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出版以來,這個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No, David!》就成為許多媽媽和孩子之間親子溝通的橋梁。
這個五歲的男孩,有著圓圓的腦袋和尖尖的牙齒,可愛極了。但是他實在太調皮淘氣了,每天都能惹出不少的麻煩,家裡家外弄得一團糟,簡直就是熊孩子一個。媽媽總是很嚴肅地制止他說:「大衛,不可以這樣!大衛,不可以那樣!」
讓我們來看看大衛都幹了些什麼:
-在牆上塗抹亂畫
-站在椅子上踮著腳尖去夠高處的東西
-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
-洗澡的時候把水撒得到處都是
-不好好吃飯,玩食物
-亂扔玩具,不收拾玩具
-看起電視來沒完沒了
諸如此類。整篇讀下來,媽媽們一定會感同身受,照顧一個「不太聽話」的孩子真是相當地勞神費力。有些媽媽在疲累之餘忍不住抱怨:「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就是讓人頭疼,而乖乖聽話的寶寶都是別人家的呢?」
當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忍不住被大衛的淘氣逗得哈哈大笑。他們喜歡大衛,是因為在大衛的身上,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大衛的媽媽和他們的媽媽一樣,總是在身邊不停地提醒著「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而大衛的媽媽僅僅在扉頁和末頁出現過,而且都看不到面孔和表情。但是通過每一頁中的No,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她的憤怒、無奈、克制、嚴厲,就像我們自己一樣,面對著孩子的不配合,只能連喊帶吼「不行!不可以!」。這種共鳴也是這本書深受廣大小朋友喜歡和媽媽深思的最重要的原因。那麼,大衛的媽媽是怎麼處理她和大衛的關係呢?
答案在這本書的最後。我們看到媽媽緊緊擁抱著大衛,無限愛憐地對他說我愛你。媽媽的溫柔和寬慰撫平了大衛的眼淚和委屈,讓他感受到媽媽全心全意的愛與關懷。這也正是這本書最動人和溫暖的地方。
沒有一個孩子不是在磕磕絆絆地成長,他們一定會犯下錯誤,惹出不少的麻煩。而我們只能站在他們身後,不斷地提醒著,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擁抱,告訴他們我們永遠愛他們。
這是所有良性親子感情發展的必要基礎。
(英文繪本下載:https://pan.baidu.com/s/1A5DFeRV8TvaE5CtqDp3DQw 提取碼: nndv)
調皮鬼大衛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那麼在幼兒園,大衛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矩嗎?
大衛很快發現他在學校裡總是能夠聽到他最最最不喜歡的那個詞——不!
「大衛,不許大聲喊!大衛,不許推人!大衛,不許在大廳裡跑!......」
他發現在學校裡更加不自由了,不能嚼口香糖、不能插隊、不能打架、回答問題必須要舉手、不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還有別的小朋友都太討厭了等等。在惹出一系列的麻煩之後,大衛受到了老師的懲罰。那是不是意味著大衛從此變成一個討厭鬼,失去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呢?
在本書的最後,老師給大衛一個機會來彌補他的錯誤,讓他在放學後一個人打掃教室衛生。大衛很努力地完成了工作,把每張桌椅都擦得乾乾淨淨。「大衛,你真棒!」老師獎勵了大衛一顆亮閃閃的金星,大衛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還記得在扉頁上老師的形象嗎?雙手交叉抱在胸前,雙腳向外打開,整個人看不見肩膀以上的部分。這是大衛眼中的老師,她的行為語言充滿了不認可。
當老師把金星遞給大衛,她一邊撫摸他的圓腦袋,一邊親切地說道:「大衛,你真棒!」
雖然還是看不到老師的肩膀和頭部,但是所有的小讀者都能像大衛一樣感受到了老師的肯定、讚揚和歡迎。這是大衛能夠高興地去上學的信心來源。
作者大衛·香農在談到這本繪本創作時曾經感慨到,在他的童年時代,「不」這個單詞出現的頻率之高令他難以忘記。他相信這樣的經歷也會發生在別的孩子身上。在他看來,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小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總是與大人制定的行為規則格格不入。而且從家到學校,小朋友接受的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並學會尊重別人。
從家庭到學校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階段,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大家都要給予他們完全的信任和鼓勵,讓每一個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信心走出這關鍵的一步。
(英文繪本下載: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f5_fh36v0hbgvS0vacqfOw 提取碼: hcea)
在媽媽和老師說了那麼多的「大衛,不可以」以後,大衛有沒有吸取教訓,變成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呢?
現在,換成大衛說「不」了,「不」字也同樣佔了大衛語言的大部分,而且他惹麻煩的本事越來越強了。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樣,大衛淘氣好動,他並不清楚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媽媽和老師努力讓他明白規矩和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衛也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
三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他們希望用語言和行為來展示自己,希望能像大人一樣支配自己的生活。大衛也是如此,但是他們並不明白自己闖禍應盡的責任和誠實的重要性。看看大衛,每次闖了禍,他總是用「不」來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不!這不是我的錯!
-我不是故意的!
-我不想這樣!
-我忘了!(我不記得了!)
-它自己滑下去的!(不是我幹的)
面對這些麻煩事兒和藉口,媽媽頭疼壞了,尤其小孩子說謊,如果不從小好好教育的話,撒謊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習慣。大衛的媽媽懲罰大衛的方法就是讓他一個人在黑暗中入睡,沒有搖籃曲,沒有睡前故事和擁抱,讓他一個人反省自己撒謊的錯誤。
最後,單純善良的大衛意識到了自己受懲罰的原因,他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向媽媽道歉,也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愛。大衛得到了媽媽的原諒,在媽媽溫柔的愛撫下睡著了。
(英文繪本下載:連結:https://pan.baidu.com/s/1QD3iZhOfMmJ4-iIJ7ezDVA 提取碼: nbt)
這三本書連續看下來,我們發現大衛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從不懂事到懂事,從不守規矩到明白、尊重規矩,大衛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不斷在錯誤中磕磕絆絆地成長。
生活中,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規矩。他們有時候不太明白自己犯下的錯誤,所以會出現為自己找藉口、拒不承認錯誤的行為,甚至撒謊。所以爸爸媽媽需要耐心引導,讓他們知錯就改,而不是包庇容忍,以杜絕「熊孩子」繼續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紐西蘭作家戴安·萊維著書《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中提到育兒目標是建立在兩個關鍵任務的基礎上:
-孩子經歷不同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暴躁、高興)以合適的方式給予他支持。
-約束孩子的不當行為,讓他們學會遵守社會規則並提高自制力。
她認為只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孩子就能掌握健康、獨立的成人生活所需的能力和品質。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這對於已被孩子折騰得筋疲力盡的父母也是一種解放。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更開朗,相處起來也讓人更加愉快。
用愛和規矩因材施教,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小培養自律、獨立的好習慣。
孩子就像一顆種子,也許會長成參天大樹,也許會開出美麗的花,而在那之前,每一位園丁需要給與這顆種子更多生長的養分和空間,呵護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