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和王進的差距,從對高俅的態度就能看出,兩個人不在一個層次

2021-01-10 貢子曰

行藏在我,用舍由時。

這是東坡先生詞中的一句話,大意是重用與否在於時勢,而入世出世須由自己權衡。用舍由時是造化,我們無力改變,能做到行藏在我的更是寥寥無幾。

公元1100年,宋哲宗晏駕,因為哲宗沒有太子,經眾臣商議,立端王為天子,帝號徽宗。

對於徽宗而言,前半生他的夢想不過是做一個富貴王爺而已,但是老天好似玩笑般把皇位這個千鈞重擔壓在了他的身上。隨著他一人得道,他身邊的"雞犬"也隨之升天。

可能連高俅本人都沒想到,自己一個市井無賴,很多人都瞧不上眼的潑皮破落戶,有朝一日會成為殿帥府太尉,成為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坐上殿帥這個位置後,祭出了他的"第一把火"——考勤。

考勤是假,這實際上是新官與大家的見面會,高太尉對自己的屬下一一點名,眾人都來參拜,卻唯獨缺了一個王進的教頭。

這王進請了病假在家,高俅卻是不信,硬要手下將他"拿"來。王進沒有辦法,只能忍著病痛前來拜見。

這高俅與王進之間有些矛盾:當年高俅還是小混混的時候,曾經被王進之父王升一棒打翻在地,在床上休息三四個月才緩過勁來。

高俅一直銘記在心,直到如今他掌握了大權,才有機會報仇。高俅就要當堂打王進以報往日之仇,在手下眾人的勸說下才權且饒恕了他,換成改日再打。

王進回到家中將自己與高俅的矛盾向母親訴說了,母子二人在商議後,決定趁早離開東京,以免遭受高俅的毒手。

第二天, 王進巧妙地只開了手下的牌軍,帶著母親逃到延安府去了。

王進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高俅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若是王進不走,恐怕輕則落得個發配充軍,重則喪命。

他的同事林衝就是最好的例子,林衝並沒有得罪高俅,而是他的妻子被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看中了,高俅為了幫助高衙內得到林衝的妻子,將林衝誘入白虎堂,最終以持刀誤入軍事重地之名,將林衝發配到了滄州。

對比二人的遭遇,不難看出,在處理類似問題上,王進比林衝高得多。

王進及時脫身,擺脫高俅的控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王進能看清形勢。

他明白不怕官只怕管的道理,自己被高俅管轄,高俅隨時都可以給他穿小鞋,隨便一個藉口都能要了自己的命。自己若是一直在東京待下去,恐怕早晚性命不保。

所以,他首先要做的是逃離高俅的控制。

其二,王進能看清自己

作為禁軍教頭,王進知道自己的優勢在於武藝高強。他所倚仗的也只有這身武藝。而大宋的邊關地區,要抵禦西夏、遼國等少數民族的侵略,正是他一展身手的地方。

離開東京,只有到邊關去,他才能謀生,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三,王進不寄希望於他人

王進不相信高俅會突發善心放過自己,他知道被人是靠不住能,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所以,他毅然選擇離開東京。後來,即便徒弟史進挽留他在史家莊住下,並許諾會給他養老送終,他也沒答應,而是去了邊關。

林衝卻沒有王進的這般見識,他始終對高俅、高衙內抱有幻想,總會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忍讓、忍讓、再忍讓,總有一天,高俅會良心發現放過自己。

並且,他捨棄不了現有的生活——每日六街三巷吃酒,一個鐵飯碗的工作,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他不知道,自己離開東京還能做些什麼。

所以自始至終,林衝都沒有逃離東京,逃離高俅掌控的想法。所以他只能委曲求全、逆來順受。

王進和林衝同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我們不知道二人的武藝誰高誰低,但是比起了身達命來,二人不在一個層次!

