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繪本學習親子教育(5):《大衛三部曲》家有熊孩子的教育方式

2020-09-03 小馬兒讀書和育兒分享

有一種孩子叫做「媽媽的煩惱」——《大衛,不可以!No, David!》

自1998年出版以來,這個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No, David!》就成為許多媽媽和孩子之間親子溝通的橋梁

這個五歲的男孩,有著圓圓的腦袋和尖尖的牙齒,可愛極了。但是他實在太調皮淘氣了,每天都能惹出不少的麻煩,家裡家外弄得一團糟,簡直就是熊孩子一個。媽媽總是很嚴肅地制止他說:「大衛,不可以這樣!大衛,不可以那樣!」

讓我們來看看大衛都幹了些什麼:

-在牆上塗抹亂畫

-站在椅子上踮著腳尖去夠高處的東西

-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

-洗澡的時候把水撒得到處都是

-不好好吃飯,玩食物

-亂扔玩具,不收拾玩具

-看起電視來沒完沒了

諸如此類。整篇讀下來,媽媽們一定會感同身受,照顧一個「不太聽話」的孩子真是相當地勞神費力。有些媽媽在疲累之餘忍不住抱怨:「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就是讓人頭疼,而乖乖聽話的寶寶都是別人家的呢?」

當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忍不住被大衛的淘氣逗得哈哈大笑。他們喜歡大衛,是因為在大衛的身上,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大衛的媽媽和他們的媽媽一樣,總是在身邊不停地提醒著「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而大衛的媽媽僅僅在扉頁和末頁出現過,而且都看不到面孔和表情。但是通過每一頁中的No,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她的憤怒、無奈、克制、嚴厲,就像我們自己一樣,面對著孩子的不配合,只能連喊帶吼「不行!不可以!」。這種共鳴也是這本書深受廣大小朋友喜歡和媽媽深思的最重要的原因。那麼,大衛的媽媽是怎麼處理她和大衛的關係呢?

答案在這本書的最後。我們看到媽媽緊緊擁抱著大衛,無限愛憐地對他說我愛你。媽媽的溫柔和寬慰撫平了大衛的眼淚和委屈,讓他感受到媽媽全心全意的愛與關懷。這也正是這本書最動人和溫暖的地方。

沒有一個孩子不是在磕磕絆絆地成長,他們一定會犯下錯誤,惹出不少的麻煩。而我們只能站在他們身後,不斷地提醒著,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擁抱,告訴他們我們永遠愛他們。

這是所有良性親子感情發展的必要基礎。

(英文繪本下載:https://pan.baidu.com/s/1A5DFeRV8TvaE5CtqDp3DQw 提取碼: nndv)

信任和鼓勵是培養好習慣的不二法寶——《大衛上學去David Goes to School》

調皮鬼大衛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那麼在幼兒園,大衛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矩嗎?

大衛很快發現他在學校裡總是能夠聽到他最最最不喜歡的那個詞——不!

「大衛,不許大聲喊!大衛,不許推人!大衛,不許在大廳裡跑!......」

他發現在學校裡更加不自由了,不能嚼口香糖、不能插隊、不能打架、回答問題必須要舉手、不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還有別的小朋友都太討厭了等等。在惹出一系列的麻煩之後,大衛受到了老師的懲罰。那是不是意味著大衛從此變成一個討厭鬼,失去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呢?

在本書的最後,老師給大衛一個機會來彌補他的錯誤,讓他在放學後一個人打掃教室衛生。大衛很努力地完成了工作,把每張桌椅都擦得乾乾淨淨。「大衛,你真棒!」老師獎勵了大衛一顆亮閃閃的金星,大衛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還記得在扉頁上老師的形象嗎?雙手交叉抱在胸前,雙腳向外打開,整個人看不見肩膀以上的部分。這是大衛眼中的老師,她的行為語言充滿了不認可。

當老師把金星遞給大衛,她一邊撫摸他的圓腦袋,一邊親切地說道:「大衛,你真棒!」

雖然還是看不到老師的肩膀和頭部,但是所有的小讀者都能像大衛一樣感受到了老師的肯定、讚揚和歡迎。這是大衛能夠高興地去上學的信心來源。

作者大衛·香農在談到這本繪本創作時曾經感慨到,在他的童年時代,「不」這個單詞出現的頻率之高令他難以忘記。他相信這樣的經歷也會發生在別的孩子身上。在他看來,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小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總是與大人制定的行為規則格格不入。而且從家到學校,小朋友接受的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並學會尊重別人。

從家庭到學校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階段,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大家都要給予他們完全的信任和鼓勵,讓每一個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信心走出這關鍵的一步。

(英文繪本下載: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f5_fh36v0hbgvS0vacqfOw 提取碼: hcea)

用愛為孩子樹立規矩,健康成長——《大衛惹麻煩 David Gets In Trouble!》

在媽媽和老師說了那麼多的「大衛,不可以」以後,大衛有沒有吸取教訓,變成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呢?

