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窮養兒子富養女」的觀念越來越流行,很多父母認為,窮養兒子才能讓他感受到父母賺錢的艱辛,花錢就不會大手大腳,將來也能吃苦,努力賺錢。而女兒要富養,從小就讓孩子熟悉金錢,將來到社會上才不會被別人用金錢和物質誘惑上當,也不會貪念錢財,變得虛榮起來,這有一定道理。
但有些父母的「富養」卻出現偏頗,他們為了能夠達到這種「富養」的效果,總是會在孩子身上絞盡腦汁,讓孩子看起來是被「富養」的。企圖讓別人認為自己家很有錢,這樣就能獲得老師的關注。但無論這些爸爸媽媽們再怎麼盡力營造這樣的假象,對老師來說,其實一看就能看出來,那麼,富養和窮養如何一眼區分呢?
幼兒園老師:硬裝的「富養」,在這3點上差距很大
1.衣著打扮
雖然現在的童裝市場比以前更廣闊,可供選擇的類型也很多,材質也比較好。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選擇衣物的時候,也會更加注重面料的質感和舒適度。有些父母為了假裝孩子是富養的,就會買一些品牌衣服給孩子,當然,數量不會很多。冬天的話一般是外套,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夏天一般也會有幾件,但不會經常穿,隔段時間穿一下。
而真正有錢人家的孩子就不太一樣了,父母為了給孩子最舒適的體驗,往往都會選擇一些品牌作為孩子的主要衣物來源,他們的衣櫥幾乎每件都是名牌,並不是只有幾件或者只有外套是。其實在孩子的衣著打扮上,父母不必太費工夫。只要衣服乾淨得體就可以,孩子穿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與價錢沒關係。
2.文具用品
曾經有個同學家庭條件非常好,雖然平時大家都穿著校服看不太出來,但他的學習用品基本都是進口的。鋼筆歐洲進口,橡皮擦、鉛筆日本進口,原子筆都是國外的,製作精良,品牌很多都沒見過。如果父母只是想追求讓孩子看起來非常有錢,是不會在這些方面花費多少錢的。
3.舉止行為
根據調查顯示,在高校中非常優秀和拔尖的人中,比較大的一部分都是出身非常優越的。他們不是富豪家庭,就是高官家庭出生,從小就接受優越的教育,出入各種大小場合,言談舉止都非常得體、自信,這樣強大的自信是很多普通家庭難以培養的。
如果家長硬想把孩子裝成「富養」的,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在學校老師一眼就看得出來。其實只要孩子舉止得體大方,自然放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強求。大部分人的家庭條件都很普通,有錢人只佔小部分比例,只要孩子不缺吃穿,並且在質量上有選擇的空間,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於「富養」父母要把握好度,而不是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其實富養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精神上感到富足和充實,而不是向孩子提供過多的金錢和物質,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當然,「富養」更不是讓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孩子攀比,吸引老師的注意。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德,而不是附庸權貴,誰家有錢一般都不會太在意,只要孩子表現的好,自然就會得到老師的關注,父母不必在孩子身上下這些功夫,也無需在家長群上各種炫耀和自誇。
今日互動話題:您的身邊是否存在這種現象,對此又有何看法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