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欣賞

2020-12-19 松林雅集論藝
範寬《雪景寒林圖》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以李成、範寬、郭熙、燕文貴、王希孟等名家最有成就。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將關仝與李成、範寬並列為五代宋初最有影響的「三家山水」,認為「關、李、範」「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一時成為山水畫的典範。範寬一生勤奮創作,《宣和畫譜》著錄有他的58件作品。以「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為其繪畫風格,被稱之為「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傑作之一,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畫面布局雄奇而巧妙,近景描繪細緻入微,質感強烈,中景挺拔蒼秀,遠景空靈而幽遠。這是範寬的典型特色,山峰巍峨挺拔,給人以高曠雄奇之感。《雪景寒林圖》中高峰巨壁式的峰巒,在中段穩定著畫面的重心,使人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用留白體現雪的質感,洋洋灑灑鋪設開來,主次分明,營造貫通之氣韻。近景低垂,通過對雪地中寒林細緻入微地描繪,來拉開畫面的層次,產生縱深之感。眼前之景為一片靜逸的湖水,在雪景的映襯下,顯得寒冷而清曠。遠景格外的幽深,能看到很遠的地方,目之所及皆為幽遠的雪景寒林。《雪景寒林圖》是中國山水畫法中「高遠」與「深遠」的經典之作。

《雪景寒林圖》局部

我國古代文人追求清淨高雅的隱居生活,常將自己置身於一片幽靜的山林之中,來吟詩作畫,體會自然美景中的內涵。北宋在經濟上的富足,促使文化和藝術得以復興。在藝術上有著大唐的遺韻,並形成了北宋特有的帶有文人氣息的藝術氛圍。宋代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繪畫創作異常活躍,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範寬在北宋畫壇的地位極高,2004年,美國《生活》雜誌將範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之一。範寬的筆墨技法出神入化,妙筆生花之處彰顯大家風範。在《雪景寒林圖》中,我們能看到範寬的用墨特徵,用墨厚重而潤澤,細節描繪精緻傳神。用濃重的筆墨,在最醒目的位置突出了主峰的雄偉氣勢,在畫面中確立了視覺的中心。並以留白為雪,渲染出了一片蕭疏幽靜的雪景寒林之景。

