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軒:瑞幸爆雷後的「蝴蝶效應」

2020-12-14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8日電 題:《田軒:瑞幸爆雷後的「蝴蝶效應」》

作者 田軒(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當咖啡的杯蓋被掀開,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啟,瑞幸造假事件將一眾銀行、保險、券商、信託、創投等機構置於風口浪尖。

損失慘重的機構投資者

為了追捧童話裡的「下一個星巴克」,瑞幸股東裡的機構投資者陣容可謂豪華,涉及國際知名投行與對衝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158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比2019年第三季度末,淨新增64家機構入場,持股達4.6億股。

截至2019年底,瑞幸十大機構股東分別是: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孤松資本、Alkeon資本公司、美國銀行、Melvin資本管理公司、瑞銀、Darsana資本、瑞信、Janus Henderson和Sylebra資本。

根據SEC文件顯示,瑞幸的第一大機構股東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此前持續增持瑞幸股份。按照公開報導的說法,如果按照2019年末其持股份額估算,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這一波的虧損預計要達到16億美元。

而對於同樣在2020年一季度仍堅持看好瑞幸的美國銀行、瑞銀和瑞士信貸,按照2019年末的持股份額估算,瑞幸爆雷將使美國銀行損失約7400萬美元,瑞銀損失約6000萬美元,瑞信則損失約4600萬美元。融資機構也是瑞幸爆雷殃及的重災區。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除去那些已經套現離場的,158家機構投資者中的大多數,都正在面臨被「活埋」的命運。

可怕的創投圈「蝴蝶效應」

比起一連串爆雷的數字,更可怕的是瑞幸引發的創投圈「蝴蝶效應」。

事實上,風險投資機構(下簡稱「VC」)作為創業企業的早期投資者,不僅對創業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也需要約束和監管這些企業,以幫助其最終成功上市。這有點像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那麼,如果「學生」的畢業論文出現了學術不端問題,「導師」能全身而退麼?一旦監管不力,所投創業企業發生欺詐行為時,VC將會承受來自同行、資本市場、監管部門的多重壓力甚至懲罰。

學術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2016年,我和印地安納大學的Greg Udell和Xiaoyun Yu兩位教授發表於《會計與經濟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的論文《失敗的監督者——當VC不能阻止企業IPO欺詐時》中就談到,當VC所投企業被發現財務欺詐行為後,VC將蒙受重大損失:

首先,當VC先前投資的上市企業中,有一家被發現在上市的前幾年和上市過程中存在會計欺詐行為時,在往後的3年裡,這家VC從有限合伙人處獲得的資金支持將銳減40%。

其次,聲譽受損的VC將遭到同行的排擠,不得不與其他聲譽不佳的VC和承銷商合作,使得其幫助企業上市的過程變得非常艱難。

再有,無力發現並阻止欺詐行為發生的VC將失去股民的信任,其投資的其他初創企業通過IPO實現退出的可能性將降低17%,甚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併購退出的方式。

基於這一學術發現,我的判斷是——瑞幸的其他兄弟被投企業,在短期內一定會受到連帶效應,這些企業未來赴美上市的道路,將會非常坎坷。

中介機構是否勤勉盡責?

如今,與瑞幸咖啡一起被放在聚光燈下檢視的,還有一眾國內外的知名投行機構。

去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時,瑞幸聘用的中介團隊可以說是非常豪華——聯席主承銷商包括瑞士信貸、摩根史坦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審計機構團隊為「四大」之一的安永。此外,金杜、競天公誠以及達維、佳利分別為瑞幸在中國、美國的律師團隊。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為其行業顧問。

在如今的造假黑天鵝面前,這些明星機構,正在慘遭「打臉」。而就在渾水發布相關做空報告後,仍然有一眾機構在幫助瑞幸洗白。

針對今年1月31日渾水發布的一份揭露瑞幸咖啡造假的報告,幾天後,在未取得數據的情況下,中金公司就以專題研報的形式,反駁渾水的指控是「主觀推測」。

無獨有偶,在隨後的4月1日,東興證券還撰寫了一篇頗具春秋筆法的報告,將時間追溯到了遙遠的「過去的近200年裡」,以肯定的態度將瑞幸咖啡列為推薦標的。

栽倒在瑞幸咖啡「陰溝」裡的投行,遠遠不止中金與東興證券兩家,一眾華爾街大牌投行,此前也對瑞幸咖啡不吝讚美之詞。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9年6月中上旬,瑞士信貸就認為,瑞幸咖啡自主開發的行動應用程式,「在成本和客戶參與度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推動了中國大眾市場的咖啡消費」,並將其目標價上調至24美元。

