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請停止在刷屏中焦慮:不能賺錢的時期,請拼命「存錢」

2020-12-13 騰訊網

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

ID:fangdushe007

寫給我的每個讀者。

請做個配合,本文請隻字不差的閱讀,看完一定有用。至於為什麼,讀完你就明白了,我文中有解釋。

疫情下,每個個體都要注意這3點

01焦慮難控,在海量刷屏信息中難以自處

疫情當下,數億人蹲在家裡,躺在床上,坐立難安:

一會拿起手機,刷兩下,又覺得不想刷,於是放下,放下也不知道幹啥,腦子懵懵的,於是沒兩分鐘呢,又拿起手機繼續刷。

手機不斷的被拿起,放下,拿起,放下...

一會兒刷微博刷得生氣又心煩,開始刷朋友圈,朋友圈刷一會兒覺得沒啥可看,於是所有帶小紅點的微信群挨個點開,還是焦慮,再刷刷抖音,一會兒刷到搞笑的笑得不行,一會兒刷到讓人感動的前線醫務人員又哭得不行,刷到疫情又回到現實....

於是又忍不住再去看看微博、朋友圈、微信群,心想:這會兒啥情況了?

刷了很久,一看表,才過去不到2個小時,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但一天天結束,又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活在信息刷屏的焦慮中。

02同理心過載,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

很多人每天都會看著一些視頻哭得不行。

很可能你的同理心過載了。

消息的傳播,對社會是好的,但也有負面效應,爆炸式的信息流通,特別是疫情當下,大部分信息是負面的,一直刷下來,會對個人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什麼也做不了,讓你更加悲傷。

這種負擔,對於天性敏感的人來說,則更加致命。

連嶽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有位妻子留言抱怨丈夫,說他在家情緒已經失控,和父母吵,和孩子吵。長江日報在1月25日報導:四十多歲的周先生每天反覆量體溫,大年三十晚上泡腳後測出體溫有點高,在家嚎啕大哭。七旬老父親抱著他說,「不擔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問題!」老人及時撥打了心理熱線求助。

03每天的時間都白白浪費掉,而時間如此寶貴

很多人並沒有上述兩種問題,但就是每天都把時間浪費了,無所事事,刷刷段子,看看綜藝,打打遊戲,吃吃喝喝,熬到半夜,睡到中午。

不要這樣消耗自己,疫情過後,你還要上班,不要把自己養傻了,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作息搞得一塌糊塗。

這段特殊時期,我們個人應該怎麼度過?

01不要再無時無刻的刷新聞

不是不讓大家關心疫情,關心是有必要的,但沒必要無時無刻。關心國家社會,也要關心自己,尤其這段時間多體察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尤其那些敏感型人格的人。

不要讓同理心過載,不要被疲勞感碾壓。

第一,控制自己刷新聞的頻率和時間。比如兩三個小時以上看一次即可,每次少看一會。

第二,減少信息來源。比如,你想了解疫情的實時數據,點開支付寶看一眼即可,不一定非得看微博,一看你就剎不住車。

第三,少看一些公眾號。看優質的,你平時比較信任的,真的並不是你關注的每個號的每篇都值得看,可以說90%的不看,你真的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看了會影響你,不少號寫文只是為了流量。情緒太激烈,內容太偏頗等。

02可以適當娛樂,且不必有負罪感。

這時候刷劇可以麼?看看電影可以麼?打打遊戲可以麼?甚至看看段子笑一會兒可以麼?

我這樣娛樂,不關心國家和社會,會不會太冷血?

不會的,不要有負罪感。有很多人,尤其是性格偏敏感的人,受災難信息的影響,失眠,食慾下降,情緒低落。

永遠記得,你只有幫助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

不過娛樂也要適當,控制時間,否則適得其反,凡事過猶不及。無休止的娛樂,會讓你在開工後很難恢復到正常的工作中。

03做點體力勞動,真的很管用

我是一個創業者,我經常說自己是個創業練習生,經常有壓力很大的時候,年前一段時間,內容的壓力,管理的壓力,招人的壓力,新一年戰略的壓力,搞得我心理崩潰,不停的熬夜。

有一天我看了個日本電影叫《小森林》,豆瓣評分9.0,這個電影講的什麼呢?有很多人看了覺得沒影響,它特別簡單,就是一直在勞動和做飯。

很多人看完了覺得很治癒,我看完後竟然第一時間是去幹活,收拾家裡,整整衣物,擦擦桌子等,因為我在電影裡看到了「勞作的力量」:

去做點體力活,反而可以釋放壓力,讓人靜下來。

如果你最近刷手機刷的壓力大,刷得焦慮,就不要一直趴在沙發上和癱在床上,站起來,勞作一下,去整理一下衣櫃,疊疊衣服,把書架上落灰的書擦拭整理一下,說不定還能有驚喜,把家裡不要的雜物也收拾出來,戴上口罩下樓扔一下並不危險。這樣勞作一下,相信會有好處。

04如何讓自己靜下心來?

