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學會寬恕、救贖、慈悲,尋找人性中的「善」

2021-01-09 祁華勝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做人的規格,以及格調,每個人都有道理可講。可是沒有人聽道理,所有人在乎是不是感同身受,是不是你能夠換位思考。

是誰坐在命運的審判席上,誰會被誰審判,我們心中、精神上、乃至觀念中,都有一個角色,承擔這部分職能,良知、道德、良心,看不見,但是我們會內疚、自責、甚至是愧疚。

那麼審批我們的「救世主」為了給我們找淨土「救贖」。

王明陽的啞彈讓芮小丹明白了生命的真諦,芮小丹和王明陽的對話,讓一個消逝的靈魂重新聚在一起,按道理,王明陽的靈魂是註定被放逐,下十八層地獄的,但是他得救了,他逆襲了,從此站立了起來,因為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找到了自己。

走進大自然,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

王明陽太壞了,他被稱為冷麵諸葛,講道義,冷血、無情、狡猾、奸詐。他信奉的格言是,優勝劣汰,只有比別人狠,比別人狂,比別人霸道就一定會成為人上人。

在王明陽這裡沒有其他的路,他的才學和智慧,並沒有用在正途上,而是行走社會撈偏門,學人家當古惑仔,而且還是軍師級別的,我敢說,王明陽清楚法律的每一個細節,但是他卻在法律邊緣遊走,毫無愧疚之心和悔改之意。

其實王陽明被抓的時候,他才感覺到心安,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從他走上那條路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的。

天機:學會寬恕、救贖、慈悲,尋找人性中的「善」

理性:除了規律如來,還需要遵循社會規則。

孟子的心,王明陽的心學,佛教的禪宗,都用觀念給我們造了一個社會,讓我們和動物直接區分開來。

人生一世 草生一秋

表面看芮小丹和王明陽「談經論道」。其實以芮小丹的修為和格調,並不具備和王明陽談經論道,因為不夠格,王明陽熟讀四書五經,西方哲學思想,以及在紅塵世俗世界遊蕩的人。

可以說,王陽明是最像鬼的那個人。一個人可以像魔、像鬼、像佛、人字好些難做,人性是自私的,弱肉強食總是在我們遭受社會毒打之後讓我們清醒認知。

其實是丁元英和王明陽空中對話,準確的說,破格獲取和直接獲取在內心自我認定方面是沒有差異的,獲取就是獲取,哪來破格和直接,主要問題是,我們的觀念中,沒有區別兩者之間的參照系。

如果說丁元英殺富濟貧也是直接獲取,很難讓人苟同,如果說他也是破格獲取,我信,但妙就妙在扶貧為主題,主題的確定,讓事情的屬性發生了變化,丁元英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一飲一啄,莫非前程註定,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黑道裡面也有個規則和制度,小雞不尿尿,各有各得道,丁元英和王明陽就像黑色部分道的演化,只不過一種是內心執著黑,一種內心執著白,但都在黑的染色缸裡面。

天空沒有痕跡,可你早已飛過

可以說狀態是變化的,丁元英比王明陽的手段並不高明,但是立意和境界完全不一樣,況且丁元英被人罵,多少有人能理解,對於王陽明管殺不管埋。

關於破格獲取和直接獲取的討論,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是直接獲取,不按套路出牌和遊戲規則玩耍就是破格獲取,無論哪個行業、領域、人性,關乎利益,總會分成兩派,並不是說完全對立統一,而且各為其主,各司其職。

關於生存法則的理解和應用,順勢而為也是生存方式,但是成王敗寇古今通用,笑貧不笑娼也是傳統觀念,底層人邏輯很簡單,只要能活,怎麼樣都行,並不意味就沒有道德和法律意識,是那些意識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堪比「心靈雞湯」。而為了一個口蘑發生命案不是不存在。

禪宗講冷的時候可以燒佛像,佛在心中,不在名利場,王明陽也有強大的內心,但是他還是敵不過自己要給自己靈魂一個心安,一塊淨土,所以他招供了。

關於生存哲學和生活現實的選擇。沒有人餓著肚子高談闊論,沒有人放棄自己利益成就別人。

像向日葵一樣,追求卓越prefec

關於人性本質問題的探討。一個陰暗的心襯託不出一個陽光的笑臉。

文化屬性對於命運塑造,以及個人文化屬性對於命運的因果關係,王陽明塑造的那個文化屬性決定他會造成那樣一個命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走正道太難,有邪魔外道,五花八門,不要太簡單。

