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李方老師你已從評論員墮落為網紅

2021-02-13 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

方是我的老師,我2002年在大學時開始寫評論,經常在李方老師所供職的「青年話題版」發評論,在那裡闖出了一點江湖名氣,2004年是他把我招進中青報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評論員。常想起與李方老師共事時的快樂時光,帶我抄近路爬牆進報社大院,帶我去披薩店吃陽光午餐(據說以前只有美女實習生和美女同事可享受此待遇),聚餐時跟我們講星空的故事、自己的糗事和中青論壇的軼聞。我常說,我的評論思想主要受三位中青人的影響,陳小川、李方和馬少華。

李方老師很多觀點我都認同,但這一次他關於電動自動車的評論實在是胡說八道。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李方老師肯定是樂見他的學生去批評他的文章的。不同觀點間展開批評,也是中青評論編輯部的傳統,當年同事時就常為該不該上某篇文章爭得面紅耳赤,據說少華和李方當年還會為此在辦公室拍桌子,把一邊的少女少婦編輯們都驚呆了。

  我覺得李方這篇《為什麼說電動自行車是佔了大家的便宜》純粹是一堆情緒的堆砌,而不是一篇嚴肅說理的評論。一堆情緒只能激發另一堆更激烈的情緒,所以這篇評論在網上被網友拍得體無完膚很正常。起碼從這篇評論來看,我覺得李方已經從一個本來很溫和理性的評論員墮落為一個消費屌絲情緒的網紅。


 

析一下這篇文章的語言,就知道文章充滿情緒化。真的,我恨電動自行車――情緒渲洩。這會一直是我後半輩子的惡夢,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惡夢,快遞小哥懂交通規則的有幾個,你是佔了大家的便宜,但必須是在把現在這些貨都幹掉――等等,這些都是情緒。一個成熟的評論員應該知道,這些情緒化的語言,怎麼可能會引發理性的討論?只會刺激更暴戾網民情緒,變成一場撕。有時候不能怪別人撕,當你文章中充滿撕的興奮感和撕的語言時,別人憑什麼會跟你講理?

這篇評論是從一個充滿情緒化的個人身邊經歷談起的,講了一個關於自己的女同事被電動自行車撞後的悲劇。這事兒確實讓人覺得難過,尤其是自己身邊人時。可這種個案並不能推出什麼電動自動車有什麼原罪的結論,只能說明那個車主違反了交規。情緒化地敘述這樣一個故事,把對電動自行車的批判建立在這樣一個感性個案上,缺乏邏輯的力量。評論中的這種感性個案確實有感染力,但要有說服力的話,必須有更多的統計數據支持。手持孤證,無法包打天下。

李方舉一個電動自動車肇事的案例,網友可以舉無數個小轎車肇事的更慘烈的案例,那也要禁小轎車嗎?個案統計並不能推出什麼普通的結論,至多只能說明電動自行車需要加強管理,而不是像深圳這樣的方式,政府部門規制不能專揀軟柿子捏。

李方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惡夢。你可以去任何城市的社區論壇,搜一下電動自行車,看看市民們怎麼說。――看看市民們怎麼說呢?如果寫到這裡,李方老師弄個截屏,或者做個統計,讓公眾看到市民對電動自行車的批評和投訴,就有一定說服力了,可惜沒有,只有一句自以為是的「你去看啊」,這不是論證,而是情緒描述。到底市民怎麼說呢?李方的文章在網上獲得了數萬條批評,深圳的政策受到了廣泛的批評,難道這些批評者就不是市民了?

快遞小哥懂交通規則的有幾個?――我真不相信這樣的話是從一個成熟的評論員筆下寫出來的。這樣信口開河可以當成網絡吐槽,但不能成為評論語言,尊敬的李方老師不能把自己拉低到網憤的層次。不進行嚴格的區分,不區分合規的電動車和違規的,不區分不正當的少數和正當的大多數,情緒化地攪在一起說,這種亂噴不被噴才怪。

最後再說說李方這篇評論的主要論點,用成本說來論證電動自行車佔了公眾便宜。這個邏輯真是奇葩,到底誰佔誰的便宜?「佔便宜」這種充滿精英傲慢和優越感的詞,本來就容易攪動大眾情緒。依法依規,各人在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空間中行走謀生,誰佔誰便宜呢。網購降低了公眾的很多成本,這是網絡給全民帶來的福利,是全民享受網際網路的紅利。由電動自行車把矛頭指向網購電商模式,這裡的邏輯混亂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將網購與電動自動車捆綁,將電動車與車禍捆綁,這種「滑坡謬誤」讓錯誤歸因歸咎一滑到底。