很多人都有很煩躁的時候,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特別焦慮的時候,無法靜下心來,安心投入工作和學習,怎麼辦?

閱讀,找一篇難讀一點的好文章讀。

你發現,沒讀幾句,就開始跳讀,就開始掃,腦子裡想著其它,然後你發現看了一屏了,不知道自己看的啥,「媽的,我剛才看了啥?」,然後你會逼著自己倒回去重看……你需要逼著自己,慢慢讀,逐字逐句讀,靜下心來,才能看懂每句話每段話。

然後,當你發現自己讀得下去時,開始享受閱讀帶來的思考時,你的心變得安靜了,不再煩躁了。

這一招我經常用,每次都管用。這是閱讀的治癒作用,閱讀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是否進入了狀態,只有自己知道。

其實寫作也可以。

其實每個人都能寫作,我是教寫作的,誰說自己不能寫,我都不同意,你會說話你就能寫作,我們不必都成為作家和爆文作者,也不必都按照那樣的方式去寫,一字一句把你的真實想法真情實感寫下來即可,這樣的寫作,也會讓你反觀內心,讓你靜下來,觀察自己。

而且寫作是有療愈作用的。

我過去幾年,寫了幾百萬字,在很多文章裡,我寫自己的出身,我的家庭,我的一些遭遇,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情感,在心裡埋藏很多年,我寫出來,有時很多讀者說我很勇敢,其實不是,而是,寫出來就好了。

不過兩者相比,閱讀更好操作一些,你可以嘗試起來。

05隻字不差的閱讀

隻字不差,就是一字不落。

為什麼要這樣閱讀?尤其是最近這段時期。

第一,提高自己分辨信息的能力。為什麼這麼多謠言?因為很多人掃一眼就轉發。為什麼很多人看了幾句就開罵?因為沒看全,沒有理解好,造成誤讀。

第二,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段時期更是,但信息爆炸,不是優質信息的爆炸,而是垃圾信息的爆炸。

我在創立公眾號做內容創業時,在自己家的臥室牆上貼了幾張紙,上面是我創業內容要遵循的一些原則,其中一條是價值觀要求,永遠相信優質內容對人的影響,永遠不製造垃圾內容。我要求自己儘量寫出可以讓人隻字不差閱讀的文章,如果不是,希望是我的能力問題,而不是價值觀和態度問題。

這樣生產內容是有很高的時間成本的,這也意味著,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部分內容都不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第三,隻字不差的閱讀是提升自己的手段,且它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人人都說要獨立思考,你每天瀏覽、泛讀、掃描,信息還沒過腦就隨風而逝了,你怎麼吸收知識,你的閱讀速度快到來不及思考,你談何獨立思考。

我前天寫的文章《疫情災難下:請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烏合之眾的狂歡》,不少讀者留言,說自己看過這本書,有的說看不下去,有的說自己看完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思考,其實我讀書不多,和那些動輒在朋友圈發自己一年讀100本書的人,我差得太多,我可能三年讀100本書,但我不以讀書多為目標,不以快點看完一本書為目的,我看得少,看好書,一邊看一邊聯繫現實和自己的工作去思考,這樣雖然慢,但我收穫很大。

06不要把假期真的當假期,而是當我自我投資的時期

國家給你延長假期了,很多人一下多出十幾天的時間,甚至有人更久,有的公司是安排這幾天在家辦公,但其實有不少所謂的在家辦公,還是在家休假,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工作。

於是,很多人就真的當成假期了,撒了歡的玩兒。

不管你喜不喜歡李笑來,他有個觀點你得聽聽。

曾經他寫過一篇文章說自己從來不過春節。實際上寫的是他對所謂假期的態度,不止是春節。他說,「法定」這事對他沒有意義,那是制約企業的,又不是制約個人的,一個人什麼時候該休息,應該自己說了算,如果你有工作要做有東西要學,「法定假期」來了,你就守法,為什麼要這樣。

李笑來還算過,很多人不知道一年有多少節假日,其實算上周末,一年的「法定節假日」大約115天,如果這些時間,別人都在休假,你用其中很大一部分來學習成長,你豈不是賺大了。

所以,國家給你延長假期了,你可以不必遵守,你在家成長。

不少人比較好,趁在家這段時間,努力工作和學習。

我朋友圈有個同行老師,他說:

