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中處理好這三對關係,教學就能做到「教學相長」

2020-12-09 立恆語文

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中有這麼一段話:「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的一個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說出來,教師也把自己的理解談出來,師生之間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形成一個相對正確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從教師哪裡獲益良多,但教師也從學生哪裡獲得了不少的啟示。可以說,這是每個有從教經歷的人多多少少都體會過的一種經驗。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很顯然,這個原則十分深刻地揭示出了教學的本質特徵。不過,要踐行好教學的這一重要原則,教學過程還必須處理好下邊這三對關係:要處理好教師的理解和學生的理解之間的矛盾、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關係。下邊一一分析之。

一、要處理好教師的理解和學生的理解之間的矛盾

在一個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總是存在著這麼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學生的理解要正確、深刻、豐富得多,因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老師都是學生理解的評判者。這樣一來,時間一長,學生總感到自己處於被動的位置,從一定程度上講,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打消學生心理上的這道陰影,唯一的辦法就是教師必須淡化自己的評判語言及與此相關的評判的表情。換句話說,教師的評判語言應儘可能不要直接指向學生的回答,而是以一種坦率、真誠的態度直接談自己的理解,然後讓學生們討論;教師的表情應可能親切、自然,尤其不能帶一絲一毫的傲氣。

二、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

筆者一直有一個很堅定的看法:課堂教學本質上是師生之間互相學習的過程,但這個「互相學習」並不完全等同於人們通常所謂的「互相學習」。在這裡,教師必須明明確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作用,並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教師決不能因為我們提倡「互相學習」就把自己真的混同於學生,從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這不是我們在這裡所謂的「互相學習」。我們這裡所謂的「互相學習」首先是指教師先把自己的主導作用發揮好,其次教師再以「學生」的身份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習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些一鱗半爪的、獨特的、優秀的東西,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地走近學生,不斷地壯大自己。

三、處理好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是絕對必要的,但學生的學更是絕對必須的。這裡,有這麼三個問題教師在上課時必須處理好:①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主呢,還是以教師的講為主?②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先學教師後講呢,還是教師先講學生後學呢?③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和學生的學各佔多少才是合適的、恰當的呢?

根據筆者經驗,在參考其他論述,筆者對上述三個問題這樣來回答:

1. 第一個問題。就教學理念的層面看,課堂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講為輔的理念,但就一堂具體的課而言,得由學生的認知狀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定,這裡,不能一刀切。

2. 第二個問題。還得從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兩個方面來把握。就教學理念而言,現在倡導的課堂教學方式就是先學後教;但就一堂具體的課而言,究竟是先學後講好,還是先講後學好,同樣必須由學生實際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定,這裡,不能一概而論。

3. 第三個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和向學生的學究竟各佔多少才是合適的恰當的,筆者認為,同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教學理念層面,學生的學必須佔比要大,教師的講要儘可能壓縮佔比;就一堂具體的課而言,同樣要視學生的認知狀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定,不能籠統決定。

「教學相長」的理念雖然是古人提出的,但從現代教學論的角度來看,其先進性、現代性不言而喻。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很好地踐行這一理念,則教學就會獲得雙贏,教學自然會獲得成功。那麼,如何踐行呢?筆者上邊所談三點體會,各位有興趣的不妨一試。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相關焦點

