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詩和遠方
還有百吃不厭的美食
抱歉,讓大家久等了!
這期咱們就來盤盤
那些縈繞在心 日夜思念的
渭南特色美食小吃
在這裡,感受美好食光
01
辣子豆腐
香辣軟和 入口留香
辣子豆腐流行於陝西渭南市合陽縣西南的路井、獨店、孟莊一帶的特色傳統小吃。先把豆腐切塊放入帶調料的湯中煮20分鐘;再煎好"哨子"。裡面有油炸豆腐、蘿蔔丁、蓮菜丁、肥腸等;再燒好豬油、清油相參合的油潑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備用。吃時先舀豆腐,再搭哨子,最後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
02
蕎面煎餅
軟和筋道,越嚼越香
在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同家莊鎮的西銅鞮村有一個獨特的品種——「蕎面煎餅」,當地人稱為「紅油餷子」。
煎餅攤好,蓋上淨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變軟。然後放上紅油辣子、蔥花、大油、鹽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熱,讓大油化開。再輕輕用手揉搓,使調料混合均勻,捲起裝碗,便可即食。蕎面煎餅軟和筋道,加上蔥香以及醋與大油辣椒摻和後的特殊味道,大開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頭上冒汗,卻越嚼越香,吃上兩三張才過癮。
03
石子饃
歷史悠久 香酥薄脆
「石子饃」是合陽縣的美味食品,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石子饃」茴香出頭,健脾暖胃,增進食慾。吃時酥脆,在嘴裡嚼碎了才能下咽,有利消化,夏天不易發黴,易於保存。所以 「石子饃」 便成為合陽農村答謝親友的禮物。同樣也是老人和孩子理想的食品,有些人出遠門,也要帶上些「石子饃」在路上食用。
04
踅面
香而不辣 味濃爽口
踅面[xuémiàn],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傳統特色麵食。有的人寫成「旋面」,是因為「旋」字在合陽方言裡念「踅」。烙熟後一張張搭在外面涼冷,再切成寬窄與薄厚相當的條形,碼得整整齊齊,這樣能保質三、五天,吃時只需在開水鍋裡滾一下即可。
05
金線油塔
層多絲細 鬆軟綿潤
金線油塔,層多絲細、松綿不膩。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裡,佐以蔥節、甜麵醬等,別有風味。
上桌的金線油塔通常裝在盤子裡,看起來像個小饅頭,用筷子提起塔尖抖一抖放到碗裡,瞬間就看到油塔變成一碗鬆散的金線,聞一下噴香撲鼻,吃到嘴裡鬆軟綿潤,油而不膩,清爽利口。
06
漿水面
酸辣可口 湯清味正
做漿水面時,先將漚制好的漿水舀一部分入鍋,並根據其酸味的濃度和食者的要求,酌情加入清水兌合,燒之使沸,再加入蔥花、香菜、食鹽、辣椒等調味品,待涼即成。煮熟的麵條,調人清涼的漿水,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吃一碗頓覺清涼透心,遠遠都能聞到鮮美的味道,酸而不烈,氣味芬芳,湯清味正。尤其是麵條擀的薄如蟬翼,隔面照字,加上沙苑小蔥炸蔥花,焦而不著,醇香可口,放上香菜,撒上雞蛋皮,黃綠相映,讓人一看食慾大增。
07
水盆羊肉
肉爛湯清,清醇可口
水盆羊肉,陝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都很有名。以剔骨「同羊」肉、骨頭、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鹽、味精為原料,分原料處理、煮羊肉、調製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水盆羊肉時,很地道的是配以大荔特色月牙燒餅兩個,一個燒餅夾肉,另一個燒餅用來泡饃,佐以鮮大蒜或糖蒜,調味的油潑辣子則需用羊油潑就才行,則肉爛湯清,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