祝你擁有勇氣,改變你能改變的事,祝你擁有胸懷,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祝你擁有智慧,分辨這兩者。

最後,他說自己在家6天,新書寫了7.5萬字。

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吧。

07不能賺錢的時候,你就「存錢」吧

目前這個態勢,很多企業無法開工,影響賺錢,如果企業賺得少了,員工當然也一樣變少。

假期延長了,但大部分公司的假期並不是帶薪的,肯定也影響賺錢。做兼職的,自由職業者,肯定也受影響。

剛才看有個媒體寫了篇文章,主題是,那些2019年被裁員的人,如今正在家「無薪躺屍」。當然還包括主動裸辭的。

如果一直沒有收入,你的錢能撐多久?

這不僅是每個企業要思考,也是每個人要思考的。

錢,始終很重要。越發生這種災難,你越能明白,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手裡有多點錢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手有餘錢心裡不慌,而且最好不僅是有錢,還得是現金流,不然企業該被拖垮的依然被拖垮,個人還房貸、信用卡、房租什麼的,沒有現金也難辦。

現在不能賺錢,怎麼辦?

那就努力「存錢」。

沒得賺怎麼還能「存」?

錢是什麼?

對企業來說,是資源變現。

對個人來說,是技能變現,知識變現,認知變現。

所以現在企業要努力存資源,個人要趁有時間多學習存知識技能,這就是在存錢,因為等大環境好了,你就能把它們變現,也就是把存的錢取出來。

目前這種狀態,我的公眾號的廣告丟了兩條了,接下來怎麼樣不知道,也可能接下來兩三周也沒有。新課能不能正常上架也不知道,當然上是能上,現在上誰關心你的課。我們公司不大,但不管什麼時候開工,辦公司房租一個月兩萬得交,員工的社保公積金一樣得交。

我能怎麼辦,老闆沒資格抱怨,我就先存資源唄,比如更努力的寫課就等於給公司存錢,等大環境好了,再把它取出來。作為個體,我也努力讀書學習,也當存錢了,畢竟你賺的錢都是你認知的變現。

再說一下,如何「存錢」:

第一,讀書。你家裡一定還有很多買了沒看的書,挑三本好的,不要多,不要多,不要多,就三本,甚至一本,精讀完。

第二,聽課。過去幾年知識付費爆火,很多人都囤了不少課,沒有聽完的課,此時不聽,更待何時?

第三,技能。不同工作崗位,最重要的技能都不盡相同,比如編輯最重要的是寫作技能,銷售最重要的是銷售技能,設計師是設計技能,管理者是管理技能,導師是教學技能,老闆是戰略技能…..當然,很多技能也是通用技能,寫作技能,表達技能,閱讀技能,社交技能,談判技能....

2020年開工後,你最需要的技能是什麼,現在是補的時候。

第四,準備。有句話是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前進,現在大家都停下來了,你有沒有為更好的前進做準備呢?

要做什麼準備?你平時不是沒時間想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嘛?現在有時間了。你平時不是沒時間梳理自己麼,現在是時候了。你不是沒時間認真做成長規劃麼,現在認真思考一下吧,想想自己的未來,想想自己的方向,認真想,安靜想。

這些都是在為自己存錢,疫情過後,你是有機會取出來的。

前幾天一個CEO寫的那篇文章說得很好,一切終將過去,但過去之後,有的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的人已經迭代升級了。

END

粥左羅,90後,畢業5年持續進化,從服務員到創業者,《學會寫作》作者,學員超過10萬人的寫作課講師,8000人成長社群發起人,堅信成長即財富,堅信優質內容能給你向上生長的力量,文章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你看。

想省心養娃?

