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是位於東北地區某個村莊中的小村落。這裡沒有商鋪,只是購買必需品的話,可以去公務所所在的村中心。那裡有農協開的小超市,還有幾家商鋪。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自行車大概要半小時,不過回程應該要花多長時間呢?冬天因為路面積雪只能步行去,不緊不慢的話要走上一個半小時吧。不過,大多數居民都是去臨鎮的大型城外超市購物,我去那,來回要花上一天。」上面這段話,是日本電影《小森林》開場主人公的一段獨白,起初我以為只是一個尋常交代背景的開篇。然而這部電影的夏、秋、冬、春四個段落,都是用這個獨白做開篇。最近網上流行一種說法,重要的事情要重複三遍。這段話重複了四遍,顯然是重要至極了。
這部電影,就是用來享受的。從眼睛,到胃,到心,全身上下都舒服的不得了。先看了夏秋篇,簡直愛到不行,又滿懷期待的看了冬春篇。四季的輪迴,演繹的如此完美。不是專業研究電影的,畫面,音樂什麼的,看起來覺得很舒服就是了,冬日的白雪,日出和炊煙,春天爛漫的櫻花,每一幀都美的不得了。從這些,完完全全可以感受的到創作者的用心,因為懷有誠摯的對大自然的敬意,才能拍的那麼美吧。每一季結尾的歌曲都很好聽,歌詞很棒。其實開始看夏秋篇,有很多不明白,不知道她是怎麼開始一個人生活在小森林的,不知道媽媽為什麼離開,不知道她會在這裡多久,她不願意為西紅柿搭大棚,因為她還沒下定決心要一直留在這裡,那麼,她會在什麼時候離開?而冬春篇裡,開始漸漸明白,小森林對於市子而言,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因為無法在忍受城市的生活而逃到小森,是對小森的不尊重。市子這樣說,這就是她為什麼離開,又為什麼回來。相比前作,人物情感一面得以補全,主旨更完善了。四季更替,日復一日,恬淡平靜,it's a life!把美食和田園農耕拍的如此舒服~讓人不覺心曠神怡,仿佛想立刻去親身體驗!小森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是港灣,在外面過的辛苦,就回來,收拾好心情,治癒好自己,再重新出發!每次都被一到新的食物所吸引,有食物的地方總是過得很快。完結篇在冬春,橋本愛眼神堅毅的完成了最後一個鼓點,已經是若干年後,她從田園出走都市,又帶著落寞歸來,復又離開,再次歸來的她莊嚴儀式般的和故人完成了祭祀春天的歌舞,一氣呵成。
有多少個寧靜夜晚在遐想,外面的世界如許的精彩,每個背井離鄉的小鎮青年都有著難掩的未酬壯志,和橋本愛一樣,有的是蠻力伸手去夠接在樹梢的胡禿子,紅殷殷的,和故園的一樣,可惜夠不著。影片裡每出現一樣料理,都會有母親的身影,有些道理當下未必聽得進去,初入城市獨自生活的姑娘必定嘗遍了苦澀,才乖乖的把當初沒來得及消化的道理反芻,那些前赴後繼被犯的錯誤,才是成長的印記,電影裡的母親說:螺旋式的前進,遠看好像是原地兜圈,可自己明白生活有時候是慢慢的往前挪,像潮水撫平沙灘,潤物細無聲。初看小森林,入眼的是小小的村落,地上的打著補丁的瀝青鋪成的下坡路,田壟上的電線桿,村中心的合作社,小森的故事開始了,而我們關於以前的回憶也在腦海中慢慢的浮現。
女主角是一個在小森出生在小森長大的女孩-市子,在城市生活受挫回到了小森,開始了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電影中的第一道菜是麵包,夏天的溼氣讓市子不得不生爐子,夏天使得路子的溫度不會降的很快,是做麵包的好時機。簡單而又通俗,使得我們可以學著做。麵包配著後面的胡頹子果醬也別有一番風味。電影中市子做的食物總是和季節的收成的農作物或者野菜有關,每一道菜都是一次汗水後的收穫。市子也通過做菜和母親有了特殊的交流,料理中不僅僅是食材的問道,更有媽媽的味道,每一次的料理都是想念母親的過程,思念在這個時候化作了酸甜苦辣鹹慢慢的滲進你的味蕾,一直到你的胃裡面。恬淡之美,自得其樂,風景和食材一樣精緻,勞作和享受一般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