08
同州棗沫糊
色紅味甜 棗香濃鬱
大荔縣地下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為紅棗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那裡盛產的馬牙棗形似鴿蛋,光澤紅潤,皮薄如紙、肉質脆嫩、汁多味甜香氣甘醇,是紅棗中的珍品,更具有健脾益胃、養血安神、補氣養顏的強力功效。
盛一碗棗沫糊其色紅味甜,棗香濃鬱,滑潤可口,在冬日季節食後只覺能立刻驅走寒冷,口有餘甘,回味無窮。
09
八寶辣子
口感脆爽 香辣開胃
八寶辣子說是八寶,無非是對眾多原料的概稱,不一定非要八樣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樣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麵,二是鹹菜丁,三是大肉丁,一辣、二鹹、三香,是八寶辣子的根本。除過三種基本材料,一般也會就地取材,或因季節的不同,再加入如黃豆、紅蘿蔔丁、蓮菜丁、蒜薹等其他原料,條件好點的,還會有玉蘭片甚至蜀中青筍等珍貴食材。不同材料也以紅、綠、白、黃、黑多色配比,煞是熱鬧好看,口感同樣「豐富多彩」。
10
月牙燒餅
狀如新月 酥香可口
大荔月牙燒餅,其名因餅型狀如月牙而得名,又因為形似切成一半的尋常燒餅,因此關中有句俗話形容道,「大荔有一怪,燒餅半個賣。」月牙燒餅顏色金黃,狀如新月,外皮焦脆,酥香可口,熱吃涼吃均可,特別是吃當地水盆羊肉,用此餅夾入羊肉,饒有風味。
11
蜜棗甑糕
綿軟粘甜 濃香撲鼻
甑糕,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荔縣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為關中之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鮮食棗的種植,出產的冬棗汁多皮脆、含糖量大。由此冬棗曬乾脫水製成蜜棗,自然是甑糕絕佳的材料。經過精心蒸調的大荔甑糕米棗交融,老幼鹹宜,營養豐富,滋補性強,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濃香撲鼻,久食不厭,風味尤是獨特。
12
茶食
鄉土風情 新春必備
大荔茶食有鹹甜兩種。鹹的是用精白麵粉,配上茴香、椒鹽、雞蛋、加適量的鹼和成面塊,擀、捏、剪、塑成麥穗、小雞、風車、石榴、花卉、掏麻糖等等形狀,入油鍋炸成,色澤金黃,鹹、香、酥脆可口;甜的是用錫鹼和面,炸成小長條,或園的小茶果,就是市面上賣的小果子江米條形,化蜜糖餞之,裹以芝麻,色澤暗紅,甜、酥、綿軟適口,老少鹹宜。
13
帶把肘子
酥爛不膩 香醇味美
「帶把肘子」源遠流長,是大荔傳統名萊,在秦饌筵席上久負盛名,《中國菜譜》秦菜部分把其列為「第一名菜」。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著稱。色澤棗紅,如把柄,故稱「帶把肘子」。它的用料考究,造型別致,堪稱「盤中之王」。上桌時另帶蔥白節和黃面醬小碟,將面醬抹在肘子上,用蔥節就著吃。它的顏色棗紅,形狀像蒲團,肘肉酥爛不膩,肘皮膠黏,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醇味美,別有風味,是一道富含蛋白質、鈣質的菜餚,具有食療滋補作用。
14
柿餅
肉多霜厚 甜美入心
「合兒柿餅」加工工序有12道之多。先是把選好未熟的尖柿用特製的旋刀刮皮,脫澀,軟化,繼而用細繩穿掛起來,進入「曬餅」階段。此後一個多月內,柿農還須捏餅;前期輕捏果心,使之軟化、脫澀、縮水、乾燥;中期捏塊,使果肉緻密柔軟乾濕均勻,色澤美觀;後期捏斷果心,進行整形,防止果肉收縮,並使外形規整。最後一道工序便是收堆出霜了。其成敗關鍵在於把握柿餅的乾燥程度,掌握收堆時間,不可收的過幹或過溼。只有收堆適時水分適當,才能使霜出得快而厚,呈透明結晶狀,即俗稱的「疙瘩霜」。
15
瓊鍋糖
酥脆可口 香味醇鬱