相關焦點

  • 當下,請停止在刷屏中焦慮:不能賺錢的時期,請拼命「存錢」
    請做個配合,本文請隻字不差的閱讀,看完一定有用。至於為什麼,讀完你就明白了,我文中有解釋。疫情下,每個個體都要注意這3點 1.焦慮難控,在海量刷屏信息中難以自處疫情當下,數億人蹲在家裡,躺在床上,坐立難安:一會拿起手機,刷兩下,又覺得不想刷,於是放下,放下也不知道幹啥,腦子懵懵的,於是沒兩分鐘呢,又拿起手機繼續刷。手機不斷的被拿起,放下,拿起,放下...
  • 人生短短幾十年,存錢為將來打算跟及時行樂享受當下到底哪個更重
    「人生短短幾十年,年輕人努力存錢為將來打算跟及時行樂享受當下,到底哪個更重要?」況且,這次疫情讓我們明白,沒有存款,沒有一絲面對風險的能力,是多麼的可怕!及時行樂,活在當下。青春一去不復返,要把每一天活好,把每一天過得精彩與父母一輩「有錢就要存」的觀念不同,現下不少年輕人奉行的是「今朝有錢今朝買」、「早買早享受」的消費觀念。
  • 請你停止販賣焦慮,拒絕社交恐懼症
    對社交的恐懼最根本是來源於自己對未知的恐懼和難以控制的販賣焦慮。有多少人的生活被毀在了販賣焦慮上?疫情當下,很多人所工作的行業都受到了或好或壞的衝擊。這種由於外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焦慮感很難自我消化。或許短視頻興起的最大原因,就是為了緩解人們自我的販賣焦慮。無所事事,不想努力,平淡無奇的日復一日,焦慮也在悄無聲息地加深。越來越害怕接觸陌生人,情願一直保持一個人的孤獨狀態,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裡出現一個新的人來打亂自己原本生活中的平靜狀態。
  • 疫情時期,要如何安放孩子焦慮的心?
    Photo by Jason Rosewell on Unsplash簡簡周 / 文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很多人按部就班的生活軌跡,也讓很多人陷入了恐慌和焦慮的情緒中。還有個媽媽說,被「困」在家裡那麼久,孩子卻從來沒有問過她「為什麼不能出去」,也沒有提起過任何跟疫情相關的話題,但她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焦躁,動不動就發脾氣,一點小事就大哭。這些跡象都說明,疫情已經在孩子的心裡投下了陰影。
  • 經濟獨立,才能獨當一面,12個幫助你存錢的建議
    可是對於我們來說,開源比較困難,需要慢慢來,但是節流可以馬上做到,這才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以下是最近我對於存錢的幾點反思,希望大家都能早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存錢目標,以至於沒有動力賺錢存錢。
  • 美在當下 辰薇: 女人,請在不確定的世界強悍地活著
    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極為相似,從非典疫情可觀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路徑和程度。我和我的家人、企業正在經歷一次可能漫長而危險的不確定性時期。這樣的危機,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太多的人在焦慮,在迷茫...而我想要篤定的講一句話,當挑戰來臨的時候,對於有頭腦的人,對於有準備的人,是一種機會。 風會吹熄蠟燭,卻會助長山火。面對不確定性,好的組織系統會具備「反脆弱性」。我很感恩美在當下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這個幫助和賦能天下女人的組織。團隊的每個人激勵著我不斷前行。疫情來襲,團隊200餘名成員眾志成城井然有序的投入到公司下一步發展規劃中。
  • 什麼導致年輕人理財觀念兩極化,有的負債纍纍,有的拼命存錢
    目前如果去看一下各種論壇,還有一些平臺上面的話題就會發現,年輕人負債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為流行的一個話題,好多人年紀不大,但是手裡面的債務還是挺多的,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突然接到一些電話,對方會問你認不認識誰誰,他在我們這裡欠了一些錢,請你幫我們找他一下,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挺體面的人一直到欠債還不上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那些體面都是裝出來的。
  • 疫情下焦慮的思考
    文|袁運錄今年這次疫情期間,由於對疫情恐懼和居家抗疫等因素影響,每個人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焦慮問題,只是表現程度和表現形式不同罷了。事實上,疫情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實力和智慧。我們發現,被新冠病毒奪取生命的不僅只是老年人,也有許多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並且奇怪的是,許多年老體弱的人能很快病癒出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
  • 請停止對全職媽媽的嘲笑,因為你不配
    更有甚者,對於毫無收入的全職媽媽做起貸款服務,讓毫無償還能力的人,用未來的錢堆積起自己金字塔的夢,而他人只能深陷焦慮,不可自拔。不是媽媽帶大的孩子,長大會更加叛逆等這些官方宣傳,最為致命,會導致媽媽們不斷陷入對未來焦慮的怪圈。所以,為什麼現在離婚率這麼高,結婚率為何這麼低?
  • 疫情關鍵時期,餐飲老闆很焦慮,中小型餐企如何走出困境?
