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強裝笑臉了!研究發現偽裝積極情緒不利於工作效率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

你在辦公室是想啥說啥的人,還是永遠笑臉相迎的人呢?新研究發現,偽裝積極情緒長久來看不利於工作效率和同事關係,除非你的動機是為了健康的工作環境。

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We all have our bad days. No one is going to wake up each and every morning in a cheery mood. Sometimes we all feel just a little bit grumpier than usual, and that’s just a part of being human. Yet once we get to the office, many in the workforce feel obligated to hide their emotions, whether they be frustration, anger, or sadness. Interestingly, a new study finds keeping one’s behavior at the office authentic will result in greater productivity and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co-workers. In other words: act how you feel, and don’t fake it.

大家都有不順心的時候。很少有人每天早上起床都是開開心心的。有時候我們覺得比平時更暴躁,但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一旦我們踏進辦公室,許多人就覺得有必要藏起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感到絕望、生氣還是悲傷。有趣的是,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辦公室裡表裡如一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改善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換言之,表露出內心感受,不要強裝笑臉。

"We found that people who put forth effort to display positive emotions towards others at work receive higher levels of support and trust from co-workers,」 explains Chris Rosen, management professor at the Sam M. Walton College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in a release. 「These people also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progress on work goals likely due to the support they received.」

阿肯色州大學的山姆·M·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克裡斯·羅森在一份報告中解釋道:「我們發現,職場中努力向他人展現出積極情緒的人,從同事那裡得到的支持和信任更多。由於他們所得到的支持,這些人也能更好地實現工作目標。」

It’s extremely common for the average workspace to preach an attitude of unrelenting positivity. While this may be beneficial from the CEO’s perspective, it just isn’t realistic when applied to real people with real problems and daily tribulations. That’s why, the research team have concluded, employees will actually feel better, work harder, and connect more with their peers if they don’t hide their feelings with a fake smile.

大多數公司都宣揚一種沒有人情味的積極的工作態度。也許從執行長的角度來看,這種積極性是有益的,但對於被真實問題和每日磨難困擾的人來說,這種要求太不現實了。因此,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說,如果員工無需隱藏情緒、無需強裝笑臉,他們的感覺會更好、工作會更努力,和同事的關係也會更緊密。

unrelenting[nrlent]: adj. 無情的;不屈不撓的;不鬆懈的

tribulation[trbjulen]: n. 苦難;磨難;憂患

Over 2,500 working adults, from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such as finance or engineering, took part in this research via surveys. The questionnaires measured two distinct types of on-the-job emotional regulation: surface acting and deep acting.

這項研究招募了2500多名在職員工參與調查,他們來自金融、工程等多個行業。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研究人員衡量了兩種不同的職場情緒調節方式:「表層情緒調節」和「深層情緒調節」。

Surface acting means faking happiness while interacting with other employees, and deep acting refers to actively trying to change on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in order to be more pleasant at work. The study’s authors were interested to see how common it is for working adults to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while on the clock, and if so, why? What benefits are employees gaining from such behavior?

「表層情緒調節」指的是和同事互動時,一個人表面上假裝出來的快樂情緒,而「深層情緒調節」指的是為了取悅同事,一個人主動地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該研究的作者想知道,上班族在工作時調節自己情緒的做法有多普遍,如果大家普遍都會調節情緒,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員工從這種行為中獲得的好處。

After analyzing all of the survey responses, researchers identified four distinct types of individuals who disguise or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around co-workers. Non-actors rarely hide their true feelings, and if they do, only to a very small extent. Low actors usually take part in only slight deep and surface acting. Deep actors perform lots of deep acting and low levels of surface acting, and regulators exhibit high levels of both surface and deep acting.

在分析了所有的調查問卷之後,研究人員確定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情緒調節者:第一種,「無調節型」,這種人基本上不隱藏自己的感受,有什麼說什麼,就算是隱藏,也是非常少的;第二種,「低層次調節型」,這種員工通常只會使用一些比較膚淺的掩飾手法來隱藏自己的感受;第三種,「深層次調節型」,他們會使用大量的「深層情緒調節」,再加上一點「表層情緒調節」;第四種,「全面調節型」,他們展現出高水平的「表層情緒調節」和「深層情緒調節」技能。

Proportionally, non-actors were by far the smallest identified group in the study.

