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的兩種理解都很現代

2021-02-19 陋室雜言

        經典就是經典,百讀不厭,且常有收穫。

        今天上午為了解關於"教與學"關係的研究情況,從知網上下載了章小謙先生《中國古代教學概念的演變一一從字源的角度看》一文學習,很受啟發。原來對自己讀了多遍的《學記》還多是"一知半解",比方對「教學相長"可以有兩種理解。翻回原文看,的確如此,而不同的譯文多持一種理解。

       理解之一:把"教學"一詞拆開,看成兩部分人,至少兩個人,也就是理解為"施教者"與"受教者",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師"與「學生"。在這種理解下,"教學相長"是指教學是師生的互動,在互動中師生相互促進,都獲得進步和發展。這也是通常的理解,見詞生義,沒有貫通全文。不過道理也說過去,邏輯上也說得通,實踐上也有實例,但只能說是引申義。

        理解之二:把"教學"活動看成一個人的兩種活動,即一個人"教的活動"和他的"學的活動"。"教學相長"即指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學"和"教"別人學,從而發現「不足"和」困惑",促進自己進一步的學習和鑽研。現代學習理論等已將,"學、做、教"看作是學習的三個層次,其中」會教"是最高層次。它說明學習者不僅理解了知識,會運有知識,而且一定程度上融會貫通了知識,理解了知識間的關係和邏輯,對知識達到了深度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已將學生的「互教"作為其中的重要方法。

         對"教學相長"的這兩種理解應該說都很現代。第一種理解,說明了開展教學活動師生之間應該持有的關係,尤其是教師;後一種理解則說明了將「教與學"兩者作為學習方法時的相互關係。然而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或者只有我僅讀出其中的一種含義呢?

        首先,缺乏應有的古之閱讀的知識和能力。由於這種能力的不足,閱讀文本時只關注字面的意思,將字、詞、句孤立地去理解,而沒有去貫通文本,理解本義。

        其次,先前觀念的影響。在沒有讀《學記》文本之前,已經有了關於"教學相長"的一些理解,而且不加懷疑的將其做有終極理解,尤如學界常說的"理論汙染觀察",從而影響了對文本的閱讀。

         第三,閱讀的功利化。閱讀經典通常不是自覺去讀,而是需要。因此通常只是"查閱",而不是"學習",這樣通篇多是一掃而過,不會沉下心去讀,更不會去注意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樣對文本閱讀的理解就既想當然,也常難脫俗。

        以他山之玉攻石,以此文自警。

        