我敢肯定,李方老師絕不是替深圳洗地,他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失去了理性判斷,深深陷於自閉的情緒化中。

獲數萬條罵聲後,李方又寫了一篇回應文章,解釋「為什麼我挨了幾萬條罵還覺得是好事」,他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就是代表我自己,頂多代表那些生活在電動自行車亂象陰影下的人們,對深圳市的簡單粗暴表示歡迎,甚至希望自己的城市也能夠簡單粗暴一點。

代表自己的階層說話,這沒錯,這是作為車主和市民的李方的權利。但李方寫評論的時候,應該有「公正旁觀者」的身份意識,而不能過於陷於某一利益群體的身份之中。這種利益身份,將使自己的評論失去說服力。作為市民的李方與作為評論員的李方,這種身份應該有區分。

李方說:這是我的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無關。我們評論人可能有一種迷思,總覺得自己要站在公眾立場上,最好連政府連國家連地球都代表了,才好意思發表看法。如果我們只代表自己的利益,或者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好像就失去了發言的資格似的。

這話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其實不對。評論人就應該有公共立場。我一直以為,一個成熟的評論人,總能夠在公共事務中超越生活中的利益身份而站在一個公正旁觀者的去進行判斷,才能樹立自己的公信,讓自己的判斷有說服力。生活中你是一個父親,一個消費者,一個患者,一個行人,一個市民――但在分析公共事件時,你是教育事件的評論者,而不能把自己父親的身份代入而與學校形成情緒對抗。分析消費事件時,你是企業與消費者中間的公正旁觀者,而不是為消費者代言。同樣,醫患衝突、路權衝突中都是如此。

評論的功能不是代言,而更多是說服。代言,只能強化某一方的認同,而激化對立另一方的情緒,形成撕裂。讓同階層本就認同的更加認同,讓另一階層本就反對的更反對,這種評論有多大的意義?評論,要說服公眾接受某一種觀點,「公正旁觀者」的身份和表達才會有這種說服力,代言,會讓另一方另一階層產生天然的牴觸感,說服個屁啊。

不要混淆評論與代議機關的功能,市民的意見應更多通過代議機關進行表達,影響決策,當然,市民意見也可以通過「讀者意見」的形式發表在媒體上形成各方討論。但評論人的文章與那種「讀者來信」又是有差別的,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意見,而應該有論證。論證要求必須用客觀的數據,致力於擺事實講道理,用「公正的立場」去凝聚最大公約數,形成有效的討論。而不能說我反對我反對我就反對,我恨我恨我就恨,我就恨電動自行車。

其實,即使是普通的「讀者來信」,也不能任性地說「我就為某一方說話」,任性地說「我就代表個人利益」。評論要有說服力的話,得論證「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係」――你看,一般這種辯論時都會爭將自己的利益與「公共利益」聯繫起來以強化自己的正當性,而不是撇清與公共利益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客觀中立的立場。評論最大的作用不是凝聚自己人,而是說服反對者――李方那篇充滿個人情緒的評論,說服效果為零,甚至是負分,因為刺激了更多的反對者,甚至讓一些認同深圳做法的都反對這篇文章。評論需要論證,論證的有效性依賴於事實和邏輯的客觀公正性。

上的戾氣為什麼那麼重?就因為站在「公正旁觀者」角度理性說服的評論太少了,而偏執狹隘地站在某一方自說自話的聲音太多了,形成撕咬。

你看,李方所言:一方面,他批評深圳政府禁止電動三輪的問題,因為很顯然並沒有經過充分論證,缺乏行政依據。另一方面,他說:但我畢竟有個人情感與好惡,所以可以直說,我歡迎深圳政府的做法――這完全是情緒化地表達:他做得不對,我就喜歡他做得不對的樣子。這是評論員應該說的話嗎?不是,網紅都不好意思說這種不講理的話。

講理者的格言應該是,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的發言權。而不是:我就喜歡你明明做得不對卻很對我胃口的樣子。

李方說:我想立刻在馬路上不再看見電動車們橫衝直撞,我想立刻享受免於超標違章電動車威脅的自由,雖然這只是我的個人利益,我也要大聲喊出來,為深圳市的決定歡呼。――就是一個任性的大媽:我就這麼想了,你怎麼著吧?拜託李老師,這樣撒嬌任性的話你在朋友圈可以寫著玩玩,寫到評論中就是自毀形象自絕於評論界,一路狂奔走向網紅之路。