而根據媒體報導,在與瑞士信貸相近的時間,美國投行Needham預計,瑞幸咖啡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盈虧平衡,並對其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7美元。

此外,摩根史坦利更是在報告稱瑞幸產品質量好、價格實惠、使用方便,認為其個別區域將在門店擴張、客戶增長、頻率增長等因素下,2018年至2021年的銷售額,將實現30倍的增長。這裡特別值得玩味的是,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19年12月2日公布的文件,截至當年11月21日,摩根史坦利擁有瑞幸咖啡5.6%的被動股權,總共持有1875萬餘股,其中具有共同投票權的股數為1643萬餘股。

身處迷局的人,甚至無法分辨他們自己在做的,是「陰謀」還是「陽謀」。

市場譁然之下,除了眾多投行,現在最應該緊張的,應該還有審計機構——安永。

作為瑞幸聘請的IPO及日常審計機構,安永被質疑的核心問題在於:為什麼在造假行為存在的這麼長時間裡沒有發現,而是在渾水這家第三方做空機構發布詳細的調查報告後,才進行詳細調查進而發現問題?

就目前的信息來看,瑞幸的「鍋」,安永是不願意背的。4月3日晚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回復稱:在對瑞幸咖啡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安永就已經發現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員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過虛假交易虛增了公司相關期間的收入、成本及費用,並就此發現向瑞幸咖啡審計委員會作出了匯報。

但是,對於更進一步的信息,安永的回應卻顯得很「官方」:目前瑞幸咖啡的2019年度審計工作仍在進行中,基於客戶保密原則,自己不會作出其他回應。

作為職業「看門人」,至少從目前來看,安永多少是令人失望的。如果沒有渾水的調查報告,不知道安永是否能有足夠的勇氣和專業度揭開瑞幸的假面紗?

瑞幸事件背後,一票中介機構是否涉及「共謀」或其是否至少未做到勤勉盡責?還需我們耐心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

董責險能成為瑞幸的「救命稻草」嗎?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引發全民關注,保險圈也牽涉其中,一款平日低調的保險產品——董責險,也突然成為了網紅保險產品。

據媒體報導,瑞幸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責險,國內約有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中國平安也在其中。4月3日晚間,中國平安回應瑞幸投保董責險事宜:已收到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董責險,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事物。它的全稱為董事責任保險(Directors&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是企業高管職業責任保險的一種,一般由公司或者公司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出資購買,是對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職員在行使其職責時所產生的錯誤或疏忽的不當行為進行賠償的保險。

美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或其他地區上市公司都可以投保。除此以外,非上市公司也可以投保。

董責險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承保以後,所有高管自動列為被保人,包括所有已經離任、在任或者以後將擔任高管的人。同時,保單裡也可以約定,責任可以擴展到新成立或收購子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保險責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高管個人責任、證券類賠償責任、僱傭行為責任。

不難看出,董責險裡的證券賠償責任,對上市公司是很有吸引力的。相當於職業經理人多了一層保障,防止「背鍋」。

那麼,董責險是不是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為投保董責險的公司兜底了?只要買了董責險,企業高管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答案是否定的!

誠然,保險的存在的確容易滋長「道德風險」。在經濟學裡,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如果缺乏良好的機制設計,「道德風險」的雷就隨時可能面臨被引爆的風險,比如買壽險的人,原本計劃在投保第二天就去蹦極或是跳傘,他是絕對不會真實告訴保險公司的。

但是,從董責險的條款來看,它賠償的通常是指一些高管在履職中出現的無意性差錯或錯誤,不存在「故意」或「惡意」成分。如果是涉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違規質押與擔保、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等,性質就不是「錯誤」了,就算買了董責險,也會被拒賠。

況且,市場也不是「傻子」,完全可以預計到有董責險的企業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道德風險」。香港大學林晨教授等學者在一系列的論文中發現,市場會把企業的道德風險price in (計入價格中)。比如,有董責險的企業在貸款時融資成本會高一些;當這些企業宣布收購其他企業的時候,市場反應會差一些等等。

董責險條款的這種設計,其實也並不難理解。保險公司作為被保公司的外部參與者,對公司的了解,肯定不如董事、監事、高管這些「內部人」。而防範「內部人」的道德風險,是董責險必須具備的機制設計。因此,董責險的本意是為了讓職業經理人更專注於企業經營,不為無意識差錯「背鍋」,並不是一種無底線的「買單」。

另外,此次瑞幸事件對於董責險的影響,我們還應該放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看待。

對於中國保險市場來說,董責險屬於舶來品,2002年才引入,投保率一直不高,直到近兩年才有小幅增加,其中「中概股」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投保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從今年3月1日起實施的新《證券法》,加大了對信息披露違規的處罰力度,引入董責險降低高管風險,成了很多上市公司高管的選擇。

