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顯貴們的飲食有多豪奢?

2020-12-23 歷史研習社

文/壇主

實際上,讀者朋友們應該也有所了解,在各種香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菜餚與現在的味道差別比較大。比如,現在中國人普遍食用的辣椒,就是在明代才傳入中國的。不過到了清代,中國的傳統菜漸漸趨於成熟,那麼,清代貴族的飲食是否與影視劇中一樣豐富多彩呢?

01 《紅樓夢》中的食材

要了解清代貴族的飲食,《紅樓夢》可謂百科全書一樣的存在。先來看看清代貴族食物的原料有多豐富。《紅樓夢》的第53回莊頭向賈府交辦年貨時就提到了如下食材:大鹿,獐子,暹豬,湯豬,龍豬,野豬,家臘豬,野羊,青羊,家湯羊,家風羊,鱘鰉魚,雜魚,活雞、鴨、鵝,風雞、鴨、鵝,野雞野貓,熊掌,鹿筋,海參,鹿舌,牛舌,蟶乾,榛,松,桃,杏瓤,大對蝦,幹蝦,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雜色粱谷,下用常米,各色乾菜。不僅雞鴨魚肉俱全,而且每個種類都十分豐富,這樣的食材配置,簡直可以說是令人眼花繚亂。

《紅樓夢》插畫

02 《紅樓夢》中的飯菜

《紅樓夢》中飲食的豐富的程度還可以從其中名目繁多的飯粥種類中看出。光粥就有碧粳粥、臘八粥、香薷粥、燕窩粥、鴨子肉粥、棗兒粳米粥、綠稻米粥、江米粥,飯又有綠畦香稻粳米飯、白粳米飯、各色雜米飯等等。《紅樓夢》中光出現的粥類就有近十種,能將本來比較單調的飯和粥吃出如此豐富的種類,可見清代貴族飲食可謂種類繁多蔚為大觀。

不僅種類豐富,清代貴族飲食還十分精美,對食材和烹飪方法都頗為講究,我們挑其中一種綠畦香稻粳米飯來看看清代飯食的精美。綠畦香稻粳米飯是用的碧粳米製成的。碧粳米是一種優質大米,原產地在河北省玉田縣,這可不是普通的米,這種米在清代是一般人難以有機會品嘗的貢品,具有粒細長,微帶綠色,炊時噴香的特點。而且之所以叫碧粳米,是因為煮成後,會顯出晶瑩剔透的綠色,與一般米截然不同。《紅樓夢》中專門還說綠畦香稻粳米飯泡湯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03 清代的西餐

不僅是傳統中式美食,清代貴族還有機會嘗到西餐的滋味。西餐的傳入不晚於清代中期,首先在廣東等地傳入。後來在清末逐漸在整個上層社會上流行。

《清稗類抄》中就說當時吃西餐分為三個部分,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電影《邪不壓正》中的六國飯店,也正是清末著名的西餐館。六國飯店由英、法、美、德、日、俄六國合資興建,所以取名為六國飯店。六國飯店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共有客房200餘套,是當時北京最高的洋樓之一。清末曾有關於六國飯店的詩云:「海外奇珍費客猜,西洋風味一家開。外朋坐上無多少,紅頂花翎日日來。」可見當時六國飯店並無多少洋人,更多的是清代的達官顯貴。也可以從中看出彼時西餐在上流社會已經極為流行,成為達官顯貴經常食用的美食之一。

/六國飯店

不僅如此,西餐的做法有時還被記錄在清代文人的作品中。清代的文學家袁枚在其名作《隨園食單》中就記錄著一種他吃過的西洋美食的做法。用雞蛋清和面作成稠水,放入碗中。用銅夾剪一把,「頭上作餅如碟大,上下兩面銅合縫處不到一分。生烈火烘銅夾,一糊、一夾、一熯,頃刻成餅」,而且這種餅,「白如雪,明如綿紙」,做成半成品之後,加上冰糖、松仁屑即大功告成。不難看出,《隨園食單》中描述的這種西洋美食,正是現在流行廣東的雞蛋酥。