對於我們個體而言,吃飽飯和怎麼吃很難有一個界限,一個人吃不飽,去禍害社會,這個人有錯,所有人都吃不飽,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

王明陽的原罪就是他有本事能夠通過不擇手段賺錢,他被當槍手多少有無奈的成分,沒有人能夠同情和憐憫他,芮小丹是個例外,那天行刑之前,芮小丹送了他一程,這一程對於芮小丹的教育意義不言而明,人生短暫,倏然而至,沒有辦法不把人生過的滾燙,生命太脆弱了。

其實可以說,王明陽的案發現場和每個人心中的惡如出一轍,哪個人不想走捷徑,哪一個不想破格獲取,或者懂把破格獲取包裝成直接獲取的樣子,在紅塵世界瀟瀟灑灑。

笑傲江湖:就是經歷黑暗,風清雲淡

無異,王明陽和丁元英一個路數,一個套路,只不過王明陽萬劫不復,丁元英妥妥的人生贏家,為什麼一樣的流氓,但不一樣的宿命,那就是丁元英對於權、術、勢,以及大是大非面前不會被物慾衝昏頭腦,他把立足點放在了廣大群眾的利益點上,王明陽是損公肥私,見利忘義。

那麼審問王明陽,其實也能看成,丁元英操盤前後的心理矛盾和文化觀念上的矛盾,操盤股市是違法的,而且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是有原罪的,不僅是絕大部份股民埋單,還要國家隊兜底,明顯屬於吃著碗裡 看著鍋裡,吃不完兜著走的奇葩行為。

我們看到芮小丹和王明陽論道,何不是丁元英內心的寫照,面對善惡、是非、二元思辨方式,和自己實事求是,帶來巨大的轟動效應,而且顛覆所有人的認知。

儒釋道合一,合一的部分是什麼,就是智慧如來,不可思議,解決我們自己的心、身體、思想之間的關係,華夏文明是有哲學的,也是有信仰的,每個人都被儒釋道刷上了底色,都懂無為無不為的道理,也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清楚明心見性,見相非相,見路非路,即見如來。

路一直都在腳下

其實芮小丹沒有資格和王明陽空中論道,但是芮小丹的善讓王明陽知道還有一個人,一個女人,能夠站在他的立場考慮問題。

強盜的邏輯,王明陽說直接獲取,刺激,王明陽心中是承認自己是強盜,不承認自己是壞人,因為他的邏輯告訴他,他堅守自己的原則,並沒有出賣朋友,有負道義,更沒有人能審判和制裁他。

只不過,芮小丹一語中的,制裁他的不是別人,是他的良知和人性,文明無法對於無法用人字來界定的人毫無意義,一顆陰暗的心託不起一張燦爛的笑臉。

那麼被抓之後的王明陽,內心是幸福的,因為他早就過膩了被通緝,被追、的逃亡路上,當啞彈事件發生之後,他解脫了,不在提心掉膽。

直接獲取和破格獲取。得道和得救之道。自我救贖和文化救贖,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這一切,做著自洽和他恰的事實。

夢的方向,我指向大海的方向

撫慰靈魂不是《聖經》獨家的買賣,每個人都有自己靈魂救贖的權力,自覺自醒和成神之路相關嗎?