製作「瓊鍋糖」先用富平流曲鎮特有的井水與陝北精選上等小米蒸餾,與大麥芽攪拌發酵淋汁,用鐵鍋熬成糊狀''灶糖。取出冷卻,再在蒸汽加熱中反覆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然後與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陳皮等其他輔料,分層置過於瓷缸內熱燜,最後混壓成餅,刀切成條或片,即成香味醇鬱的風味食品 「瓊鍋糖」。 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 做工精細, 為純天然綠色食補佳品,食後具有消食、潤肺、健脾、補腎之功效。是中外遊客選購品嘗的地方風味特產之一,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
16
麥子泡
湯汁寬厚 紅火香辣
澄城麥子泡,也叫麥籽泡,是用大麥麥仁製作的美食。選取顆粒飽滿的大麥麥粒,以精心熬製的骨湯熬煮,湯中再加上涼粉、豆腐、大肉、肥腸、豬血塊等食材,用紅豔豔的大油辣椒澆透湯料,待麥粒煮至酥脆,香辣氣息撲鼻之時,一大鍋熱氣騰騰、紅火香辣的麥子泡就大功告成。
吃麥子泡要配剛出籠的蒸饃,軟軟的大白蒸饃掰成大塊泡進熱騰騰的麥子泡裡,頓時吸進了紅油,一下子變得鮮紅透亮起來,又去膩又好看。再配上幾個清爽的小菜,紅紅綠綠的,看起來都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振。
17
肉夾饃
餅酥肉香 爽而不膩
老潼關肉夾饃與其他肉夾饃的區別主要在於燒餅的不同。這燒餅製作方法獨特:用精製麵粉加溫水、鹼面和豬油攪拌,和成麵團,搓成條,捲成餅,在特別的烤爐內烤制,待花色均勻,餅泛黃色時取出。剛出爐的千層燒餅裡邊是一層層的,皮薄鬆脆,像油酥餅。咬一口,掉渣燙嘴,口感極佳。
18
醬筍
紅褐透亮,醬香撲鼻
「潼關醬筍」是渭南市潼關縣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筍香濃鬱、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又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
19
油饃
酥脆可口 工序奇特
華州油饃,當屬燒餅的分支,卻有不同的風味。渾圓外形,裡軟外焦,十分可口。
華州油饃與其他燒餅的不同點,在於外表拉出的面絲。華州油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外面薄如紙的面絲在烙餅時會極大限度地硬化受熱,是油饃口感酥脆的來源。
烙好的圓圓的油饃散成一絲一絲兒,又軟又細,饃裡散發出摻著蔥花兒和芝麻油的香味,撲鼻而來,拿起一絲兒放入口中,酥脆可口。
20
關中攪團
香軟滑口 筋道耐嚼
陝西關中渭河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素以盛產小麥、玉米而久負盛名。用麵粉「打攪團」也成為一種獨特地域發明。根據用料不同分為麥麵攪團、玉米面攪團、蕎面攪團等等,尤其是玉米面攪團,十分正宗,色香味美,筋道耐嚼,滑溜爽口。
渭南鄉間吃攪團,多是用油潑辣子醋水或是漿水酸菜調汁。從甕裡撈一盆酸菜,切段一二公分,調入紅辣子面、食鹽、味精等調料,熱油一潑,攪拌均勻,也相當可口。
21
水晶餅
外形美觀,油而不膩
水晶餅是陝西渭南的名點,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適口。外形美觀,配料製作講究,操作工藝嚴密。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鬱的玫瑰芳香。
22
粉蒸肉
肥而不膩 宴席必備
粉蒸肉是以豬肉和「粉面」(粉面指從豆子、紅薯、洋芋中提取的澱粉)為主料而加工成的一種食品,既可作為一種主食單獨食用,又可作為一道菜,配熱饅頭就餐。因其味香而入口不膩,食後頂飽,製做工藝又不複雜,故當地人常常為了改善一下生活,便做一頓粉蒸肉吃。飯店也將此作為一道地方特色菜,赫然寫在其菜譜上。
在渭南農家紅白喜事中粉蒸肉都是宴席必備,是當地優質小麥饅頭極好的搭配,往往是宴席中最後幾道壓軸的「硬菜」之一。
23
豆腐泡
祛寒一絕 香氣四溢