圖/《隨園食單》

由上文所書,可見清代不僅傳統美食的做法已經臻於化境,且又有西洋美食,其顯貴的飲食生活是極為豐富的。

參考資料

《紅樓夢》

《清稗類鈔》

《隨園食單》

《飲食雜俎》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安全座椅才能匹配頂奢豪車?
    什麼樣的安全座椅才能匹配頂奢豪車?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 如何看待中國父母「買得起豪車,不買兒童安全座椅」的?借「六一」兒童節的機會談下關於兒童生命安全的問題,經常走在路上看到很多家長在前排開車,孩子放在後座不管,甚至讓孩子坐在前排的情況。
  • 清代晉中各縣的奢靡之風
    揆情度理,只有當地民眾飲食講究,追求精美,才可能有飲食製作上的精心考究和不斷推陳出新,再由商家衍播,進而形成了廣大民眾普遍的奢侈食風。劉天成記述汾陽生活時寫道:「汾俗對於飲食,向好講究,家庭婦女,且精於烹飪做作。城市多殷實住戶,濡染正深,每逢令節,或小有宴會,動輒杯盤羅列,酒肉而外,時鮮嘉果,件件畢陳。」
  • 《御茶膳房》檔案揭示清代宮廷裡的飲食偏好
    文/鄭南 運營/祥哥清代宮廷飲食,是既往文字、文物記載中國四千年封建國家宮廷飲食文化發展的典型代表。清代宮廷飲食的食事規模、禮儀建制、管理模式、文化積累等,均超越了在其之前的任何皇朝。與既往封建國家宮廷飲食文化相比,清代宮廷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保存了約近二億字的膳事實錄——— 《御茶膳房》檔案。
  • 幾千年來「禁奢令」這麼多,為何禁不住奢靡之風?
    《尚書》「克勤於邦,克儉於家」的思想傳承至今,「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道理誰都懂得。然而,縱觀幾千年中國古代史,奢靡之風卻始終颳得很猛,統治者們頒布了無數次「禁奢令」也無濟於事。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裡?
  • 絕代佳人,出身豪門顯貴,為何會遭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苦難?
    茅屋杜甫的這首《佳人》在學術史上多有爭論和分歧。其焦點在於:詩歌中的「棄婦」形象是確有其人還是詩人藉以抒懷的比興?詩聖杜甫經過長時間的研討和辨證,清代學者陳沆在所著《詩比興箋》卷三中認為,老杜此詩「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
  • 男子發現清代木質「冰箱」 分上下三層最下層暗藏機關
    膠東民俗文化博物館館長姜殿平說,這件清代的「冰箱」是他20多年前從天津的藏友手中淘來,應為皇家貴族們使用,除了具有觀賞、收藏價值外,也展示了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我在水溝頭文化市場看到一件特殊藏品,起初以為只是一件普通的木柜子,沒想到竟然是清代『冰箱』。 」據萊西市民孫先生介紹,他平常酷愛收藏,一有空閒時間便到文化市場去「淘寶」。
  • 清代「冰箱」設計巧妙:可冰鎮水果和排出冷氣
    清代「冰箱」設計巧妙:可冰鎮水果和排出冷氣 考古發現,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用來貯存冰塊的冰窖。明清兩代,大量藏冰。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  冰窖造型基本相同,採用埋入地下 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長約11米,寬約6米,容積為330多立方米。這些冰塊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後,由採冰者鑿成規定尺寸的方塊拉入冰窖,待來年夏天使用。  有專職官吏負責採集天然冰塊,貯存於「冰井」之中,炎夏期間取出,以供皇家和貴族使用。
  • 回到原點:大城市進入超實用主義奢適大宅時代
    那位同學道:「白話文不精練,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柔聲道:「不一定吧。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願去。復電就是用白話文寫的。請同學們根據我這一意願,用文言文編寫一則復電,看看究竟是白話文省,還是文言文省﹖」幾分鐘過去,那學生寫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電稿,電文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
  • 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清代御膳房對於很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在影視作品和民間小說中經常提及。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它是負責清宮皇帝、后妃的日常飲食的機構。事實上,這裡存在很大的誤區,筆者根據有關清宮史料對御膳房這一機構作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
