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春節假期轉眼就過去了,帶著對大家的深切思念,我第一時間滾回來上班發文。
作為節後的第一篇推文,我想來說說一家通信行業的百年老店——愛立信。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通信設備商有四家最強,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
四大設備商
四家裡面,華為、諾基亞、中興這三家,小棗君之前都專門撰文做過介紹。
唯獨愛立信,一直都沒有寫。原因其實簡單,因為這四家裡面,愛立信是我最不了解的一家。
經過漫長的資料搜集和整理,今天我終於可以補完了。
其實,細細想來,這四家公司的背景也挺有意思的。
華為和中興,不用多說,兩家中國企業,總部都在深圳,成立時間差不多。
另外兩家,諾基亞和愛立信,其實也很像,都是來自北歐,成立時間也差不多。
四家公司,怎麼都覺得有點「雙打」的感覺。
好了,不多廢話,讓我們從頭開始吧。
19世紀50年代,北歐小國瑞典開始進入工業化的時代。當時瑞典的全國人口一共才350萬,而且50%以上居住在農村。
1853 年,瑞典政府挪用海盜基金(不是海盜的錢,是政府用來防禦海盜的錢),架設了從斯德哥爾摩到烏普沙拉的第一條電報線路,並由此成立了瑞典電報公司Telegrafverket,負責運營。
隨後,奧勒公司成立,向Telegrafverket提供電報維修服務。奧勒公司基本上是一個手工作坊,很難與國外公司競爭,其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補貼。
在奧勒公司的員工中,有一個勤奮的小夥子,負責維修電報設備以及其它機械設備,例如縫紉機和電子鐘等。
他的名字就是拉什·瑪格納斯·愛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為了區別於愛立信公司,以下稱他為愛立信先生。
愛立信先生
愛立信先生1846年出生於瑞典西部靠近挪威的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在 9 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
12 歲時,由於父親病逝,他不得不開始與其他兄弟姐妹們一起工作養家餬口。
他當過礦工,修過鐵路,並先後跟著幾個鐵匠師傅做了很長時間的學徒,學得了一門好手藝。
1867 年,愛立信先生終於攢夠了路費,來到他夢寐以求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成功申請加入了奧勒公司,成為一名修理工。
工作之餘,愛立信努力學習數學、材料技術、工程製圖,以及德語和英語。在公司老闆奧勒先生的推薦下,愛立信先生獲得瑞典政府資助,前往歐洲大陸各國進行遊學。
這其中,就包括在西門子公司(Siemens & Halske)進行工作。他痴迷於西門子的電報工程技術以及工作環境,在那裡工作了很長時間。
愛立信先生在西門子公司的設計圖紙,相當精妙
遊學結束之後,愛立信先生返回瑞典,回到奧勒公司,卻發現他的職位已經被人取代。於是,他決定自己創業。
1876年4月1日,愛立信先生與他的一位工友安德森共同創建了 L.M.Ericsson 公司。
愛立信公司最初的商標
MEK.WERKSTAD的意思是「機械作坊」
STOCKHOLM就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與其說這是一家公司,不如說它是一個作坊修理鋪。當時,他們只是租借了一個別人的廚房作為場地,工作條件十分簡陋。
他們主要的設備,就是一架製造儀器的腳踏式工具機。而他們的運行資金,只有1000克朗。員工方面就更搞笑了,除了他們兩個創始人,就只有一個臨時僱傭的12歲的孩子作為助手。放在現在,這都屬於僱傭童工的違法行為。
不管怎麼說,他們總算是開張了。
愛立信公司最初的業務是維修各種機械設備,以及電報機和各自電器儀表。第一單業務為維修用於火警的一隻機械指示器,收費2克朗。
不久之後,愛立信先生以其非凡的才能、飽滿的精力、精煉的手藝、豐富的經驗,迅速地設計生產出了自己的產品。其中就包括用於鐵路系統的自動電報裝置,以及小型社區的防火電報系統。
漸漸地,愛立信公司以其優質的工作贏得了聲譽,很快得到了來自消防、警察部門和鐵路運輸系統的眾多訂單。
愛立信公司成立的同一年,美國的亞歷山大·貝爾申請並獲得了電話的發明專利,電信業向世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大門。
貝爾和他的電話發明
愛立信先生憑藉其敏銳的商業嗅覺,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於是,他打算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電話上。
1877年底,貝爾電話機開始在瑞典銷售,愛立信先生也第一時間去買了一對,並進行了拆解研究。
同時,最初的一批貝爾電話機,很多都出了毛病,被送到愛立信公司維修。
因此,愛立信先生對貝爾電話機的外部及內部結構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他越來越相信自己能做出更好更便宜的電話機。
1878年底,愛立信公司開始銷售仿製貝爾的電話機。
在仿製的同時,愛立信公司著手自主開發,於1880年底推出牆式電話機。(小棗君:多麼熟悉的套路,呵呵!)