根據媒體梳理,科創板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投保熱情尤為高漲。截至2019年8月末,28家科創板公司中,已有13家企業購買了董責險。

對於董責險在科創板更受歡迎的原因並不難理解——科創板公司面臨的風險相對更大,更容易引發與股民的一些矛盾,例如科創企業普遍具有技術新、業績波動大、高增長性、市盈率高等特徵,傳統估值方法或已不適用。同時,發行定價難度較大,上市後或可能存在股價波動風險。此外,科創板退市制度更為嚴格,具有退市時間更短、退市速度更快等特點。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科創板上市公司需要保險公司的介入,通過董責險轉移企業未來面臨的訴訟風險。

一邊是投保需求的持續增長,一邊是企業經營風險持續攀升,保險公司的承保和風控能力正面臨考驗。而由於此次瑞幸造假風波給中概股帶來的信譽重創,未來美股中概股的董責險投保之路,大概率會更加艱難。

毋庸置疑,此次瑞幸事件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比起與瑞幸共同「下棋」的隊友們,真正令人惋惜的應該是那些無辜受牽連的人,包括瑞幸無法償付貨款的供應商以及可能面臨降薪、裁員甚至全體失業風險的員工。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從瑞幸事件得到的最大教訓是——未來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律水平,不能再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僥倖心理來應對監管。當然,中國資本市場監管水平也亟待提高。同時,還要理性對待來自海外的質疑,看到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以瑞幸為鑑,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經營能力,依靠時間的力量,重建來自國際資本市場的信任。(中新經緯APP)