相關焦點

  • 【微論】重新理解「教學相長」的內涵
    「教學相長」往往被作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互動提升模式,也是任何一個課堂追求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學就成為一種具有意向性的活動,即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的綜合表達。但在地方院校由教師與學生兩主體的局限性所致,諸如教師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局限,加之教學情境的單一、教學手段的滯後、「以考定教」的不恰當教學思路,如此一系列難為之因使這一教育理想的追求十分困難。
  • 也談教學相長
    (故事二十七:也談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 教學相長是相輔相成的 師生之間的成長都離不開它
    教學相長一詞出自《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鄭玄註:「學則睹己行之所短,教則見己道之所未達。」「自反,求諸己也;自強,修業不敢倦。」
  • 教學相長:在日本高校教書法後的思考
    原標題:教學相長   張愛國:相同的地方是我們都有書法、篆刻和中國畫等科目的學習。不同的是,我注意到他們應該是沒有古漢語這門課程的,這個對他們來說相對比較困難。他們可能會有簡單的漢語課程,而且他們的書法也不限定在漢字書法。日本書法如果從創作類型來說,大致可分三大類:一個是漢字書法,二是假名書法,還有就是調和體(也叫現代詩文調和體)。
  • 這本書把「教學相長」的理論與實踐都講透了!
    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長的最佳狀態。「教學相長」往往被作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互動提升模式,也是任何一個課堂追求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學就成為一種具有意向性的活動,即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的綜合表達。
  • 古詩詞學習筆記《現代漢語語法》之十
    古詩詞學習筆記《現代漢語語法》之十一,什麼是介詞?有何語法功能?1,介詞和動詞的區別:"我們在教室"和"我們在教室學習"中的"在"一樣嗎?現代漢語中的介詞大部分來自於動詞。如"在、比、給、經過"等,它們有時是時間動詞,有時是介詞。它們到底是動詞還是介詞,主要是看後面是否還有其他動詞或形容詞岀現,如果有就是介詞;如果沒有就是動詞。
  • 教學過程中處理好這三對關係,教學就能做到「教學相長」
    故曰:教學相長也。」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的一個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說出來,教師也把自己的理解談出來,師生之間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形成一個相對正確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從教師哪裡獲益良多,但教師也從學生哪裡獲得了不少的啟示。
  • 互動充電 教學相長
    授課採取主講、提問、答疑、點評等形式進行,互動互學,教學相長。課程以國家法律法規、標準為依據,以授課教師從事的業務領域的檢驗經歷和經驗為主題,配以檢驗現場圖片文字,以看得見、摸得著、能聽懂、易應用為目的。院領導班子成員全程參與,並在課後進行適時點評。「不鏽鋼材料發生的晶間腐蝕機理……這道題答對的很少。」
  • 詩歌翻譯 | 《教學相長》(《禮記》節選)
    可可英語】加關注【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教學相長,漢語成語,意思是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禮記》節選)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致敬教師節 | 言傳身教,教學相長
    一直以來,由於醫教分離,臨床指導教師工作繁忙,臨床上普遍存在「重醫輕教」現象。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帶教,加上有的學生積極主動性欠缺,反過來又加重了輕視教學的現象。而指導老師通過教學查房的帶教, 也提高了臨床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 實現了「教學相長」。同時,在與輪轉醫師的互動中, 了解其知識掌握情況, 以自己以往的經驗調整教學方式,對學生制定更實際有效的教學內容。一次性培訓往往達不到教學目的,在之後的日常學習中需要不斷重複教學,強化其記憶點。對於泌尿外科來說,專科體格檢查是教學重點,那麼在每天日常查房中就要不斷考查輪轉醫師,使其徹底掌握操作要點。
  • 寓教於樂 教學相長
    夏蟬的鳴聲,濃鬱的鄉間作物的顏色,烈日,狂風,暴雨,雷鳴,你所有的樣子我都見過。歡聲笑語,追逐嬉戲,走廊裡迴蕩著清澈的童聲,空地上留下孩子們奔跑的痕跡。我曾想過無數種在這生活的樣子,但是這種快樂的感覺是怎麼也想不到的。第一次支教,第一次當老師,獻給了明德。
  • 高人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請看下面的這位高人是如何理解和闡述的。人一直把客觀看作通向真理的道路,客觀除了"真實地",即認識直接與事實相通、事實真實的反映與表達這個意義以外,客觀作為名詞,是指事物的存在性質、存在形態和存在方式。客觀認識和主觀認識是人認識事物的兩種方法,人們通過這兩種方法認識獲得世界,這兩種方法成為人到達存在的兩條道路。
  • 《現代漢語》之九
    《現代漢語》之九一,在漢語中,說明事物的數量、動作行為的數量、時間的數量,一般不能只用一個數詞來表示,一定得用上數詞和一個表示數量單位的詞,這個表示事物或動作數量單位的詞就是量詞。借用名量詞是借用名詞作量詞,如"杯(一杯水)、碗(兩碗飯)、箱(一箱蘋果)"等。往往是借用表示事物容器的詞。2,專用量詞比較多,可以分為以下三種:(1)個體量詞:個體量詞都有自己特定的個體量詞,如"書"論"本","筆"論"支","卓子"論"張"等。
  • 自閉患兒幹預路上最重要的一項"關係"
    家有特殊孩讓許多父母總是埋頭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心裡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早日恢復成"正常"的樣子,每天有不同的幹預課程,天天在機構與家裡間不斷的來回波奔。在忙碌中甚至無法關注與特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特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難道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從心理學上看程璐思文離婚:兩個"好人"是很難維繫婚姻的
    這個回應問題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可以說通篇都是"乾貨"。兩人思路清晰,真誠而又直率地做了各自的回答。與其說他們是在給觀眾做交待。更像是再次給自己的婚姻做總結。倆人都是脫口秀演員,在節目中慣性職業素養使然"輕鬆"的開聊。但卻無法掩飾她們對分開的傷感和遺憾。
  • 從"高級保姆"帶大的皇帝朱由校看:保姆與老人帶孩子有何區別?
    現代社會,節奏很快,壓力很大。很多年輕的夫妻,兩人都在上班。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去照料孩子。於是很多家庭,都在請保姆帶孩子;也有些家庭,是讓自己的爺爺奶奶,"老人"來帶孩子。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是請保姆帶孩子好?還是讓爺爺奶奶,老人們帶孩子好?保姆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首先說誰帶孩子更好的問題。
  • 教學相長 創新創效
    這些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定位明確的頂層設計、輻射全員的格局創建、教學相長的人才培養,逐漸探索出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在協同強化新時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建設的同時,不斷推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沈國威|近代東亞語境中的文明和野蠻 ──以「野蠻"的詞史為中心
    以上兩種文獻中介紹了西方文明史觀語境中的野蠻的概念,也使用了「野蕃"等詞語,但是還沒有「野蠻"的使用例。此外,例如在傳教士編纂出版的中文雜誌《遐邇貫珍》(1853-56)中有「僻土野人"「野族"等的詞語,但是這裡也沒有「野蠻、野番"的例子 。郭實臘、馬禮遜之後「野蠻"一詞再次出現的文獻是墨海書館刊行的中文雜誌《六合叢談》(1857-1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