愛立信的牆式電話機
依靠這款電話機和遠低於對手的價格,愛立信公司在1881年初贏得了本國的第一個合同。
緊接著,愛立信公司在瑞典、挪威和芬蘭多次擊敗貝爾公司,贏得了一系列的合同。
通過這些成功,愛立信向世人公開展示,他們的技術和產品有能力和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競爭。
同時,這些成功的案例也為愛立信打開國內市場和開拓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從此,愛立信公司走上了一條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1883年,愛立信和塞德格倫創辦的斯德哥爾摩公眾電話公司(SAT)就電話供應籤訂了一項供貨合同,全面負責SAT的電話及相關設備,從此開始了愛立信和SAT的長期合作關係。
僅1883年當年,就完成了SAT訂購的1000部電話機和22個交換臺。
同一年,愛立信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家較大規模的工廠。次年,愛立信遷進了新工廠,
1885年,愛立信生產出了第一部手持送受話筒。
1887年,愛立信籤訂了當時的最大的合同,為SAT在斯德哥爾摩開辦的歐洲最大的電話局提供設備。
1890年,愛立信工廠建造新樓,員工人數上升到153人。
1893年愛立信電話機的產量首次超過10000臺。
1896年,愛立信的商號改為愛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資本為100萬克朗。從此開始全面開拓海外市場。
1897年愛立信開始在俄羅斯的聖彼鎝堡開辦工廠組裝電話機,並於1899年開始生產電話機。
愛立信在俄羅斯的工廠,十月革命之後被無償國有化,還被不要臉地改名為「紅色黎明」
1902年,愛立信在紐約開辦辦事處。
1903年,愛立信與英國國家電話公司聯合組建英國愛立信製造有限公司,工廠設在比斯頓。
1904年,愛立信在美國的布法羅購置地皮,準備建立愛立信電話機製造公司的工廠。
1905年,愛立信和SAT等公司一起接受了墨西哥經營電話的特許權,並與1909年全部由新組建的墨西哥愛立信公司接管。
1908年,愛立信公司接受委託,負責建立泰國曼谷的電話網。
1911年,愛立信在巴黎成立了愛立信電話機公司,並在巴黎郊區哥倫布設廠。
同年,愛立信匈牙利公司成立,設廠於布達佩斯。
1912年,建立奧地利愛立信電器股份公司。
……
需要提到的是,1900年,正當愛立信公司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愛立信先生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他當年54歲,正是他父親去世的年齡,這可能是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最主要原因)。這是一個徹底的退出:愛立信先生於第二年辭去公司董事長,並逐步出售他持有的愛立信公司的股票,到1905年全部賣完。
愛立信先生最終於1926年12月17日逝世,安葬在Hågelby附近的一個教堂裡。按照他的遺囑,沒有立石碑。1946年愛立信先生百年誕辰的時候,在他的家鄉,當地政府為他立了一座石碑,上面刻著「瑞典電話工業見證了他的成就」。
在長達1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愛立信公司經歷過數次高速增長,同時也經受過數次危機的考驗。
二戰後,電話市場需求激增,愛立信率先成功研發了縱橫制系統(crossbar),並籍此提升了自己的市場份額,成為電信業公認的知名通訊公司。
20世紀70年代初,電信業開始進入數字時代,愛立信經過不懈努力,研發出世界上首臺數字交換機——AXE交換機,大受歡迎。
AXE是愛立信歷史上最重要和最成功的產品。
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長達10年的技術累積,愛立信的數字交換技術在行業中領先。隨著移動通信的逐漸興起,愛立信憑藉技術優勢開始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1981年,愛立信在沙烏地阿拉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投入運營的NMT網絡。
20世紀90年代,全球通訊業進入了高速增長的數字時代。
這一時期也是愛立信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愛立信的業務重心也由固定電話向移動通信系統轉移,並在2G時代裡獲得了巨大成功。
愛立信的2G原型機
這期間,愛立信保持了連續10年年均35%以上的快速增長。
此時的愛立信,已經成為了無可置疑的通信業領導者。
愛立信之前用過的LOGO
然而,好景不長,自2000年起,受到全球經濟萎靡的消極影響,通信業也出現急剎車,全球諸多大電信企業均受到嚴重衝擊。愛立信也不例外,公司經營在高速增長10年後陷入虧損。
面對虧損,愛立信一方面推出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計劃」,並實行了「瘦身行動」。另一方面,進行市場戰略的調整,將公司的核心業務做了全面的優化與整合,出售了一些非核心業務。
