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開卷 北京開卷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出版的本土原創兒童圖畫書作品的質量穩步提高,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家和作品,中國作家和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為了宣傳中國本土優秀原創作家作品,發掘優秀作家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和閃光點,開卷特策劃組織了「中國原創童書作家/畫家」系列的採訪活動。本期訪談的主人公是「童書領域的探險家」彭懿,他是如何在童書領域不斷突破,講好故事的?
1
在童書領域不斷突破
多重身份的統一內核是「講故事」
說到作家彭懿,他是最早將「幻想小說」概念引入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幻想小說家,不僅創作幻想小說,他還擁有多重身份——電影編導,研究者,翻譯家,攝影家,繪本作家等,既出版過《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幻想文學閱讀與經典》等理論專著,也出版過《我撿到一條噴火龍》《靈狐少年》等長篇幻想小說;既翻譯過數百本日本和歐美的經典繪畫作品,也創作了《巴夭人的孩子》《馴鹿人的孩子》等原創攝影圖畫書和《怪物爸爸》《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等原創繪本,如此跨界又高產的作家在中國實屬少見。
儘管彭懿的跨界作品很多,但固定不變的身份就是創作者,把故事講好是他的初衷和願望,這一直印證於他求學、研究和深入原創創作的不同時期的作品裡。
彭懿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寫故事。從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之後的5年時間,彭懿在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編導的工作,同時創作童話。上世紀80年代的彭懿已經是中國知名童話作家,和鄭淵潔、周銳三人稱為「熱鬧派」童話的代表人物。
為了追求文學創作的突破,彭懿決定去日本留學。在留學期間彭懿第一次接觸到幻想文學,這種新鮮的文學體裁讓他非常興奮,因為在這之前中國兒童文學界沒有幻想小說的概念,只有童話和小說。彭懿認為當年的童話概念太過廣泛,可以用現在的流行詞「豪橫」形容,只要是和幻想故事沾邊的都歸屬於童話的類型。如果說童話是給小孩或者有童心的大人看的,伴隨年齡增長,大一些的孩子不願意看童話,那麼幻想小說這種文體就出現了,也就是用小說的手法把幻想的世界寫的栩栩如生。於是彭懿熱情地投入到幻想小說的研究中。
彭懿寫過關於幻想小說、格林童話的研究,同時投入創作,十幾年時間裡創作23本幻想小說。後來轉到繪本創作,給學齡前的孩子看圖畫書,圖畫書雖然文字少,但是需要的構思不比寫一篇中篇文學少。彭懿的書可以講現實的理論,也可以給孩子講圖畫書,給大人講幻想小說,不論什麼體裁內容,他認為自己創作的不變內核就是講故事。
2
痴迷於翻譯是為了傳播國外好故事
並從翻譯中獲得滋養
彭懿自稱痴迷於翻譯,翻譯過大量日本和歐美經典原創繪本,在國際化的視野下,彭懿談到了他對童書翻譯的研究以及國外作品對他創作的啟發和激勵,傳播國外好故事。彭懿認為作為一名研究者,並且有國外留學經歷,自己有責任讓大家讀到國外的好故事。
前段時間彭懿研究了日本畫家赤羽末吉的圖畫書《好大好大的紅薯》。赤羽末吉是1980年的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的獲得者,也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畫家。
《好大好大的紅薯》於1972年在日本出版,雖然中文版明年才正式出版,但是作為讀者絲毫不會覺得是一本近50年前的老書。在創作這本圖畫書的時候作者已經60歲了,他一生用水墨日本畫風畫民間故事,但是突然間到了這本書就用像漫畫的樣子勾勒人形。故事講述孩子們因為下雨天不能去挖紅薯,老師提議讓孩子們畫大大的紅薯。結果他們畫了一張又一張紙,把紅薯放到遊泳池裡變成了紅薯號油輪,又把紅薯畫成恐龍露出尖尖的牙齒,最後把它吃掉。到了最後,因為紅薯都吃多了,小孩就開始不停放出屁,像發射火箭一樣,把小孩兒全部蹦到天上。
在1972年就創作出了這樣一本想像力爆棚的書,彭懿覺得非常佩服,翻譯之初就開始研究這個作家是怎麼寫這本書的。彭懿花了三天的時間找遍了所有的資料,甚至到日本去圖書館找資料,然後還專門寫了一篇研究性的導讀。這個導讀既是給家長和小讀者看,對彭懿自己而言更多的是追究作者的創作思路。
作為一名作家,彭懿認為自己從翻譯中得到了很多的滋養,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有很多啟發和激勵。
