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飛機客艙的「美容師」,當旅客提著行李走進客艙時,「美容師」們早已將上一個航段旅客留下的大包小包的垃圾提下飛機,將每一個角落的汙垢擦淨。當飛機停靠廊橋、旅客下機後,正是這些「美容師」——客艙清潔工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客艙保潔,確保航班準點。旅客們幾乎看不到保潔員的身影,卻在旅途全程享用著他們在幕後爭分奪秒的工作效果。
每天上下飛機五十來趟
今年的暑運高峰即將來臨,這是客艙清潔工姚玉蘭在中聯航度過的第9個暑運。9年來,姚玉蘭幾乎每天要上下飛機五十來趟,和同事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過站飛機的客艙保潔。
眾所周知,乘坐飛機的旅客有些會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這些嘔吐物都需要清潔工來完成保潔。說起這些,姚玉蘭輕鬆地笑了,她說:「這是我們的工作,必須要做的,慢慢地習慣就好了。」不過在9年前,當姚玉蘭第一次走上飛機,遇到這種事情時並沒有這樣的輕鬆。她回憶說:「那會兒心裡確實有些翻江倒海,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好在有老員工告訴我們訣竅,讓我們戴上手套,用毛巾把那些嘔吐物裹出來,然後再用清水一杯一杯地往裡面倒水,把髒東西慢慢衝走。」姚玉蘭說,飛機衛生間的馬桶下水道、洗手池下水道都很窄,不能用水直接衝,否則容易堵塞管道,所以只能用水杯一杯一杯往裡倒水。
中聯航綜管部站坪分部高級經理王明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中聯航的客艙清潔工共有69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士。劉玉蘭用「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比較能吃苦」概括自己為何能堅持9年,而王明生則認為手下的這些「兵」個個都「愛崗敬業」,他說:「確實挺難的,有時候他們下班累得晚上回家都吃不進飯,要不是真的看重這份工作,恐怕很難堅持。」
過站清潔須7分鐘內完成
在客艙清潔工們眼中,比嘔吐物更不好清潔的是那些看得見卻夠不著的犄角旮旯。王明生介紹說,客艙清潔包括航班過站清潔和航後的深度清潔,「過站清潔要求必須在7分鐘之內完成,所以除了使用常用的清潔工具,清潔工自己還發明了不少小工具。」牙籤套薄布、筷子套抹布等工具就是清潔工們的「小發明」。
清潔工韓敏介紹說,客艙的空間比較狹窄,好多地方用手根本夠不到,「比如座椅,尤其是裡側座椅下面的旮旯那兒的汙垢,用大抹布根本擦不著,手又伸不下去,只能用筷子去夠。再比如杯託,邊緣也會有汙垢,這就得用更細的牙籤套薄布去擦。」
客艙的深度清潔是客艙清潔工工作的重點,按照中聯航的相關工作守則,飛機飛行18天後必須進行深度清潔,每次清潔時間至少四個小時。深度清潔工作量巨大,除了這些細小的清潔,還需要大面積保潔,比如擦洗空調出風口、舷窗、更換地毯、更換座椅套等等。
更換機艙地毯得用鉗子拽
中聯航的客艙清潔工中有12名男士,張國銀是其中一員。6年前,張國銀是中聯航第一位男性客艙清潔工,如果說女同事們幹的大多數是細緻的清潔,那麼張國銀和男士們幹的大多是重體力活。王明生說:「剛開始沒想著招男性清潔工,後來好多體力活兒女士們根本沒勁兒,比如更換機艙地毯就得男同事來做。」
原來客艙內的地毯大多用強力雙面膠固定,這可比普通雙面膠粘得厲害多了,用手根本扯不下來,得用鉗子拉著地毯一角使勁拽。張國銀說,中聯航每架飛機總共有43塊地毯,每塊地毯10公斤,「更換這些地毯全都得用上鉗子,這一趟下來別說是夏天,冬天出汗出得都能溼了後背。」
除了更換地毯外,深度清潔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更換座椅套。為了使飛機客艙整齊,客艙座椅套幾乎都是可丁可卯地繃在座椅上,所以無論是拆套還是裝套都十分不容易。更換座椅往往需要兩個人配合完成,一個人將座椅海綿壓扁,另一個人套套,王國銀說:「飛機有186個座位,全換一遍下來手上往往被拉好幾道口子。」
北京晨報記者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