現在,換成大衛說「不」了,「不」字也同樣佔了大衛語言的大部分,而且他惹麻煩的本事越來越強了。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樣,大衛淘氣好動,他並不清楚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媽媽和老師努力讓他明白規矩和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衛也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

三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他們希望用語言和行為來展示自己,希望能像大人一樣支配自己的生活。大衛也是如此,但是他們並不明白自己闖禍應盡的責任和誠實的重要性。看看大衛,每次闖了禍,他總是用「不」來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不!這不是我的錯!

-我不是故意的!

-我不想這樣!

-我忘了!(我不記得了!)

-它自己滑下去的!(不是我幹的)

面對這些麻煩事兒和藉口,媽媽頭疼壞了,尤其小孩子說謊,如果不從小好好教育的話,撒謊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習慣。大衛的媽媽懲罰大衛的方法就是讓他一個人在黑暗中入睡,沒有搖籃曲,沒有睡前故事和擁抱,讓他一個人反省自己撒謊的錯誤。

最後,單純善良的大衛意識到了自己受懲罰的原因,他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向媽媽道歉,也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愛。大衛得到了媽媽的原諒,在媽媽溫柔的愛撫下睡著了。

(英文繪本下載:連結:https://pan.baidu.com/s/1QD3iZhOfMmJ4-iIJ7ezDVA 提取碼: nbt)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顆與眾不同的種子

這三本書連續看下來,我們發現大衛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從不懂事到懂事,從不守規矩到明白、尊重規矩,大衛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不斷在錯誤中磕磕絆絆地成長。

生活中,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規矩。他們有時候不太明白自己犯下的錯誤,所以會出現為自己找藉口、拒不承認錯誤的行為,甚至撒謊。所以爸爸媽媽需要耐心引導,讓他們知錯就改,而不是包庇容忍,以杜絕「熊孩子」繼續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紐西蘭作家戴安·萊維著書《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中提到育兒目標是建立在兩個關鍵任務的基礎上:

-孩子經歷不同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暴躁、高興)以合適的方式給予他支持。

-約束孩子的不當行為,讓他們學會遵守社會規則並提高自制力。

她認為只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孩子就能掌握健康、獨立的成人生活所需的能力和品質。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這對於已被孩子折騰得筋疲力盡的父母也是一種解放。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更開朗,相處起來也讓人更加愉快。

