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提問。
現場分享。
張周斌
彭淑梅
李永柏
專題
養兒育女,需要父母一路「升級打怪」,尤其是在護佑孩子健康方面。
9月23日,以「廣深聯動·共促健康」為主題的第二屆廣東預防接種知識媒體培訓會在深圳舉辦,由廣州、深圳兩地臨床專家、疾控專家組成育兒「天團」,圍繞預防接種、母嬰保健、常見兒科疾病防治等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醫媒聯合,提高廣東地區大眾對預防接種的重視程度和正確認知。
活動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等單位舉辦,輝瑞中國提供公益支持。本次活動通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聯體單位在全省範圍內進行了多會場聯合直播。
文、圖/何雪華、王婧
疫苗護佑
給孩子「雙倍的愛」
如何讓孩子少生病,是不少新手父母面臨的第一道關。
寶寶出生時,母乳中攜帶的先天抗體可以讓寶寶擁有一定的抵抗力。然而,這種先天免疫力卻只能維持到3~5個月左右。寶寶逐漸長大,先天抗體功能慢慢下降,自身免疫系統卻未能迅速發育完善,對病原感染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預防接種是公認的預防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為了護佑孩子健康,培訓會上,預防醫學專家們一致呼籲,基層醫生花費一分鐘時間跟大眾講解預防接種知識,就可保護寶寶一生;父母多學習一些疫苗科普知識,科學及時規劃孩子的疫苗接種,把好孩子健康第一關,是給孩子「雙倍的愛」。
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科學權威的醫學科普要一直在路上。
2019年6月,在廣州市衛健委、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省內和國內多家媒體,發起成立「護苗聯盟」,並舉辦第一屆預防接種知識媒體培訓會。一年來,「護苗聯盟」在預防接種科普知識的傳播上不遺餘力,通過報紙版面、移動端、地鐵科普宣傳等多種手段和渠道,讓科學、權威、實用的預防接種科普知識傳遍了千家萬戶。
今年培訓會的育兒「天團」升級到2.0版本,專家隊伍包括了廣州、深圳兩地臨床專家、疾控專家,醫媒聯手「護苗」的科普力量輻射範圍更廣,更多孕前、孕期以及新生兒家長獲得相關資訊。
「疫苗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再怎麼誇大都不為過!」
「疫苗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再怎麼誇大都不為過,因為除了安全飲水,只有疫苗在降低死亡率、促進人口增長方面有如此重大的貢獻,甚至連抗生素都無法與之匹敵。」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會長吳聖明從廣州趕到深圳參加活動,他在致辭時開宗明義地說。
疫苗是如何有力保障了公眾健康的?吳聖明說,自實行計劃免疫政策以來,我國兒童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人均預期壽命大幅增長,其中計劃免疫接種作出大貢獻,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防控方面,B肝疫苗接種後,我國兒童病毒性肝火發病率從之前的10%降至目前1%以下。
「廣東護苗聯盟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公眾對疫苗接種、防病知識的需求增加的情況下,舉辦第二屆預防接種知識媒體培訓會,特別及時、重要,很有社會責任感!」吳聖明認為,媒體是傳播健康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普及醫藥科學知識、引導公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等方面很重要,尤其是在公眾通過網絡接觸到質量良莠不齊的資訊,如何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理性的認知,媒體不可缺席。
他舉例說,疫苗接種中,出現異常反應案例是無可避免的,異常反應的發生風險與疫苗接種的健康效應,同樣需要適度、及時的交流與溝通。
吳聖明對廣東護苗聯盟寄語,搭好平臺,向公眾提供預防接種、母嬰保健、兒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科普與諮詢,進一步普及預防接種的真正價值,為千百萬兒童的健康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廣深攜手
促進免疫接種與疾病防控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副所長黃芳在發言時表示,開展預防接種工作是落實免疫規劃,搞好衛生防疫,保護人民健康,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持續地做好預防接種工作,減少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對兒童的威脅,對實現健康中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黃芳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大流行,對城市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希望藉此契機,和廣州疾控同行們多交流經驗」。她表示,今年深圳市疾控中心加入到「護苗聯盟」這一科普隊伍中,通過這一聚會,集合廣東各大媒體的力量,繼續提高廣東地區大眾對預防接種的重視程度和正確認識,為健康廣東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接下來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全力配合「護苗聯盟」的年度傳播推廣活動,共同促進廣東省免疫接種和疾病控制工作,為城市打造安全放心的公共環境。同時希望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等全媒體平臺聯手打造優質的媒體傳播產品,打造各級醫療衛生系統的溝通平臺,推廣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盡好城市疾病防控的職責。
精彩分享
張周斌:
