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理論

2020-12-15 中公教師網

關於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理論

技能可以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對於操作技能來講,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如心算、閱讀、記憶等都屬於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觀念性、內潛性和簡縮性。在這個部分進行複習的時候,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區分出不同的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做什麼的,能夠從一些案例題的選擇題中判斷出來是屬於哪個階段的心智技能。

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他於1959年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加裡培林把心智動作的形成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首先是活動的定向階段,即準備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預先熟悉活動任務,了解活動對象,知道將做什麼和怎麼做。不管是操作技能還是心智技能,如學習一套廣播體操的時候,應該先知道怎麼做一套廣播體操、包括幾個動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等; 而同樣地如果是學習心算的時候,剛開始也應該知道什麼心算、心算包括了幾個步驟等。所以活動定向階段強調的是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的階段。以下的幾個階段都是從心算的例子中進行的分析,方便各位考生的理解和記憶。

第二個階段是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物質活動是藉助實物進行活動,物質化活動是指藉助實物的模型、圖片、樣本等代替物進行活動。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從事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掌握活動的真實內容。如在學習心算的時候,剛開始知道什麼是心算後,慢慢地就開始進行練習,而在開始不熟練的時候會藉助外界的事物,如計算器、電腦、算盤等幫助自己進行運算,尤其是一些大的數字,如4599*8583這種大的數字的時候藉助了一些外界的工具能夠幫助自己進行初始階段的記憶。所以考生在做題的時候只要是看到了藉助外界的工具來進行運算的都屬於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特點是心智活動不直接依賴物質或物質化的客體,而是藉助出聲言語的形式來完成的。如在進行心算的時候在嘴裡念著「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等,通過藉助這樣的出聲的外部言語來幫助自己進行運算。

第四個階段是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從出聲的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增加了更多的思維成分。在這個階段,和出聲的外部言語不一樣,出聲的外部言語是直接念出聲音的,但是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雖然是無聲的,但是也還是處在外部言語階段,這個有點像我們通常講的「在心裡默念」,即使不發出聲音,也還是在心裡默默地念著一些口訣來幫助自己進行運算。

第五個階段是最後一個階段,即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其特點是心智活動完全藉助內部言語完成,高度簡要、自動化,是很少發生錯誤的熟練階段。在這一階段,心智活動以抽象思維為其主要成分。處於這個階段的時候心算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個比較熟練的狀態了,不再藉助外部的工具以及出聲或無聲的外部言語來進行運算了,而是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大的數字運算等,如243434*34343439,像這個時候就能夠在腦子裡以抽象思維進行運算了。

以上就是《關於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理論》,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教招面試答題思路及面試技巧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根據技能的性質和特點,通常把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如騎車、繪畫、體操、跳舞等都屬於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 加裡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階段
    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為以下五個階段:1.活動的定向階段(準備階段):主要任務:使學生預先熟悉活動任務,了解活動對象,知道將做什麼和怎麼做,構建關於認知活動本身和活動結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對它們的定向。知道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 快速區分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教育心理學關於心智技能階段論有好幾個,往往考區分性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區分性的客觀題,很多同學學習過程中覺得容易混淆,現在中公教育資深輔導教師楊鵬丹就容易考察的兩個階段論:國外加裡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和我國的心智技能階段論進行舉例解釋和關鍵詞區分。
  • 我是如何學會的——簡析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去學習一些技能,既有知識心智方面的,也有動作技能方面的,而不管是哪種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學習過程和步驟,如果不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的話,可能會造成不良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這就形成了很多有關於技能形成的理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個部分——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論。那麼什麼是心智技能呢?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馮忠良之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馮忠良之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關於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按階段形成的理論,他認為心智活動的形成包括五個相繼的階段:①活動的定向階段;②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③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④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馮忠良教授在長達30年的結構定向教學研究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驗,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 【主觀題】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簡述維納歸因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1.原型定向。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3.原型內化。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原型)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
  • 【乾貨】《教育心理學》理論人物著作匯總
    其中,教育心理學中理論的代表人物、著作等作為常考點,考生面對眾多的外國人名,經常混淆,導致錯過了輕鬆得分的機會。現特對招教筆試中《教育心理學》常見的一些理論、代表人物以及著作進行整理,以期幫助考生更好的掌握。
  • 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心智理論包含很多方面:元表徵、假裝、欺騙的能力、精神-實體的區分、外表-現實的區分、所見引導所知、感受和理解的原因和結果、視覺觀點採納、情感識別、同理心、精神狀態術語以及言語行為的理解、理解諷刺、反事實推理、反思、意向性等等。個體發展心智理論的能力依賴於四大能力:看、聽、思考和感受。
  • CMS吸收性心智理論學習筆記
    這個課程裡面最核心的一個理論內容就是吸收性心智理論,在我看來,這樣的理論知識的了解,確實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在家庭,環境以及日常陪伴上可以有更多的輸出。下面就進入到正式的筆記內容中,以下幾乎把課程中有文字的部分都摘抄出來了。吸收性心智的定義一個有創造性,但無意識的心智狀態.·不能選擇性吸收及選擇吸收的對象.
  • 「心智」理論,描述人們的智能行為的處理
    在梳理各種智能理論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一種對智能的解釋方式是特殊而富有深意的。這種理論更多的具有哲學認識論的色彩。這就是各種各樣的心智模型理論。這類型的智能理論都把智能的原因或處理機制歸功於心靈的某一系列的特殊活動。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專題知識整理
    教育理論的知識紛繁複雜,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常常有「毫無頭緒」「雜亂無章」的感覺。對於一些記憶性的知識點,容易混淆。一、人物地位專題1.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2.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3.現代課程理論之父、課程評級之父——泰勒4.終身學習之父——保羅·朗格朗5.心理學之父——馮特6.教育學心理學之父——桑代克7.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
  • 《教育心理學》有關理論、代表人物及著作
    尤其是教育心理學中理論的代表人物,著作等等經常是考試的出題點。考生面對眾多的外國人名,經常混淆,這樣就錯失了得分的好機會,也就容易在筆試中因為一些細節,錯失成功的機會。以下是對招教筆試中,常見的一些理論、代表人物以及著作的整理,幫助考生更好的掌握。
  • 【心智理論】知多少?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定義為推論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例如:想法、信念、欲望和意圖等,並運用此能力去解例如:想法、信念、欲望和意圖等,並運用此能力去解釋他人的想法、知覺及預測他們的行為。心智理論允許人們理解行為可能由心理狀態(例如,信仰,欲望,知識)驅動。因此,可以通過心理狀態預測和解釋行為態預測和解釋行為。
  • 心智計算理論:智能即計算
    01關於心智有兩個深刻的問題:「智能怎麼產生」、「意識怎麼產生」。如果說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智能能夠部分地從「謎」變成問題的話,那麼,意識則仍然是謎中之謎。所以我們還是先探討,人類關於智能這個問題的發現,和回答。
  •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專題知識點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專題知識點 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0-04-10 10:13 福建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定位理論」及其「一詞佔領心智」
    此外,定位理論開門見山而且反覆強調,在產品極度豐富,信息嚴重過載的當今商業社會,媒體已經不是「放大器」,相反卻成了「過濾器」,只有很少的信息能夠進入顧客大腦心智,而且就算能夠進入引起關注,可能也是一些並不重要的信息……因此,我們應該少一些關注「發送方」,而轉而關注信息的「接收方」——顧客的心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