    這次疫情對於餐飲市場影響很大, 特別是中小型餐企很多老闆都很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對內是門店現有庫存和現金流的壓力,對外是沒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解決當下門店客人很少的問題,大家也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那麼,餐飲人如何緩解這種焦慮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行動起來「自救」 ——暫停堂食,加強線上外賣運營!
  • 避免職場危機,請一定要養成存錢的習慣!這3個案例你最好看看
    這兩年,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好多人都在說自己遇到了職場危機,不是發展遇到了瓶頸,就是到了中年危機,總是在焦慮和焦慮的邊緣徘徊。可是,也有那麼幾個好友,即便是虧了一堆錢,也都能坦然面對,不是因為他們心態好,而是因為他們可以憑藉存款度過危機。
  • 女人到底該不該存錢?原來我們一直想錯了
    很多女同事紛紛表示不能亂花錢,要存錢買房;而不少男同事大言不慚的說:「女人不需要存錢,以後找了男朋友,讓朋友花錢;再以後嫁了人,讓老公花錢。」這樣的言論幾乎遭到女同事的一致反對,都說:「新時代的女性要靠自己,不花男人的錢。」這種女性獨立意識近些年來越來越普及,很多女人以自己能賺錢買房買車為驕傲。
  • 請原諒我,不能回家看你最後一眼,疫情下感人瞬間
    「作為一名消防員,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就要衝在前面,抗擊疫情必須算我一個!請原諒我不能回家看你最後一眼,不能守護在你的身邊,我敬愛的爺爺」。這是1月31日,寧陝縣消防救援大隊消防隊員馬宇的一條微信朋友圈瞬間被刷屏。
  • 80後、90後也學會了存錢!要怎麼理財才能不焦慮?
    而如今,他們開始存錢了。1開始存錢!「千禧一代」也稱作「Y世代」,一般指在1982年至2000年間出生的一代人。曾有機構在調查中發現,「千禧一代」群體平均在33歲時 「財務覺醒」,出於對未來的擔憂而開始有計劃地平衡收支,儘可能地積累財富。而如今,他們「財務覺醒」年齡門檻正在提前。
  • 陳昌文說:賺錢就是修行,請各位一門心思賺錢!
    1、控制不了自己努力工作,賺錢的人都是傻瓜,會被社會淘汰。2、各位,賺錢比什麼都重要,賺錢就是修行,請各位一門心思賺錢,不要想其他的,否則,心裡會出問題,無事生非。我們社群有的人,就是由於手裡閒錢多了,故而根本沒有賺錢的動力了,這個問題很嚴重。3、賺錢是唯一的修行,如果一個人不能賺錢,這個人就不算修行人,因為,您不賺錢?如何自立立他?如何養育兒女,孝敬父母?
  • 請記住:信用卡不等於儲蓄卡,往裡面存錢,就等於給銀行送錢!
    在如今的社會中,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擁有一張,甚至更多的信用卡!似乎,信用卡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配,不管是否需要,他們都會給自己申請一張信用卡。有些人對於信用卡的使用很熟悉,但是有些人卻對信用卡一無所知。有人可以利用信用卡獲利,而你使用信用卡卻是在給銀行送錢!不知道你是否幹過這樣一件「蠢」事情:往信用卡裡面存錢!為什麼說這是一件蠢事情呢?
  • 忽略是一種認輸,生活中這5個元素,請不要再忽略
    這個疫情,不知有多少家長為了照顧孩子而辭掉了工作,中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從近處看這是一場不小的損失,但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涅槃。對於我來說,也是經歷了洗禮,5月份回歸家庭,中斷了工作收入,來到了新的城市,搬離了自己的至親摯友,從此,讓三口之家不會因疫情再分離,讓三口之家不再生活在盼望之中。
  •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疫情時期,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擔心、害怕、緊張、焦慮。各種感受看起來很相似,但程度並不一樣。害怕指的是對於現實的發生(事物)產生的感受,當這些事物可控,害怕就會下降到安全的水平。害怕的特點是指向於當下,焦慮的特點是指向於未來,害怕是當下的危險解除情緒恢復正常,焦慮是不顧現實對於還沒發生的事情憂心忡忡,整天緊張萬分,如臨大敵。這就是內在感受與現實不符,緊張程度高於現實(可能性)。
  • 銀友們注意啦,疫情還沒結束,請做好這4個方面的自我管理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對全國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關注新冠肺炎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它疾病的治療和管理。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疫情期間銀屑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十分鐘讀完《焦慮急救:30天克服焦慮》(一)
    承認自己因為過多的否定、憂慮和悲觀而變得焦慮。承認這些,但不要因此而自責。將你的焦慮看作生活中的小插曲,而不是一種生活常態。第二天你覺得自己需要通過消除焦慮來變得更好嗎?那你就錯了。因為你和你的焦慮是一體的!如果丟掉焦慮,那就意味著你要將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剝離並丟棄!當你反覆沉浸在這些感覺中時,你會為焦慮餵養情緒能量。請停止這種毫無益處的餵養行為!請為焦慮留出空間。既然它已經出現了,就隨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