研究發現,迄今為止,「無調節型」的員工所佔的比例是最小的。

Regulators, or employees who tend to hide their true feelings most often, are usually motivated by feelings of self-interest. These people believe that by hiding their feelings they will gain access to additional work resources, and look good in front of their managers and co-workers. Deep 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usually more motivated by 「pro-social」 factors. This means they choose to hide their emotions because they believe it fosters a healthier working environment.

最頻繁地掩飾真實情緒的「全面調節型」員工通常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這些人認為,通過隱藏自己的感受,他們可以獲得額外的工作資源,給上司和同事的印象也會比較好。而「深層次調節型」員工則通常是從有利於社會的因素出發,這意味著他們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有助於營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Regulators are the most likely of the four to experience great emotional fatigue and exhaustion. Meanwhile, deep actors tend to achieve improved well-being most frequently.

「全面調節型」員工是四種類型當中最容易感到身心俱疲的。與此同時,「深層次調節型」員工往往是幸福感最高的那種人。

The study 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應用心理學雜誌》上。

英文來源:Study Finds

翻譯&編輯:丹妮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雙語閱讀:研究發現偽裝積極情緒不利於工作效率
    然而一旦我們踏進辦公室,許多人就覺得有必要藏起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感到絕望、生氣還是悲傷。有趣的是,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辦公室裡表裡如一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改善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換言之,表露出內心感受,不要強裝笑臉。
  • 英語悅讀:強裝笑臉不利工作效率
    強裝笑臉不利工作效率Is it reliable that embracing authenticity at work really helps?A new study finds 1.__________(keep)one&39;t fake it.
  • 別再抱怨了!父母的積極情緒,影響孩子的體力、智力和社會協調性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積極情緒對於工作和學習的成功非常重要。快樂積極的情緒會讓孩子更有動力,更有效率、更容易成功。
  • 33「積極情緒」增加積極:送一條會微笑的魚回家後
    最後,添加了你經常使用的黃色笑臉!關掉手機,在反光的屏幕中,你看見自己憔悴的臉,你努力地擠出一絲笑容,卻發現想哭。科學家曾經找來冠心病患者訪談,記錄和研究訪談過程中,心臟成像對應的被訪談者的每一個面部表情。他們發現這些人大約2-3秒種會出現一種情緒,所有面部表情中只有兩種表情與心肌缺血相關。
  • 「哭臉」向「笑臉」的幸福轉變——清鎮市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
    情緒牆清鎮市積極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將民情走訪、臺帳管理和扶貧「情緒牆」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三位一體」的扶貧服務格局,實現管理有臺帳、牆上有「情緒」,詳細展示貧困戶「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和跟蹤服務動態,精準做到建檔立卡戶生產生活有保障、穩定脫貧不返貧。
  • 想提高效率,就別再做這7件事了
    由過度疲憊所導致的低落情緒會讓你比平時更消極。比消極情緒更糟糕的是,這種心態常常伴隨著積極思考和行動的意願的降低、控制衝動能力的下降、自信度降低、同情心的減少、以及情商的降低。(來源:《睡眠的神秘世界:休息中的大腦的驚人科學事實》)想保持高水平的戰鬥力,別當加班狂魔了,去睡個好覺吧。
  • 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對積極、消極情緒刺激的處理過程都比較遲鈍
    就在最近,《歐洲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刺激都不會表現出信息處理偏差,他們對這兩種情緒刺激的注意力被減弱了。然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來理解抑鬱症患者對自己有負面偏見的神經學基礎。於是,他開啟了這項研究,旨在了解抑鬱個體的「自我」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他們的自我調節體驗和不同情緒的表達方式。
  •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留快樂和笑臉給孩子