人類拯救要靠神,神需要恩典,需要報恩,神也不做賠本的買賣。就像伽耶傳經索賄一樣,紫金缽和許諾的都是要還的,佛乃金佛,化緣也需要銀錢,布施也是為了弘揚佛法。

作為81難的最後一難,很少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取經不是理所應當,也不是錢,而是交換,交易,傳教帶來的收益不足以讓佛教文化弘揚天下,更多的是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對於唐朝乃至後世的一種普渡,沒有人在意空頭支票,只在乎既得利益。

神、佛、仙、魔、鬼、道、都是人們為了需求製造出來的,而佛法、佛教、魔教、魔法,都是對於神秘力量的以訛傳訛,誰都沒見過,得道的得道,無非給紅塵眾生一個悟道的契機,一個成為覺者的可能性。

什麼是「窄門」基督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法講般若智慧,儒家講的無極,以及道法自然一樣,人是需要知天命的。道德就是修行的境界,並不是傳統文化觀念中的名道德。

紅梅傲雪,風雪嚴寒渾不怕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萬法歸宗,道藏歸藏,無極而太極,世界是混沌的,也是鴻蒙的,是虛無的,也是夢幻的,我們一通百通,觸類旁通。

生命需要一個救贖,王陽明的罪惡一條命夠贖罪嗎?生命贖罪是不足夠的,因為業力流轉,一個人想要蕩滌乾淨靈魂,至少要讓自己人格純粹,要讓自己的精神站起來,信奉破格獲取的王陽明沒有那實力,哪個道德磁場,只能通過芮小丹的嘴來表達丁元英的智慧,給他一個救贖的機會,一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機會。

靈魂撫慰是背叛道義,還是出賣朋友,誰能夠讓自己的「靈魂」立柱。還真相大白,朗朗乾坤。每個人在認定事物嚴重程度上角度和深刻體會不一樣,王明陽守護的道義是小愛,憐憫眾生慈悲才是大愛。

芮小丹讓王明陽明白自己的執念多麼蒼白無力,守護的江湖道義不是銅牆鐵壁,而是吹彈可破,更何況,王明陽一個將死之人,所思所想和之前判若兩人,他核心訴求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救贖從一開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

人字需要尊嚴,需要人格魅力,需要自己賦予意義。王明陽是一個很自戀,很有傲氣和傲骨的人,這樣的人當好人也許是老師、律師、法官、但是當壞人,荼毒千裡,遺臭萬年。

天國在哪裡!天國在心裡。每個人都想解脫,只有死之前,和死之中能夠感受到,天國在心裡,無論王明陽信還是不信,這是一個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淨土不是別人給你的,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不能期望高手、貴人、這些人給我們安全感、存在感和歸屬感,一切都得我們強大自己,然後尋找。

善意的能量是底層邏輯,每個人都容易接受的一種精神能量。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善,只不過被利益、權力、聲望、名利遮擋住了,良心被蒙住了。

懺悔需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別人需要你懺悔。我們每個人信仰不同,但目的驚人相似,給自己一個理由,告訴自己沒有錯,免受良心、良知的譴責,讓自己短暫快樂。

芮小丹覺醒天國境界是一系列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內部和外部兩個環境,兩個循環,彼此牽制,彼此轉化。

彼岸花開開彼岸,天國在心中

如果沒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沒有王明陽的論道,沒有一系列經歷。以及自身精神境界的修行,存在和虛無是一體的,不分彼此。

和王明陽的論道,讓芮小丹對於文化屬性、人性、以及命運、天道,有了屬於自己的感悟,這和認知不一樣,是一種智慧,她很清楚自己追求的天國境界,天國之戀和天國的女兒。

如果她放不下自己的貪嗔痴,自己賦予愛的執念,那麼她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也一定不會那麼決絕,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

我們更應該學習芮小丹,認知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被物慾裹挾著不知道飄向遠方,水善萬物而不爭,不是不爭,而是順勢而為的爭,看起來不爭,其實是大爭。

