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真與假、善與惡,那一張始終在微笑的臉

2020-12-14 無量天真1

小丑

在舞臺上的誕生過程,一直在與時俱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形態。

最初在馬戲團的表演上,小丑最具娛樂性,也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

小丑在臺上的歡愉,總能讓人聯想到其背後,是否存在與其歡愉不相符的生存境況。

早在上世紀20年代,歐美各國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以小丑為主角、調度相對平面化、舞臺化的電影。卓別林的「流浪漢」與「小丑」形象是最成功的一次嫁接。

在中文當中,小丑通常只有「小丑」這一種說法,但在英文當中,小丑既可以是「Clown」,也可以是「Joker」,而且二者的區別還不小:

前者是指馬戲團中的一種喜劇演員,而後者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由宮廷落入民間的弄臣。(Jester)。

DC系列電影中的小丑,一直是超級英雄蝙蝠俠的死敵,也算是小丑界最具特色的一種。

DC『黑標』電影《小丑》,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但它並沒有沿著DC宇宙現有的故事情節發展。

蝙蝠俠系列裡,小丑從來沒有一個真名,沒有出生地,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和蝙蝠俠打架的人,是三個不同的小丑。

據DC漫畫家戈夫·約翰斯透露過,第一個小丑原來是個賊,第二個白銀時代的小丑原來是個「犯罪王子」,第三個也就是現在的小丑,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殺人狂。這些內容很容易就能設置在《小丑》的電影劇情中,而且確實也有些故事線索指向了這一點。

但在《小丑》的劇情裡,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才十歲,如果《小丑》中的主角亞瑟是蝙蝠俠裡的小丑,等韋恩能和他打架時,小丑就是個六七十歲的老頭了,顯然《小丑》和蝙蝠俠系列電影的劇情不能結合一起看。

所以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小丑而拍的小丑,而是單純講述一個人如何成為了小丑,是單獨一部原創作品。

故事設置於七八十年代的城市背景:哥譚。

有人說哥譚是紐約,也有人說是芝加哥,但更多意義上,哥譚更像是一個象徵,一座真正吃人的城市,罪犯的天堂,是所有城市陰暗面的集合,各種髒亂差。

主角亞瑟,是一個集幾種精神疾病的患者,導演對角色的這個設定,使這部犯罪題材影片中的黑暗心理,完全突破我們的思維,讓菲尼克斯可以在無限制空間發揮他的演技。

善與惡:

影片也並不是如傳說的那樣,完全是負面的思想,主角亞瑟在生活中也嚮往著生活的美好。

他很努力地想要守住一份卑微的工作,很努力的照顧好媽媽,和媽媽跳舞,也幫生病的媽媽洗澡,和媽媽一起看脫口秀,並堅守媽媽的話:

「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

他扮演小丑,在街頭賣藝賺取微薄收入,被作弄毆打躺在冰冷的地上時,還竭力打開胸口的魔術棒,露出一朵鮮花。

很想為孩子們表演喜劇的工作,那裡充滿最單純的歡笑和快樂。他懷揣著單口喜劇人豐滿的夢想,幻想和喜劇人莫瑞一起,得到他那像父親一樣慈祥的鼓勵,所以,他立志要當一名諧星

也想要愛情,幻想和女鄰居蘇菲交往,做她的丈夫和孩子的父親。

他渴望被理解、被溫暖、被需要和認可,他照著媽媽的信,找到韋恩豪宅門口,對同父異母的弟弟布魯斯表演鮮花魔術,釋放他的善意。

可惜,他身體裡還有另外一個『我』。一個真正帶著面具的小丑,亞瑟想要堅強,但小丑卻想要反抗,反抗所有失望,抑鬱、痛苦、和憤怒。

亞瑟說自己得了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每當情緒波動難受時,他就會抑制不住狂笑。我們可以理解為,亞瑟的這個顛笑症的寓意,正是亞瑟內心小丑發出的笑聲。

他總是和環境有種不協調的違和感,就像他的臉上似乎同時有兩個極度矛盾的人,在表達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他想要表達一個正常的情緒,可哭變成了笑,笑其實是痛哭。關鍵是,他任何的反常,又有誰在乎?

