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做人的規格,以及格調,每個人都有道理可講。可是沒有人聽道理,所有人在乎是不是感同身受,是不是你能夠換位思考。
是誰坐在命運的審判席上,誰會被誰審判,我們心中、精神上、乃至觀念中,都有一個角色,承擔這部分職能,良知、道德、良心,看不見,但是我們會內疚、自責、甚至是愧疚。
那麼審批我們的「救世主」為了給我們找淨土「救贖」。
王明陽的啞彈讓芮小丹明白了生命的真諦,芮小丹和王明陽的對話,讓一個消逝的靈魂重新聚在一起,按道理,王明陽的靈魂是註定被放逐,下十八層地獄的,但是他得救了,他逆襲了,從此站立了起來,因為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找到了自己。
王明陽太壞了,他被稱為冷麵諸葛,講道義,冷血、無情、狡猾、奸詐。他信奉的格言是,優勝劣汰,只有比別人狠,比別人狂,比別人霸道就一定會成為人上人。
在王明陽這裡沒有其他的路,他的才學和智慧,並沒有用在正途上,而是行走社會撈偏門,學人家當古惑仔,而且還是軍師級別的,我敢說,王明陽清楚法律的每一個細節,但是他卻在法律邊緣遊走,毫無愧疚之心和悔改之意。
其實王陽明被抓的時候,他才感覺到心安,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從他走上那條路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的。
天機:學會寬恕、救贖、慈悲,尋找人性中的「善」
理性:除了規律如來,還需要遵循社會規則。
孟子的心,王明陽的心學,佛教的禪宗,都用觀念給我們造了一個社會,讓我們和動物直接區分開來。
表面看芮小丹和王明陽「談經論道」。其實以芮小丹的修為和格調,並不具備和王明陽談經論道,因為不夠格,王明陽熟讀四書五經,西方哲學思想,以及在紅塵世俗世界遊蕩的人。
可以說,王陽明是最像鬼的那個人。一個人可以像魔、像鬼、像佛、人字好些難做,人性是自私的,弱肉強食總是在我們遭受社會毒打之後讓我們清醒認知。
其實是丁元英和王明陽空中對話,準確的說,破格獲取和直接獲取在內心自我認定方面是沒有差異的,獲取就是獲取,哪來破格和直接,主要問題是,我們的觀念中,沒有區別兩者之間的參照系。
如果說丁元英殺富濟貧也是直接獲取,很難讓人苟同,如果說他也是破格獲取,我信,但妙就妙在扶貧為主題,主題的確定,讓事情的屬性發生了變化,丁元英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一飲一啄,莫非前程註定,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黑道裡面也有個規則和制度,小雞不尿尿,各有各得道,丁元英和王明陽就像黑色部分道的演化,只不過一種是內心執著黑,一種內心執著白,但都在黑的染色缸裡面。
可以說狀態是變化的,丁元英比王明陽的手段並不高明,但是立意和境界完全不一樣,況且丁元英被人罵,多少有人能理解,對於王陽明管殺不管埋。
關於破格獲取和直接獲取的討論,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是直接獲取,不按套路出牌和遊戲規則玩耍就是破格獲取,無論哪個行業、領域、人性,關乎利益,總會分成兩派,並不是說完全對立統一,而且各為其主,各司其職。
關於生存法則的理解和應用,順勢而為也是生存方式,但是成王敗寇古今通用,笑貧不笑娼也是傳統觀念,底層人邏輯很簡單,只要能活,怎麼樣都行,並不意味就沒有道德和法律意識,是那些意識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堪比「心靈雞湯」。而為了一個口蘑發生命案不是不存在。
禪宗講冷的時候可以燒佛像,佛在心中,不在名利場,王明陽也有強大的內心,但是他還是敵不過自己要給自己靈魂一個心安,一塊淨土,所以他招供了。
關於生存哲學和生活現實的選擇。沒有人餓著肚子高談闊論,沒有人放棄自己利益成就別人。
關於人性本質問題的探討。一個陰暗的心襯託不出一個陽光的笑臉。
文化屬性對於命運塑造,以及個人文化屬性對於命運的因果關係,王陽明塑造的那個文化屬性決定他會造成那樣一個命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走正道太難,有邪魔外道,五花八門,不要太簡單。
對於我們個體而言,吃飽飯和怎麼吃很難有一個界限,一個人吃不飽,去禍害社會,這個人有錯,所有人都吃不飽,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
王明陽的原罪就是他有本事能夠通過不擇手段賺錢,他被當槍手多少有無奈的成分,沒有人能夠同情和憐憫他,芮小丹是個例外,那天行刑之前,芮小丹送了他一程,這一程對於芮小丹的教育意義不言而明,人生短暫,倏然而至,沒有辦法不把人生過的滾燙,生命太脆弱了。
其實可以說,王明陽的案發現場和每個人心中的惡如出一轍,哪個人不想走捷徑,哪一個不想破格獲取,或者懂把破格獲取包裝成直接獲取的樣子,在紅塵世界瀟瀟灑灑。
無異,王明陽和丁元英一個路數,一個套路,只不過王明陽萬劫不復,丁元英妥妥的人生贏家,為什麼一樣的流氓,但不一樣的宿命,那就是丁元英對於權、術、勢,以及大是大非面前不會被物慾衝昏頭腦,他把立足點放在了廣大群眾的利益點上,王明陽是損公肥私,見利忘義。
那麼審問王明陽,其實也能看成,丁元英操盤前後的心理矛盾和文化觀念上的矛盾,操盤股市是違法的,而且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是有原罪的,不僅是絕大部份股民埋單,還要國家隊兜底,明顯屬於吃著碗裡 看著鍋裡,吃不完兜著走的奇葩行為。
我們看到芮小丹和王明陽論道,何不是丁元英內心的寫照,面對善惡、是非、二元思辨方式,和自己實事求是,帶來巨大的轟動效應,而且顛覆所有人的認知。
儒釋道合一,合一的部分是什麼,就是智慧如來,不可思議,解決我們自己的心、身體、思想之間的關係,華夏文明是有哲學的,也是有信仰的,每個人都被儒釋道刷上了底色,都懂無為無不為的道理,也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清楚明心見性,見相非相,見路非路,即見如來。
其實芮小丹沒有資格和王明陽空中論道,但是芮小丹的善讓王明陽知道還有一個人,一個女人,能夠站在他的立場考慮問題。
強盜的邏輯,王明陽說直接獲取,刺激,王明陽心中是承認自己是強盜,不承認自己是壞人,因為他的邏輯告訴他,他堅守自己的原則,並沒有出賣朋友,有負道義,更沒有人能審判和制裁他。
只不過,芮小丹一語中的,制裁他的不是別人,是他的良知和人性,文明無法對於無法用人字來界定的人毫無意義,一顆陰暗的心託不起一張燦爛的笑臉。
那麼被抓之後的王明陽,內心是幸福的,因為他早就過膩了被通緝,被追、的逃亡路上,當啞彈事件發生之後,他解脫了,不在提心掉膽。
直接獲取和破格獲取。得道和得救之道。自我救贖和文化救贖,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這一切,做著自洽和他恰的事實。
撫慰靈魂不是《聖經》獨家的買賣,每個人都有自己靈魂救贖的權力,自覺自醒和成神之路相關嗎?
