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讀後感」?80%的同學讀完此文恍然大悟,原來這麼簡單

2020-12-17 向上作文胡老師

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看完一部電影、一個電視節目,甚至聽完一首歌、觀看完一個表演以後,你總會被其中的某段故事或某個人物所感染所打動,並且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從而產生頗多思考、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思考和聯想記錄下來就是「讀後感」(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節目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相同)。

「讀後感」從體裁上說,是議論文,要求從觀看的作品當中引出自己的感受思考,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並聯繫到現實生活當中的某些現象,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相當於把藝術作品中的內容,還原到現實生活當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引發讀者的關注,進一步提升作品的現實意義。

「讀後感」,由於運用了梗概、議論、聯想、總結等若干手法,寫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小學生很容易寫成一篇「內容簡介加最後一句議論」的作文。所以,初學「讀後感」的小學生應當學習掌握一種「四步法」的寫作方法。

所謂「四步法」其實是「讀後感」的四個內容,把這四個內容寫上,基本就是一篇完整的「讀後感」了。

第一是「引」。用梗概的方式把原文(電影簡介節目介紹等)主要內容引用到「讀後感」中,作為「感」的對象。要求簡明扼要,概括原文中心,引出重要情節或中心意思。引述的內容要有針對性,要根據自己擬題角度而定。這一環節的內容要概括,萬萬不可照抄原文,喧賓奪主。

第二是「議」。「議」就是議論,點明自己的觀點。抓住原作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感想,用鮮明、準確的表述方式點明自己的看法,文字要少而精。觀點提出後,再圍繞自己的觀點組織材料。可以採取一邊敘述一邊議論的方式,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說理。這是讀後感的重點部分,要把自己的感想、看法和主張闡述得清清楚楚。

第三是「聯」。「聯」就是聯繫實際。把感受結合到現實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小學生能聯繫到的現實更多的是學習生活,所以,如何跟學習生活相結合是一個重點。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籍(文章電影節目等)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進行比較,找出差距,同時提出改進的方法,表達向作品中人物學習的意願或者提出思考和警示。

第四是「結」。「結」就是結論、總結、結尾。把全文的主要內容和觀點總結出來,強化論點。也可向讀者推薦這本書(文章電影節目等),表達對這本書(文章電影節目等)的喜愛讚美之情。

完成以上四個內容,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大功告成。另外,還有幾個方面也值得同學們注意。

一是除非有具體要求,否則,同學們最好選擇你感興趣的書文,有人喜歡能從中悟出一個道理或學到人物的某種精神的書籍文章;有人喜歡寫景狀物的;有人喜歡故事性特別強的。從寫「讀後感」的角度,建議小學生們選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雖然屬於故事類,但是很容易提煉中心,擺明道理的書籍等。這樣議論的時候也能觀點清晰鮮明。

二是切記感想太多。一篇「讀後感」有一至兩個感想足夠了。感想多而零碎,沒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來寫,就容易讓全文混亂,沒有中心,讀者也不知所云。這篇「讀後感」就掛了。

三是開頭一定要介紹,在什麼時間,讀了一本什麼樣的書(文章電影節目等),對它的總體感受是什麼。這就像讀後感的引子一樣,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

還有,讀後感的題目有兩種形式:一個標題的形式是讀《……》有感 ;兩個標題的形式:以中心為正標題,以「讀《……》有感」等為副標題。如,堅持就能勝利——讀《西遊記》有感、一本叫人大開眼界的書——讀《時間簡史》有感。根據你的喜好,想用哪種就用哪種吧。

如此,你就可以寫一篇像模像樣的讀後感了。根據最近兩年高考的作文是實用性的體裁如演講稿等,所以,同學們,尤其家長們要重視包括「讀後感」等類似的實用文體,花點兒時間和精力把它寫好,有備無患。