  •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係
    考點 點 1 14 4 : 教 師 在 教 學 活 動 中 要 處 理 好 的 幾 大 關 系(一) 師 幼 關 系1.師幼關係的內容(1)教學上的授受關係2.師幼關係的基本類型(1)專制型教師有很強的教學責任心,但教育方法簡單,不講求教學方式,以教師的主張、決定為準;幼兒對教師只能聽取和服從,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師幼之間缺乏情感溝通,易發生衝突。
  • 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師幼關係
    牟映雪同志主編的《學前教育學》中明確指出:師生互動是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最核心的人際關係,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師幼關係能極大的調動教師與幼兒參與日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幼兒的個性發展,促進幼兒日常的學習和成長,也同時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怎樣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呢?
  • 用發展的觀點處理數學教學中的各種關係
    贛州市大餘縣吉村中心小學 曾祥雲   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不但要使學生獲取數學基礎知識,而且要促成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各種關係,使我們的教學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本人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關係談談自己的觀點,與同行們的共同商榷。
  • 教師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呢?
    早在先秦時代,我國的著名古籍《禮記》的「學記」篇中就有關於「教學相長」的經典論斷:「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師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呢?
  • 老師的教育教學需要教學相長,需要考慮創新
    老師的教育教學需要教學相長,需要考慮創新 「一支鉛筆8( )」。有一道小學二年級的考題,要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一名小朋友填上「元」,被老師判錯,因為「標準答案」是「角」。小朋友覺得被判錯很冤枉,因為媽媽不久前就給他買過10元一支的鉛筆。 一支鉛筆究竟應該多少錢?到文具店去走一走就能發現,幾角錢的,幾元錢的,十幾元錢的都有。
  • 處理好這七對關係,閱讀教學的質量才有可能提高
    事實上,在活生生的閱讀理解過程中,內容和形式亦是密不可分,相互為用的: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形式的理解;形式的理解有助於內容的理解,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因此,閱讀教學的任務實際上是雙重的。閱讀教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閱讀教學的過程的特點,這就是:教學生學習閱讀,但不能只限於閱讀,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必須適時的開展寫作教學,只有這樣,閱讀教學才能完成它應該完成的使命。那種單純的教閱讀只是為了閱讀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三、理解和運用理解包括讀和聽,運用包括說和寫。
  • 【教學心得】山水畫教學的幾個關係(一)
    山水畫教學中的幾個關係(一)文|郝鶴君  發表於一九九三年一、教與學的關係二、數量與質量的關係三、畫內功夫與畫外功夫的關係四、墨與色的關係五、 對景寫生與背景寫生的關係六、學生作品像老師與不像老師的關係一、教與學的關係數年來我主要擔任山水科高年級的寫生與創作教學
  • 【教學相長】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學能力
    【教學相長】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學能力 2020-08-20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衡的辯證關係。自兩百多年前威廉·馮·洪堡創立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時明確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後,這一原則已成為現代大學的基本標誌。
  • 【教師論壇】線上教學,教學相長
    從國家發展和生命安全的角度看,疫情肆虐當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它讓無數商家丟了飯碗,讓千萬學子失了校園,把一度在屏幕上呈現的萬人空巷的蕭條場面搬到了現實世界,但塞翁失馬,其實在我眼中,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這反而是一種天賜的福氣,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完成從「小我」到「大我」的蛻變。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但不變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火熱之心。
  • 也談教學相長
    故曰教學相長也。」,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在學習過程中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樂於把所學知識教給別人的人,就能知道自己還有不懂的東西,然後再去進一步鑽研,學的人和教的人都能通過教和學過程得到提高,也就是教和學是同時存在,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名句:「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 廣東省深圳市退休教師馬彥嶺:也談教學中「教」與「學」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捏住學生「學」的這根針,穿成課程因素、學生狀況、現代化手段、課上課下、激勵因素的運作等等千絲萬縷聯繫的千條線,編織出引學、促學、樂學、強學、創學行為的網絡化。因學論教、以學定教,是教學過程貫穿始終的「韁繩」,教師要不折不扣地勒緊不能放鬆。
  • 以黨建促教學 雲南藝術學院教學相長的新探索
    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以黨建促教學,積極創新教學實踐周活動內容,鼓勵師生走出課堂,通過藝術實踐,了解民情、體驗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近年來,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通過開展教學實踐周活動,檢驗技能技巧課程的教學成果,在提高教師教學熱情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不足,從而提升音樂素養,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 教師面試教育教學板塊內容
    教育教學模塊教育教學類題目是教師招聘考試結構化面試的重點,這類題目測查考生對學生問題和教學問題的處理能力,教育類問題又包括所有老師都應該處理的問題和班主任老師應處理的問題。教學類問題既包括每個老師遇到的問題又包括學科任課老師的專業知識問題。
  • 說課教學過程中的實質
    日前,全國範圍教師招聘包括特崗教師招聘的面試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很多地區仍然沿用說課這個模式進行教師整體素質的一個考量標準,雖然說課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是在說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個大環節,那就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說課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能夠讓自己說課的教學過程出現亮點,能夠讓考官瞬間抬起頭來看你的說課。
  • 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通過互動式教學教師和學生可以教學相長,互相學習,共同探索知識,教師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學生也可以學習到老師的思考方式。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學生中去,和學生平等相處,聽取學生的想法。本文將針對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展開討論,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 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衡的辯證關係。
  • 教學過程基本規律
    這條規律說明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有兩種途徑,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別人那裡得來的知識;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也有間接經驗,教學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 教學(一)——教學概述、教學過程、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的本質1、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1)認識的間接性——學生通過認識教材最終達到認識客觀世界的目的;(2)認識的交往性——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3)認識的教育性——學生在認識中追求與實現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與完全人格的養成
  •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衡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