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是個業餘寫手,愛好文學的他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好。他只好請教一個業內大神,問問他到底寫什麼類型的文章比較暢銷,比較容易賺到錢。
大神想了想,只回答一個字--「寫」。
「寫什麼?」小張疑惑地問道。
「寫就是了,放開寫。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可是,可是總有些東西更值得寫吧?總不可能寫什麼都會火啊?」小張皺起了眉頭。
「你寫了多少篇文章?每天寫多少個字?」大神很嚴肅地問道。
「我,我還沒開始寫呢。」
大神不說話了,過了許久才開口道:「你還沒開始寫,就先判斷哪些文章更暢銷?這就好比一個人還學不會走路,就已經想怎麼飛更好。寫文章並不在於你寫的題材,而是作者的寫作功夫。什麼樣的文章都有人看,但只有寫得最好的人,才會得到讀者。所以,與其在這邊磨破頭皮琢磨該寫些什麼,不如多花點時間去寫,寫到一定工夫,你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寫了。」
小張還是有點迷糊,但大神只揮了揮手,轉身就走了。
小張卻怎麼也想不通,不知道寫該什麼,你就讓我寫,那不是浪費時間嗎?難道,這就是大神成功的秘訣?不是說都要想好了再寫嗎?沒想清楚,那寫什麼啊?
其實,我們總是把問題想得太複雜了,複雜到非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琢磨許多不必要的細節。
有本書叫《極簡主義》,裡面提到的就是與這位大神同樣的一個理念。那就是,與其想得太多,不如行動起來。
以寫作為例,你的作品會不會暢銷,你的作品有多少人會看到?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你寫的故事是否吸引人?這是質量問題。
第二個,你寫的文章夠不夠多?這是數量問題。
第三個,你更新的速度夠不夠快?這是質量問題。
最後一個,你發表文章的平臺能產生多大的流量?這是平臺問題。
這四個要素之中,第一個最關鍵,是決定這本書暢銷或者撲街的根本。第四個最容易做到,只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就好了。第二與第三個與才華無關,只和勤奮程度有關。
因此,作品質量好壞才是作者最應該關心的要素,但是,一部作品質量高低與否,除了天賦,就要看作者對故事的情節設計、衝突與矛盾、懸念的設置,人物性格是否鮮明。而這些方面,必須在耕耘多年之後,才會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至於寫什麼題材,其實並不重要。熱門題材的文章,如果內容不吸引人,照樣沒人看。反之,冷門的文章,寫得精彩,也照樣有人訂閱。
小張所關注的問題,並不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而作為初寫者,一開始又不具備駕馭作品質量的能力,想寫出矛盾衝突激烈,情節生動,人物鮮明的作品,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為什麼初寫者沒必要糾結於寫什麼呢?因為你沒有寫好文章的能力,你的寫作經驗還遠遠不夠。
那為什麼大神讓小張隨便寫就好了呢?因為一個人隨便寫的東西,恰恰就是他最熟悉,最喜歡,最願意表達的東西。這種東西寫出來,作者感覺深刻,讀者也可以產生共鳴。
為什麼你必須動筆寫呢?這就更簡單了。只是想一想,不會帶來生產力。上述講到的第二個要素,第三個要素,也就是寫得多,寫得快,這根本就不需要你多去琢磨,寫了就是。很多立志寫出好文章的年輕人,總是因為求一個「好」字,反而不敢寫了,結果還不如那些隨心所欲寫作的人。
極簡主義告訴我們:過多的思慮並不會提高效率,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與其增加不必要的環節,不如直入主題。
寫作也好,工作也罷,寫出來,做出來才是王道。寫與做之前的構思雖然也很重要,但過度的考慮只會讓人越來越沒有行動的勇氣。
寫作是一件智力活動,就如開車一樣,剛開始你一定不熟練,但只要堅持去做,時間一久,自然會變得嫻熟老練。這就好像要是不你上車,你就學不會開車;要是你不下水,你就學不會遊泳;要是你不寫作,不多寫,不勤寫,你會寫出好作品嗎?
所以,別再想了,寫起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