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傳世上乘瓷器——景泰藍

2020-12-19 中國輕工業網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解、喜歡上了景泰藍。但是大多數人對於景泰藍的了解,更多的是局限於表面——她是奢華的、大氣的、昂貴的,很少有人知道要怎麼去判斷景泰藍的真假與好壞。對於此種情況,小編簡單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當今的贗品,與真品幾乎沒什麼區別,但贗品即使做得再逼真,也無非是使用草酸、鹽酸之類的化學品在外表做舊上下功夫,而且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仿景泰藍的製品,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有些地方叫做「軟景泰藍」、「滴油、滴膠、烤漆飾品」,全都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這種材質不耐久,也不耐高溫,容易腐蝕和磨損,不用多長時間便會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澤,檔次較低。

      一、眼看:因景泰藍的釉料是無機物,所以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冷光澤和硬硬的質感,而仿景泰藍是有機物,性質偏軟,表面光澤呈油脂感和塑膠感,大多以樹脂為原料仿造。

      二、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景泰藍的琺瑯質硬,不容易刮花,而樹脂塑膠類的仿景泰藍容易刮花。

       三、針刺:將針的針尖燒熱或燒紅之後,在景泰藍的琺瑯表面鑽刺,仿景泰藍的琺瑯表面容易被刺鑽出痕跡,而真景泰藍琺瑯卻絲毫無損。

四、火燙:將燃燒的菸頭在景泰藍的琺瑯表面燙一燙,仿景泰藍琺瑯表面不耐火燙,表面會留下燙痕,而真景泰藍琺瑯表面卻絲毫無損。

總之,鑑別景泰藍和樹脂類仿景泰藍的方法很多,並且難度並不大。因為這兩種材料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一種是無機礦物質,而另一種是有機物質

景泰藍是在銅器的表面,施以各色琺瑯質,徐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鋼絲或金銀絲,最後經高溫燒制而成。 景泰藍起自明代景泰年間。以景泰、成化兩朝燒制最多,且質量也屬上乘。明亡,景泰藍工藝幾乎失傳。到乾隆年間,燒制景泰藍的作坊又漸增多。同治以後,洋人來華,不少人不惜重金收買景泰藍,國內一些商人便專門設廠燒制,有的甚至假冒景泰、成化年間產品。

景泰藍中比較重要的材料是琺瑯。假的景泰藍,一般不用琺瑯,而用其他顏料代替。偽造景泰藍的方法主要有:將銅器鑄好,用鋼絲圈作花紋,加上顏料即可燒制。如果是藍色,便須用銀藍、硬藍和黑色三種顏料攪混而成;紫色則用銀紫、銀藍、黑色三種顏料攪混;白色用硬白、銀白與粉紅顏料;深綠用銀綠、硬綠、銀藍和黑色顏料;淺綠用銀藍、銀綠、蛋青和地子綠四種顏料;黃色則用銀黃研面,摻和黃米而成。無論燒制什麼顏色的景泰藍,其中都必須加油煙土,燒成之後,才能有砂眼。燒好後,還得以火鍍金,細石磨光。然後抹上杏幹粥,使其生鏽。數旬後將浮鏽洗去,再用油脂擦揩。假景泰藍的顏色、光澤就與上了琺瑯質的景泰藍幾乎一樣了。

傳世的景泰藍中,以明代的產品為最上乘。凡明代燒制的產品,其表面大多光潔透亮。綠色如翠玉一般,紅色如雞血,紫色象舊紫晶,藍色近似藍錠,白色仿佛凝脂,黃色如嫩薑。這個時期的景泰藍,絲胎都是黃銅鍍金,因為是用火鍍上去的,所以都有沙眼。

清代所產景泰藍,色彩大都有些發餈。其絲胎主要是紅銅,鍍金也為火鍍。乾隆時期所燒制的景泰藍,以黃白二色為最佳。其黃色黃而發乾,與煮熟的雞蛋黃相同。後來的仿製品則多黃中發綠或發紅。乾隆朝的白色景泰藍也很難仿造。一是因為其白色與車渠石的顏色相差無幾,仿者須用很難得到的六品頂珠仿製。 另外,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來雖然也有人發明了一種白色的乾料,但燒時又不容易熔化。比起其他顏料,火候很難掌握,如果不是手藝高超的工匠,很容易使器物受到損傷。