秋季防傳染病 最好接種疫苗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張周斌:歷史上其實少有瘟疫是靠藥物治療來控制住的。比如曾令人聞之色變的甲類傳染病霍亂,依靠找出霍亂弧菌這一病原,還有針對水源這一傳播途徑進行預防,控制住流行;流感控制,依靠流感疫苗接種,可減少53%的肺炎、50%的住院病例和68%的死亡病例;在疫苗的「保駕護航」下,如今B肝、脊髓灰質炎、白喉、新生兒破傷風、流行性腦炎等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其發病率被控制在極低水平。與此同時,個人防護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道疾病多發的秋冬季即將到來,在開展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等原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基礎上,今年還要重點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應對傳染病,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防控措施,控制著傳染病的增量;醫療機構通過及時有效的救治,減少傳染病患者的存量;個人也應該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防控措施,做好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社交習慣,改善居家工作環境,主動接種相關疫苗,護己護人。
我的孩子今年高三,開學前被要求抽時間打了水痘疫苗。據廣州統計,學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裡,水痘疫情是排名第一的,一旦發生就迅速傳播開來,一得水痘就意味著14天的缺課,這是家長、孩子都無法接受的。建議孩子們尤其是面臨小升初、初升高、高三高考的學生,先把水痘疫苗接種了,避免該全力衝刺時卻被迫「踩剎車」。
能防儘量防,對呼吸道傳染病一樣的道理。比如容易引起併發症的肺炎球菌感染,一旦發生真的是很麻煩,因此建議老人孩子都儘可能接種疫苗,當然還包括流感、水痘、麻疹等等,符合接種條件的,建議接種。
彭淑梅:
建議適齡兒童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越秀院區兒科主任彭淑梅:肺炎鏈球菌是3月齡以上兒童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也是兒童血流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CAP)、膿胸、急性中耳炎、鼻竇炎的常見病原菌。肺炎鏈球菌所導致的後遺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常見致病菌。在全球疫苗可預防疾病中,肺炎鏈球菌性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不過,公眾對於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尤其對於肺炎鏈球菌性腦膜炎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卻存在諸多困惑。
破壞力十足的肺炎鏈球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人類是其重要自然宿主,廣泛定植在兒童鼻咽部。肺炎鏈球菌是3月齡以上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可由血流感染播散或者臨近組織感染直接累及腦膜。肺炎鏈球菌性腦膜炎患兒可能出現耳聾、智力低下、癱瘓等嚴重後遺症,嚴重者甚至死亡。隨著新的抗菌藥物不斷研發及臨床應用,細菌性腦膜炎治癒率顯著提高,但病死率仍相對較高。
預防接種是對抗肺炎鏈球菌的最佳方法之一。鑑於兒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沉重負擔,其被WHO列為最高度優先須使用疫苗預防的感染性疾病。2歲以下嬰幼兒是肺炎鏈球菌的主要易感人群,推薦適齡兒童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李永柏:
免疫異常兒童別一概拒絕疫苗
深圳市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李永柏:目前我國的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完成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或當地政府在執行國家規劃同時另外增加的疫苗;二類疫苗是除第一類疫苗之外的、且已被證明其所預防疾病效果良好的非國家規劃內疫苗,由公民自費、自願接種。
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民眾免疫接種認識與實施水平也正在不斷提高。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人認為免費的「一類苗」(免疫規劃疫苗)是需要接種的,「二類苗」(非免疫規劃疫苗)不重要,可打可不打。實際上,所謂「一類苗」「二類苗」只是根據由誰付費在行政上加以規定的,列入二類的疫苗並非不重要。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全體新生兒和嬰幼兒均應接種經政府部門批准的全部一、二類疫苗。
免疫異常兒童不可一概拒絕接種疫苗。泛指的免疫功能異常兒童不是預防接種的絕對禁忌者,免疫功能損害原因、種類不同,其適應證和禁忌證不同。一定要分清楚「遺傳性、生理性、繼發性」免疫功能損害具體環節以及免疫缺陷的精準點位,如「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免疫分子、免疫通路」的具體缺陷位點,一定是因人而論,不能一概拒絕接種疫苗。複雜病例一定要諮詢臨床免疫學專家意見,精確界定適應證和禁忌證後實施接種,以免誤傷接種兒童及生活圈內廣泛接觸的兒童。
要重視免疫功能異常兒童疫苗接種問題:一方面要鼓勵接種,另一方面需要謹慎推薦,要重視接種前對接種兒童免疫異常的具體問題進行專業諮詢,兒科醫生應提升認識水平,能提出合理的疫苗接種建議和意見,尤其是免疫科和血液腫瘤專業的醫師。
多家醫聯體醫院收看直播 敬請收看回放
本場活動通過廣州日報APP和網易平臺進行同步直播,並通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組織醫聯體單位在全省範圍內進行多會場聯合直播。當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四會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組織線下收看本次直播。基層婦幼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安坐科室,就能學習權威專家的培訓內容,大家聽得很是認真。有醫院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科普直播方便收聽,效果很好。」
特別提醒:本場微課的文圖筆記和視頻回放稍後都將會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公眾號發布,歡迎大家關注健康有約公眾號(ID:gzrbjkgj),獲取更多微課資訊和疾病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