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愛用棉籤掏耳朵,但就是一個普通的掏耳朵習慣,居然快把顱骨爛穿,腦子也都感染了!
一、棉籤掏耳朵,頭骨出現可怕的感染
據澳大利亞《生活》雜誌報導,這位名叫 Jasmine 的37歲女性每晚有用棉籤清潔耳朵的習慣。
最近有一天,她習慣性用棉籤清潔耳朵,突然感到耳內一陣沉悶的疼痛,甚至聽不到她2個兒子的聲音。其實她的聽力問題不是突然發生,多年來她就有間斷性的左側耳聾和耳內噪音。
當遇到這種情況,誰都會立馬上醫院。她看完醫生後,最初被診斷耳內感染,並服用了抗生素。但她情況並沒有好轉,耳內甚至有褐色的分泌物排出。
再次去醫院,她被轉到了耳鼻喉科。醫生給她進行了聽力測試,顯示她有中度耳聾。然後做了一個CT,結果顯示:她不僅被細菌感染,細菌還「吞噬」了她耳後的頭骨,出現了可怕的顱內感染。
醫生告訴她必須做手術,不然有性命之憂!最終她接受了5個小時的手術,切除了感染的組織,重建了耳道。
最令人驚訝的是,外科醫生在她耳道內發現了棉絮,一直在隱藏在耳道內長達五年之久,並出現潰爛。她耳朵後面的頭骨已經薄如紙。
儘管手術清除了感染,但Jasmine的聽力已經遭到了永久性損壞,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所以不要拿棉籤掏耳朵,就算感覺方便也不行。
二、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
今年2月份,BMJ也報導了一個類似的案例。
BMJ原標題
一名31歲男子,他平常檢查都比較健康,也是因為有用棉籤清潔耳朵的習慣,導致悲劇發生。
事情大致經過是這樣的,這個案例比Jasmine更加戲劇性。
這名男子新發癲癇,暈倒後被救護車送往急診科。醫生查體: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為14/15,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
等男子清醒後,了解到他有10天的左側耳痛和耳鳴病史,在發病前4天發展為左側頭痛並伴有噁心和嘔吐。並在過去5年裡經歷了間歇性的左耳疼痛和聽力喪失。檢查外耳道有分泌物,鼓膜模糊,但無乳突壓痛。
最後醫生得出結論:這名男子腦神經功能及周圍神經功能都正常,但他有嚴重的耳內感染,並侵犯到顱內,感染蔓延到他的頭骨底部,並且直至腦膜,才引發癲癇。
圖1 軸位MRI圖像顯示兩處獨立的顳葉硬膜下積液 箭頭表示一處更大的後內側積液囊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耳鼻喉科醫生還在全麻狀態下為病人探查左耳,發現他除了有外耳道發炎,在他耳內還發現了有肉芽組織的分泌物/碎屑,並覆蓋有棉芽。意思就是說這位男子的耳內掉了一段棉籤進去,比Jasmine更可怕!
醫生初步懷疑這名男子是細菌性腦膜炎,靜脈滴注頭孢噻肟後效果不明顯。
隨後將這名男子耳分泌物拭子送去進行微生物學評估,培養出對美羅培南和環丙沙星敏感的銅綠假單胞菌。
根據CT掃描結果,在與神經外科醫生討論後,靜脈滴注萬古黴素、美羅培南、左乙拉西坦和地塞米松。
圖2為第0、6、17、28天和第15周的CT頭序列,最初表現為左側顳下硬膜下膿腫,後來表現為左側枕下硬膜下膿腫。到15周時,這兩種問題也被解決了,包括水腫。
這位男子最後的結局還是比較令人欣慰的,沒有留下神經缺陷和聽力問題。但這次慘痛經歷讓他再也不敢用棉籤清潔耳朵了!
三、大部人的耳屎真的沒必要掏
耳屎,醫學上叫耵聹,耳屎分兩類,一類乾性耵聹,一類溼性耵聹,後者俗稱油耳。油耳和遺傳有關,不是一種病。
其實耳屎真的沒有必要掏!
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動作也會促進耳屎的外排。
其次,反覆掏耳朵會引起一定危害,雖然出現以上2種病例的現象少見,但以下3種危害還是經常會發生:
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 引起外耳道發炎或癤腫。
由於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瘀血,導致耵聹分泌增多。
如果掏挖耳朵過深,可傷及耳鼓膜,發生慢性炎症或造成耳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美國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學會(AAO-HNSF)耳鼻咽喉科醫生說過:「一般情況下,應該避免把任何東西放在耳朵,包括棉籤。棉籤或其他工具會對耳朵造成刺激甚至傷害,例如刺破耳膜或造成耳部感染。」
有少一部分人屬於「油耳」,容易堆積成耳垢堵塞耳道,影響聽力。這種情況下才需要處理。
四、如何清理耳垢?
如耳垢嚴重阻塞耳道,甚至影響聽力,最佳方法就是找醫生洗耳朵。
醫生會用溫水替病人衝耳,從而引出堆積的耳垢;或者用顯微鏡加吸管將耳垢吸出,亦有一些醫生會用電泵來徹底清理耳道, 過程安全又快捷。
還有一種方法是去藥店購買滴耳劑。滴耳劑不屬於處方藥物,是自行清理耳垢的好選擇。滴耳劑原理是以藥物把耳垢溶解為更細小的部分,從而自然排出耳道。
圖源:愛P圖更愛你的小編
市面上還有噴霧式可選,但噴霧的力度有可能過大,傷及幼嫩的內耳道,應先試用滴漏式產品。
推薦大家以食用橄欖油來滴耳,同樣有溶解耳垢的功效,而且更劃 算、更天然並無害,每晚睡前滴一次,每次幾滴便可。
掏耳朵,一個多麼簡單又熟悉的動作,沉迷於其中的朋友不在少數,可帶來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覷,建議大家還是徹底放棄這個習慣吧!
參考文獻:
[1]連孝華 . 孩子耳屎多切勿亂掏除[J].家庭科技 ,2013, (8)
[2]潤媽 .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J].家教世界·V家長.2019, (4)
[3]https://www.thatslife.com.au/cotton-bud-warning
[4]https://www.livescience.com/cotton-swab-ear-skull-infection.html
[5]Alexander Charlton, Noor Janjua, Darius Rejali.Cotton bud in external ear canal causing necrotising otitis externa and subdural abscess.BMJ Case Reports, March 2019.10.1136/bcr-2018-227971
[6]美國衛生系統藥劑師協會,滴耳液使用宣傳手冊 2013版
來源:醫學界臨床藥學頻道
作者: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