快樂和幸福都是自己的,向心內求。我們的智慧心內具足,只不過紅塵中,被粘上了太多的風月無邊,海棠依舊,野百合也有春天。

相關焦點

  • 電影《寬恕》即將上映 黃璐深情演繹人性救贖
    電影《寬恕》即將上映 黃璐深情演繹人性救贖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臺灣女性金素梅傳奇的一生,讓很多人為之感嘆
  • 慈悲還是救贖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紅塵三部曲的一部,其他還有《背叛》《天幕紅塵》,這一盤文化大棋,從人性出發而言,背叛一點都不反常,而救贖靈魂是眾生所需,而慈悲和寬恕,都需要我們共同修行和參悟,救世主文化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真的是弱勢文化嗎?非也,弱的是人,弱勢的是群體,並非是弱勢文化。
  • 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因為往事會自己爬上來哈嘍大家好,小編又來推書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話,小編推薦您去看看。喜歡的話可以點點關注。下面小編就來談談看了這本書之後的感受吧!一起來看看。你可曾見過戰爭?可曾見過滿目的瘡痍?你可曾流亡?遠走在異國他鄉?
  • 從「安安事件」中,更多的是學會如何寬恕別人
    據找到安安遺體的當地山民介紹,數位頗具攀援的鄰居結伴協助尋找,從早7點到10點整整爬了3個多小時的山路才終於發現安安遺體,要知道所走之處都是懸崖峭壁,濃密枝葉遮敝陽光的險境。安安事件後,希望極限愛好者們能引以為戒,每次都佩戴好相關的救援設備。
  • 王志文許晴一起《寬恕》
    下周點擊  主播 記者 蔡舟舟    《寬恕》(8月28日起華數互動可點播:強檔電視劇-情感)是王志文、許晴自《南行記》《皇城根兒》《東邊日出西邊雨》《DA師》後的第五次合作。該劇首次將電影點映機制引入到電視劇中,在深圳電視臺都市頻道的點映中取得了平均5.73%的收視率,最高曾達到7.13%,創下了近年該頻道的收視率之最。
  • 天機:面對貶低別人獲得優越感的人,敬而遠之?
    天機:面對貶低別人獲得優越感的人,敬而遠之?人性的弱點需要我們提高自己來規避風險。每個人都會獲得優越感、成就感、歸屬感,來確定人這個角色的動物性、社會性、文化屬性。生物本能是排他性的,我們通過獲取屬於自己想要的資源,下意識的貶低我們是感知不到的。
  • 豆瓣8.9|《綠皮書》—枷鎖中人性的自我解放和救贖
    我的觀點與他們恰恰相反,這場旅行與其說是為了展示白人和黑人間能夠友好相處的電影,不如說是司機託尼和鋼琴家阿里各自獲得了對人性更加深層次認知的一場修行。在旅行中發現人性的善與美儘管兩人百般不願意,不過南巡的演出還是像一根線將兩人牽在了一起——託尼需要這筆錢,阿里需要託尼來應付旅行中對黑人極不友好的糾紛。影片非常舒緩而自然的引出了「綠皮書」——似乎再次提示觀眾黑人與白人之間嚴重的種族矛盾。
  • 《學會寬恕》:如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首先要學會寬恕自己
    寬恕他人,說起來容易,可想要做到卻很難。為什麼我們很難原諒那些曾經給過我們傷害的人?著名心理學博士弗雷德·羅斯金在《學會寬恕》一書中說:不滿和怨恨的根源在於不可執行的原則。所以,弗雷德·羅斯金在《學會寬恕》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寬恕最終需要做的,便是挑戰這些不可執行的原則。「他告訴我們治癒傷痛的四個寬恕技巧:1.轉換頻道2.
  • 《綠裡奇蹟》:善惡終有其歸途,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04 德拉克:被救贖的惡人德拉克是一個曾經犯下重罪的死囚,可是卻不像個壞人。他並不冤枉,但比起他「惡」的一面,影片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卻更著重他的怯懦和人性。不過,觀眾們最終想到德拉克,不會覺得他是個惡人,甚至會因為他最終的遭遇而心生憐憫,終究,他的靈魂也是得到救贖了。05 約翰:擁有神性的極致的善如果人間有天使下凡,他會是什麼樣的?
  • 《冬之旅》,寬恕與救贖
    陳其驤和老金曾經是最好的朋友,浩劫中,陳其驤迫於壓力,也是為了自保,出賣了老金。老金經歷了坐牢,自殺,妻子慘死。多年之後,雙鬢斑白的陳其驤找到老金,請求他的原諒,並出版了回憶錄,受到大眾的追捧…… 戲劇結尾是開放式的,作者沒有告訴讀者被好友多次傷害的老金有沒有原諒陳其驤,人生有很多問題,本身就是無解的,或者說傷害已然造成了,原不原諒,寬不寬恕還重要嗎? 讀了這本書,首先想到的是多年前讀過的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一樣是關於背叛的故事。
