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這首詩只有8句,卻連用了6個典故,令人拍案叫絕!

2020-12-22 慶餘說詩詞

在古典詩詞中,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加詩詞的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出無限的內涵,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但在創作詩詞中要運用好典故並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僅要作者熟悉掌握大量典故,還要能夠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典故運用最多,也最高妙的便數李商隱。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李商隱的一首詩《淚》,來見識一下古典詩詞中對於典故的妙用。《淚》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寫於大中二年(848年)冬,為李德裕遭貶所寫。雖然這首詩只有8句,李商隱卻在詩中連用了6個典故,且個個巧妙之極,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另外,這首詩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即全文無一「淚」字,卻句句是淚。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顧名思義,李商隱這首詩的核心是「淚」,所以他在詩的前六句,便運用6個典故,講述了歷史上6大悲傷流淚之事,分別為失寵、憶遠、感逝、懷德、悲秋、傷敗。加上最後兩句李商隱身世的血淚,便句句是淚了。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第一句,也就是第一個典故,「永巷長年怨綺羅」。它的意思是說,幽閉在永巷中失寵的宮妃,長年累月地淚溼綺羅。根據《三輔黃圖》記載:「永巷,宮中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漢武帝時改為掖庭,置獄焉」。可見第一句寫的是失寵之淚。

次句「離情終日思風波」,便是第二個典故。它的意思是說,在閨中獨居的思婦因為思念遊子,而整日擔心江上的風波。《楚辭·九章·哀郢》中有:「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之句。可見第二句寫的是憶遠之淚。第三句「湘江竹上痕無限」,即湘江邊的竹子上,斑駁的啼痕應該有無數。據《述異記》記載,「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此為感逝之淚。

第四句「峴首碑前灑幾多」,意思是說,在峴首山的石碑前,感懷的涕淚流下幾多?第四個典故,則出自於《晉書》:「羊祜卒,百姓於峴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寫的是懷德之淚。第五句「人去紫臺秋入塞」,即昭君離開紫臺,在秋風中走向荒涼的塞外。第五個典故,我們應該都比較熟悉,便是昭君出塞的典故。此為悲秋之淚。

第六句「兵殘楚帳夜聞歌」,意思是說,項羽兵困垓下,在營帳裡夜聞悽愴的楚歌。第六個典故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這是傷敗之淚。至此,李商隱連用了6個典故,講述了歷史上的6種淚。

