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外交慣例的川蔡通話被麻辣爆炒,蔡英文首度回應,通話並不代表美國未來的政策會有重大轉變。
而《紐約時報》指出,這通電話並不是外交生手的失態,而是臺灣精心策劃的結果。但重點是究竟能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呢?川普不羈的作風會給臺灣帶來怎樣的風險?中美博弈的新局,臺灣如何擺正位置?
打破外交慣例的川蔡通話被麻辣爆炒,蔡英文首度回應
盧琛:在臺北現場嚴教授,有人說蔡英文這通電話可能最終她是想對話的還是北京,但是您認為這樣的一個,繞的一個途徑,究竟能否達到她想要的目的?
嚴震生:我覺得不會,因為現在看起來兩岸的關係是叫做冷和的狀態,北京也說過要給蔡英文一段的時間,聽其言觀其行。
北京也說過要給蔡英文一段的時間,聽其言觀其行
甚至我們看到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也講到說,四個階段的觀察,然後到了施壓,我覺得那個觀察期差不多就到了,特別這通電話完了之後,可能就觀察期結束了。
所以我們也不能說這個電話,就代表了兩岸關係未來會走向惡化的開始,但是基本上兩岸關係如果說出現了什麼變化,在這個電話之前其實老早就開始了。
所以包括可能臺灣會擔心的「邦交國」可能會不會被挖走,像梵蒂岡,或者拉丁美洲的國家,和這一通電話我覺得幾乎都沒有關係。
臺灣所希望加入的國際組織,到最後的結果也沒有進去
另外我們也看過去這半年來,臺灣所希望加入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民航組織也好,或者是國際刑警組織,我們看到美國是幫了很多的忙,到最後的結果也沒有進去。
美國今天就忽然有如神助,可以幫臺灣在國際空間上面有更多的拓展
所以就是這個是政治的現實。那我不認為說今天台灣接了一通,打了一通電話跟川普連上線之後,美國今天就忽然有如神助,可以幫臺灣在國際空間上面有更多的拓展,畢竟中國大陸的角色還是很重要的。
盧琛:好,一通電話並沒有能夠解決問題。
蔡英文日前給川普打電話,以"小動作"搞大挑釁。不僅如此,臺媒還稱,蔡下月赴中南美活動期間,可能自美"過境","不排除"有機會見川普。
蔡小動作?將付大代價!
對於蔡英文日前與川普通話的小動作,輿論普遍認為,這難改兩岸一中現實,但將讓臺灣在兩岸關係和"國際空間"等問題上,付出更大代價。
蔡當局似乎不想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得寸進尺 下月要見川普?
但蔡當局似乎不想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據臺媒報導,在證明"能與川普團隊有效互動"後,蔡英文下個月赴中南美活動時,將尋求自美"過境",正爭取與川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等會面,也"不排除"有機會與川普碰面。
大陸對臺灣可採取"四步曲"―― 現在的蔡小姐雖為臺灣地區"總統",開創了中國現代歷史上女人作為地區大首領的先河,但現在的她則如"黑夜走路吹口哨"般的執政之路,早晚會跌倒。
蔡英文小姐的策略是傍"大款",軍事上以美為主,以日本為輔的政策
一、夜路吹口哨的蔡英文
蔡英文小姐的策略是傍"大款",軍事上以美為主,以日本為輔的政策。而從執行策略方向上,則以日本為重點強化,對美國則繼續加大利益供給以期取得美國"保護"的效果,強化與日本關係,則是更加重視日本的軍事能力。
強調臺灣地區作為日本遏制大陸的橋頭堡角色,為安倍現在執行的所謂"圍堵"中國的策略增加變量的辦法。如果說這種策略在巖裡政男時期敢於果斷實施
則當時的中國的能力與國際處境上看,中國要解決臺灣問題需要付出的代價要比今天多得多,而換到現在,沒有觀察到時局的演變仍然繼續這種策略則有點象盲人摸大象。
(一)力量的變化使大陸能隨時抓住藉口對臺灣進行各種層次水同手段的打擊。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以現在的大陸能力,對臺灣可採取"四步曲"――懾臺、餓臺、鎖臺、平臺。
中國要解決臺灣問題需要付出的代價要比今天多得多
若臺灣地區的政客看不到這種力量的變化,或是仍然不願意承認這種變化已經出現質變,恐怕臺灣的未來日本不會好過,甚至因臺灣政客的錯誤判斷而出現使臺灣內部首先動亂的局面的概率都在增加。
臺灣媒體的愚民策略目前只能使臺灣局面向更加惡化,未來一旦大陸決心解決臺灣問題時,臺灣地區的民眾受到的傷害與損失只能是呈現幾何級數的增加,會更加痛苦與血腥。
大陸對臺灣問題的應對顯得越來越自信
大陸對臺灣問題的應對顯得越來越自信,手段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靈活。筆者曾經不厭其煩的解說一些可用手段,就是希望更多的臺灣民眾能看到真實的情況,包括筆者認識的幾個臺灣朋友能多宣傳這點,讓更多的人多醒醒腦。
若蔡英文繼續這種策略,時間的節點全很快到來。中共十九大之後若從事布局順利,在軍事部署時就提前展開且無論是軍事理論還是在軍事政府指導下的軍事手段與軍事裝備準備都大體到位的情況下,臺灣隨時會感受到大陸的軍事壓力的局面明年下半年開始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