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可以為寶寶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基礎,想讓寶寶身體好,均衡營養自然少不了。可是現實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家的孩子出現挑食、厭食的情況,孩子不吃何談營養攝入?
為什麼會這樣,排除病理原因,其實問題多出在家庭,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說個我家前幾天發生的事,我家孩子一直都是胃口很好的,前幾天開始正餐飯量變小了。有幾次只喝粥,菜也不吃就跑了。我和孩子爸爸是不喜歡逼孩子吃飯的,看他這樣,只是在心裡犯嘀咕,並沒有催他再多吃點。
後來發現,他每次吃過飯不久就會去找零食吃,找酸奶喝,沒多久又拿水果吃。我恍然大悟,我就跟孩子爸講,看來孩子不吃飯,是為了留肚子吃零食啊。後來,我們就合計,以後家裡要減少零食存放,因為孩子大了,你放哪裡他都能找到。
等家裡零食吃完以後,我們就沒有再買,只是買了一些當季水果。同時,我也在努力學習做菜技巧,注意搭配,留意孩子喜好,就在昨天,我發現孩子的飯量又回來了。
寶爸看到後,忍不住跟我說,這才是我家寶寶的正常狀態嘛!
其實,細想,影響正常孩子飲食的原因,多與零食吃多不餓、飯菜不合口、飲食環境不好有關。所以,父母就可以先從這幾點改變。
1、家裡少存零食
寶寶可以吃一些健康的零食,但是一定要控制量,如果發現孩子控制不住量,因此影響正餐攝入了。建議家長學我,把零食控制在外面,做到少買,隨吃隨買。
2、做合口的高顏值飯菜
一人一喜好,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父母在給孩子做飯的時候,最好能多觀察、多總結、多調整、多嘗試,給孩子做出合口的飯菜。
給寶寶做飯,除了注意口感外,顏值也很重要,比如同樣是炒雞蛋,你用模具做出一個心形的,他就愛吃,你隨便炒出來的,他很可能就不吃了。就像有些孩子喝水一樣,你用原來的杯子給他水喝,他躲來躲去不肯喝,當給他換了一個獨特的新杯子以後,他就願意喝了。
3、營造好的飲食環境
很多日理萬機的父母,吃飯時候都不閒著,一邊吃一邊看手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然後吃飯的時候也要看,或者伸頭跟大人一起看。孩子跟大人不同,大人看手機的時候有時候還能吃的更多,比如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可是孩子卻相反,他們吃飯的時候,若看什麼起勁了,很可能就忘記吃飯了。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委屈一下自己,遷就一下寶寶,好好陪他吃個飯,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飲食環境。比如讓孩子坐在固定位置進餐;播放一首舒緩或者有節奏的聲音不太大的輕音樂,跟孩子聊天,對飯菜做一些有趣的介紹等。
除此之外,父母最好還能做到這些:
1、給孩子添加飯的時候注意量,遵循「少盛多添」的原則,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暗示:我真棒,我吃了2碗了!
2、多鼓勵寶寶,讓他開心吃飯。比如,看到寶寶吃完「一碗」實際上是沒盛滿的一碗,我們就可以誇寶寶,比如:厲害了,瞧這一碗吃得對多乾淨!
3、帶孩子多運動,運動可以讓他釋放多餘的能量,讓孩子產生飢餓感,從而吃嘛嘛香!
4、不逼孩子吃,如果孩子不喜歡吃某樣東西,你可以給他示範,自己吃得很香的樣子會慢慢感染他。而不是逼他,比如:這個嫩豌豆有營養,你吃口來!快吃啊!這樣,多會讓孩子反感這道菜,甚至影響到吃飯的心情和胃口。
想讓孩子愛上吃飯需要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中離不開的就是父母的改變,改變零食的存量,改變不合寶寶口味的飯菜,改變不好的飲食環境等,你能做到嗎?
文:依科育兒,想了解更多科學、有趣、有料、有愛的育兒分享,歡迎關注!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