從古到今景泰藍一直是中國傳統出口工藝品,日本的七寶燒就是仿製中國的琺瑯工藝,它的釉色亮麗有餘,但是不帶釉中的掐絲。市場上見到的景泰藍絕大多數為新工藝品,因為景泰藍工藝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斷過,且產量越來越大。新工藝的景泰藍價格都不是很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產過剩,不太講究工藝質量,只有少數的景泰藍製作工藝講究,掐絲細,釉面光亮,色彩鮮豔而明亮,北京翰海異地拍品徵集海選開始了;壹巴期;壹午午壹。壹巴斯靈。陳經理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朋好友互相往來的最佳禮品。舊的景泰藍已經很少見到,所能見到的大多為清代晚期。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所提高,胎薄、彩釉也比較鮮豔,並且砂眼較少,花紋圖案也比明代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紋飾生動,金飾部分採用鍍金,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製作好的景泰藍也有專門的老字號,像民國時期的「老天利」、「德興成」,他們所製作的景泰藍工藝極細,保質保量。

有一種極易與景泰藍相混的工藝叫燒藍,看上去和景泰藍沒有什麼區別,稱之為「燒藍」或者「燒瓷」,只是釉面上不掐絲,是北京生產的傳統出口工藝品。燒藍的胎較厚,手頭較重,加之繪有民族風格的圖案,使燒藍的價格會更高一些,在收藏燒藍時要注意選擇胎厚重,工規整,造型別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舊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造型與琺瑯差不多,有瓶、盤、碗、攢盤、盆景盆等。

市場上的景泰藍新的多於舊的,在收藏中要加以識別,以完整器最好,成對的器物價值會更高一些,不是「1+1=2」的價格。在存放中要注意保護景泰藍的掐絲不被破壞,釉面要完整,不要有碰傷,保持釉面的光潔。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從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開始,景泰藍出現仿製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後的器物。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偽造的一般方法是:先製成銅胎,並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接著將普通顏料研磨後填入灼燒,燒成後鍍金,再用細石將表面的硬稜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塗上一層杏幹粥,使其生鏽。數十天後把表面的鏽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顏色和光潤程度可與舊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細觀察,便能分辨真偽。

景泰藍以明代的製品為佳,凡是明代的製品,它的質料都是透亮而不發磁,而大綠一色,其透亮則更比他色更為厲害。它的性能與玻璃略同,它的顏色象油綠的翠玉,紅色像昌化的雞血,紫色猶深色的舊紫晶,藍色類似於藍腚,白色類似凝脂,淺綠色發藍,黃色與姜中擰出的漿汁略摻黃米相同,其絲胎皆是黃銅,鍍金為大鍍,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到乾隆時期,無論何種顏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發磁,乾隆的白色也最難仿製,其中原故有二點:一因其白色與東渠石色沒有差異,仿者須用六品頂珠製成,然而頂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之作料家雖亦發明一種乾料,但燒時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別厲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製作,器物極易受傷。

