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一朋友家做客,她一兒子5歲,戴著一副治療散光的眼鏡一直纏著她放動畫片給他看。朋友說:今年漫長的寒假裡,孩子不是看電視、就是玩iPad,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散光嚴重,讓配合治療。為了孩子的眼睛,她只好沒收了兒子的iPad,電視機也謊稱壞了。
我跟她建議道:你可以嘗試讓孩子多看些繪本,或者進行親子閱讀。
她卻說:我不知道選什麼樣的繪本?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興趣,更不知道怎麼進行親子閱讀?
於是,我把這本《當孩子遇到書》推薦了給她,我誠懇的跟她說:這本書是日本國寶級童書作家中川· 李枝子根據17年的保育經驗總結出來的育兒經驗,用溫暖真情的筆調給我們家長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與建議,它會教會你如何挑選繪本?如何進行親子閱讀?更重要的是裡面提到了近百本經典繪本,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樣繪本優質,你可以拿出紙和筆把裡面出現的書名寫下來,再根據寫來了的書單進行挑選。
作者中川· 李枝子一生都在專注「書,孩子,繪本」這三件事,她畢業於京都高等保姆學院,畢業後由於對孩子產生了興趣,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保育園工作。
她這一做便是17年,在這段奉獻青春熱血的工作裡,她逐漸成長為有豐富兒童教育經驗,懂得深入了解兒童內心的作家。她的處女作《不不園》一經問世,便「給兒童文學界帶來了革命性震驚」。
中川· 李枝子從小就熱衷讀書,即便是條件惡劣的戰爭環境,也無法阻礙她這一興趣。在工作17年的保育生涯中,繪本讓她與孩子構建了一座心靈橋梁,也讓她更加深入兒童內心。
《當孩子遇上書》是作者以個人生活經歷、體會,以及17年的保育經驗,凝結而成的隨筆感悟(而裡面俏皮可愛的插畫則是由中川· 李枝子的妹妹大村· 百合子創作,兩姐妹搭檔創作了很多經典的兒童繪本)。
「對於幼兒來說,繪本裡呈現的世界是鮮活的,他們會直接當作現實來接受。」
孩子尚小,能去到、看到、聽到、觸摸的範圍非常有限,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天生擁有的,只是缺失可以激發他們的點。而在繪本的世界裡,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有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有鮮豔亮麗的顏色圖案,也許某一個點就能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像力,可以創造出萬千世界,也能給孩子們的玩耍帶來無窮無盡的素材。
中川· 李枝子也是繪本育兒的終身受益者,當她的兒子——小不點 ,還是嬰兒的時候,也會跟著媽媽來保育園,每次來保育園哥哥姐姐們都會抱著他一起坐著聽繪本。大家笑他也跟著笑,大家緊張他也跟著緊張,讀完一冊,小不點也會非常滿足,露出融化人心的笑容,這種心靈相通的快樂,即使是不識言語的嬰兒也能感受到。
我兒子也很愛看繪本,有些繪本故事和情節,也許他不再記得,但有時候在生活中他會時不時冒出一個想法,或悟出一個道理出來,然後告訴我是哪本哪本繪本給他的靈感。
「你讀過的書,最後都將成為你的骨頭和血肉」不僅適合大人,也適合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或母親的膝蓋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僅僅只是坐著便能感到幸福。」
中川· 李枝子因為在保育園給其他孩子閱讀繪本結束後,誰知,她的兒子委屈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媽媽,我還是喜歡在家裡聽你講故事 。」他的言外之意是,他想坐在媽媽的膝蓋上聽故事。
坐在父母的膝蓋上,聽著自己父母給他們講繪本講故事,用這種充滿愛的方式不但能讓父母與孩子的心貼得更近,更能讓孩子感受繪本帶給他的魅力和樂趣,對於孩子來說,這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一位精英職場媽媽向作者建議保育園的工作人員應該分擔孩子晚餐、清洗床單被套之類的工作,這樣才能讓家長們擁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但作者卻認為這樣做,表面上是多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但實際上給孩子做晚餐、清洗床單被套也是隱形陪伴之一,因為孩子都是敏感的,他們能根據飯菜的口感、床單被套的柔軟,來分辨出自誰手?也能通過它們感受到你的對他的愛和用心。
與其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不如高質量用心地陪伴孩子,所以,在親子閱讀中我們應該認真觀察眼前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應該充分的感知孩子的需求,並及時給予回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親子交流的時候得到充分的滿足,同時也能盡情地享受繪本給他帶來的興趣。
繪本,是孩子閱讀的興趣起源,是孩子富足的精神後花園,也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重視,引導孩子多讀、讀好那些優質的繪本。
讓我們跟著日本國寶級童書作家一起開啟繪本的智慧之門吧!
作者:南極水,左手琴棋書畫,右手柴米油鹽,用心生活,用愛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