  • 研讀書籍《學會寬恕》: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包容是一個淺層次的詞,如果從更深層次意義來說,那就是寬恕。學會寬恕的人,就像是在人生當中完全看透的聖人模樣,所以會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持以寬恕的態度,不僅會讓自己快樂,也會給予別人快樂。近日被書籍《學會寬恕》迷住。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二、生存的希望救贖一直以來便是西方文化中的經典主題。獨立和堅持是完成救贖需要具備的條件。只有心存希望的人才能完成對自己的救贖。影片中的安迪無端入獄,雖然深陷監獄,但還是對於生存滿懷希望。身處肖申克監獄中的每一個人都保持了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樂觀地看待身邊的一切。監獄成為的只是束縛人們內心的柵欄,而監獄外的生活卻是獄中每個人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的人性自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故事雖然發生在監獄裡,卻絲毫不影響它故事內的傳播價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與其他經典電影不一樣,其中故事以男性角色為主,沒有女性角色的融入,故事內容深沉,影片名字帶有宗教色彩,雖然獲得奧斯卡提名卻沒有獲獎,這使得它在短期內沒有流傳開來,不過,故事內的生長力、爆發力最終使它能長久地流芳在影迷的心中。
  • 《人性的枷鎖》:人生需救贖,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毀滅
    ——毛姆《人性的枷鎖》生活中我們可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枷鎖,可能來自外界的評價,也可能來自自我內心的鬥爭。但是人生的歷程中非常痛苦的存在。《人性的枷鎖》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書中主人公菲利普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尋找人生的方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家庭變故、工作變換、感情糾葛、窮困潦倒等生活。菲利普天生跛腳,也正是因此這個缺陷,他從小便受盡了嘲笑和屈辱,隨著長大更是見識了各種貧困、醜惡與死亡。
  • 仇恨或歉疚,電影《闖入者》在無解的家庭矛盾中對時代的罪孽救贖
    以懺悔和救贖為主題,通過一個家庭中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境遇,反映出時代悲劇下的人性困局呂中飾演的老太太老鄧是串聯起本片的最重要角色,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進入後現代生活的掙扎。無奈的過往和不堪回首的往事,讓她處於深深的自責中無法自拔。她性格強勢,年輕時候是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爭取一切機會努力往上爬,不惜犧牲別人為代價。
  •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的寬恕和救贖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的寬恕和救贖呈現生活原有的面貌,需要無比的勇氣,一直裝睡,竟然會無法甦醒,假裝迷藏,真的能把人弄丟。一個被拋棄的女人,擊碎虛偽的空窗,嘔出道德的穢物,剪短煩惱的青絲,割破無望的經脈。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關於人性的善惡,人們都非常關心,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下面我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一下。首先對認為人性本惡的觀點提出幾個疑問:1人類社會的現實是人人都要表現自己是好人,人人好像怕被貼上壞人的標籤,太多的罪惡都假善之名。人在善的表面之下做了不少壞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這是人性惡的證明嗎?
  • 《地久天長》:逝者如斯夫,寬恕才是時代母題
    看完電影後我才體會到:是人性光輝,確切地說是寬恕。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文化、觀念差異巨大,婚姻家庭觀念、生育觀念也很不相同,但人性光輝是可以跨越國界的。電影中提煉的人性「善良「與「慈悲」令觀眾為之動容,電影的氛圍也在「寬恕」這一主題的下達到高潮:兩個有仇的家庭,30年後再見,已經沒有了仇恨,有的只是寬恕。
  • 談談電影《悲慘世界》是人性的救贖還是人性的弱點?
    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救贖感,是人性的救贖也是心靈的救贖。當然,這部電影最強烈的不是愛,而是救贖,是人性的救贖,主教救贖了冉阿讓,冉阿讓救贖了菲拉特,芳汀,沙威還有自己,沙威為什麼會跳河,我想他是因為一生都在執著與對法律權威的守護,不願越過那一條線,而冉阿讓的寬容,救贖了他,他不願殺死冉阿讓,但也不願「背叛」法律,因為心理的糾結而選擇死亡釋放自己,我認為他的這種糾結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形成了很久,在維高時冉阿讓拒絕他辭職他感到了救贖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