相關焦點

  • 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如何寫好讀後感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一、寫讀後感要注意什麼?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讀好原文。
  • 小學生讀完小說,要不要讓他寫讀後感?
    先說結論:我強烈不同意要求孩子讀完課外書寫讀後感,同樣強烈不同意讓孩子讀書時「把好句子劃下來」。不要讓孩子寫讀後感我們追本溯源,想一想要求孩子寫讀後感到底是為了什麼?一般來說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通過寫讀後感,讓孩子對讀過的書進行歸納、總結,從中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通過給孩子留寫讀後感的作業,反過來督促孩子讀書。
  • 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體現在如何寫好讀後感,取決你在哪一層
    可是有不少同學,平時也很注重閱讀練習,也挺愛看書的,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很一般呢?關於語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分層,主要是有沒有看進去,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技巧以及寫沒寫讀後感。愛閱讀和語文成績好有沒有關係?是有的,但是愛閱讀不是每天拿著一本書看,首先是要看得懂,也就是把書看進去。
  • 語文老師手把手教寫讀後感,選材寫作和積累,3個步驟就怕你不學
    但往往五年級的同學不會選材,因為四年級的練習,是老師幫同學們來選材,閱讀課上也是老師推薦給同學們閱讀的文字內容,學生們習慣了唾手可得,就不知道如何主動索取。小島老師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手把手教五年級的同學們來寫讀後感,通過選材、寫作、積累3個步驟,教會大家寫好讀後感。希望同學們拿出筆記本劃重點,小島老師不怕大家不會,就怕你們不學。
  • 「媽媽,這篇讀後感我寫了很多感受,為什麼得分不高?」
    ☝️🎬看灰鴿叔叔講:不要把紅燒肉和豆豉蒸魚塞一個碗裡——如何把讀後感寫出層次01以菜喻文:紅燒肉和蒸魚混一起會好吃嗎?歡迎光臨讀後感餐廳!點菜總有一不小心點多的時候,點多了怎麼辦?同學都知道,要光碟,不能浪費,那就得打包。
  • 高考語文,寫好讀後感(觀後感),要注意哪些問題?
    而且任務往往會布置得非常具體,就比如我們上面所列舉的作文題目,就是要求大家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來完成寫作:1919年5月4日,一篇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之後,一封寫給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新生開學典禮後,給同學寫封信
  • 我為什麼勸你一定要寫讀後感
    現代社會的忙碌,讓很多人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又有很多人為了讀書而讀書,規定自己一個月讀完兩本書,像是完成了一項任務般我每讀完一本書,必須通過寫文章來整理自己零碎的思考和感悟。單位裡有同事看到我經常寫讀後感,很不解的問我寫它幹嘛,又不像是上小學時老師要求一定寫的,我笑說,「不寫總覺得少些什麼。」一篇讀後感中,我會記下作者的簡介和背景,寫下自己接觸到這本書的契機,自己的讀時的認識和感受、啟發與思考、評價等等,最後完成一些語句的摘抄。對我來說,寫完讀後感才算真正讀完了一本書。
  • 老師怎麼老布置寫讀後感的作業,究竟怎麼寫啊?建議看看以下方法
    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每個學期,老師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重點閱讀書目,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老師就會要求學生寫讀後感。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做讀後感的經驗,老師就會直接將讀後感要寫的內容列成一個模板讓學生進行回答。
  • 用一篇四年級同學寫的範文,分析講解寫讀後感最重要的兩點
    這是一位四年級同學寫的《呼蘭河傳》的讀後感。開頭非常的簡明扼要。交代了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讀了一本什麼書。我們在寫讀後感時,也要儘量做到簡明扼要。接下來用一句話概括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並舉了書中所寫的第一個主要內容,並就此進行了議論。這段的內容安排非常合理,既有總的內容的概括,又有具體的舉例,並就此發表自己的討論。
  • 讀後感怎樣寫才能避開流水帳,拯救娃兒的暑假作業
