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老師,還是電商?
文/白草
來源/熔財經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李永樂老師。」
聽慣羅翔老師的張三和普法相聲後,不知道你對一位站在黑板前寫著板書、認認真真講解物理知識的中學老師還有沒有印象?他方臉寸頭,戴著黑框眼鏡,身材略微肥胖,一副老實人的樣子,絕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拿正臉面對觀眾。
經常在抖音、西瓜視頻裡刷教育知識類視頻的人可能對他非常了解,他是北京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全平臺(抖音、火山、頭條等)粉絲數高達1232.1W+(截至12月15日),頭條系平臺第一網紅老師。比起今年3月才入駐B站的羅翔老師,他2018年開始在西瓜視頻出道,早了兩年多。
李永樂老師不僅出道更早,商業能力也比羅翔老師強得多,羅翔老師只是賣課,他賣過視頻課、書、服裝鞋帽等等。
除了李永樂老師外,抖音還有一位千萬粉的網紅老師,美聯英語明星老師楊家成,全平臺粉絲數1136.3W。千萬粉以下,張雪峰、葛老師、MM老師、快學英語Emily老師、劉曉豔等網紅老師在百萬粉區間叱吒風雲,再橫觀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平臺,一大批網紅老師相當活躍,他們幾乎都是科班教師出生,擁有粉絲、商品櫥窗,是帶貨能手,有的入駐才一個多月,帶貨能力就媲美頭部老師。
看來,字節跳動不僅在製造網紅老師方面是一把手,流量變現和蛋糕分配上同樣業務能力出色。網紅老師的大量聚集,讓頭條系平臺擁有流量、忠實用戶、教育板塊,也擁有一大批特殊電商。
從無到有,網紅老師製造工廠
頭條系平臺第一網紅老師李永樂,全平臺粉絲數高達1231.0W+,獲贊數1226.9W+,籤約MCN機構快馬加編。他的走紅,離不開平臺的流量支持。
2017年5月11日,李永樂在剛改名1個月的西瓜視頻上發布第一條視頻。不過,雖然他盡心盡力做知識類短視頻,還用上了清華學霸等標題黨詞彙,但瀏覽量還不如一條隨手拍的娛樂視頻。12月22日,不甘主職被埋沒的李永樂,開始投稿在黑板前講解物理硬知識的教學視頻,播放量達到8萬次,2018年1月11日的密碼原理講解視頻更是達到了66.2萬次,科普生活常見問題+傳統黑板式教學的視頻模式,從此成為李永樂老師視頻的標配。
慣於尋找優質內容創作者的西瓜視頻很快就注意到了李永樂,談成合作後,李永樂投稿、西瓜視頻和科普中國聯合出品的系列科普短視頻馬上推出,迅速火遍全網,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紛紛轉發點讚。第一網紅老師養成之路,從此走向康莊大道,17.5個月內抖音粉絲破千萬。
值得注意的是,李老師397個抖音作品,幾乎半數點讚沒有破萬。相比之下,楊家成的301個作品獲贊高達8937.6W,條條爆款,然而,他突破千萬分大關用時27個月,話題#楊老師的英語# 2.6億次播放,#李永樂#是5.7億次播放。劇情設計、明星BUFF加持、多才多藝,終究是敵不過平臺的流量加持。即使是一板一眼、枯燥無趣的課堂教學視頻,頭條系平臺也能通過流量補償、內容精確分發、抖音號推薦等方式,讓其成為爆款。
官方和用戶的雙重肯定,無異於當眾宣告,在字節跳動的頭條系平臺,知識教育類短視頻是爆紅捷徑,老師是吸粉達人。早期入駐抖音並且持續更新的一批老師,比如Emily、MM老師、張雪峰、葛老師,都已成長為頭部抖音號。2018年5月,抖音在達人主頁內上線自有店鋪入口,年底又向全平臺符合要求的帳號開放購物車自助申請,電商的上線,給網紅老師製造工廠上了發條。
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顯示,點讚最多的職業是教師,高達6.2億次,用戶最喜歡的知識門類TOP5是美食製作、語言教育、學科教育、職業教育、知識科普。頭條系平臺苦心經營的教育板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2020年,更多從事嚴肅教育的老師紛紛在抖音發力,他們以個人名義入駐平臺,標籤基本統一,「XX老師XX」,清楚交代自己的稱呼與科目,僅憑藉發布記錄日常教學片段的視頻,就能迅速成長為一名腰部老師。教小學數學的「程老師」11月24日投稿作品點讚量高達30.6W,粉絲數直接從當日的67.7W變成12月4日的114.5W,10天漲粉近50萬。
不過,老師變成網紅又變成電商,個人額外創收,真的一帆風順嗎?
