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放低姿態往往能心如所願#
放低姿態,往往能心如所願
五代南唐有位畫家叫鍾隱,他從小喜歡畫畫,經名師指點,自己又刻苦練習,年紀不大已非常有名。從此,家中的賓客絡繹不絕,有求畫的,有求教的,有切磋探討畫藝的,當然也有巴結奉承的,好不熱鬧。要是換了膚淺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可是鍾隱對這一切卻無動於衷,每天仍然在書房裡潛心作畫,除了萬不得已,一切應酬的事全讓家人代勞。
鍾隱深知自己山水畫已經很有功力,但畫花鳥的功夫還很欠缺。自學一年,不如拜師一天。要想畫好,必須有名師指點,也免得走彎路。他四處打聽哪兒有擅畫花鳥的名師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師學藝。可是打聽了很久,也一無所獲,鍾隱心中十分煩惱。
這一天,他與故人侯良一起喝酒,酒到酣處,二人的話也就多了。鍾隱訴說了自己的苦惱,並問侯良是否能給引薦個擅畫花鳥的名師。侯良說:「這你可找對人了。我的內兄郭乾暉就很擅長畫花鳥畫。我妻子說,有一次他畫的牡丹,竟把蜜蜂給招來了。不過這個人性格古怪孤僻,別說收學生,就連自己畫的畫兒也輕易不給人看。更怪的是,他畫畫還總躲著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學去。」
鍾隱倒覺得郭乾暉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訣竅。可是怎麼才能接近他呢?這倒得費費腦筋了。鍾隱是個倔脾氣,什麼事只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做成。他四下打聽,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他想,這倒是個好機會,我不妨扮個家奴,一來可以進郭府,二來可以看到郭乾暉畫畫。於是,鍾隱打扮成僕人的樣子,到郭府應聘去了。郭乾暉見鍾隱長得非常機靈,就留下了他。
在郭府,鍾隱每天端茶遞水,打扇侍候,什麼雜活兒都幹。他畢竟是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從來都是由別人照顧,哪裡幹過這些粗活?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腿疼。唯一令他欣慰的是他看到了郭乾暉畫的一些畫兒,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上乘之作。鍾隱想盡辦法,堅持不離郭乾暉左右,希望能親眼看見他作畫。而每次作畫,郭乾暉不是讓他去幹這,就是讓他去幹那,想方設法把他打發走。就這樣,鍾隱雖然賣身為奴,還是沒有看到郭乾暉作畫。一連兩個月過去了,鍾隱還是一無所獲。幾次他都產生了走的念頭,但心中又總是還有一線希望使他留下來。
再說鍾隱的家裡,鍾隱賣身為奴學畫的事情誰也沒有告訴,連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遠門,去會朋友。鍾隱畢竟是個名人,每日高朋滿座,可這些日子,朋友來找他,家人都說他出門了,問去哪兒了,又都說不知道。一次兩次,搪塞過去,時間一長,人們就起了疑心。最後連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別是鍾夫人,非要把他找回來不可。
一天,郭乾暉外出遊逛,聽人家說名畫家鍾隱失蹤了兩個月了,連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兒。再聽人家描述鍾隱的歲數和相貌,郭乾暉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哪兒見過,仔細一想,想起來了,跟家裡的那個年輕人相像,他也正好來家裡兩個月。「怪不得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恍然大悟,「不過他倒真是個好青年,能帶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我也就後繼有人了。」郭乾暉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鍾隱叫到書房裡,說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為了學畫,你不惜屈身為奴,實在使老夫慚愧。我多年來不教學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這樣虛心好學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將來你會前途無量的。」
鍾隱終於以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郭乾暉,名正言順地成了他的學生,郭乾暉則把自己多年的體會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鍾隱。
給男孩的智慧忠告
鍾隱為了拜師學藝,不惜自降身價,賣身為奴,他這份誠摯的心意最終打動了執拗的郭乾暉。由此可見,當青少年急於向人學習某門技藝時,不妨學習鍾隱,把心潛下來,誠心誠意,悉心求教,踏踏實實地走穩每一步,功夫既到,事情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知識備忘錄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中晚唐的藩鎮割據的延續,早在晚唐時代這些藩鎮已經存在,至唐亡後這些藩鎮仍存在,而且割據更加劇烈,由是者維持了數十年。五代十國的政權基本上都為曇花一現,因為有實力的將領經常發動兵變奪權,如李嗣源、李從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變上臺的。另外,五代十國又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由於沒有一個穩定的對十國有壓倒性的中原王朝,各個割據政權間戰鬥不休,統治者多重武功而輕文。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繁,政權屢有更迭。
成才的秘密錦囊
學會謙虛低調處世
謙虛的人,絕不會妄自尊大,他們於不驕不躁、不顯不露間蓄積實力,悄然潛行。謙虛者往往能夠於世事紛擾中闢一片安寧之地,潛心修養,集中力量壯大自己。謙虛既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品德,同時更是一種風度、一種胸襟、一種魄力。只有謙虛的人才能夠於塵世中,始終保持一種高潔淡雅的志趣,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世間的功利得失。謙恭的心勝過一切華美的言語,它使得擁有它的人變得心靈高貴。謙恭看似會少得到許多,但實際上,上蒼最慷慨的饋贈總會留給懂得謙恭的人們。
越是偉大的人物越謙虛低調。他們不會因為位高名顯而飛揚跋扈,而他們越是謙虛,世人就越覺得他們偉大。青少年在為人處事時,保持這種謙虛低調的品質,有百利而無一害。放低姿態謙遜做人,絕不會使高貴者變得卑微,反倒更能增加人們對他們的尊敬之情;同時,也能夠使周圍的人們心悅誠服地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這樣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眾這片沃土之中,又怎能不流芳百世?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