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課不聽話,老師怎麼辦?四川省閬中市滕王閣幼兒園大五班臨聘教師劉豔玲的做法是:讓兩個小朋友互相扇耳光,結果導致一位小朋友臉部紅腫、淤青。6月3日,閬中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作出「責令滕王閣幼兒園依法解除與劉豔玲的勞動合同關係」等處理決定。(6月6日中國經濟網)
報導說,6月3日,閬中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發出《關於網傳滕王閣幼兒園老師讓學生互扇耳光事件的說明》,該《說明》中稱,該事件對幼兒身心造成了傷害,對教育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經研究決定,對此事件作出以下處理:責令滕王閣幼兒園依法解除與臨聘教師劉豔玲的勞動合同關係;責令滕王閣幼兒園向保寧教育督導責任區和市教科局作出深刻的書面檢討,並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對教職工尤其是臨聘人員的教育管理;將此事件在全系統通報,警示各級各類學校吸取教訓,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我們之所以引用以上冗長的報導內容,是因為其中頻繁出現兩個字--「臨聘」。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從字在面的意思理解,應該是「臨時聘用」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位教師雖然是教師,但是,她一是「臨時」的人員,二是「聘用」的人員。
為什麼報導和相關部門的處理決定中要一再強調這位教師的「臨聘」身份,我們認為有以下的可能性:
一是,有關部門推卸責任。作為一所高標準規劃的一所公辦幼兒園,這類事情的出現,如此不合格的教師出現學生面前,給學生造成如此的傷害,難道只因為教師和學校的問題,相關部門在出了問題之後,又是調查,又是處理,又說當事的老師是「臨聘」。那麼。相關部門的事前監管在哪裡,怎麼能讓這樣的人進入教師隊伍,這是監管部門的失職。
二是,轉化焦點,敷衍家長。臨聘的老師被辭退了,家長表面上無話可說了。但是,孩子的傷害怎麼平復,如何預防今後不出現此類的問題,怎麼能夠保證下一個老師不會是同樣的不合格教師。此事件發生,不能是因為教師是臨聘的,就減少學校和監管部門的責任。另外,事發之前,學校給家長說過,他們孩子的老師是「臨聘」的,現在出了事,就臨聘做擋箭牌子。這明顯是敷衍家長。
三是,迴避問題,轉嫁矛盾。將臨聘教師掃地出門,問題真的就解決了嗎?在處理決定中,也表示「將此事件在全系統通報,警示各級各類學校吸取教訓,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對於教師,更多的是管理麼?是不是還要了解教師的情況,不能只用殺伐之策。
此事件的發生,也讓我們思考,是不是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加強監督,不僅要有上級部門的監管,還要有家長、社會參與的監督。營造健康、和諧的教育氛圍,讓孩子在學校度過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