李方說:任何公共利益,都是不同群體利益博弈的結果,而不是不證自明的什麼東西――這話當然沒錯,公共利益是博弈出來的。但怎麼博弈呢?很多人對利益博弈有一種誤解,覺得好像任性地各說各的就是博弈了,屁啊。博弈也是講對話規則的,博弈不是一堆不講理的湊一起亂噴,不是像李方這樣自說自話,得有討論的規則,得講基本的道理,得基於一些公共認同的事實和邏輯,得往公共利益上去湊,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討論,否則就是烏合之眾的撕。

李方說:深圳政府禁電這件事來說,它就是要解決當下市民集中關切的問題,先禁了再說――好一句惡狠狠的「先禁了再說」,當一個評論人的思維極端到這種不要民主程序、不要法律規範、不要傾聽反對意見時,就是專斷的幫手了。

 

分享:學生們以惡搞老師的方式表達對曹老的愛




相關焦點

  • 「吐槽青年」曹林:不怕被人說「譁眾取寵」
    評論,對曹林來說意味著「說出來的釋放感」原標題:「吐槽青年」曹林:不怕被人說「譁眾取寵」近來,因為一篇《雪夜妄評中國各大新聞系畢業生的氣質》,中國青年報編委、知名時事評論員曹林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提問環節,一名中傳學生站起來,對曹林的批評表達了感謝,並表示自己選擇中傳「無怨無悔」。後來,曹林去中傳講課,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不知道圖書館在哪裡,他就搖下車窗問一名女生。那女生大概是認出了他,開玩笑說:「你是曹林老師吧?那你說,我們浮躁嗎,功利嗎,不讀書嗎?」然後指著前方說:「第二個路口左轉,路邊就是圖書館。」「學生們很幽默,也很寬容。」曹林感慨。
  • 曹林 把名記往網紅上培養,可能是轉型轉暈了頭
    網紅是新媒體自媒體的概念,而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是有自己非常寶貴的傳統資源的啊――那就是「名編、名記、名評論員」。是的,不像當年名記者如名星璀璨,在那個媒體人的黃金時代,很多媒體都有讓自己驕傲的名記者和大編輯――比如本報的李大同、盧躍剛、張建偉、賀延光、葉延等等,這些名記者和大編輯就是媒體最好的名片。
  • 最爆「網紅」神仙老師!哪款是你的菜?
    他們或才華橫溢,或顏值爆表,連三毛仔都不禁感嘆:好看的外表VS有趣的靈魂,這也太難選了吧~今天,三毛仔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今年各大平臺最爆「網紅」神仙老師!抖音500多萬粉絲的「泥石流」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戴建業老師。
  • 駁曹林: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扭曲了語文嗎?
    著名青年學者、《中國青年報》首席評論員曹林在頭條上發文《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扭曲了語文》,以為「這樣矯揉造作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成為滿分作文示範,既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讀者,也侮辱了無數語文老師」。言詞激烈,對於《生活在樹上》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 【荊楚網】評委點評第七屆大學生評論大賽:做有情懷的評論員
    中國青年報編委、高級編輯曹林評委現場點評。記者 劉建維 攝曹林:年輕人要跟時代對話「今天選手面對的題目都是他們平常的不舒適區,對於他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挑戰。」中國青年報編委、高級編輯曹林評委賽前表示非常期待第二環節「觀點開槓」,「不僅讓現場更有觀點衝突性,觀眾看得更過癮,更重要的是一種『評論潛能』激發,在開槓中考驗一個選手全面的進攻和防守能力,因為開槓的場景會把一個人充分地調動起來,短兵相接,無法迴避,窮儘自己的積累去佔據優勢。」曹林評委表示,評論大賽給了大學生們一個從「內卷」中走出來的機會,「一方面讓他們透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 李永樂:我是一名老師,當網紅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2017年起,西瓜視頻上多出了這麼一位大網紅:他其貌不揚,帶著方形眼鏡,穿著純色襯衫,不僅不如別的網紅時髦還顯得有些「土」氣。發量堪憂,小肚子搶鏡。視頻內容無關顏值、無關風月、無關一切狂拽酷炫刺激人們精神高潮的東西。就是一普通中年老師規規矩矩的講課。
  • 頭條系的特殊電商,網紅老師的生意經可能要砸
    聽慣羅翔老師的張三和普法相聲後,不知道你對一位站在黑板前寫著板書、認認真真講解物理知識的中學老師還有沒有印象?他方臉寸頭,戴著黑框眼鏡,身材略微肥胖,一副老實人的樣子,絕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拿正臉面對觀眾。
