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孫嘉俊 範鑫)「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為響應學校號召,「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7月26日起,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赴山東省濟南市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範鑫前往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富潤康生態牧業有限公司開展社會實踐。
知農愛農,懷一腔熱血投身於實踐勞作
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窺得其質。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就是從虛無縹緲的象牙塔尖裡走出來,下到基層去,深入群眾中,腳踏實地幹實事。習總書記曾說,下鄉要過「五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勞動關是關鍵的一步,只有跨過了勞動關,樹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礪前行。
初次來到富潤康的實踐團成員範鑫也面臨著「五關」,他笑道:「我的『五關』與習總書記所說的並無太大差異,只不過我實踐的環境中跳蚤少,蒼蠅多。」目前正在勞動關裡打拼的他總結道:「作為動物科學專業的學生,只有鑽過豬圈,幹過最髒最苦的活,才能更清楚如何才能讓後備豬生活得更舒服,吃得更舒服,進而培育出更加優質的豬肉。」不怕髒、不怕臭、不怕累已然成為範鑫的心態標籤。
務農踐農,學專業理論運用於實際操作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是範鑫在實踐中最深刻的體會。負責每日為母豬查情、配種的他在閒暇之餘總會翻閱《育種學》與《豬生產學》的書籍,溫習書中的知識,並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反思記錄以增進相關知識的認識。範鑫強調「社會實踐是學校與企業為我們提供的一個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寶貴機會,因此每天都要有點收穫。」回想起這份經歷,他引用胡適先生的「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來詮釋自己實踐的體會。
同時,他在實踐中遇到困難與問題後,也會積極從理論知識中尋找答案,如查情時公豬與母豬雖有接觸卻並無刺激效果,原因在於二者接觸時間過短;母豬配種時出現部分空胎,只因人造輸精管未插入母畜輸卵管中,從而導致精液外流等等。
強農興農,綻絢爛之花踐諾於報國之志
「以理論與經驗為實學,以強興養殖業為己任。」範鑫如是說。大「疫」當前,我國畜牧養殖業也進入了關鍵時期,養殖業將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當代學農青年唯有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才能不斷推進養殖業縱深發展,使其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一切的基礎,除了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外,還需有充足的實踐經驗相輔相成,更要有像育人一樣培育動物的心態,時刻關注它們的飲食、情緒、疾病等各方面情況,將動物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去尊重,去愛惜。」他感慨道:「無論將來是做科研,還是養殖,都應當具備這種品質。」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以「雲組隊」形式開展社會實踐的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赴山東省濟南市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員雖身處各地,但他們心系「三農」發展,投身復工復產,在奮鬥中學真本領,在實踐中磨練意志,踐行了「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主題,也再一次詮釋了「勤讀力耕,立己達人」華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