用愛和規矩因材施教,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小培養自律、獨立的好習慣。

孩子就像一顆種子,也許會長成參天大樹,也許會開出美麗的花,而在那之前,每一位園丁需要給與這顆種子更多生長的養分和空間,呵護他們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通過繪本學習親子教育(1):《謝謝你,熊貓先生》
    繪本對於0-6歲的小朋友來說是親子閱讀的必備讀物,而對於父母來說,繪本不僅能夠建立和加深親子感情紐帶,同時也能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育兒問題,或者獲得更多教育方面的啟發。由英國著名獲獎作家和插畫家史蒂夫·安東尼 Steve Antony創作和繪製的經典繪本系《Mr.Panda 熊貓先生》是一套經典的兒童繪本系列,包括了5本圖畫書和2本硬板書,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了一個關於禮儀習慣的主題,比如請求、感謝、等候、晚安等等,因此很多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會使用這套繪本為小朋友講解生活中的禮儀習慣或者情緒表達。
  • 熊孩子經濟,網際網路滲透親子教育-熊孩子經濟,網際網路滲透親子教育...
    網際網路教育正在被YY、百度和學大們高速推進,不過他們更多是聚焦在U12教育,即入學和課外教育的網際網路化。事實上,早教和親子教育同樣在迎來巨大網際網路革新。「從娃娃抓起」,網際網路大有吞噬一切的勢頭。就親子教育而言,與網際網路結合點便包括親子內容產品、親子服務的O2O、智能親子玩具。親子內容產品:「巧虎」們的觸網有孩子的爸媽對「巧虎」應都不陌生,這是一個起源於日本,後到臺灣,現已進入中國大陸的早教內容品牌。通過一系列圍繞學齡前兒童的DVD和書本教材、教育,幫助孩子更早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 【兒童安全教育繪本推薦】+家有調皮「大衛」,時刻謹記安全
    所以我今天推薦的繪本叫做《大衛不可以》。這個繪本是我去年接觸到的繪本,感覺她就跟大衛一樣一樣的!大衛不可以這本書很好,裡面講述了大衛媽媽說的很多的不可以:不可以站在凳子上拿高處的物品,不可以在洗澡水裡玩,不可以把玩具弄的到處都是,不可以在家裡打球會打碎花瓶。。。對於站在高處拿物品我是深有體會。
  • 家有熊孩子 咋說才會聽 ——康樂路社區婦聯開展親子教育講座
    11月4日下午,臨洮街街道康樂路社區聯合區婦聯開展「家有熊孩子該咋辦」親子教育服務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西固區婦聯家庭教育指導小組的大力支持,西固區婦聯羅敏主任親自帶隊,特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宋志華老師為大家授課,共有40多位轄區家長代表參加。活動中宋老師親情講解,家長們就「親子溝通」的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她問大家:身為父母,我們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
  • 優秀繪本《大衛,不可以》,被家長當成反面教材,網友:矯枉過正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和以前的父母相比,他們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大的改變。繪本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感知世界,孩子也可以從繪本中學到一些知識,甚至會檢查繪本的每一頁,有沒有出現不健康的內容。
  • 大衛·香農 |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接納它!
    希希媽在歐洲關注海外中文學習、推廣親子共讀研究歐洲⇌中國子女教育,點擊上方
  • 繪本教育:勾勒早教的靜態打開方式
    最明顯的原因自然是兒童的詞彙量不夠,圖片以更直接的方式傳遞與引導兒童形成意識與習慣;兒童在思維方式上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圖片足夠直觀,易於理解;花花綠綠、色彩鮮明的圖片也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也有家長認為,繪本的作用並不止於教育,它是一種親情的粘合:繪本可以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與父母的互動;另外,孩子也會對父母形成崇拜感,不得不說第三點對很多家長來說很受用。  因此,繪本的功能不僅是單向地作用於孩子,而是作用於家庭裡的每一個人。繪本作者「長凳子爸爸」笑稱繪本是家庭的「潤滑劑」,親子間的「粘合劑」,夫妻間的「催情劑」。
  • 日本有魔女宅急便,美國有熊孩子大衛,童書作家怎麼抓住孩子心?
    「在童年的那段時間裡,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籍對一個人有多麼重要。書籍能給人一種生存下去的力量,因此我一直通過閱讀來成長。」1985年,她創作了《魔女宅急便》。靈感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大學時候看過的一張照片:一個小孩子從樹上往下俯視,視角變得和平時不一樣了,整個世界也因此發生了改變。那張照片給了她非常大的觸動。
  • 童伴國際教育攜手繪本TAXI,斥資千萬打造300家少兒教育體驗中心
    ,為全國1.5萬繪本館會員拓展英語分級閱讀體系及國際遊學類項目,雙方將共同建設以體驗店為核心、輻射親子社區和幼兒園、小學的教育生態服務體系。     繪本taxi場館     雙方聯手打造的社區閱讀體驗中心將不僅承載起繪本taxi兒童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服務,幫助家庭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將成為童伴國際教育 「線上學習+線下體驗」的具體落地。
