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寶燒以明燦瑩潤的釉色和精緻美妙的圖案稱著於世界。七寶燒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有線、無線、盛上、罩釉、省胎七寶等,其主要製作方法與我國的景泰藍相似,分設計制胎、描圖、制絲、鑲絲、填釉和焙燒(這兩項須反覆數次)、磨光、口足裝箍等步驟,成品華麗異常。
「七寶燒」這個詞,中國人一直認為是日本人對中國景泰藍的叫法,其實並不是這樣。七寶燒既不是日本人的名詞,也不完全是景泰藍。「七寶」這一說法,最先來自佛經。佛家七寶之說有4種說法:《盤巖經》說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為七寶。《阿彌陀經》則說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法華經》則說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七寶。而《無量壽經》則說是金、銀、琉璃、頗梨、珊瑚、瑪瑙、硨磲。說法雖不同,但都指七種寶物這一點是相同的。中國古代器物多有用七寶來裝飾的,例如古籍中有記載,漢武帝製作七寶床,齊後主給穆皇后造七寶車,隋文帝時突厥獻七寶碗,唐朝有七寶吧。《唐書武后傳》稱:「武后又自加號金輪聖神皇帝』,陳七寶於廷,日金輪寶,白象寶,日女寶,曰馬寶,日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以示珍異。」後來,人們把用多種奇珍合成的器物,不論種數多少,都統稱為七寶。
)七寶燒與景泰藍的異同七寶燒這種器物,確實是日本人創造的,只是七寶燒這一名字,確實是出自中國。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制銅見長,從明代起,中國景泰藍與寶燒器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馬上照樣仿製。只是在當時,缺乏鑑定其原料的科學技術中國製造的景泰藍及寶燒器是用什麼材料、什麼方法,並沒有記載,日本人僅憑傳入的器物進行仿造,結果就造成既像景泰藍,又像寶燒器,但又確實不是景泰藍、寶燒器的一種器物。以後,這種器物又傳入中國,從外表看來既非景東藍,又不是寶燒器,但是光彩照人,璀璨奪目,好像用許多珍寶燒成,於是把它叫作七寶燒這不只是為了區別於中國原有各種器物的名稱,用這個名字也是一種尊稱,這就是七寶燒創製及命名的經過。
不過,中國人歷來認為七寶燒就是景泰藍,只是在叫法上中、日不同,其實景泰藍與七寶燒絕不是同一種器物,我們觀察實物就可以知道。各類書中對景泰藍與七寶燒從來就沒有加以分辨,但是檢驗這兩種器物的實物,就可以知道兩者的不同之處:景泰藍是用琺瑯質製成,琺瑯質是不透明的物體;七寶燒是透明的釉,絕不是純琺瑯。七寶燒既然不是用琺瑯製成,當然與景泰藍不同了。景泰藍與七寶燒的製法也不相同。景泰藍是將各色顏料摻到琺瑯質中,混成之後就像市場上出售的製作江米麵人所用的各色江米麵用的時候就按形制把它填到銅絲製成的圖案內,因此琺瑯質很厚,也就是說景泰藍的各種顏色很厚。即使偶有剝落,但裡外的顏色相同,質雖毀而顏色不變。而且景泰藍只是表面光亮,像玻璃但絕不透明。但七寶燒卻不是這樣,它是在銅器上先施一層我們平常用的鏡子背面的紅色水銀,再在水銀上做成各色的圖畫或圖案,然後再覆蓋一層玻璃質的物品,完全透明。因是透明的,由外面可以看見底下的圖案或圖畫又因為反光的原因,顏色比景泰藍更為美麗。景泰藍的顏色在琺瑯質之內,而七寶燒的顏色在玻璃質之下,玻璃質內並無顏色,此是兩者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