    積極的情緒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消極的情緒則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效應。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聽一些媽媽抱怨,自己上班快要遲到了,孩子還賴在床上不肯起來,怎麼叫都磨磨蹭的,脾氣自然而然就上來了。我非常能理解這種心情,父母看起來也非常有生氣的理由,但是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 功利點說,我為什麼讓你保持積極情緒
    在以往的晨讀中,我們曾分享過書中部分內容,這次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是「積極情緒到底有什麼用?」①『積極的實驗』我們總在強調正能量,總說你要積極點,但是積極情緒對我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用呢?為此,美國有研究機構做了這樣一項實驗。
  • 熊出沒:光頭強的偽裝術,一個稱霸森林,一個讓狗熊見到就慫
    其實光頭強的偽裝術還是相當厲害的,一個稱霸森林,一個讓狗熊見到就慫。草莓形態的光頭強,這也是為了方便他刺探熊大、熊二他們的秘密,光頭強始終是伐木工,穿上草莓套裝,避免自己被狗熊的發現,伐木也就變得容易了,草莓套裝的光頭強還是有點萌的。
  • 工作能力強的人,都有這些特點!
    一、目的性強 能夠準確的發現目標,具有清晰明確的目標。 Anonymous說「設立目標,實現目標,再設立新的目標。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只有明確你的目標,你才能開始制定和施捨自己的計劃,不然只可能是無用功,甚至是自添麻煩。
  • 別讓懂事成為孩子的偽裝
    但在看完整部劇之後,會發現這樣的孩子表明看起來人畜無害,其實內裡包含著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而懂事只不過是他的偽裝。因為自己是復讀生,如果再復讀的話,爸爸會對她更失望。所以當自己的霸凌行為被拍下之後,她哭著跪求受害者不要告發她,只因不想失去本就所剩無幾的父愛。
  • 教育遊戲中玩家的積極情緒誘發策略研究
    文章以趨樂避苦的先天行為傾向為出發點,採用問卷調查法和文本情感分析法探究遊戲參與者的情緒。發現電子遊戲玩家多體驗到積極情緒,也伴隨著發洩消極情緒的傾向,使用訪談法分析了影響玩家情緒的誘因。最終從挑戰難度調控法、遊戲元素設計、教育遊戲的特殊性等三方面提出教育遊戲如何誘發玩家積極情緒,提升教育遊戲玩家體驗的方法。
  • 日本研究發現馬能根據表情和聲音讀懂人情緒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馬能根據人的表情和聲音,讀懂人的情緒!日本北海道大學院準教授瀧本彩加(動物心理學)等人組成的團隊6月21日在英國科學雜誌的電子版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瀧本準教授介紹稱,此前已經研究證實馬對人類憤怒的表情抱有警惕感,不過弄清與聲音的關聯還是第一次。
  • 「抑鬱症」入侵時,身體這3處會「亮紅燈」,學生黨別強裝無所謂
    抑鬱症不同於通常的情緒波動和對日常生活中挑戰產生的短暫情緒反應。尤其是,長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鬱症可能成為一個嚴重的疾患。患者可能會受極大影響,在工作中以及在學校和家中表現不佳。最嚴重時,抑鬱症可引致自殺。每年有近80萬人因自殺死亡。自殺是15-29歲年齡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 職場需要「keep it real」,個人工作效率更高
    2月3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員工能夠在工作中做真正的自己時,還可以獲得更高的工作效率。這項研究針對教育、製造、工程和金融服務等行業2500名在職成年人做調查,人們在與同事互動時是否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是否有正式規則要求他們這樣做以及他們從這件事中是否能獲得什麼好處?
  • 【動態】規範檔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阿左旗法院積極開展檔案...
    【動態】規範檔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阿左旗法院積極開展檔案集中歸檔工作 2020-05-21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研究發現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減緩記憶衰退
    研究表明,身體和認知活動可緩衝記憶力衰退。然而,儘管積極的情緒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目前我們對情緒與記憶力之間的關係知之甚少。  近日,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西北大學Claudia M.
  • 乾貨‖如何做好精力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金字塔第一層——體能體能是第一層,在金字塔的最底層,精力的產生和體能是密切相關的,體能是精力的基礎,因為醫學上面發現體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別突出的人,大腦的供血、供氧、供糖都會更好,所以大腦的工作效率也高,長時間的工作也更不容易疲憊。
  • 「負面情緒」並不是壞事
    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會給身體帶來不適感,影響學業、工作和生活,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越大的情緒,包含著越多、越重要的情感信息,如果你關上門窗,不讓它進來,抑制他的行動和表現,於是它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情緒都包含著我們內心感受和重點需要,你不把情緒表達出來,別人根本不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