2003年,隨著全球通信產業回暖,加上之前的一系列戰略調整顯露成效,愛立信宣告結束虧損,恢復盈利。
復甦後的愛立信,在全球3G市場上表現突出,擁有40%的3G WCDMA市場份額,在3G領域擁有無可爭辯的全球市場領導地位。
繼3G之後,愛立信在4G LTE市場依然位居領導者位置。
愛立信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已超過百年。
早在1892年,愛立信就接到了來自中國的訂單(2000個電話機),並為中國供貨。這一個多世紀以來,愛立信在中國電信發展史上貢獻了多個「第一」:
1900年,中國第一部人工交換機投入使用;
1924年,中國第一部自動交換機在上海投入使用;
1961年,首批兩部縱橫式交換機引入中國;
1981年,中國訂購第一部數字交換機;
1987年,中國第一套行動電話系統在廣州和秦皇島開通;
2000年,中國第一套WCDMA評估系統完成測試及報告;
2001年,愛立信完成中國第一個WCDMA手機通話;
……
愛立信一直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積極進行業務拓展和市場推廣。不僅成立了合資公司和獨資公司,愛立信還在中國設立了愛立信學院和研究院。
不過,愛立信老爺子當年賣電話到這個國家的時候,一定不會想到,一百多年後,這個國家會走出來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把他開創的宏圖霸業給攪得七零八落。
嗯,這兩個小公司,就是華為和中興。
尤其是華為,真是瑞典人心裡永遠的痛。
網絡上甚至流傳這麼一種說法——任正非就是愛立信的CEO殺手。
看看這些年愛立信換掉的CEO吧:
1999年7月,時任愛立信CEO的尼爾松被解僱。
2001年,柯德川接任CEO。
2003年,柯德川被解職,思文凱接任CEO。
2009年,思文凱黯然卸任。衛翰思接任CEO職位。
2016年,衛斯翰因任期業績不佳,黯然下臺。
2017年1月,經過數月的尋覓,愛立信董事會找來了鮑毅康,擔任愛立信總裁兼CEO。
愛立信的CEO們
更換CEO也沒有能幫助愛立信走出困境。這些年伴隨愛立信的壞消息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是出售業務,就是裁員。
2013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超過愛立信,愛立信被迫將全球第一的位置拱手想讓。
2016年,愛立信計劃關閉瑞典境內的所有工廠,結束在瑞典製造產品140年的歷史。
最近的2017年四季度,愛立信淨虧損24.1億美元,全球裁員1萬人。2017年全年裁員達到1.7萬人。
目前,在全球設備商四強之中,愛立信僅勉強排名第三。
不得不說,這家通信百年老店的未來,真的是不太樂觀。
愛立信在不斷推出開支縮減計劃的同時,也全力押寶在唯一的希望——5G身上。
它在5G上的投入絲毫不亞於競爭對手,甚至表現得非常激進。
2014年,愛立信就迫不及待發布了全球首臺5G移動終端原型。
這奇葩的造型。。。
2016年,愛立信發布了一款號稱「全球首個5G NR無線設備」的5G基站,AIR 6468。
2017年2月,愛立信推出了自己的5G平臺。
2018年1月,愛立信發布了首個5G小基站「5G Radio Dot」,吸引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總而言之,面對5G這個救命稻草,愛立信肯定是全力以赴,以死相搏。如果這個機會再錯過,愛立信就算是不倒閉關門,也肯定會擠出主流通信設備商的行列。
好了,文章寫到這,就要結束了。
最後小棗君想說的是,不管愛立信的前途命運會如何,它都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代表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也為人類通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值得尊重。
正如知乎一位就職華為的網友所說:
「……想起2006年在南非MTN,用戶用愛立信的文檔告訴我們一份合格的文檔是什麼樣的。想起2007年在西班牙沃達豐,用戶指著愛立信的網管告訴我這才是正常的登錄速度。想起2009年外派培訓,有個同學被分到瑞典研究所負責卓越運營,華為選擇瑞研所設置這個崗位,就是打算就近和愛立信學習。……愛立信是個可敬的競爭對手,當年華為用快節奏拖垮歐洲設備供應商,愛立信居然能不被華為的節奏帶偏。……愛立信個好老師,儘管華為在分布式基站、無線設備共享上面超越了愛立信,可是華為人還是覺得自己對運維的理解不如愛立信,還是會請愛立信的專家來指導敏捷開發。……祝愛立信渡過難關。」
是的,祝愛立信渡過難關。
推薦閱讀:
聽說有一家公司,名叫"華為"
中興通訊到底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
賣木漿起家,還造過子彈,這個曾經的手機霸主,到底還有多少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