亞瑟不得已在狂笑時,總和人解釋「我有病,這不是我要表達的」。

他嘗試用手強行扯開自己的嘴巴,強行歡笑,一滴眼淚交織著眼妝流了下來,真實的亞瑟真的很悲傷。

他的『癲笑』,激怒了公交車上孩子的母親、地鐵上的三個金融男、和那個自稱不是他父親的男人。

小丑終於幫他釋放了自己,殺了三個金融男後,他對著鏡子翩翩起舞,小丑首次登場,但還只是鏡子中的小丑。直到他殺了同事藍道,殺了蘇菲,殺了媽媽潘妮,殺了脫口秀主持人富蘭克林,最後殺了心理醫生,小丑完全統治了亞瑟。

他在瘋狂殺死藍道時,又很友好地釋放了對他唯一有過友善的侏儒蓋瑞,或許,他也只是把蓋瑞看成是天生的失敗者,而他自己是天然的失敗者,難兄難弟的關係。

第一支預告片的背景音樂,也是選自1936年卓別林《摩登時代》中的一首」smile「。

歌詞大意是:

「雖然你的心在痛,但微笑,即使它破裂也會微笑……隱藏每一絲悲傷,雖然撕裂可能會如此接近……」

可以說,這首歌的歌詞,非常接近亞瑟的心境了。

真與假:

當影片開頭,亞瑟和社工對話時,牆上的時鐘指到11點10分,和在醫院用頭撞門時,牆上的時間是一樣的,這裡可以看成其中有一個場景是他幻想的。在家裡對著電視機比劃槍枝走火的動作,和地鐵上開槍打死三名金融男的動作也是一樣的,也許,這時他根本沒出門,只是從電視上看到了另一個小丑槍擊案,他想要得到關注,想要暴力,於是,把自己幻想成了兇手。

他和鄰居蘇菲的愛情,在他闖入蘇菲家時,蘇菲的反應,已經證明他和她發生的那些感情都是幻想。

亞瑟用右手對自己腦袋做開槍自殺的手勢,暗示亞瑟想像「殺死」了想像的蘇菲。

另一層意思是,因為蘇菲的話中提到「母親」,母親一詞刺激了亞瑟,「給世界帶來歡笑和快樂」,其母親的話實則是亞瑟精神上痛苦的根源,在痛苦的世界中給他人作樂,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痛苦,母親對亞瑟最主要的精神刺激。所以亞瑟的手勢意味弒母。

而瘋瘋癲癲的潘妮寫下的信,亞瑟又確實證實她在韋恩家做過傭人,而韋恩不承認他是他的兒子,說亞瑟是潘妮領養的孤兒,但潘妮的條件,卻根本不可能得到領養機會。

醫院的檔案,對於擁有足夠權利的韋恩來說,偽造這樣的文件根本就是小事,當亞瑟發現媽媽年輕時美麗的照片,下面出現韋恩的情話和籤名,這個細節刻意地安排,總是有原因的。

就連亞瑟的「癲笑症」,也帶著隱晦的含義。醫院門口,兩名偵探問亞瑟的笑,是真的一種病嗎?亞瑟淡淡的回答:「你說呢?」

從亞瑟躲進冰箱那刻起,電影背景色調總是在綠色、黃白色、藍色中轉換。也代表著亞瑟的幻想一直沒停止,在地鐵上,在集會上,在暴動的街頭,導演整部影片背景光都用深色調,意味深刻,也讓小丑面具的表情更加細膩,就如我們戲劇裡的臉譜效應。

從蘇菲家出來時,藍光逐漸變為白光,而到自己家門口,卻是一片黃白綠交織的燈光,預示著他精神分裂。

電影暗藏的一個含義,是被街頭男孩欺負他時、被地鐵上所謂的「華爾街的精英」毆打時、被最有權勢的「成功人士」託馬斯韋恩施加暴力時、亞瑟其實是被代表了這城市的三個階層的不同傷害,暗示著那個過時的制度下,底層被壓迫的階級,已經完全被上層隔離。亞瑟作為一個象徵意義,被推上了虛構的神壇也不奇怪,這裡到處都是小丑,都是亞瑟。