  •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老師的「語言錘鍊」課
    小編邀請了歌爾學校的李老師,為大家梳理出語言錘鍊五大要領,助你完成寫作語言的升格!【改文】起身走向窗邊,外面已是一場悄然揭幕的演唱會——有鋼琴之清脆,竹笛之悠揚,箜篌之婉轉,風琴之綿柔。李老師有話說:調整語序,刪減字眼,讓句式整齊,讓語言朗朗上口。原文的排比句中,字數有五字句、六字句,將文中排比句全改為5字句,句式整齊了許多,讀來也更有節奏感。
  • 網曝臨沂女童被幼兒園老師針扎 園方未作出回應
    27日,微信上一條關於女童在位於臨沂蘭山臨西七路華大幼兒園被老師用針扎的消息,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 北京動物園網紅大熊貓突然頭禿 園方:毛髮已開始恢復生長
    北京動物園網紅大熊貓突然頭禿 園方:毛髮已開始恢復生長  Evelyn Zhang • 2020-09-08 17:54:26 來源:前瞻網
  • 這些火遍全網的老師你pick誰?很火的網紅老師都有誰
    【這些火遍全網的老師你pick誰】 9 月 10 日是教師節,讓我們一起看看那些曾經火遍全網的可愛的老師們。化學老師抱起貓咪當教鞭,數學老師不小心打開美顏,紅光滿面憨態可掬,學生畢業典禮上求婚成功,校長海豹式鼓掌,高三班主任為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準備了畢業禮物……這些網紅老師你pick誰?
  • 評論員觀察|「反作弊標語」走紅是一種悲哀
    本報評論員 王學鈞一不留神,河北農業大學的「反作弊標語」火了。「做一個誠信考試的美少年,專心考試萌萌噠」,「考試不是談戀愛,請不要眉目傳情」,「考試作弊,處分決定全國包郵,比你回家還快」,如此這般的一組標語讓緊張的考試周多了一份活潑。
  • 北京動物園網紅大熊貓「突然頭禿」,園方:已處理
    北京動物園的網紅大熊貓「福星」,最近有了新煩惱:突然「頭禿」。8日,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動物園看到,「福星」的頭頂上出現「斑禿」,大概有兩個硬幣大小,已經有部分頭皮裸露出來。大熊貓遭遇「謝頂」危機在關注大熊貓一舉一動的「貓粉」群體眼中,北京動物園的「福星」可謂是網紅。不過,三個月前開始,「貓粉」發覺出不對勁:「福星」的頭頂上有一小塊毛髮開始變黑,並逐漸脫落。此後,「脫髮」一直在持續。
  • 你還在羨慕網紅嗎?
    《腳踏實地,一往無前》腳踏實地,方能搭好向上的階梯;腳踏實地,方能握緊攀爬的繩索;腳踏實地,方能步步登上夢想的殿堂。這幾年,網紅一詞在社會上躥紅,有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95後就業者將網紅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當調查員隨機詢問他們為什麼想當網紅時,很多人給了的答案是:「因為網紅賺錢容易」「網紅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視頻就能出名」。許多年輕人夢想著要成為「躺著也能賺錢」的明星、網紅。可是,成功真的是從荒度年華中出來的嗎?
  • 「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圖片來自網絡李永樂成「網紅」了。「為其他人做一些事」李永樂成為「網紅」並非偶然。在清華讀研究生期間,李永樂在培訓機構做過兼職老師,錄製過許多講課視頻。
  • 網紅老師進化簡史
    網紅教師的前世今生新東方系網紅老師如果要追溯最早的一代網紅老師,或許要從1993年在北京創立了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說起。>這些人在當年或許都可以稱之為宇宙頂流級的網紅老師。看過了如此之多的網紅教師和他們生產出來的內容,其實會發現,並沒有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網紅老師養成手冊,但是如果一名老師能夠持久走紅,他很可能具備以下的幾點能力。硬核的學科知識是基礎作為一名老師,以傳道受業解惑為職責,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科內容儲備都是成為網紅必不可少的要素。
  • 格裡昂的「網紅」老師
    格裡昂的老師不只是老師,他們更是導師,也是行業專家,同時是溝通行業和學校的橋梁。
  • 「網紅」老師李永樂:用實用主義實現理想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物理老師李永樂李永樂的一天從早上八點鐘開始,這學期他帶兩個畢業班,高考複習已經開始,他的教案上寫滿了物理動量知識。
  • 誤人子弟的網紅老師,早該消停了
    但你稍品,細品一下,就會看到一排碩大的問號,猛然高掛在你腦袋的上空:這位老師,是在認真向小朋友傳授歷史知識,還是在搞笑?若不是因為疫情,老師這個職業恐怕難有機會與直播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結合。近來,許多短視頻平臺上的網紅們,都自覺的模仿起了授課教師,賺足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