「豆腐泡」,其實就是豆腐泡饃。因此與羊肉泡饃一樣,在民間是作為渭南群眾早餐的一種食品,所以要吃「豆腐泡」,一定要趕早,一般到早上9點鐘後,各館子就會售罄。每天早上六七點鐘,渭南市20多家賣「豆腐泡」的大小館子,就會擁滿了特地用豆腐泡開啟一天新生活的老主顧。在冬日裡吃罷「豆腐泡」,再喝上一碗店家免費贈送的老漿或豆漿,體感酣暢淋漓,一退冬日嚴寒,更是妙不可言。
24
醪糟
甜而不膩,飲而清爽
在渭南,醪糟是婦孺皆知的傳統名吃,尤其是在寒風瑟瑟的冬日裡,一碗熱氣騰騰的醪糟下肚,讓人頓覺渾身暖和。
25
蒲城酥梨
色澤金黃 味甜多汁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有著得天獨厚的果業種植自然條件,縣境南部海拔400米—600米,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灌溉資源豐富。在如此豐潤水土長成的蒲城酥梨以形美、皮薄、色亮、果形端正、個大質脆、色澤金黃、味甜多汁、適口極佳,卻又耐儲存等特點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很早就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的讚譽。
26
白水蘋果
脆甜汁多
白水縣地處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是中國著名的"蘋果之鄉",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氣候、土壤和地理位置,與生產優質蘋果的生態環境完全吻合。白水蘋果,果面光滑、蠟質多、果粉少、乾淨無果鏽。果皮底色黃綠,果麵條紅或片紅,果肉黃白色,肉質細密,硬度大,果汁多,味香,含糖高,酸甜適度。
27
太后餅
富平太后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創製於漢代,系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御廚所擅長,太后喜食,故而得名。由麵粉和豬油等製成。特點是油而不膩。將板油撕去皮膜,切成小丁,刀背砸成油茸。加入用桂皮、花椒熬成的調料水和適量精鹽攪拌均勻。取麵粉加水和成麵團,揪成面劑,用手按平後擀成長形面片,抹一層油茸,捲成圓柱形,搓成長條,反覆行疊後再揪成小劑,製成餅坯。在餅坯上刷一層雞蛋液或蜂蜜水,放入鐵爐中烘烙而成。
28
時辰包子
渭南時辰包子創始於清乾隆年間,但那時不叫時辰包子,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張坤,他家的包子特別味長,每天爭嘗名品的食客絡繹不絕,排成長龍,一過上午時,就買不到包子了。因此人們就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兩字,爾後約定俗成,流傳至今。其特點為面細皮白"僧帽"狀,油滲包底呈金黃,馥鬱鮮爽,油而不膩,香味悠長。
29
椽頭饃
蒲城椽頭饃以其形似椽頭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產歷史。蒲城椽頭蒸饃是以渭北優質小麥和洛濱之獨特水質為原料,具有饃白皮展、外酥內嫩、數日不裂、營養豐富、甘香盈口的特點。其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蒸饃時不用鹼,發酵程度要求嚴格,麵團要反覆盤揉,所以椽頭蒸饃內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於攜帶,又耐久貯。故而成為人們宴會待客,饋贈親友,外出旅遊的必備美食。
30
面花
華州面花造型質樸厚重,簡潔明析,內涵豐富,富有變化,大膽誇張,不以形似,而以神似為滿足,面花捏制的形象種類繁多,有單獨的、複合的、組合的各種樣式。單獨的花鳥蟲魚,十二生肖等形象簡煉而大氣,複合的有金雞鬥蛇,五福鶴壽等玲瓏而精巧,而組合的大個臥虎、立虎、雙虎等形象具有代表性,尤其充分顯示出當地藝人們的高超技藝。
伴隨著春雨的潤物無聲
復甦充盈的不僅僅是全身的細胞
還有舌尖的精細味蕾
來源:微渭南,渭南文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