  • 通過繪本學習親子教育(7):最好的讀書地方
    【英文繪本《The Best Place to Read 最好的讀書地方》】文:Debbie《The Best Place to Read 最好的讀書地方》是一本值得家長朋友們思考的優秀繪本美國兒童繪本作家Debbie Bertram 黛比·伯特倫&Susan Bloom 蘇珊·布魯姆是一個專業的寫作團隊,《The Best Place to Read 最好的讀書地方》是她們合作的第一部出版作品,從小讀者的角度出發,為所有的家長和讀者們揭示了關於讀書環境的真相。
  • 通過繪本學習親子教育(13):身體安全教育-我的身體屬於我
    我有外露的身體部位,和不能給別人看的隱私部位。就像你的身體一樣。如果有人碰到我的隱私部位,我一定要馬上告訴我的爸爸媽媽。你也要這樣做。我們沒有做錯什麼,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身體。為了保護更多的孩子,幫助更多的家庭免於不幸的傷害,她一邊通過文學創作如繪本《My Body Belongs to Me 我的身體屬於我》,一邊通過媒體和公開演講活動,教授和呼籲大眾如何識別和預防兒童受侵害和虐待。 她在這本書中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這是我的身體,任何人都不能碰觸我的隱私部位。
  • 乾貨/來自5家繪本館館長推薦的書單
    來自《閱讀家》東媽的推薦東媽:閱讀家親子閱讀指導中心館長;2014年度武漢市十佳閱讀推廣人。」——權威繪本編輯松居直一生與親子閱讀相伴,溫情地講述親子閱讀的點滴美好和圖畫書的美妙,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從一個編輯的角度,也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出發,幫助你窺見親子閱讀門徑,進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選書標準。
  • 生命教育英語繪本
    生命教育介紹: 人的生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個人的生命出現問題時,會體現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上,包括自我價值偏差、人際關係失衡、不能應對生活環境帶來的衝突與壓力,及不能宏觀地看待生命整體等問題。新東方生命教育繪本「人與己」系列幫助孩子了解自我的價值,激發出自愛與被愛、自我尊重與被尊重的能力。
  • 親子育兒:學會正確的繪本閱讀方式
    在閱讀繪本的快樂中,又學習了知識,這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可卻演變為了滿足家長實現教育方式的欲望,這讓快樂的繪本漸漸變了味兒。  思考  用錯方法會讓孩子遠離圖書  「『繪本風』刮來的時候,要研究下如何深度利用,繪本是平面的,而教育孩子必須是立體的。」
  • 親子教育中繪本閱讀存在的問題-千策科技-學前教育實訓教學
    家庭親子教育中家長通過繪本閱讀將生動形象的故事傳遞給幼兒,通過繪本進行教育的方式是幼兒容易接受的,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方式之一。給幼兒講繪本故事不但有利於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吸收,還能幫助提升幼兒思維能力和想像力,豐富幼兒的閱讀視野。
  • 「熊孩子」把自動扶梯當玩具 這樣的教育方式要不得
    5月6日晚,27歲的吳小姐在楊家坪一家商場裡就遇到這樣一個小女孩,當時她和朋友從二樓乘電梯上三樓準備去吃飯,結果就看到小女孩這樣坐著,吳小姐勸阻,女孩也不聽,整個過程中,也不見小孩的父母。對此,不少商場工作人員表示,看到這樣的危險行為,肯定會第一時間阻止。親子教育專家劉勇赫表示,家長沒行使好家長作為監護人的義務,孩子在低中年級階段,沒有完全行為能力,家長必須對孩子進行看管和保護。
  • 《大衛,不可以!》溫柔的給孩子立規矩,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本專欄的宗旨是給各位粑粑麻麻們推薦值得給孩子讀的好繪本,不功利的,走心的,純鑑賞的。每一期推薦的繪本,都是小編或者繪本達人麻麻們親自閱讀檢驗過,覺得好才會給大家分享。如果你也有好繪本分享,歡迎按照文末方式給我們投稿哦!
  • 教育「熊孩子」,需尋求家長權威與快樂教育平衡,輕鬆拿下熊孩子
    現代教育的幾個育兒怪圈,「熊孩子」教育問題被追捧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應付熊孩子?」你可能會搜索到數以千計的答案,這些答案支出的妙招數不勝數,而且各有特點。在這些龐大答案數字的背後,顯示出了人們對於熊孩子的頭疼。熊孩子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在近幾年來愈發引得人們的反感。
  • 雲想家江文章:親子互動的教育理念
    首先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很多家長他很關心小朋友的教育,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教育小朋友,說他把教育的責任就歸屬到專業的機構,但是我們雲想家打造這樣一個國際平臺,最主要的是我們透過平臺的視頻,透過平臺的動畫,提供給我們家長更多的資料,讓我們的家長能夠跟小朋友做親子互動,讓我們的家長都能夠參與小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小孩子的成長會更好。
  • 通過繪本學習親子教育(8):兒童共情力的培養
    英文繪本《Found 招領啟事》圖/文:Salina Yoon 薩利娜·尹和薩利娜創作的其它繪本作品相似,《Found 招領啟事》依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溫暖動人的故事。小熊撿到了一個可愛的兔子毛絨玩具,應該是別人丟失的物品。熱心的小熊為了幫助兔子找回它的主人,不僅做了許多招領啟事傳單,而且還不辭辛苦地張貼在森林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