人類拯救要靠神,神需要恩典,需要報恩,神也不做賠本的買賣。就像伽耶傳經索賄一樣,紫金缽和許諾的都是要還的,佛乃金佛,化緣也需要銀錢,布施也是為了弘揚佛法。
作為81難的最後一難,很少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取經不是理所應當,也不是錢,而是交換,交易,傳教帶來的收益不足以讓佛教文化弘揚天下,更多的是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對於唐朝乃至後世的一種普渡,沒有人在意空頭支票,只在乎既得利益。
神、佛、仙、魔、鬼、道、都是人們為了需求製造出來的,而佛法、佛教、魔教、魔法,都是對於神秘力量的以訛傳訛,誰都沒見過,得道的得道,無非給紅塵眾生一個悟道的契機,一個成為覺者的可能性。
什麼是「窄門」基督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法講般若智慧,儒家講的無極,以及道法自然一樣,人是需要知天命的。道德就是修行的境界,並不是傳統文化觀念中的名道德。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萬法歸宗,道藏歸藏,無極而太極,世界是混沌的,也是鴻蒙的,是虛無的,也是夢幻的,我們一通百通,觸類旁通。
生命需要一個救贖,王陽明的罪惡一條命夠贖罪嗎?生命贖罪是不足夠的,因為業力流轉,一個人想要蕩滌乾淨靈魂,至少要讓自己人格純粹,要讓自己的精神站起來,信奉破格獲取的王陽明沒有那實力,哪個道德磁場,只能通過芮小丹的嘴來表達丁元英的智慧,給他一個救贖的機會,一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機會。
靈魂撫慰是背叛道義,還是出賣朋友,誰能夠讓自己的「靈魂」立柱。還真相大白,朗朗乾坤。每個人在認定事物嚴重程度上角度和深刻體會不一樣,王明陽守護的道義是小愛,憐憫眾生慈悲才是大愛。
芮小丹讓王明陽明白自己的執念多麼蒼白無力,守護的江湖道義不是銅牆鐵壁,而是吹彈可破,更何況,王明陽一個將死之人,所思所想和之前判若兩人,他核心訴求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人字需要尊嚴,需要人格魅力,需要自己賦予意義。王明陽是一個很自戀,很有傲氣和傲骨的人,這樣的人當好人也許是老師、律師、法官、但是當壞人,荼毒千裡,遺臭萬年。
天國在哪裡!天國在心裡。每個人都想解脫,只有死之前,和死之中能夠感受到,天國在心裡,無論王明陽信還是不信,這是一個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淨土不是別人給你的,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不能期望高手、貴人、這些人給我們安全感、存在感和歸屬感,一切都得我們強大自己,然後尋找。
善意的能量是底層邏輯,每個人都容易接受的一種精神能量。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善,只不過被利益、權力、聲望、名利遮擋住了,良心被蒙住了。
懺悔需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別人需要你懺悔。我們每個人信仰不同,但目的驚人相似,給自己一個理由,告訴自己沒有錯,免受良心、良知的譴責,讓自己短暫快樂。
芮小丹覺醒天國境界是一系列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內部和外部兩個環境,兩個循環,彼此牽制,彼此轉化。
如果沒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沒有王明陽的論道,沒有一系列經歷。以及自身精神境界的修行,存在和虛無是一體的,不分彼此。
和王明陽的論道,讓芮小丹對於文化屬性、人性、以及命運、天道,有了屬於自己的感悟,這和認知不一樣,是一種智慧,她很清楚自己追求的天國境界,天國之戀和天國的女兒。
如果她放不下自己的貪嗔痴,自己賦予愛的執念,那麼她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也一定不會那麼決絕,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
我們更應該學習芮小丹,認知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被物慾裹挾著不知道飄向遠方,水善萬物而不爭,不是不爭,而是順勢而為的爭,看起來不爭,其實是大爭。
快樂和幸福都是自己的,向心內求。我們的智慧心內具足,只不過紅塵中,被粘上了太多的風月無邊,海棠依舊,野百合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