《雪景寒林圖》局部

範寬(950年—1032年),字中立,北宋繪畫大師,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活動在長安、洛陽等地。範寬的山水畫追求雄偉的氣勢和幽深的意境,對後世的山水畫有著深遠的影響。範寬通過對雪景寒林的描繪,寄寓著自己高雅的文人情懷。《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精品之作,就像前面我們所講到的一樣,這幅畫立體感極強,用水墨畫出了樹石、雪景的質感,畫面整體看去,有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百代標程,範寬繪《雪景寒林圖》欣賞
    北宋初年畫山水畫最著名的有三位畫家,分別是荊浩、李成和範寬。範寬初學李成,進而走訪名山大川,摹寫真山真水。他獨創雨點皴技法,勾畫山石的雄渾氣魄。範寬筆下的山,具有中原地區山巒雄險的風貌。他也擅長畫雪景,這幅《雪景寒林圖》兼具了範寬技法的一切特徵。
  • 無款的《雪景寒林圖》為何會和北宋書畫名家範寬聯繫上?
    《雪景寒林圖》本身無款,藏在樹中的「臣範寬制」四字款是後來添加的。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範寬親筆,但肯定是一張宋畫。《雪景寒林圖》中的雪景小院 選自大風號北宋繪畫有個特點,山林氣重,深山深水,要天不大、要地沒有,畫面很擠,都是大全景式的真山真水。而且宋畫上面吃飯的、住店的、擺攤兒的、相面的都有,文人畫特徵還不強。
  • 天津博物館成立百年: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展至10日
    宋代範寬、趙孟堅、明代沈周、朱耷等的作品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現天津博物館館藏《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元·邊魯起居平安圖》等都是原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館藏。在注重傳統文物收集的同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徵集了一百餘件天津地方民間藝術品。
  • 北宋範寬的雪景山水,雄闊壯美,氣勢蒼茫!
    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 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局部) 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 千年後發現《溪山行旅圖》範寬籤名 李霖燦:能與範寬有此因緣,不負...
    ■範寬 溪山行旅圖■藏在畫作右下角樹叢中的畫家籤款■郭熙 早春圖■範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近日,國之瑰寶、北宋山水畫扛鼎之作《溪山行旅圖五代到北宋,山水畫高峰日前,三件在美術史上鼎鼎大名的北宋山水巨作——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再度引起各方關注。有媒體報導,它們極有可能在2021年10月,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度展出。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比如論及範寬的繪畫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說:「剛骨之勢,不犯前輩」,似乎五代畫家荊浩、關仝的個人風格也大致如此;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記載:「範畫林木,或側或欹,形如偃蓋,別是一種風規。」畫樹有傾斜、有扭轉,畫樹葉的輪廓像傘蓋就有不一樣的「風規」,那麼好吧,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那一家畫樹不是千姿百態?這算是什麼「風規」?
  • 北宋民間畫家範寬,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傳說他原來不叫範寬,是因為性情溫厚、疏寬,所以才叫成範寬。像是綽號一樣,反而成了正名。由此可見,範寬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大神」,關於他的資料幾乎沒有,但卻還是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作品。範寬《攜琴訪友圖》傳說在他的作品中,春夏秋冬四時的景色,陰晴雨雪天時的變換,聯繫到人的喜怒哀樂情緒的宣洩,都能表達得淋漓盡致。範寬畫山水最初向畫家李成學習,後來又拜荊浩為師。
  • 齊白石美術紀念館籤約畫家-少白湯發周談:一起穿越到宋朝看雪景
    《雪圖》 五代 · 巨然 《雪霽江行圖》 五代 · 郭忠恕 收錄於:《宋人山水·雪景篇》《宋人山水·雪景篇》古人將「大雪」分為三侯:「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一候為五日,十五日為一節氣。
  • 天津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周鼎」、「宋圖」、「清瓷」
    「天津博物館」有三大「鎮館之寶」,「西周太保鼎」、「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和「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這三件國寶級文物,都是來自民間。其中「太保鼎」和「雪景寒林圖」都是由收藏家捐贈。「玉壺春瓶」則是收購而得。
  • 從構圖和畫法等角度分析,《雪山蕭寺圖》是否符合範寬的筆墨風格
    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 局部1. 從構圖上,《雪山蕭寺圖》描繪的是雪山的情景。是鳥瞰式構圖。王翬 《仿範寬雪山圖》《雪山蕭寺圖》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遠論」規範了北宋山水繪畫的基本構圖。範寬是北宋三家山水的代表之一,其筆墨特點具有遠山多正面,溪出深虛。
  • 北宋傑出畫家李成所營造出的寒林野逸之氣
    宋初的山水畫以李成、範寬成就最大,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將五代的關仝與之並列為最有影響的「三家山水」,認為關、李、範「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成為山水畫的典範。北宋 李成《茂林遠岫圖》李成酷愛野水寒林,其山水畫多作寒林平遠之景。他作畫之時下筆有神,在宋初極負盛名,被當時的畫壇譽為「古今第一人」。
  • 漢橋話畫:範寬《溪山行旅圖》宋代全景式山水畫的高峰
    文章來源於畫家邱漢橋新浪微博《溪山行旅圖》,北宋,範寬,絹本墨筆畫,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見,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金兵不懂什麼書畫,只俘虜了北宋皇帝、宮妃和珍寶,《溪山行旅圖》便隨著皇宮裡大量的珍寶繪畫流散民間。後來,《溪山行旅圖》在各色人等中輾轉,被各種人蓋過收藏章,當中不乏著名鑑賞家和多位皇室成員,經手累加的印鑑多達22枚,而乾隆帝的印鑑竟有6枚,加蓋了他專門用於收藏的「御書之寶」的御用方印鑑,可見其珍愛程度之盛。
  • 「名畫鑑賞」範寬惟一真跡《溪山行旅圖》到底妙在哪裡?
    宋 範寬 溪山行旅 縱 206.3釐米 橫 103《溪山行旅》為中國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此圖是他傳世的唯一真跡,也是臺北故宮的天字號重寶。其中「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說明此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裡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細看畫,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鑑也在其中。▼ 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今天就先跟大家聊一聊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之故事。而實際上,真正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指的是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一方面是它們的藝術存世價值;另一方面是它們分別代表著宋朝每個時期的繪畫成就價值。
  • 何謂高山仰止——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賞析
    2011年——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這些作品,均曾被現代名家陸儼少稱為「銘心絕品」,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為「共同代表著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其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更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 尋找範寬《溪山行旅圖》隱藏的作者籤名(高清晰)
    「溪山行旅圖」是範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明清時期的著錄裡,沒有提到畫家的款印,不過歷來收藏者對此畫出自範寬確信不疑。最初,董其昌曾題有「北宋範中立谿山行旅圖」十字。此後,原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於1958年在畫作上發現了「範寬」字款,確認此畫為範寬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