彭懿非常喜歡安房直子的童話,翻譯過她的很多作品,她的文筆和夢幻世界啟發了彭懿的創作思考。此外,彭懿近期還翻譯一本日本畫家在20年前創作的《假裝看不見》,對彭懿啟發也很大,他稱這部作品是圖畫書中的一個「另類」。不同於當下國內外圖畫書溫暖甜蜜的主題,這本書則像一把匕首扎在讀者心中。這本書用超過200頁篇幅講述霸凌的故事。故事講述的角度更特別,是從一個孩子看到同學被欺凌了但是不敢說話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而作者希望借這個人物表達,「只要你看到別人被欺負但是不說話,你就是幫兇。」彭毅在翻譯中琢磨作者的寫作技巧,在以後的故事中也要創作為孩子真正發聲的作品。
3
挑戰屎尿屁
在兒童文學領域不斷探險
在兒童文學領域,彭懿老師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創作形式,不斷挑戰自我,每部作品尋求新的突破和原創亮點。
《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接力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是彭懿的一部荒誕童話,一個打開腦洞的故事,挑戰屎尿屁的主題。屎尿屁主題的故事比較難寫,寫的不好就會讓人覺得「髒」和「俗」,而追求原創和不重複主題的彭懿在故事內容上思考了三個多月時間,不同於傳統幻想故事的利用魔法來打敗敵人,彭懿設定的主人公男孩沒有魔法但是可以打敗睡魔怪。《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小孩做夢,每天晚上睡魔怪來抓他,他就想,我要是穿上一雙球鞋,是不是就跑得快了?他就穿著球鞋睡覺,結果那天晚上跑得飛快。彭懿在書中寫了一句話,其實是也是他人生的一個總結:「不試又怎麼能知道!」與睡魔怪挑戰幾次回合後,男孩想到通過吃黃豆,最終用連珠屁趕跑了睡魔怪,這樣整個故事就形成了。
除了幻想故事,彭懿還開創了「口述童年」的創作內容,通過採訪,記錄生活的真實故事,把好玩的故事寫出來。和畫家索焱合作《公雞的唾沫》(蒲蒲蘭繪本館出品,廣東新世紀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就是從身邊親友的童年故事中得到啟發,最終寫成了一本書。即將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溪邊的孩子》是彭懿專門去浙江仙居往返三次,採訪幾十個人寫成的童話書。
戶外攝影作為彭懿的愛好,與室內寫作形成兩極,而彭懿卻能結合攝影圖片和故事, 2001年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4本帶照片的文字書,稱為攝影旅行筆記,用幻想小說的手法寫作,很夢幻地敘述旅行途中的故事,配了圖片。在創作這些書的時候,圖畫書還沒有現在這樣被大家熟知,所以當時創作這些是給大人看的攝影圖文書。
當圖畫書樣式興起的時候,彭懿開始創作攝影圖畫書。第一本攝影圖畫書《巴夭人的孩子》(明天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通過在馬來西亞拍攝專題,最終做成圖畫書,首印14萬冊。
《山溪唱歌》(接力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是彭懿花了13年時間在陝西大巴山山民的帶路下找到一個小溪,這個故事寫的像一首歌:一個疲憊不堪的人走進大山,突然聽到小溪流淌,和小溪有一段心靈對話,小溪等你裝進心裡。
熱愛自然的彭懿總能從自然中吸取創作能量,後來又出版了很多攝影圖畫書,但是每本書都不同。彭懿將《精靈鳥婆婆》變成了一部「紙上電影」,記錄他在紐西蘭南島溫帶森林的攝影歷程,與電影美術設計師大鈞一起合作,對繪本形式進行了再一次創新——用圖畫來創造現實世界,而用攝影照片來營造幻想世界,讓真與假的界限在圖畫中模糊,激發讀者的想像力。
《仙女花開》(接力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中的圖片是彭懿在喬治亞拍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小溪流,照片充滿仙氣的意境,結合畫家的素描,給人一種仙境的感覺,在故事結構上,用民間故事的形式表現。
彭懿是通過開卷數據搜索發現的中國優秀原創童書作家之一。開卷數據顯示,彭懿為作者的少兒類圖書,2019年動銷品種數為2014年動銷品種數的2.34倍,2019年銷量為2014年銷量的6.64倍。
2014-2019年作者彭懿的少兒圖書銷量趨勢圖(數據來源:北京開卷)
彭懿對作家身份的堅持就是不斷創新,開拓故事的疆域,不斷發現文學創作的新可能。從幻想小說、荒誕童話、口述童話到結合攝影圖片和手繪圖畫創作的唯美而純真的繪本,彭懿老師重視把好玩的故事講給讀者聽,激發少年想像力和好奇心,讓人回味無窮。他在意的是讀者的互動與肯定,沉浸在他講的故事中,成為童年一段美好的回憶,彭懿說:「我想成為一個不斷創新,會講故事的童書作家,期待我永遠能寫出好故事,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充滿幻想、幽默、溫暖的感覺。」
原標題:《挑戰屎尿屁,作家彭懿是如何在童書領域不斷突破和創新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