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華山醫院虹橋院區打造國內首個院內芳香地圖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
經典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男主角能靠聞對方的香水味道識別其身高、發色乃至眼睛的顏色。芳香可以是獨特的標籤,也可以是嚴謹的科學!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虹橋院區,不同的空間可以聞到獨特的芳香:門診大廳是馥鬱的咖啡香,康復醫學科是清新的檸檬香茅與白玉蘭……入住「華山·金垂體」病房的一位病人說,「原來病房裡可以沒有消毒水味道,薄荷與檸檬的香氣縈繞,讓人心情舒朗了起來。」
看似小眾的芳香項目,何以落地大型公立醫療機構?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分黨委副書記、皮膚科專家項蕾紅教授介紹,2019年8月,華山醫院和上海陳天橋腦健康研究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開展跨領域、跨學科的合作,啟動了「審美認知合作項目」。「芳香落地項目」是審美認知合作項目的子課題之一,通過研究和分析嗅覺對腦神經、對情緒和認知網絡的影響,來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在改善醫療服務環境的同時提升醫院文化內涵,體現醫學人文關愛,有利於患者情緒舒緩和康復治療。
「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年齡不大』,場地、環境等方面都很適合開展一些全新的科研項目,我們的芳香文化在此孕育而生。芳香療法項目打造華山醫院的芳香名片,並積極開展嗅覺的神經機制科研,研究通過香氛等嗅覺舒緩情緒、改善睡眠等轉化應用。」項蕾紅說。
目前,在華山醫院的虹橋院區,已經有了5個香氣襲人的「打卡點」。根據醫院全新發布的芳香地圖,在志願者的帶領下,記者隨即開啟了芳香之路。在一樓的大廳休息區,細細嗅來,是馥鬱的咖啡香氣,帶來的是冬日的溫暖;而在二樓門診候診區,記者聞到了甜橙與桂花的香氣,據說這種香氣最受上海市民歡迎,有助患者舒緩壓力、緩解疲勞;而在康復醫學科治療及康復鍛鍊區域,擴香機定時把檸檬香茅、白玉蘭香氣送入整個空間,使康復患者鎮靜放鬆;最後一站,記者來到病房,這裡是令人愉悅的甜橙味,據說有助於改善睡眠、緩解緊張情緒。
在國外,芳香療法是進入醫院能給予病患輔助的療法之一,但是在我們國內的普及,往往不如理想。「芳香療法進入中國時間不短,但在醫院推廣其實還是新鮮事。前期我們做了不少嘗試和調研工作,有超過87%的受訪者說他們可以接受『有香味的環境』,於是我們又對大家喜愛的香氣做了投票,經過調查,甜橙、檸檬等香氣比較受歡迎,生薑比較令人排斥。結合專家意見、醫院感控要求等,最終我們選擇了5個空間作為試點,分別植入不同的香氣,未來還會根據實際情況推廣到更多空間。」項蕾紅告訴記者。
有別於高級酒店使用的人工香氛產品,在華山醫院,目前所使用的香氛均為天然產品。在今天上午召開的芳香療法學術研討會上,項目組代表陳麗展示了各類香氛醫療護理用品在實際醫療環境中的運用,包括具有芳香氣味的康復功能鍛鍊球、香薰鋪床護理車、抱枕、頸枕、眼罩等,部分護理用品已獲得專利。
其實,醫院裡要使用什麼香味,絕對不是喜歡不喜歡、好聞不好聞那麼簡單。研究顯示,在香氛環境下,手術患者術前緊張和焦慮的情緒能得到有效降低,術後的生理、心理舒適度均有明顯提升;門診患者的就醫體驗感及員工的滿意度亦顯著提升。
項目組在芳香療愈環境塑造的同時也開展了臨床實踐研究,如芳香療愈環境對患者就診體驗和滿意度的影響,並用量表和腦電實驗,從主、客觀方面評價芳香療法對患者焦慮、睡眠的影響,為芳香療法在臨床工作中的運用提供有力證據。項蕾紅表示,項目組還將不斷探索,如何在臨床中更加安全、有效、科學地使用芳香療法。
今天的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芳香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姚雷,英國芳療協會、美國自然療法協會註冊芳療師、校長級講師羅青,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學院副教授邵家瑜,分別從植物與人類的情緒互動研究、天然香氛應用、芳香認知審美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講。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