    讀書本身挺快樂的,但是非要寫讀後感,就會覺得哎呀,真是惆悵。只能誇唄,誇作者寫的好,誇主人公精神可嘉,好像除此之外沒別的了。所以,同學們寫讀後感,最容易寫成這樣:最近我讀了一本書, 名叫ABC,作者是DEF,我非常喜歡。
  • 點評孩子的作文說方法,我教孩子如何寫讀後感
    現在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筆就犯愁,不知如何下筆,不知道怎麼寫。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平時書也沒少讀,但是還是寫不好。於是,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布置了一篇作業:題材體裁不限,每周給我交一篇作文,500字以上。目的很簡單,要讓他多讀多寫鍛鍊寫作,哪怕是有意識的模仿創造也好,希望他的寫作水平慢慢提升。
  • 小學生怎樣寫好讀後感
    「讀後感」意思是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的感受。我們每讀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說時心理常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或者猜測人物心理、評價人物品質、性格,有時還會把身邊人物或者自己代入文中,去與文中人物做一番對比。把以上這些東西寫下來就是讀後感。讀後感也叫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文體。
  • 讀後感怎麼寫?資深語文老師:給你3個方法
    可書好讀,讀後感卻並不好寫,面對這樣的作業,很多孩子會感到一籌莫展,最後求助度娘,一抄了事。而家長雖然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可是又不會輔導,只在心裡暗暗責怪老師為什麼不換成練習題。但寫讀後感並不是老師在為難學生,布置這個作業除了督促孩子讀書,提高讀書的質量外,最重要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
  • 東莞讀後感寫作——不會寫讀後感怎麼辦?
    寫讀後感要掌握以下原則:1、要讀懂原文。每句話,每個段落,全篇寫的是什麼內容,其中主要內容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都要讀明白。讀不細,讀不明白就無感可發。讀後感重心是感,讀是感的基礎和前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側重寫感不能排除寫讀,重筆寫讀,感的位置也就變了。觀後感的寫作類型與讀後感相似,都是議論文的模式,要有中心論點,要擺事實,講道理。
  • 深圳作文培訓 | 寫讀後感
    當我們獲取知識,增長信息時,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一段語錄,當我們看完一幅畫後,我們的心靈會產生一些共鳴和震蕩。當我們把這些點點滴滴的感想記下來的時候,便成了一篇讀後感。  二、讀後感: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關於《平安經》我納悶那些寫讀後感的人,買書的人有幾個能讀完的
    這樣的一本書,吉林的當地有些媒體居然還發表了眾多的讀後感,也想知道寫讀後感的人能讀完此書嗎,能從出生平安到99歲平安中感受到些什麼。有的讀後感說到「閱讀了此書,安享世間的太平」,讀了此書就能什麼都平安?
  • 老師要求二年級小學生每周寫讀後感,這可難壞了一家老小,怎麼辦
    最近,很多老師為了督促小學生的讀書效果,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開始流行寫「讀後感」,然而這可難壞了二年級的小學生,二年級學生寫觀後感、讀後感,究竟難不難呢?應該怎麼寫呢?且聽穆老師來支支招。二年級的孩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形成的過程,這個年齡,讓孩子寫讀後感,無可厚非,關鍵是方法與寫的好與不好問題。倘若老師布置了讀後感或觀後感的任務,我們的孩子還是可以完成的。也許這個時候家長就開始著急了,我也不會寫,孩子也不會寫,怎麼辦呢?
  • 暑假裡,如何寫好一篇讀後感
    其結果,書買了一堆,孩子也表示看得很快,但就是沒有「感」可寫。而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海量閱讀是無效的,是填鴨的,是無法體驗到閱讀快樂的。倒不如,挑選一兩本經典文學作品,每天規定時間神清氣爽地讀它一小時,入心入腦真正讀懂作品的精髓,體會到這本書的妙處,「感」就油然而生了。「讀」是「感」的前提,「感」因「讀」而來。一本書應該怎麼讀?
  • 怎樣才可以寫好讀後感呢?基本格式和技巧看過來!
    導語:相信大家在讀書年代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寫過讀後感的經歷,如今自己的孩子開始步入學生時代,每逢寒暑假的時候老師都會布置孩子們看看名著後寫下自己的讀後感,那麼讀後感怎麼才能寫得好呢?一起來看讀後感的基本格式及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