或許,電影裡亞瑟什麼也沒做,只是醫院裡的一個精神病人,全部都是他無限幻想出來,自己是怎樣成為一個小丑的,也或者他做了一些,孰真孰假,就看觀眾願意選擇哪種理解了。

就如亞瑟在日記中習慣性用右手寫道媽媽說的話:「給世界帶來歡笑和快樂。」

而又用左手寫著:「我只是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生命,更有意義。」可以想見一個悲哀的母親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全片很多小小的細節裡,都埋藏了很多的線索,指引無限的可能。

正如《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說的那一句:「我已經記不清過去發生了什麼,如果我一定得有過去,我希望能有多重選擇。」

因此,不管從任何角度去解析劇情,都能得出不同的理解,而這正是導演菲利普斯想要的結果。

而最主要的是,菲尼克斯也用高超的演技,深度演繹了亞瑟體內扭曲的人格特徵,典型的人格分裂症,狂想症,或者抑鬱症患者。

《小丑》的短板處,也出在劇本和人物上,依然是採用悲憫、映照現實、洞悉人性的簡單套路,故事略顯單薄,但通過菲尼克斯的深度反類型演繹,這些問題被輕鬆覆蓋。

英雄與反派,正如硬幣的兩面。我們或者都更習慣了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劇情。

《小丑》裡始終沒有出現什么正義使者,只有一個無視任何規則的反派英雄,被推上政治暴力的神壇去起舞,完全失控的邪惡下,使人無從適宜,看完電影後會有很沉的壓抑感。

在美國2012年7月20日,科羅拉多州奧羅拉一家影院放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午夜場時,發生過嚴重槍擊案。一名蒙面槍手在放映廳內掃射並投擲催淚彈,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傷。而事後調查,這事件純屬一個巧合,罪犯根本不知道電影裡有個小丑。

但也仍然使《小丑》上映時,免不了要多些杯弓蛇影的擔憂,在全球很多上映的國家和城市,上映《小丑》的時候加強了安保,甚至院線附近還增派了警察巡邏。

其實,就算沒有電影《小丑》,真實的人類世界,也從來不缺心裡扭曲的暴力者,拿電影背鍋,實有點冤。正如影片中亞瑟的一句臺詞:

