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解、喜歡上了景泰藍。但是大多數人對於景泰藍的了解,更多的是局限於表面——她是奢華的、大氣的、昂貴的,很少有人知道要怎麼去判斷景泰藍的真假與好壞。對於此種情況,小編簡單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當今的贗品,與真品幾乎沒什麼區別,但贗品即使做得再逼真,也無非是使用草酸、鹽酸之類的化學品在外表做舊上下功夫,而且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仿景泰藍的製品,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有些地方叫做「軟景泰藍」、「滴油、滴膠、烤漆飾品」,全都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這種材質不耐久,也不耐高溫,容易腐蝕和磨損,不用多長時間便會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澤,檔次較低。
一、眼看:因景泰藍的釉料是無機物,所以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冷光澤和硬硬的質感,而仿景泰藍是有機物,性質偏軟,表面光澤呈油脂感和塑膠感,大多以樹脂為原料仿造。
二、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景泰藍的琺瑯質硬,不容易刮花,而樹脂塑膠類的仿景泰藍容易刮花。
三、針刺:將針的針尖燒熱或燒紅之後,在景泰藍的琺瑯表面鑽刺,仿景泰藍的琺瑯表面容易被刺鑽出痕跡,而真景泰藍琺瑯卻絲毫無損。
四、火燙:將燃燒的菸頭在景泰藍的琺瑯表面燙一燙,仿景泰藍琺瑯表面不耐火燙,表面會留下燙痕,而真景泰藍琺瑯表面卻絲毫無損。
總之,鑑別景泰藍和樹脂類仿景泰藍的方法很多,並且難度並不大。因為這兩種材料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一種是無機礦物質,而另一種是有機物質
景泰藍是在銅器的表面,施以各色琺瑯質,徐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鋼絲或金銀絲,最後經高溫燒制而成。 景泰藍起自明代景泰年間。以景泰、成化兩朝燒制最多,且質量也屬上乘。明亡,景泰藍工藝幾乎失傳。到乾隆年間,燒制景泰藍的作坊又漸增多。同治以後,洋人來華,不少人不惜重金收買景泰藍,國內一些商人便專門設廠燒制,有的甚至假冒景泰、成化年間產品。
景泰藍中比較重要的材料是琺瑯。假的景泰藍,一般不用琺瑯,而用其他顏料代替。偽造景泰藍的方法主要有:將銅器鑄好,用鋼絲圈作花紋,加上顏料即可燒制。如果是藍色,便須用銀藍、硬藍和黑色三種顏料攪混而成;紫色則用銀紫、銀藍、黑色三種顏料攪混;白色用硬白、銀白與粉紅顏料;深綠用銀綠、硬綠、銀藍和黑色顏料;淺綠用銀藍、銀綠、蛋青和地子綠四種顏料;黃色則用銀黃研面,摻和黃米而成。無論燒制什麼顏色的景泰藍,其中都必須加油煙土,燒成之後,才能有砂眼。燒好後,還得以火鍍金,細石磨光。然後抹上杏幹粥,使其生鏽。數旬後將浮鏽洗去,再用油脂擦揩。假景泰藍的顏色、光澤就與上了琺瑯質的景泰藍幾乎一樣了。
傳世的景泰藍中,以明代的產品為最上乘。凡明代燒制的產品,其表面大多光潔透亮。綠色如翠玉一般,紅色如雞血,紫色象舊紫晶,藍色近似藍錠,白色仿佛凝脂,黃色如嫩薑。這個時期的景泰藍,絲胎都是黃銅鍍金,因為是用火鍍上去的,所以都有沙眼。
清代所產景泰藍,色彩大都有些發餈。其絲胎主要是紅銅,鍍金也為火鍍。乾隆時期所燒制的景泰藍,以黃白二色為最佳。其黃色黃而發乾,與煮熟的雞蛋黃相同。後來的仿製品則多黃中發綠或發紅。乾隆朝的白色景泰藍也很難仿造。一是因為其白色與車渠石的顏色相差無幾,仿者須用很難得到的六品頂珠仿製。 另外,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來雖然也有人發明了一種白色的乾料,但燒時又不容易熔化。比起其他顏料,火候很難掌握,如果不是手藝高超的工匠,很容易使器物受到損傷。
從古到今景泰藍一直是中國傳統出口工藝品,日本的七寶燒就是仿製中國的琺瑯工藝,它的釉色亮麗有餘,但是不帶釉中的掐絲。市場上見到的景泰藍絕大多數為新工藝品,因為景泰藍工藝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斷過,且產量越來越大。新工藝的景泰藍價格都不是很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產過剩,不太講究工藝質量,只有少數的景泰藍製作工藝講究,掐絲細,釉面光亮,色彩鮮豔而明亮,北京翰海異地拍品徵集海選開始了;壹巴期;壹午午壹。壹巴斯靈。陳經理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朋好友互相往來的最佳禮品。舊的景泰藍已經很少見到,所能見到的大多為清代晚期。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所提高,胎薄、彩釉也比較鮮豔,並且砂眼較少,花紋圖案也比明代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紋飾生動,金飾部分採用鍍金,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製作好的景泰藍也有專門的老字號,像民國時期的「老天利」、「德興成」,他們所製作的景泰藍工藝極細,保質保量。
有一種極易與景泰藍相混的工藝叫燒藍,看上去和景泰藍沒有什麼區別,稱之為「燒藍」或者「燒瓷」,只是釉面上不掐絲,是北京生產的傳統出口工藝品。燒藍的胎較厚,手頭較重,加之繪有民族風格的圖案,使燒藍的價格會更高一些,在收藏燒藍時要注意選擇胎厚重,工規整,造型別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舊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造型與琺瑯差不多,有瓶、盤、碗、攢盤、盆景盆等。
市場上的景泰藍新的多於舊的,在收藏中要加以識別,以完整器最好,成對的器物價值會更高一些,不是「1+1=2」的價格。在存放中要注意保護景泰藍的掐絲不被破壞,釉面要完整,不要有碰傷,保持釉面的光潔。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從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開始,景泰藍出現仿製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後的器物。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偽造的一般方法是:先製成銅胎,並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接著將普通顏料研磨後填入灼燒,燒成後鍍金,再用細石將表面的硬稜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塗上一層杏幹粥,使其生鏽。數十天後把表面的鏽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顏色和光潤程度可與舊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細觀察,便能分辨真偽。
景泰藍以明代的製品為佳,凡是明代的製品,它的質料都是透亮而不發磁,而大綠一色,其透亮則更比他色更為厲害。它的性能與玻璃略同,它的顏色象油綠的翠玉,紅色像昌化的雞血,紫色猶深色的舊紫晶,藍色類似於藍腚,白色類似凝脂,淺綠色發藍,黃色與姜中擰出的漿汁略摻黃米相同,其絲胎皆是黃銅,鍍金為大鍍,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到乾隆時期,無論何種顏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發磁,乾隆的白色也最難仿製,其中原故有二點:一因其白色與東渠石色沒有差異,仿者須用六品頂珠製成,然而頂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之作料家雖亦發明一種乾料,但燒時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別厲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製作,器物極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