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象棋的起源眾說紛紜,比較權威的說法是由六博發展而來。迄今所知,我國最古老的棋戲是六博和圍棋,並稱博弈。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佔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
象棋發展至今,歷經數次變革,有語云萬物類象,我們不妨把象棋還原到易經中,一起來看看裡面蘊藏的易經智慧。
象棋分紅方黑方,這可以看作陰陽。最開始中間楚河漢界分隔來,隨著棋局進展就開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棋盤九列十橫,河界兩側各成「九五之尊」,是為將帥。
將(帥)也是棋子中唯一的,因為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所以獲勝的標準是把對方的將(帥)「將死」。
將(帥)活動範圍只限九宮格內,九也是極數,古時候皇帝的臥室一般都不到10平米。
仕相為將(帥)的左輔右弼,三者只能在本方被動防禦,可稱為三才。將為天,仕為人,相為地。仕相各兩個代表人有仁義,地有柔剛。
可以跨河作戰的角色有車、馬、炮和卒四種,象變化的四象,這四象組合出各種殺招,演繹不同的陰陽變化。其中車馬炮每方各兩個,象徵古代兵種中的輕重之分,兵有五個代表五行,我們知道步兵兵種多且相互克制,就像五行一樣沒有誰最強只有相生相剋。
七個角色,可分別代表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
每方十六個子象十六變卦,紅黑全盤三十二個棋子。我們知道周易第三十二卦是
雷風恆卦。雷風恆(恆卦)恆心有成。「君子」應該堅守此道,持之以恆。所以卦名曰恆。
恆這個局面只有雙方都沒有損失或者一方勝利後重新擺子才是,一旦戰爭開始恆就結束了。過上好日子,並且希望好日子長久保持下去,這是人們最普遍、最樸素的願望。
願望是美好的,而現實卻是殘酷的,日子並不好過。有天災,天旱水澇,火患蟲害,雷電霜雪;也有人禍,朝政動蕩,兵匪戰亂,盜賊搶劫,平民百姓終日提心弔膽,生活難以為繼。所以,古人的生活固然有田園牧歌的一面,而更多的卻是生產繁忙,生活艱辛。
其實,任何時代的生活都有各自的難題和煩惱,哪裡有恆常不變的舒適美滿日子。現代人雖然在物質方面遠勝於古人,卻面對著物慾對人的異化和吞噬,日子同樣不好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