「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相關焦點

  • 《蝙蝠俠:黑暗騎士》人性的兩面,小丑的絕唱!
    連結第一部的劇情,高譚市的惡勢力又出新人,就是令大家聞風喪膽的小丑。劇情主要也是圍繞小丑與蝙蝠俠兩人鬥智鬥勇的驚險故事。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那種變態的壞,被演繹得入木三分,風頭甚至蓋過了超級英雄蝙蝠俠。看看小丑這個經典角色能夠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就可知曉。有時我在想小丑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悲慘遭遇?才會對人性如此失望,才能如此這般瘋狂地殺人不眨眼。
  • 第五人格小丑怎麼玩 微笑假面裘克技能介紹/技能使用攻略
    第五人格小丑第五人格小丑怎麼玩 微笑假面裘克技能介紹/技能使用攻略,遊戲中監管者陣營要追殺那些聚集在莊園的求生者,全部擊殺後取得無情勝利,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下監管者陣營的微笑假面裘克,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小丑怎麼樣?微笑假面裘克技能介紹!
    人物介紹因為天生有一張不愛笑的臉龐,不得不在馬戲團當小丑的裘克,在馬戲團每一天都收到同伴們的捉弄,他對一些相貌比較好的小丑存在著嫉妒之心,導致了之後裘克變得很憤怒,在之後一次被欺負之後,他撕下了小丑的臉貼到了自己的臉上!
  • 佛說:有益於人為善,有益於己為惡
    佛家有文:有益於人為善,有益於己為惡。有益於人,則毆人、打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這句話很好理解捨生取義則為善,自私自利則為惡。就好比自己的父母,就算打孩子罵孩子,但是這是為了孩子知錯改錯,一心是為了孩子好,所以這是善,那麼父母老了,我們就要去孝敬父母,這就是種善得善。如果一個人只想著自己,就算恭敬別人,以禮待人,但是心裡卻是想著從別人身上為自己撈好處,這不是在算計別人嗎?難道這還不是惡嗎?而往往這些人是種惡得惡,自私自利終會害了自己。
  • 第五人格:老朋友微笑假面小丑裘克
    他連頭都沒抬,視線仍然落在那一張張照片上。我試圖活躍他的情緒:「還不是因為最近天氣不好,我都有點想你了。」這次他看了看我,露出平淡的笑容,我有點說不出話來,他不化妝不戴面具的樣子連我都沒有見過,參與過他遊戲的人應該都不會相信,在兇惡殘忍的表皮下是如此乾淨清秀的一張臉,除了那些……醒目的傷疤。
  • 【觀影娜】看破產姐妹,學英語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怎麼說?
    這不,找那醫生理論...結果...回答驚呆了寶寶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是個看臉的世界,應該不止...啥都看... 但是一個人的錯,真的要讓整個家庭都陷入這種錯嗎? 算噠算噠...或許做好自己才是真。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文/炳睿《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大家都認為一件事物善,這裡面就有不善的一面了。所以,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些名相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好尚取捨偏私之心假立的,所以也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聖人以無為之心(客觀的,不執於名相的,無偏私的心)來應事,用實際行動而不是用口頭說教來教化人民。
  • 佛跳牆新歌與電影《小丑》的不謀而合
    《小丑》是一部藝術品,它都是一部獨特的存在。最後在煙火瀰漫的街邊,在肆意妄為的人群中,小丑用嘴邊的血在臉上畫下一個大大的笑容,那一刻亞瑟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重生後的小丑。影片開始的亞瑟想要爭取社會的認同,他想要用脫口秀製造歡樂,換取觀眾的認可和微笑。那時的亞瑟一直相信母親的一句話:「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也因為亞瑟從小被養母虐待,所以造成大腦損傷,讓他在受刺激的時候,抑制不住自己的大笑。
  • 遠處的哭聲聽不見,《小丑》的笑聲我聽哭了!
    亞瑟在遭遇委屈依然在努力讓自己微笑,卻在公交上好意逗孩子時被孩子母親呵斥,亞瑟於是犯病了——這的確極為諷刺,亞瑟患有一種神經性無法控制的大笑症候。他難以抑制地大笑著,周遭的人沒有受到笑的感染,相反,回饋以厭惡甚至暴力。亞瑟在一次地鐵上犯病時,亞瑟被三個代表著城市中產階級的青年欺負與嘲笑。
  • 第五人格:微笑的假面,手拎著電鋸,小丑的故事你知道嗎?
