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張馳
繪本,是每個孩子接觸到的第一本書,他們用小手戳著五彩的圖案,咿咿呀呀跟你講述他理解的故事。口水會流在書上,書會被放進嘴裡,也會被撕破。但任何一種方式都是屬於孩子的閱讀。也因為這個原因,國外繪本的製作成本很高,可是在咱這兒,這類昂貴的童書卻不被家長買帳,他們認為花那麼多錢買點畫不值。所以,適合孩子閱讀的兒童繪本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並不高,相反,一些閱讀率很高的所謂童書帶有明顯的成人視角,甚至揭示人性陰暗面的作品被貼上了「幼兒教育」的標籤,走進了孩子的世界。
醜小鴨成盤中餐
上個月,一本拼音插圖版本的《一隻醜小鴨的悲劇》在網絡上引發討論,在這本兒童讀物當中,醜小鴨的命運沒有走向我們熟知的化身白天鵝的結局,而是在離家出走之後,被一個婦人抓住,從而成為一道「烤鴨」。不算精美的插圖故事當中,裝在盤中的烤鴨被繪畫得十分清晰醒目,讓不少看慣了美好結局的大人們都覺得難以接受。該書的出版方朝華出版社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本書是想告訴孩子,醜小鴨自大,不聽勸,自己出去闖,結果被烹煮了。」被另類改編的「黑色童話」越來越多,睡美人變成復仇女巫,小紅帽的媽媽為獲得遺產在給外婆的點心裡下毒這樣的版本更是讓童話走向了「心靈雞湯」的反面。
家長嫌「畫兒書」太貴
在世界範圍內,兒童的首選讀物是繪本,繪本誕生於十七世紀的歐洲,在孩子還對文字構造的邏輯世界理解困難的時期,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展示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國內,還有不少人認為繪本就是漫畫書,實則不然,漫畫書的構圖往往追求簡單,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幽默感,而且在創作角度上基本是成人視角。兒童繪本往往篇幅很短,但是構圖和繪製卻極盡精巧,用兒童的視角「畫出」故事,故事往往溫暖、積極、充滿童趣和奇思妙想。然而,繪本在國內,被不少家長認為有點兒「不值」。一本正版的繪本價格往往在30多元人民幣,除去封面只有寥寥數十頁甚至數頁,最多不超過兩個「印張」,而裡面只有一個簡短的故事。如果是購買英文原版的話,價格通常還要高出一倍。在走訪中,一些家長認為這樣的書「性價比不高」。還有些家長則認為,這樣的「繪本」書缺少「意義」,教育效果不明顯。
國外作者是香餑餑
繪本書的價格不低,這一點顯而易見,但是原因是什麼呢?打開一家圖書銷售網站,就會發現繪本作者基本來自英國、法國、美國或日本,而國內作家的作品難以尋覓。
啟發繪本館負責人曲小俠透露:「一本國外知名作者的繪本授權給國內出版機構需5000美金,這一價格高於國際上常規的1000~1200美金的標準。」她介紹,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的出版機構爭奪國際作者的授權。由於國內市場起步晚,又沒有本土作家,國外有名氣的繪本作家自然就成了「香餑餑」。
成本高到「油墨可食用」
除了授權費用,繪本的國際製作標準也相當嚴格,曲小俠表示,國內引進的這些世界級大師的作品,在被授權的同時就會限定只能先行出版精裝書。一直致力推廣兒童繪本讀物的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姜紅告訴記者,由於在國際慣例上要求兒童繪本對於孩子來說要「安全、可靠」,著重孩子的閱讀體驗,所以從譯稿、字間距、美感、導讀方面都需要十分專業的製作,印製繪本的油墨甚至安全到「可食用」。這也從一個方面解讀了為何兒童繪本有如此高的成本。姜紅甚至認為,國內就沒有兒童繪本作家。她介紹,國際上優秀的繪本大師基本上都是兒童心理專家,了解孩子的世界,能「蹲下身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這首先是國內的創作者所不具備的。而且短短的一個繪畫精美繪本就要創作一兩年的時間,優秀的繪本大師,一生的創作可能僅有二十本左右。這樣「艱難」的創作狀態面對不成熟的國內市場條件,是難以在原創作者身上實現的。(本版撰文 回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