田軒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焦點

  • 五大專家點評瑞幸造假 瑞幸咖啡或將被強制退市
    但是今日的卻發布公告承認了這一事實,據悉,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對瑞幸咖啡提起集團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目前,該項集團訴訟已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4月13日為集團訴訟首席原告截止日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表示,渾水機構2月1日就揭露其財務造假並且做空其股票。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瑞幸風波輿論撕裂背後:重新思考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
    而瑞幸引發這麼大討論的原因是因為瑞幸確實做了事情,還做的挺大。第二個問題,關於輿論的撕裂。輿論的撕裂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普通用戶沒有受到什麼實質損失,反而普通用戶收到了很多實惠,所以才有割資本主義羊毛補貼中國人的說法。但有話語權的人從更高的維度來看,這是小到影響資本市場,大到影響中國聲譽的大事,當然可能也有對瑞幸系一直以來的不滿在其中。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 瑞幸難逃爆雷:自殘式造假股價跌出天際,你的1.8折券還能用多久
    美股開盤後,瑞幸40分鐘內觸發五次熔斷,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晚11點10分,又發生六次停牌。星巴克則在開盤後一度漲至8.94%。管理團隊的身家也急劇縮水。當日瑞幸咖啡股價盤中跌超26%,收盤跌收10.7%。但瑞幸咖啡在2月3日否認指控,指責報告論證方式不當,屬於惡意指控。但投資人的怒火被點燃,目前美國多家律所已採取措施。
  • 明星客戶紛紛「爆雷」,安永能否獨善其身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當時安永向參與該筆交易的承銷商發送告慰函,表示安永對瑞幸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業績無異議。不到一個月,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發布了一份匿名報告,這份報告動用了大量人力調查瑞幸咖啡的門店,包括收集銷售收據以及統計顧客人數,最終結論顯示瑞幸公司誇大了其銷售業績。
  • 小鹿茶加盟商:被瑞幸收割的「社會主義韭菜」-虎嗅網
    如果不是瑞幸咖啡爆雷,小鹿茶可能會是陸正耀講述的另一個資本故事。去年7月,瑞幸推出了小鹿茶系列產品,隨後不到兩個月,就宣布將其作為獨立品牌運營,並推出「新零售合伙人」模式,以此進軍體量巨大的奶茶市場。數據顯示,加盟模式推出之後三個月,全國共有42家小鹿茶門店營業,而陸正耀在第三季度的財報分析會議上則透露,交了定金的有接近2000個,部分門店正在裝修。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 瑞幸教會咖啡行業的事
    不再鋪天蓋地打廣告,但重視私域運營瑞幸自上線起,就是分眾傳媒的大廣告主。暴雷後,這些巨大投放被歸為泡沫的一部分,今天已經沒有咖啡品牌效仿,電梯裡出現更多的產品是在線教育、電商、醫美。但瑞幸利用微信分享,送咖啡拉用戶的做法被大量學習。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2、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3、蝴蝶效應的影響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所以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會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
  • 瑞幸爆雷「連環炸」!還有哪些上市公司被拖累?
    瑞幸咖啡造假效應蔓延至神州租車和神州優車。4月3日,和瑞幸咖啡同一大股東的港股公司神州租車開盤後一瀉千裡,一度暴跌近七成。隨後,開盤不到45分鐘的神州租車緊急停牌,停牌前跌約54.4%,成交2.73億港元。
  • 「燒錢模式」盈利了 瑞幸咖啡未來可期
    所謂門店運營利潤指的是瑞幸當季產品營收扣除掉材料成本、店鋪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和折舊費用後所剩餘的利潤,通俗的來講這意味著瑞幸的門店已經能夠「自食其力」。門店盈利意味著不再「開一家虧一家」,這對處於高速擴張階段的瑞幸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深觀察)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靈,雲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2021年元旦小長假,在越聲清韻中,杭州西湖邊的「蝴蝶劇場」連續上演了三晚新版越劇《梁祝》。這是百越文創與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團)推出的2021中國式新年音樂會,也是「蝴蝶劇場」自2020年元旦開張以來,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式新年音樂會。
  • 「零和博弈」下 誰才是瑞幸咖啡(LK.US)最終的獲利者?
    美股 「零和博弈」下 誰才是瑞幸咖啡(LK.US)最終的獲利者?但是,從利益角度思考問題,瑞幸「爆雷」的背後,難道沒有獲利方?非也。元氣滿滿套現37億美國投資者對瑞幸的「愛」始於咖啡。美國是目前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一年的消費大約在10億公斤,美國人喝咖啡等同於中國人喝熱水。在不少美國人眼中,把中國人手中的熱水換成咖啡,將激活一個龐大的市場。因此,瑞幸的出現,正中他們下懷。
  • 田軒 尋找創新的方法論
    田軒 男,40歲,金融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卓越青年科學家獲得者。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九鼎金融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軒認為,相比學習知識點,思維方法的訓練對年輕人更加關鍵。
  • 開賣數碼產品 與LINE搞聯名 瑞幸到底又在忙活啥?
    目前,在瑞幸APP和小程序裡的「潮品」板塊下,除了零食、堅果、馬克杯等咖啡周邊產品,還有蘋果耳機、機械鍵盤、電動牙刷等數碼產品,便當盒、帆布包等創意產品以及洗手液、溼巾等防疫用品在銷售。以非常熱銷的蘋果AirPods2耳機為例,官方原價是1246元,在京東和拼多多曾經出現過的最低價分別為999元和859元,但瑞幸只賣799元。因此,一上架就秒光。在瑞幸APP的「潮品」界面,幾乎看到的就是一個電商平臺的模樣,顯眼處標註著「瑞幸自營」和「7天無憂退換貨」的字樣,「爆品直降」「限時秒殺」的促銷語也很醒目。
  • 風靡全國的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 ,口感大揭秘
    近期,由湯唯張震代言的新晉「網藍」咖啡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在娛樂圈、網際網路圈以及汽車圈出盡風頭。4月15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成電影節官方唯一指定咖啡。
  • 長租公寓爆雷事件愈演愈烈,為何他家敢申請上市?
    自從蛋殼公寓「爆雷」後,多地發生長租公寓「連環雷」,長租公寓成了重災區,均是由於資金鍊斷裂。目前多地政府部門緊急出手,陸續介入蛋殼等長租公寓危機事件,化解矛盾和風險。就在租戶與房東經受較大損失的時候,這家涉及長租業務的「三彩家」公司卻開啟美股IPO之路,為何他家這般有底氣呢?
  • 瑞幸APP崩了 咖啡門店爆單 消費者咖啡券請客
    瑞幸APP崩了 咖啡門店爆單 消費者咖啡券請客 2020-04-04 12:06:45 來源:大河財立方  |  作者:楊霄| 字號:A+ | A- 【瑞幸咖啡門店爆單】在昨晚被爆出巨額財務造假後,瑞幸咖啡在今日迎來門店異常火爆的一天。
  •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退潮過後,方知誰在裸泳」,在這個時期,被過往高速增長所掩蓋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金融行業的各個細分子行業也開始頻頻「爆雷」。  一、遭遇大環境影響下的連鎖效應,加上機構本身不成熟  2019年5月24日,由於爆出嚴重的信用違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宣布對包商銀行實行監管,接管期限為1年。這也是繼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被人民銀行宣布關閉後,第一家被監管機構接管的商業銀行。以及南京銀行多次因為違規信貸被處罰等等,都屬於在整體經濟下行的連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