    小丑作為一名優秀的監管者,外表看上去十分詭異,它有著紅色的帽子,厚厚的嘴唇彎彎的,露出詭異的笑容,他的臉給人一種扭曲的恐怖。再加上他強壯龐大的身軀和一頭永遠都亂糟糟的頭髮,看上去就令人不寒而慄。關於小丑背後有著一個可怕的人格扭曲的故事,在來到莊園之前,小丑一直工作在一家馬戲團,他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就是小丑。眾所周知,馬戲團的小丑都是為了逗客人開心的。但是他並不是這樣的,他的工作是被人嘲笑取樂的。長期被人嘲笑,甚至虐待小丑,使他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 東大學生玩轉12國文化,這個「小丑臉繪」我給滿分!
    東北大學校園裡遠遠走來一群「德國小丑」臉塗得很白,眼圈畫得深黑,自帶微笑功能的誇張紅唇……今天中午,東北大學國際文化體驗季開幕,德國狂歡節上的「臉繪」一下子風靡了校園,同學們紛紛排起長隊「畫臉」。德國展區的狂歡節「臉繪」吸引了大批同學排隊,東大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的魏川告訴記者,把臉塗成「小丑」是德國狂歡節上的一種傳統,這種「德式小丑」的臉繪在男生中迅速「躥紅」,大家都覺得很酷。「我們之前在自己臉上練習畫過很多次,技術已經相當熟練,五分鐘就能畫完一張臉,這一個上午我沒停過,一直在畫。」魏川告訴同學們,畫上小丑臉,再來點德國黑啤酒和香腸,才算是感受了德國狂歡節的氣氛。
  • 善與惡的距離
    善與惡的距離 昨晚11點多,我在填報表的時候,有個做投資的朋友,上來先跟我發了個紅包
  • 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都提倡抑惡揚善
    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人可以通過內省去保持和擴充它,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善的品質。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反。他認為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努力的產物。我認為,善與惡本就為人性的兩面。
  • 微笑面對生活優秀作文
    雨果曾經說過: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裡如一、心智純正。  讓我們用微笑來面對生活,用微笑來面對每個人每件事,你就會看到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 真苟晶真善良,假苟晶真可憐
    她有沒做過噩夢想過那個被她頂替的真苟晶?她是如何忍受別人的指指點點的?她的丈夫又是如何看待她的?......從她冒名頂替的那一天起,她的人生就註定是不光彩的,她的內心註定有陰影。苟晶即使不發聲,當地人也都知道她是個冒牌貨。苟晶終於發聲了,為了更多的學子免受傷害。全網的人都知道,山東濟寧有個假苟晶。這下,她的孩子估計也知道了。
  • 人生三味:趣、真、善
    人生有三味:趣、真、善。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遠處看,人生的不幸蘊藏著詩意。而一個人最怕庸庸碌碌地生活。」02真。真,率性不造作。性情真實。想法由內心來主宰,心真,才會產生真實的想法。真實想法的流露,才會有更真實的行動,才會帶給別人安全感。所以,心決定一切。莫要擁有一顆虛情假意的心,那樣於己沒有利處。言行真實。為人處事,說話於前,行為緊跟。有些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的人看似非常聰明,兩邊討好,到處得光。
  • 何為善?何為惡?——古今最精確的詮釋!
    你做的事到底是善還是惡呢?究竟什麼才是善呢?什麼才是惡呢?古今經典中,詮釋的最精確最詳細的莫過於明代袁了凡先生著的《了凡四訓》了。下面我們就好好看看了凡先生如何闡釋善的,明白了什麼是善,自然也就知道什麼是惡了。一,善有真善、假善。
  • 戒惡修善,真修行
    香盤上面掛了一塊布,那塊布上面寫了有四個字,戒定真香。 到佛面前供香就代表什麼?我有戒,戒是戒什麼?是戒惡。定是定什麼?定在善上。你戒惡了,然後修在善上面的人,都有香味的。所以我師父悟公上人,上悟下道大和尚我們黃巖最熟悉了,我師父以前常常來的。我師父就說:死人臭一處臭,活人臭處處臭。死人如果臭的話,就放那又不會跑的,放那就一個地方臭。
  • 以善制惡,生活中的冷漠和善良不是惡的起源
    毫無底線的善並不是惡,老子曾說:「善者,吾善之;惡者,吾亦善之,德善。」意思是,面對善的人,我以善良對他;面對惡的人,我也以善良對他,以使人人向善。可見,用善制惡是王道,只有用善良才能感化邪惡,如果我們始終堅持善,用善回報惡,用善去啟發惡者內心的良知,那麼,我們不僅堅持了自己的善,而且,還有機會挽救另一個人。有些人認為,毫無底線的善是最大的惡。我覺得這很牽強,也很可笑!
  • 人生就是一個喜劇——《小丑》觀後感
    亞瑟在車裡第二次狂笑,他向黑人媽媽出示了一張說明他可能患有大腦或神經系統損傷導致的狂笑症的卡片,他很識趣第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狀況。狂笑聲響滿了整個車廂……亞瑟第一次走在傍晚深灰色的臺階上,影片對這個臺階共有四次特寫鏡頭,那臺階仿佛通上了天堂或者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