最後兩句「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則是李商隱自己的身世之淚。它的意思是說,當我清晨來到灞水橋邊,看到青袍寒士相送達官貴人的時候,才明白前面的淚,都不算什麼。這是因為李商隱地位卑微,經常要送迎貴客,尤其是對令狐綯低聲下氣,還是被排斥,所以最後的淚,可以說是身世的血淚。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無疑它全文無一「淚」字,卻句句是淚。並且,還巧妙地連用了6個典故,足見李商隱水平的高超。總的來說,李商隱的這首詩,是一首感傷流淚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0字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因為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備受排擠而一生困頓不得志。所以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多抒發對身世坎坷的感慨,格調悽婉。比如,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歌作品《落花》。
  •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僅20個字,後人琢磨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哲理
    文壇有三大「李」姓巨匠,一位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位是帝王詞人李煜,還有一位就是「小李杜」中的李商隱。李商隱的詩,一個字,就是「美」!他作詩其它的先不考慮,一定要詩美句美,哪怕過於隱晦,讀者不懂都與他無關。
  • 清代詩人的一首詩,短短四句連用九個「一」字,令人大開眼界
    蘇軾根據原畫,又融入自己的想像,創作了兩首詩,便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惠崇春江晚景》。 無論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還是「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都十分生動自然,令人叫絕。
  • 歐陽修描寫很唯美的一首詞,字字珠璣,妙筆生花,令人拍案叫絕!
    比如先秦的時候有一句唯美的詩詞流傳,可惜原作者已經不知道是誰了,但至今大家都記得這句唯美的詩句,如先秦·佚名《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句可謂是寫出了很多人對山上樹木有枝丫的羨慕,而我們心裡想著的人,那人卻不知道。
  • 李商隱這首詩一語雙關,雖然是在描寫風雨,但卻比喻人世間的風雨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而且他的詩作也是眾多詩人中最深刻,也更難以解讀,他雖然在自己的作品處處用典故,這也使得他的作品給人一種隱晦之感,從而也令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令人感動。特別是他的那一系列的愛情詩,那更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每一首都描寫的感人肺腑,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非常值得一讀。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一出手就不同凡響,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作為當時著名的詞人,可能大家比較熟悉晏殊,還是詞人的身份,其實他同樣寫過很深情的詩作,譬如這首《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愛情詩,而從表現手法上,也是模仿了李商隱的寫作風格。《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宋代:晏殊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家喻戶曉,2句話用4個典故
    這就是一個王朝走上末路之後,一個明君的悲哀,僅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扭轉乾坤的,該衰落的,始終會衰落下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文宗去世之後,李商隱寫詩對文宗的一生表示了哀悼,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一首詩。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 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李白的這首詩,只是開篇10字的奇想,讀後便令人拍案叫絕!
    但無論是以山喻愁,還是以水喻愁,都不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新奇。這句詩出自於李白的組詩作品《秋浦歌十七首》,是其中的第十五首。它寫於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再遊秋浦(今安徽貴池西)的時候。在組詩中,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以及流露了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的慨嘆。
  • 李商隱《錦瑟》8句詩,5個典故,不懂還好,如果真懂了,你會哭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當中,最難懂的恐怕就是《錦瑟》了。這首《錦瑟》當中,8句詩,用了5個典故,差不多一句詩就是一個故事。除去詩的末尾大家耳熟能詳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剩下的還真是必須查閱典籍才能明白。
  • 他以蟬自喻,寫下史上最經典的詠蟬詩,短短4句令人叫絕!
    以唐代為例,公認詠蟬詩有三絕: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這三首詩都是以蟬自喻的名作,但由於詩人地位、境遇等的不同,呈現出來的面貌自然也就不同。但要從這三首詩中,選出詠蟬詩之最,我會選擇虞世南的《蟬》。正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此外,虞世南也是歷代詠蟬者中最符合蟬「棲高飲露」的生活習性。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李商隱的這首詩並不知名,卻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其實,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還寫了不少詠史詩的佳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夢澤》,便是李商隱諸多詠史詩中的代表之一。雖然相比較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錦瑟》等名篇來說,它顯得很不知名,但不失為一首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李商隱的詠史詩,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借用歷史題材來反映他對當代社會的意見。
  • 霹靂布袋戲5首文採華麗的詩號,讓道友拍案叫絕,念念不忘
    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霹靂布袋戲5首文採華麗的詩號,讓道友拍案叫絕,念念不忘。你還知道更多詩號嗎?歡迎留言哦。 第1首:一眼可載幾多劍,一手能握幾多劍。一心可愛幾多劍,人生到頭終為劍,劍劍愛怨憎;掙得一生痴劍名,掙得一身痴劍形,名形俱壞劍長存,生來死去伴劍行。 這是玄同的詩號。
  • 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從這一典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限的傷痛之感。「滄海」句取滄海遺珠之意。意思是說:滄海的遺珠長對明月而垂淚。「藍田」句意思與上句相近,是說藍田的美玉,每臨暖日而生煙。詩人用反問句式更有力地肯定正面意思:凡此種種遭際,何待今天回憶,就在當時也夠令人惆悵傷感的啊!又詩題曰《錦瑟》,取首二字為題,猶《無題》也。月滿珠則圓,月虧珠則缺。這兩句對照起來,給人以冷暖色調的差異對比,情感的悲喜相交融。
  • 李商隱最經典的10首詩,外加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
  • 秦觀這首七夕詞,最後2句,讓人拍案叫絕!
    古時候不少文人騷客流傳出許許多多關於七夕的古詩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秦觀這首廣為流傳的七夕詞《鵲橋仙·纖雲弄巧》,最後兩句可謂讓人拍案叫絕! 最後兩句可謂含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只要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即使相隔再遠的距離,也能相互慰藉,這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愛情。這兩句也被人廣為流傳,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多少相愛不能相見的情侶也被這兩句話擊中內心深處的柔軟。
  • 李商隱這首誇人的詩堪稱經典,最後一句無人能比,不懂的趕緊收藏
    這些故事當中的主角通常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文人墨客,比如唐朝的賀知章、張九齡,還有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等等,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有謙虛為人的特點,當然這只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人生階段的一種解讀。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的主人公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
  • 駱賓王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個字畫龍點睛,令人拍案叫絕!
    另外,駱賓王還曾寫過不少邊塞詩,開有唐一代邊塞詩的先河。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於易水送人》是駱賓王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述了駱賓王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並藉此抒發了自己懷古傷今的感慨。全詩寓意深遠,筆調悲壯蒼涼。寥寥二十字,便激蕩著古今風雲之氣,已經能夠初顯詩人的性格特徵,這對於初唐的絕句來說是不多見的。
  • 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下面介紹分享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百步洪(節選)宋代:蘇軾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成,東坡先生自小就刻苦學習,同時又用心揣摩,並不斷實踐和探索,才具備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術表現能力。 蘇軾的作品有時惜墨如金,用經濟的筆墨,生動細膩地反映豐富多彩的內容;有時用墨如潑,用飽和的筆墨,酣暢淋漓地表達繽紛多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