家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一一交流。感受著來自兒童戲劇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身為一名小學戲劇教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這不僅僅要感謝我自始至終的戲劇教師夢想,也要感謝給予我實現夢想舞臺的校領導,還要感謝主辦方為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是您們能讓我有機會與這個即將要崛起的專業——兒童戲劇教育,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經過幾天的集中學習與交流,讓我更加透徹的了解到,身為一名戲劇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多面手。一位戲劇教師不僅僅要自己會表演,還要和別人共同表演、為他人表演和鼓勵他人表演。更確切地說,戲劇教師也要充當演員、導演、教師、編劇等等一系列的角色。正如著名導演藝術家羅錦鱗教授說的那樣「演而優則導」。當我們把這些『角色』都演好,才能幫助孩子們導好戲,玩好戲。所以他以導演藝術的特性與導演的職能從廣義和狹義的戲劇概念出發,幫助我更深刻的理解什麼是戲劇。讓我明白戲劇就是「活人演活人給活人看」這一通俗又深刻的含義。兒童戲劇的「卡塔西斯」通過宣洩情感、淨化思想、陶冶情操,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並成為自我的主人。
談到導演,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兒童劇場所應掌握的導演要件,著名戲劇教育專家張曉華教授帶領我們走進劇場,通過張教授在一線40年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張教授對兒童的了解是非常透徹的。張教授講到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孩子是很聰明的,是很有觀察力的,孩子的感覺是很敏銳的,應該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這樣製作出來的兒童劇不僅孩子們會喜歡,大人也會喜歡。這就要求戲劇教師一定要有職業性和專業性,更要有童心。在對待兒童作品的創作和設計上,要更加嚴謹,同時要做到「做中學」,不斷鑽研兒童戲劇,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各樣的專業知識。
要做中國的兒童戲劇,我們就不得不去了解中國兒童劇的發展歷程及其藝術特點,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教授從第一位中國兒童劇創作者黎錦暉先生開始,介紹了中國兒童劇走到今天巨大的發展歷程。通過對兒童劇《馬蘭花》《你看上去很好吃》《巨人的城堡》等等優秀劇目的講解。告訴老師們,寫兒童劇要了解呵護兒童心靈,不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把大道理變成深刻雋永的小故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她強調兒童劇一定要有「美」,感受美是非常重要的。
而這恰恰是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系副主任姬沛教授所要講的兒童劇中美育的功能與途徑,從戲劇+教育的角度剖析了戲劇在教育過程中通過運用美育知識,讓戲劇作品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讓他們認識美、發現美、進而創造美。這也讓我想到國家近些年來不斷強調美育的育人功能。並且在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將戲劇納入學校美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學生在參演及觀看戲劇作品的同時也能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從而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的。
那麼好的戲劇對人一定是有精神營養的,而在舞臺表現中這種精神營養則可以通過詩化意象呈現出來。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以兒童劇《長城的傳說》為例,將長城時而蜿蜒起伏,時而舞動翻飛,時而旋轉升騰的詩化意象呈現在舞臺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劇中老虎是四塊拼成的,山神是有大有小的,雞和狗是可以與人共舞的,它們完成了從「中國意象現代表達」延伸到「民間民俗現代構成」的導演講述。
當然,在聽了這麼多關於兒童戲劇的理論知識後,西安兒童藝術劇院王麗虹院長帶來的兒童戲劇的實踐與創新分析了當下兒童戲劇教育的現狀以及未來戲劇教育的需求,並且以西安兒藝的戲劇教育課程為例,針對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打開了我在學校開展戲劇課的又一實操思路。不僅要「演出來」,還想「走出去」,鍛鍊孩子們的心智,培養孩子們的能力。
最後,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馬亞瓊老師的兒童戲劇的原創與改編藝術一課中,通過分析世界頂尖兒童劇作家的創作思路,講解了原創劇本的寫作技巧,從孩子的喜好入手,設置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角色及場景。對選擇文本及舞臺的改編如何進行可行性的評估?如何將文本的創作和改編做到有意思?從紙面搬到舞臺上應該如何來呈現?這是每位戲劇教師需要做的功課..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深知自己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但對未來兒童戲劇教育事業,我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期待。真心希望能夠和戲劇界的專家及同仁們,為中國兒童戲劇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