相關焦點

  • 小富即安的安逸生活,讓林衝對高俅沒脾氣,卻對王倫脾氣很大
    後來就算林衝被高俅陷害並發配,他還心存幻想,還在想著以後能和妻子團聚,還能像以前一樣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 然而事與願違,林衝雖然發配,高俅還是不願放過林衝而屢次派人要殺他。這時林聰才知道一味的退讓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就英雄了一回,就大開殺戒。 林衝是發配之身,如今又殺了人,自然難以容身。
  • 高俅撒了一張大網要捕他,他為什麼就低著頭鑽進去了?林衝是個老實人
    尤其是高俅近在咫尺卻毫無辦法,那口惡氣始終難咽,一直到徵方臘時在杭州染了風癱抑鬱而亡,好不悲悽。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同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王進的做法。高俅在尚未發跡的時候,曾經被王進的父親打傷過,由此結下仇恨。
  • 被體制馴化的林衝,最終只是一件工具
    當然,你可以說施害者主要是高衙內和高俅,可是,林衝又為她做過什麼?後來高俅攻打梁山,反被梁山人擒獲,高俅自己也許都以為死到臨頭,宋江卻殺牛宰馬,親自持盞擎杯,希望高俅能成為一個好中介,在皇帝面前穿針引線,做成招安這件大事。這場面挺滑稽的,說好的「替天行道」呢?國字號第一奸佞就在眼前,這些平日裡自稱天王老子都不怕的好漢們,倒紛紛低下身段。
  • 高俅是不是一個大奸賊? | 第三隻眼看水滸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描寫高俅叔伯兄弟高廉倚仗高俅權勢無所不為,而高廉妻舅殷天錫又倚仗高廉權勢無所不為。金聖歎在這一回中寫了以下兩段批語:夫一高俅乃有百高廉,而一高廉各有百殷直閣,然則少亦不下千殷直閣矣。是千殷直閣者,每一人又各自養其狐群狗黨二三百人,然則普天之下,其又復有寧宇乎哉!金聖歎認識到,高俅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社會集團和社會勢力的代表。
  • 水滸傳:面對高俅設計構陷,為何林衝毫無戒心?
    說起林衝被逼上梁山水泊當反賊的經歷,毫無疑問,大家都一致地認為高俅是罪魁禍首。因為高俅主導了這一切,精心策劃了一條毒計,陷林衝於不義,試圖將一項「手執利刃,故入白虎節堂,刺殺本官」的罪名強加在林衝的頭上。
  • 《水滸傳》中隱藏了一個一流高手,他在亂世中異樣的智慧人生
    盧俊義乃人中龍鳳不假,但若論功夫最好的應該是「豹子頭」林衝。「豹子頭」林衝,曾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就是現在特種武警部隊的總教官之職位,一把丈八長矛挑過不少硬敵。只是因受高俅父子的陷害,被迫殺了人而雪夜上了梁山。此人雖長得豹頭環眼,武藝高超,但心性懦弱,只想逆來順受,安穩度日。這樣最終還是被命運扼住了咽喉,懷揣一身蓋世武功卻無可奈何地去梁山落了草。
  • 高俅成為官場最大黑馬,誰說小混混不能陽光燦爛
    人生不可能永遠暗淡,即使像高俅這樣的小混混也會時來運轉,也會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水滸中有不少官迷,宋江、楊志等梁山好漢官癮都不小。大字不識一個的李逵取老娘上山時也自稱當了大官,後來還真在壽張縣當了一日縣令。高官任做是那個時代不少人的夢想。
  • 《水滸傳》中誰是林衝最好的朋友,是魯智深還是武松?
    林衝的一生充滿坎坷,本來可以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小日子,卻因為高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作為一個人微言輕的小官選擇了一味退讓,結果高俅一直打壓林衝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要取林衝性命,林衝也是一個特別糾結的人,他一開始沒有反抗選擇了一味的忍讓,結果換來的只有無限的壓迫,要不是高俅非要他的性命,林衝也不會逼上梁山的。林衝願意廣交好友,結交天下正義之士。那麼林衝的好兄弟有誰呢?
  • 倒過來看水滸:晁蓋被逼下梁山,林衝受到高俅重用
    話說,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楚州安撫使宋江和廬州安撫使盧俊義,受到了高俅、蔡京等人的陷害,宋江被小弟李逵救下,盧俊義被小弟燕青救下。但高俅、蔡京等人並沒有放棄對宋江和盧俊義的迫害,既然毒酒還不是他們,那就名正言順的讓他們去死。於是,高俅、蔡京說動了皇帝,讓宋徽宗命宋江為首,盧俊義為副,領兵討伐在江南作亂的方臘。
  • 《水滸傳》就這兩個英雄沒上梁山,他們的命運和結局迥然不同
