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關於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歷來都是爭論不休!
有些家長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主張窮養,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富養的孩子有底氣,不至於一些小恩小惠,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更注重富養。
事實上,無論是窮養娃還是富養娃,最終都會呈現出一個個性分明的孩子,像幼兒園的老師,因為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對於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就能夠一眼識別。
那麼,窮養和富養的孩子,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①性格
孩子性格的養成,跟父母的教育環境,有著分不開的關係,而往往窮養的孩子,性格上或許就會潛藏自卑的人格特點。
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再加上「窮養」特質的根深蒂固,孩子往往會將自卑、低人一等的性格特點隱藏起來,但事實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這種性格特質,卻會暴露的相當明顯。
而富養的孩子,往往性格上更自信,不過也會有「優越感」爆棚的性格特點,在人群當中,也比較活躍,社交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往往較強。
②審美
窮養的孩子,父母往往會給孩子灌輸一種「家裡很窮」的思想,除了灌輸思想,在生活物質方面,也對孩子比較苛求,久而久之,孩子往往缺乏對這個世界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上,就會有所或缺。
形容到具體的事物上,就是審美能力,富養的孩子見慣了高樓大廈、珍饈美味,自然對於高檔、大氣的東西,有更進一步的要求。
而窮養的孩子,因為在父母的要求下,對很多事物難以觸及,所以見得少,審美也會下降。
③見識與魄力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同在一個城市工作的兩個年輕大學生,合租在一起,三年後,其中一個年輕人,用攢來的積蓄交了首付,而另外一個年輕人,雖然也很想買房,但覺得壓力比較大,再加上家裡條件不好,總捨不得花。
沒成想,沒過一年時間,這座城市的房價飆升,買房的年輕人倒手一賣,換了個更好的住處,而並沒有選擇買房的年輕人,仍然擠在那個出租屋裡,物價上漲的年代,他當初存的錢,也越來越不值錢。
這種故事雖然扎心,卻很現實,窮養的孩子,因為習慣了害怕物質的失去,所以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就很缺乏遠見和魄力,而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擺在面前的機會,也會轉瞬即逝。
當然,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可能會導致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呈現出明顯的特質,都有好有壞,那麼對於我們父母來說,到底選擇窮養還是富養呢?
窮養PK富養,到底選哪個?
其實,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很多家長可能都對一個問題,出現了錯誤的認知。
那就是窮養和富養,到底跟金錢物質有多大的關係。
不少人認為,窮養就是減少物質上的花費,而富養就是增大物質上的花費。
不過在我看來,這都是不正確的。
比如說窮養,我們可以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金錢觀,不能鋪張浪費,更不能虛榮比較,但是我們不能剝奪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渴望和認知。
又比如說富養,我們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權,但是卻不能讓孩子認為金錢唾手可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可以在教育、眼界、旅遊、讀書等各個方面去富養孩子,卻唯獨不能教會孩子父母是金錢的印刷機這樣的概念。
所以說,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我們都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合理使用金錢,才是最好的教育。
忒咪媽媽寄語: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特別區別「窮養」和「富養」,在我看來,都不是合理科學的教養方式,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去認識金錢,從而取之有度,才是更加重要的。
今日話題:
你認為窮養好,還是富養好?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