做不起來的電商
一位中學高級教師Steve(英語名)告訴「熔財經」,他們在學校兢兢業業教書一個月才能拿到幾千,一些能幹的同行當上網紅老師以後,一年能拿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網紅老師收入的確不菲,通過自己的櫥窗小店,可以賣課、賣書以及其他商品,零食、數碼機、衣服鞋帽等等都行,開一場直播能邊授課邊帶貨。有流量的老師,在MCN機構和電商眼裡,就是現成的香餑餑、聚寶盆。
名副其實的網紅老師張雪峰,櫥窗中銷量最多的是一款售價9.9元的小麻花,只掛在櫥窗裡,沒有視頻帶過貨,銷量達到16.88W,坐享利潤分成。但他自製的精選好課《高考志願填報》,售價199,帶貨視頻數高達26,銷量只有2061份。更慘的是李永樂老師,同樣售價199的自製視頻課《李永樂老師品書:從一到無窮大》,帶貨視頻數75,銷量僅463份。
從數據看,網紅老師的內容製造能力,遠勝於帶貨能力,電商方面甚至比不過一個普通的天貓旗艦店,即使李老師的櫥窗商品來源於噹噹和磨鐵(XIRON)。而李老師直播推銷過自己的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2.87W次觀看,只賣出去92本,這種業績並不符合頭條系平臺第一網紅老師的身份。
僅僅從本職教育工作來看,兼職性質的網紅老師很難賺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Steve老師也說,做網紅老師要考慮的事情很多,面對的問題更多,比如講課內容、課堂質量、學生專注力、防沉迷等等,他學校有位一類班老師試了下抖音上課,被活生生噴下了線,得出結論,傳統學校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畢竟,老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教育,是一個嚴肅的行業。雖然目前線上教育如火如荼,大眾學習格局早已從傳統教育機構變成森羅萬象,各種非正式的學習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職老師們也有權利分得紅利,但保證高質量的知識輸出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不可跨越、不可遺忘的底線。
專業教師能成功變身網紅老師的關鍵,在於其教學能力和輸出知識經受住了廣大市場和無數用戶的考驗,透明化、廣而傳播的教學視頻,比小規模授課更難得到受眾的承認。
變身成功的網紅老師,不少人願意為其推薦的商品、自製課程買單,但也得堅持初心,愛惜羽毛,方能得始終。部分網紅老師除了推薦書籍、文具、作業本外,還推薦自己身上穿的羽絨服、褲子,有點真網紅、真主播的感覺了。
還有一個現象需要思考,同樣是私人課,比起線下家教輔導、教育機構的1對1,線上課要便宜的多。
我小區樓下錢大媽小店的老闆,她侄女初二補英語,3個月19節課,花費9000多,這種高額補課費用,讓月收才5000的媽媽壓力山大。抖音上的「敏兒老師」,10月23日入駐抖音,希望幫助平凡家庭節省高額補課費,除了發布英語教學短視頻、日常進行兩次長時間直播講課,她不時曬出自己的經歷與感想,如家人和學校反對、教育機構排擠、鍵盤俠攻擊、直播無人觀看等。努力到現在,她已獲粉68.6W,每場直播有至少百人觀看,自製英語視頻課售價399,已售275份。
目前來看,經得住考驗的網紅老師已經在抖音裡嘗到了甜頭,但這一點甜頭,建立在長時間的知識輸出和人設積累之上。老師被限定帶貨教育產品,但比起常見的日用品,用戶對教育產品的把關極嚴,需求又極少,嚴肅教育的老師發不了大財,網紅老師也難發大財。
「熔財經」發現,在字節跳動這裡,網紅老師的這本生意經,在現實裡艱難落地,可能要砸。
提問未來
眾所周知,同比其他平臺,抖音電商發展得並不算好,全網十大直播帶貨主播當中,淘寶和快手佔9席,抖音只有會演戲的羅老師在苦苦支撐。
明明是月活用戶6億多的大平臺,直播帶貨的牌面擔當卻只有今年3月份請來的羅永浩,這種窘境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抖音還待完善的電商生態。第一,流量來的又快有猛,主播只能現賣庫存商品,沒有預售和消費券玩法;第二,缺乏完整的供應鏈,商品來源靠「眾籌」;第三,尚未打通各大平臺,商品需買一次付一次,支付時間太短,不利於用戶衝動消費;第四,購物程序設計對用戶不太友善,沒有商品預告,沒有同款推薦,沒有候補搶貨服務等等……
總之,流量掌控和內容創造上穩如老狗,賺錢方面卻像個新手。
網紅老師做電商,內容方面和流量方面自不必愁。從艾瑞諮詢統計數據來看,可信、豐富度是用戶對內容的核心期待要素,內容質量是影響獲取的最大因素,這些正是線下老師變身網紅老師的依仗所在。
今年6月份,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推出「學浪計劃」,投入百億流量扶持平臺教育創作者,為嚴肅教育相關創作者提供生產、分發、變現等一攬子服務,計劃打造5位粉絲數超過千萬、550位粉絲數超過百萬的線上名師。
深耕供應鏈、做多平臺整合、扶持網紅老師……抖音正在幹很多事情,網紅老師製造工廠正在加速。但是,網紅老師做電商還是難。
通過推薦機制連接起來的網紅老師孤島和教學視頻課,實際上還都是孤島,學而思網校、猿輔導等在線教育APP所提供的規模化、多樣化賣課體系更加符合家長的胃口,頭條系平臺能提供更開發的導流方向和更短的交易流程,但用戶們需要的是更深入的課堂體驗,更方便、更直觀的同科老師和同類課程對比。商品體系和購買意見服務上的失利,此乃難做的其一。
網紅老師做電商,依仗的是個人品牌、個人信譽度,這意味著完整銷售服務體系的缺乏。一般在教育機構買課之後,有一對一配對服務的老師,從上課、學習情況、學習成果、檢驗等方面進行同步跟緊式服務,以此保證課堂效果和品牌名譽,教育賽道的專業玩家們更是全行領先。沒有專業團隊配合,網紅老師個人只能保證內容質量,無法保證具體實施效果和教學效果。銷售服務、售後服務的失利,此乃難做的其二。
平臺問題暫說一二,網紅老師個人情況也有憂慮。網紅老師的主職還是線下教師,主要時間在線下上課,偶爾有空發作品以及帶帶貨,將網紅老師當一份事業做,實在難以全心全意,迷戀上興趣愛好取得的成就,實在買櫝還珠。
何況樹大易招風,當網紅本身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交際圈有影響,老師們還得時刻規避不務正業、業務水平下降、騙子等標籤。
總而言之,精研教學能力,提高業務水平才是正道,老師,很難有個人形式的商業化。
圖片、數據來源於新抖數據、抖音、艾瑞諮詢等平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熔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