    這一百單八好漢的出身也是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是曾經為官還是之前經商或是從一開始就是馬匪,最後總會有個屬於自己的結局,這結局大家都大致知道些,善終的並沒有幾個,那麼就有一個問題:那些沒有投奔梁山的人怎麼樣了?今天就來說說兩個沒有加入梁山的人。首先我們要清楚,並不是不上梁山就不是好漢了,但是總有一些無腦粉會這樣想。那麼第一位,我們說一下王進這個人。
  • 【原創】《水滸傳》講的是梁山好漢,為什麼開篇卻寫的是沒有上梁山的王進
    因為王進是這本書中最乾淨的一條好漢。他明事理,懂進退,又孝順,又愛國,人緣又好。同樣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做事極為低調、冷靜。從來沒向無辜的人揮過拳頭,甚至輕易不顯示本領。高俅曾被王進的父親打成重傷。高俅當上太尉,就要置王進於死地,同事們一起求情,高俅才勉強放過王進。王進知道不好,毅然決定和母親一起離開京都。門口有高俅派來監視的士兵。
  • 只是街上的一個混混,為什麼高俅能當太尉?
    《水滸傳》的故事家喻戶曉,除了108將外,奸臣高俅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反面人物。他也是書中描敘最多的反面人物,可高俅以前只是街上的混混,居然位列太尉之職,是宋徽宗太昏庸無能了嗎?除了毬踢得好之外,吹拉彈唱無所不會,妥妥的一個文藝青年。多年的江湖耍詐經驗,必然把端王哄得團團轉,高俅鐵了心的要抱住這棵大樹。時來運轉,當朝皇帝駕崩,端王即位後,高二哥就變成了高太尉。和街上其他的混混比,高俅是有優勢的,居然讀過書,有點文化,在那個年代太難得了。他的文化水準註定參加不了科舉,也學過槍棒,可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在街上廝混。
  • 水滸傳中死亡比較慘烈的好漢,林衝之死如此悽慘,李逵等人呢?
    作為曾經朝廷的80萬禁軍教頭,林衝的武藝可以說是不在任何人之下,魯智深等人都不能與林衝有一戰之力,林衝因為被高俅誣陷,被逼上梁山成為梁山的一名好漢,為梁山可以說是立下不少戰功,但是林衝的死確實是非常的可惜,被松江活活氣死,在梁山英雄打敗朝廷軍隊活捉高俅之後,宋江並沒有將高俅殺死,而是把高俅給放走了,這對林衝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打擊,自己的仇人居然被放走了,一時間集火攻急
  • 卑鄙小人,沒有膽量,不知感恩,為什麼很多人如此評價林衝
    林衝是水滸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個任人物,可以說他是水滸當中的絕對主角了,關於他的描述在書中佔用了很大的篇幅,因為他是改變了整本書的劇情走向的關鍵人物。在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林衝,可是很多人對於他的評價都是不好的,說他根本就是一位戴著偽善面具的懦夫,既沒有一點膽量,又不懂得心存感恩,甚至於算計自己的兄弟,他是一個十足的卑鄙小人。為什麼林衝會得到他們這樣的評價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林衝對待高衙內的態度,高俅是一個大官員,又是在皇帝身邊的一位紅人,所以他是林衝不敢去冒犯的人。
  • 水泊梁山的壓艙石——豹子頭林衝
    林衝本來怒不可遏,揮拳要打,發現壞蛋竟然是自己上司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只得收回拳頭,忍下了這口氣。然後,樹欲靜風不止,高衙內並不甘休,挑唆高俅陷害林衝,以「擅入白虎節堂」(白虎節堂乃軍機重地,擅自闖入要問罪)的罪名,將林衝逮捕。雖經有良心的開封府尹周旋,留了性命,卻被刺配滄州。為了不耽誤夫人前程,林衝忍痛寫下休書。面對兇險的前途,算是給了雙方一個交代。奪妻之恨,就這樣咽了。
  • 在面對宋江的招安之策時,魯智深、武松有明顯態度,林衝保持中立
    首先這是一個大群體的鬥爭,弟兄們就好比一組小分隊,這樣就能展現出每個人的風採。再者就是三個人合成一股力氣,很顯然能超過了三支散亂的隊伍他們所具有的鬥爭力,當時有著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個人,所以說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成了一個傳奇,關羽和張飛在當時的三國時期那可是打仗有名的大將。所以說很多人對於那些團隊力量的是非常恐怕的。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宋江把魯智深的暗示拋在腦後,耀武揚威回到京城,受封之後也不知收斂:獨吞十萬貫賞錢,一點也不給蔡京高俅童貫分肥,反而回鄉大修祖墳和九天玄女廟,不作死就不會死,宋江封官加祿之後一直在作死。林衝詐稱風癱留在六和寺,半年後武松上報林衝病故,高俅放下心來,轉過頭去對付卑躬屈膝的宋江,再也不擔心林衝的丈八蛇矛會給自己添一個透明窟窿。行者武松雖然斷了一隻左臂,但一身武功尚在,獨臂刀也有秒殺李逵的實力,但他卻自稱廢人,死活不肯跟宋江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