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40歲生日不能舉辦,否則要出事,到底有什麼講究?

2020-12-13 牛鍋視頻

對於農村人來說,有擺壽宴,祝壽這樣的習俗,家裡有老人的通常都少不了宴席,家裡有一個老人的通常是一年一次祝壽宴,家裡有兩個老人的就一年兩次了。對於農村人來說這是家裡的喜事。子女都會為家裡的老人熱情操辦喜宴,並且邀請親朋好友參加祝壽。

一般老人整歲的壽宴,在外工作的子女都會趕回來為老人祝壽,而且還會帶上一些豐厚的祝壽用的禮物,以表示自己對老人的一點心意。壽宴這麼隆重的一件事,當然也有很多的講究,特別是一些歷史久遠的村子裡,有一些關於壽宴講究的俗語一直流傳至今。

這些俗語包含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的風土人情,而且我國地方廣泛,北方有北方的習俗,南方有南方的習俗,究竟這些習俗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說在北方,為家裡的母親祝壽要祝十,為父親祝壽要祝九。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比如母親要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才可以為其祝壽,而父親則祝壽是要祝九,不能祝十,比如家中的老父親到了六十歲,要在五十九歲的時候為他祝壽,必須提前一歲祝壽。這據說是和我國的男女陰陽概念有關。真是神奇的祝壽方式。

這個說法是這樣的,在陰陽裡面,每個數字都是有自己的屬性的,九這個數字是一個陽數,所以認為男子祝壽祝九是最好的。女子就要避開九這個數字來祝壽了。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說九這個數字,一直都被人當作吉利數字,一直可以寓意為長長久久,所以給家裡老人祝壽也是希望老人家長壽健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祝壽方式已經作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了。