相關焦點

  • 廣東省中博藝術品鑑定有限公司:景泰藍瓷器 神乎其神的「妙瓷」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在瓷器收藏界中有一句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一語道破了這一原本專屬於皇家的瓷器品類的珍貴與獨特之處。那麼這原本僅出現於鐘鳴鼎食之家的瓷器,為何在數百年間都沒有走出過宮廷呢?
  • 清代瓷器發展的工藝奇蹟——景泰藍,最高貴的皇家用瓷
    在古代官窯瓷器基本上都是皇家壟斷了,民間是不能使用的,無論是工藝上還是製成上都有極具嚴格的要求,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內容是清王朝的專屬皇家瓷器——景泰藍。說到大膽創新,清朝參與了瓷器歷史上最大的工藝改進,除了像景泰藍,還有粉彩、琺瑯彩等等更加鮮明的瓷器品種,相對景泰藍來說,是專供清王朝使用的,做工上十分精巧,足以在瓷器種類中傲視群雄。
  • 乾隆皇帝喜歡景泰藍超過瓷器,重大宴會餐具只用它
    我們所知乾隆時期瓷器製作發展到了中國頂峰時期,各種瓷器種類繁多,器型大氣,裝飾精美。給人以大氣磅礴,富麗堂皇的感覺。但還有一種工藝品在當時比瓷器更讓乾隆皇帝喜歡。乾隆四十四年,在這一年的除夕,皇帝擺家宴招待所有的家人,每個人的餐具都是不一樣的,有精美的瓷器,也有金銀器,但乾隆皇帝的餐具只有掐絲琺瑯。
  • 景泰藍價格為什麼這麼高?
    景泰藍是中國的傳世經典工藝品之一,發展史已經有百年,製作景泰藍的工藝水平,在不斷的進步。如製作景泰藍的工具,有了顯著的進步,這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可為什麼即使這樣景泰藍價格一直以來仍然是居高不下呢?
  • 景泰藍和畫琺瑯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近看到好多小夥伴問我說景泰藍不就是琺瑯嗎?還有問琺瑯不是瓷器嗎怎麼成景泰藍了?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問呢。接下來傳世經典跟大家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畫琺瑯,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這麼一對比最本質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景泰藍是特種金屬工藝品,琺瑯彩是彩瓷器。
  • 國禮重器|比國畫更美,比瓷器更貴,國寶景泰藍
    景泰藍,另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銅胎掐絲琺瑯」,這一工藝自元朝晚期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很快便進駐宮廷,深受皇室喜愛,到了明景泰年間,這一工藝更加成熟,加之當時的製品底色多為寶石藍或孔雀藍,故此得名「景泰藍」。由於歷代皇帝的推崇,在明朝的「御用監」、清朝的「造辦處」都設有製作御用琺瑯的琺瑯作坊。
  • 歷史上拍賣最高的景泰藍
    ,共一對,傳世品中雙鶴香爐僅此一對,為孤品,香爐高145釐米(57英寸)。其體型碩大,做工精細,又為皇家御製,為傳世珍品。該對香爐自清末後長期流落在外,為英國「放山居」之舊藏。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會上,一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引起劉鑾雄的興趣。拍方稱,該雙鶴香爐世上僅此一對,應為孤品。有學者認為,該對香爐是乾隆送給父親雍正的壽禮。該對香爐的形態為一對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
  • 傳世哥窯瓷器獨有的「金絲鐵線」片紋是怎樣形成的?
    傳世哥窯瓷器釉層肥腴,釉面開有交織如網的裂紋,統稱「百圾碎」。瓷釉開片系因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在焙燒後冷卻時所形成,在瓷器流傳過程中如遇冷熱變化仍會繼續開裂。通過梳理考古材料,他指出在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地區無論官窯還是民窯都在燒造仿哥釉瓷器,產品雖在造型上與傳世哥窯或哥(官)窯型瓷器大相逕庭,但在胎釉特徵上卻是模仿哥窯的灰胎和釉面開片,或許這就是明代人概念中的哥窯瓷器。
  • 名家聯手,景泰藍與粉彩瓷碰撞,一轉一景,美到驚豔!
    粉彩瓷器是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始於康熙晚期,至今盛燒不衰。 粉彩瓷器有著「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的說法,被贊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
  • 「景泰藍」中國文化的瑰寶,收藏界的寵兒