農村過生日還有一個習俗,有一句俗語叫做「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四十歲生日的時候,不能操辦生日宴的,只能在在家裡和自己的家人一起過,或者不舉辦這一年的生日。不然會有折壽這樣的說法。但是三十歲的生日按道理來說是要擺壽宴的,古話說三十而立,所以三十歲的生日確實格外重要。在農村也是要大辦生日宴的,親朋好友都要來祝賀壽星生日快樂,但是這時候不叫祝壽,只能叫祝生日,因為人一旦沒有到年紀的話,按照某些地方的習俗,這個時候被祝壽的話也是不好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
    文/王不留行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過生日為何有這樣的講究?所以過去的人往往十分迷信,他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事事都要小心,稍加不慎就會觸怒鬼神,給自己招來禍患。所以過去的講究非常多,有許多講究,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些講究有道理嗎?不一定。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有什麼道理?
    農村給老人祝壽的場面雖然沒有城裡人大,但是心意是一樣的,每到老人過壽的時候,不管是在外面工作還是學習的都要回家,不過在農村祝壽方面的講究是比較多的。不過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北方地區,男人祝壽講究的是「祝九」,也就是過60歲壽的時候,要提前一年,59歲就給過了壽;但是女人就要「祝十」,到了60整歲的時候才能祝壽,這個是因為我國有種說法,九是陽數中最大的數字,所以男人過9的壽好,女人的過壽時不宜大於9。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所以對於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卻是母親的苦難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即便是在農村裡,每年都會過生日,有些還會呼朋喚友一起出去慶祝一番。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
  •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關於過生日的講究,有道理嗎?
    相信不少讀者朋友都曾聽說過這句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呢?講的又是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實,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一句關於過生日的俗語,意思是30歲的生日不宜過,而40歲的生日不能錯過。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從古到今,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周朝開始以禮治國,禮不僅是禮貌、禮節,而且跟社會等級制度,社會秩序休戚相關,由此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時,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意思就是要提倡恢復周禮,事實上古禮已經恢復不了,不過一些傳統禮儀還是延續至今。
  • 農村常說本命年不能結婚,不然男方要背紅,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近有朋友宣布了婚事,雖然今年因為疫情不太適合結婚,但他們覺得,明年是其中一人的本命年不能結婚,今年不結,又得等到後年,但後年的話,女生就已經30歲了,一不小心會成為大齡產婦,風險太高。所以他們決定就今年結婚,是比較穩妥的。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
    要不說以前人們的壽命普遍的比較低,活到五十多數的人就已經算是高齡,能活到六十歲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在農村有著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和說法,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是有總結的,雖然這些老規矩並沒有什麼依據,但是從古自今都是這麼傳過來的,農村老人也都是這麼按規矩準守來的,農村生活的人基本都知道66、73、84、是老人的三道坎。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40多歲的女人,碰了這三種「情」,十有八九會出事!
    女人在20多歲的時候,和什麼樣的人交往,哪怕你只是懷著玩一玩的心態,都沒有關係,只要你自己樂意就行了。但是,女人過了40歲,有老公、有孩子,哪怕再想玩,也要權衡一下自己的身份,一定不能亂來。人都是這樣的,生活越是舒服,就越容易起小心思,也會越容易會犯錯誤。應該說,女人在40多歲的時候,孩子基本上懂事,甚至是已經上大學了,而家庭的經濟基礎也還不錯,日子過得比較舒服,就最容易出問題。但是,奉勸各位,什麼年紀做什麼樣,40多歲的女人,碰這三種「情」,十有八九會出事!
  • 農村老人留下俗語,「女佔三八必寡」,到底有什麼講究?
    農村老人留下俗語,「女佔三八必寡」,到底有什麼講究?文/歷史國學大觀(作者原創,禁止轉載)農村裡的老人,在閒暇的時候很喜歡串門,或者是圍坐在一起聊天,很多年輕人不怎麼喜歡和老年人說話,有道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比如老人說的「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當時以為是罵人的,其實不是的。
  • 在農村清明掃墓,祭拜先人有講究,農村老人說這4條禁忌不能觸犯
    說到清明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且距離清明節已經沒有幾天了,大家也開始提前買好票準備回老家。不是因為清明節有多麼的「熱鬧」,只是清明節其實就是一個回鄉祭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為已經逝去的親人祭拜,去先祖的墳上除草添土,但是這個上墳的禮俗是非常有講究和禁忌的,且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雖然大同小異,但有些禁忌可不能犯!
  •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不立子,女怕四十過生日」啥意思?有道理嗎?
    數千年的傳承,如今俗語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種語言,在農村,無論權朝之年還是黃口小兒,都能輕鬆的說上幾句俗語,之所以人人會說俗語,無外乎俗語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簡短意賅等特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但看門前草」,就簡潔形象的指出,一個人是否能成功,單單看門前是否雜草成堆,就能知道這個人是否懶惰!
  • 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
    文 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這也是農村的一種講究,告訴了人們生活的道理,這其實是人們在過生日時的說法,對於男孩子來說不可以過帶「九」的數字,比如說一個人的年紀,如果是29的話,那就要過30歲的生日,這就是所謂的不過九,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九九歸一,九代表著一切事物的完結,是不吉利的數字,意味著人的生命將要走到終結。
  • 寶媽為3歲女兒辦生日趴,卻被說「窮折騰」,儀式感對孩子重要嗎
    「一個農村人為閨女辦什麼生日趴,這麼講究,不是窮燒嗎?」小玲出門聽到村裡的人在悄悄議論她前幾天的行為時,忍不住眼眶一紅,想衝上前去理論,但最後她忍了,她實在不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本來是開心事,但有的孩子家人聽說小玲為孩子舉辦什麼生日趴,嘴上沒說啥,回頭背地裡卻在一起議論小玲一個農村人為孩子舉辦生日趴是窮講究。聽到這些議論的小玲很難過,難道農村孩子就不能辦生日趴嗎?農村孩子就不能講究點儀式感嗎?
  • 農村老人留下禁忌,別人過生日千萬不要送表,有什麼講究?
    農村老人留下禁忌,別人過生日千萬不要送表,有什麼講究?在希臘文化裡,希臘人相信人人都有一個精靈保護。精靈在人出生時已在旁侍候,並且看顧他的一生。這個精靈跟某個神有神秘的關係, 而精靈所看顧的人正是在這個神的生辰出生的。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老人70大吉利嗎杜甫有句詩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古人稱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這就示意我們歲月如流水人生易老,每逢老人家大壽本就應該好好地慶賀一番。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九叩是跪下拜時,每一拜三下,起身再拜,三拜共九叩,這是最重的禮節了,是古代普天之下對天子的叩拜,越是嚴謹的場合,越是有很正式的叩拜。三是尊重,是古代延續下來的吉利數字,從古至今,結婚後的女人回娘家都是走三、六、九這三個日子,要想走,三六九,好日子都是從三六九裡挑出來的,且三排首位。
  • 瓦盆一響,孝子登場,農村葬禮中的摔瓦盆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在農村辦喪事,不僅場面要隆重,而且規矩還特別多。為了給死者舉辦一場隆重而又體面的葬禮,子女們在葬禮習俗、流程方面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細節方面,諸如摔瓦盆、扛柳杆等,真的可謂是面面俱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中摔瓦盆的講究有哪些?
  • 農村人常說45歲為「腌臢年」,「腌臢年」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村裡王大爺細數著近期村裡的新鮮事,前不久做煤炭運輸的肖哥酒後心梗希望,才45歲的年齡實在讓人嘆息,王大爺說,這45歲在咱農村被稱為「腌臢年」,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腌臢」是很多北方農村流傳的一種說法,它的含義是不乾淨,骯髒的意思,在「水滸傳」中有提到「腌臢潑婦」的詞語,也表示壞,不好的意思!
  • 老上海人過66歲生日,要讓兒女燒66塊肉,為何不能分別人吃?
    老上海人過66歲生日,要讓兒女燒66塊肉,為何不能分別人吃?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古老傳承風俗:一個城市的發展,與其說是快速的,不如說是文化的發展和更新。這個地方有個劇種叫做滑稽戲,在裡面有一個基本功就是講各地房源,如果你是在弄堂裡長大的,就會看到有72家客房,裡邊住著廣東人、紹興人、蘇北人......所以上海這座有魔力的城市,語言天賦也是非常突出的,因為他們從小接觸的就是這種多元文化。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老底子上海人是如何過生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