    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宮廷藝術,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幾百年來一直被譽為重器,以此顯示皇威、帝尊。因為事先對顏色的選擇及籌謀上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後,也對它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飾全部都由景泰藍製作,種類之多不可勝數。到清朝乾隆時期,景泰藍的製作迎來了它的最高峰。這時期的景泰藍嚴格規定只有皇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於封賞二品以上大員及頒賜給大德高僧、寺廟作供奉之用
  • 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系首次公開
    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 杜洋 攝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展品系首次公開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29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展廳開幕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北京南鑼鼓巷一間店鋪內的景泰藍工藝品。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它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王子瑞 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 景泰藍,特種手工藝的由來!
    那麼關於景泰藍被稱為特種手工藝的由來,您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下關於景泰藍,特種手工藝的由來:故宮建院90周年戴嘉林《雀之翎》景泰藍瓶一、景泰藍屬於金屬工藝與琺瑯工藝複合的手工藝品。我國的景泰藍在形制、紋飾、功用、製作技巧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景泰藍工藝繼承並汲取了青銅藝術和錯金、錯銀鑲嵌藝術,以及陶瓷、織錦、刺繡藝術的精華,構成了絢麗多彩、富有民族氣息的獨特藝術風格。二、景泰藍製品形體可大可小,可繁可簡。
  • 景泰藍收藏的注意事項!
    景泰藍俗稱「銅胎掐絲琺瑯器」,是一種在銅質胎型上用細扁銅絲掐掛各種花紋,再把琺瑯質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景泰藍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下面小編就為廣大景泰藍愛好者講一講在收藏景泰藍的注意事項:一、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在目前瓷器收藏界,宋代五大名窯之中,汝窯瓷器為收藏界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藏品。汝窯瓷器,傳統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件。我曾經和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認為目前世界上肯定還有存世的汝窯瓷器。專家認證是否是汝窯瓷器時,不能僅局限於所謂的60多件這個數字,要大膽的敢於承認,還有沒有發現的汝窯瓷器。當然也不能盲目的把一些後世的仿品,確認為汝窯瓷器,必須要加以認真的鑑別。要想對汝窯瓷器進行正確的鑑別,就需要對汝窯瓷器的傳承和不同時代的燒造工藝,進行認真的分析。
  • 景泰藍藝術:宮內開花宮外香
    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
  • 為何國禮常用景泰藍?
    這已經不是景泰藍第一次作為國禮亮相了。2013年,習近平主席贈送給韓國總統一隻景泰藍花瓶「喜鳳瓶」;2014年,習近平主席贈送普京景泰藍工藝品「一帆風順」;2014年APEC 會議期間,向各經濟體元首贈送的「四海昇平」賞瓶,也是景泰藍。  為什麼景泰藍作為國禮頻頻出現在外交舞臺上?被西方稱為「中國藍」的景泰藍,究竟有著怎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感染力?
  • 2020西泠春拍:傳世哥窯僅見——四方花盆領銜宋元瓷器精賞
    西泠印社2020春季拍賣會的瓷器部分除了「中國明清瓷器專場」 ,另開設「中國宋元瓷器專場」,高山仰止、氣韻卓然的宋瓷,是促成南宋故都青幽雅韻的藝術掠影。哥窯,為宋五大名窯之一,傳世不足百件,其珍罕程度在宋代諸窯中僅有汝窯可以比擬。更由於傳世哥窯多藏於兩岸故宮,考古發掘甚少發現,而其窯址亦未發現,故哥窯也是五大名窯中最為神秘的窯口,真可謂貴似辰星。宋朝距今久矣,該朝之意境在於洗盡鉛華、煢煢孑立的藝術之美感如皓月長空般雋永。
  • 景泰藍瓷器鑑賞,你家裡有嗎
    「景泰藍是北京人民的創造。」「景泰藍是北京特有的,也是我國特有的金屬工藝美術品。相傳它起源於十三世紀的雲南,隨之傳到北京。」卞宗舜等著《中國工藝美術史》論述:「點藍燒藍,銅胎填嵌,琺瑯彩在中國有悠久歷史,春秋時越王劍柄上嵌有琺瑯釉料裝飾;漢代中山靖王銅壺也有琺瑯裝飾;唐代銅鏡(日本正倉院藏),有塗各色琺瑯為花紋的裝飾,元代西域『大食窯』傳入受到啟發。
  • 景泰藍:宮內開花宮外香
    此詩讚美的是「燕京四絕」之一的景泰藍。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