  • 「戒奢從簡」:宋代飲食風氣與節儉觀念的提倡
    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體,以筆為器,以文為據,對此類不良飲食風氣從各個角度進行勸誡和警示,力圖使節儉飲食不僅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且也作為一種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根植於社會各階層的內心深處。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宋代文人多從「儉以養德」的角度出發倡導節儉、反對奢侈。
  • 戒奢從簡:宋代飲食風氣與節儉觀念的提倡
    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體,以筆為器,以文為據,對此類不良飲食風氣從各個角度進行勸誡和警示,力圖使節儉飲食不僅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且也作為一種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根植於社會各階層的內心深處。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宋代文人多從「儉以養德」的角度出發倡導節儉、反對奢侈。
  • 清代皇帝的御膳有多難吃?老宦官回憶:毫無滋味令人生膩
    很多人心目中會認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廚們,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廚,御膳也應該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味,色香味俱全,鮮美可口,嘗一口能讓人鮮掉了舌頭。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大相逕庭。比如清代皇帝的御膳,味道就讓人不敢恭維,在清宮多年的老宦官在回憶錄中說過:「毫無滋味,令人發膩」。
  • 觸及尊貴 盡享奢豪 | 青島Hibaby月子試住官全城招募
    別膽怯,別害怕,有Hibaby陪你。Hibaby面向全青島的孕媽,送您一份與高奢品質零距離的孕期禮物,讓你提前感受尊貴舒適的蜜月時光。Hibaby主打高奢月子服務,為寶媽們提供JCI國際標準24照護、個性化定製月子餐、產後修復美顏塑性等等高端月子服務,讓孕媽們再現美麗,重獲新生。
  • 紀昌蘭:「戒奢從簡」 宋代飲食風氣與節儉觀念的提倡
    南宋時期,社會上也一度風俗好奢,人情好勝,「競尚華居,競服靡衣,競嗜珍饌,競用美器」,同北宋初年清儉的社會風尚不可同日而語。宋代,人們對豐盛飲食的追求,不僅體現在鮮香誘人的味覺體驗,還包括精巧美觀的視覺享受,尤為突出者即當時所謂的「看菜」。宋人飲食聚會之際,席面上往往陳設一些裝飾物,或是食品,或是器用,北宋時宮廷舉行盛大宴會,所列裝飾物亦有看食、看菜。
  • 隔離經濟成就了鍋奢?鍋奢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品牌僅用一年時間拿下...
    火鍋、燒烤又佔據著餐飲市場的半壁江山,鍋奢量販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疫中崛起」,為家庭消費者帶來以南北派特色火鍋底料、蘸料、火鍋涮品、海鮮、燒烤佐料、燒烤架、燒烤蘸料、家庭食材、半成品美食等超過400+SKU。
  • 清代教授們的生財之道
    清代有一類官,被稱為教職,在府這一級為教授,在縣為教諭和訓導,從七品到八品的小官,老百姓分不出個來,統稱他們為教授。教授的官階,在百姓看來,也不低了。不僅作為吏的書吏不能比,也高於雜佐官的典史和巡檢,但是,教授們的日子,過的卻遠沒有這些基層小官吏好。原因是什麼?手裡沒權。 典史巡檢和書吏,參與治民,權不大,能用就好,薪水不高,但外快不少。
  • 大理石的那些事:清代大理石的開採和利用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代照片中的大理石屏圖片《石畫記》阮元 著 蔣暉 校注1644年清王朝建立,雲南仍在南明永曆帝統治之下,到1659年清軍進入雲南,清王朝才確立了在雲南的統治地位。「大理點蒼產屏風石,生而具萬狀,其質白,其章具黝、碧、黛、綠、深黃、淺赭、淡墨諸色,有人物、有山水、有花卉、翎毛。石工鑿之,其始璞石耳。削其頑皮,即側理以泐之,厚不及寸,而廣袤可盈丈。睨其形狀,放佛有可名,然石磨礱之成。宛然圖畫,不假點染也。餘酷愛其淡墨山水一種,具米家皴,然此種出自中和峰中,因山為郡制之鎮,禁人伐取,故絕少焉。間購得之,必為昔年文秀據郡時,奢建偽城,日縱千夫就近掘而出之者。
  • 【清史探秘】清代官員考核中的引見制度
    清代的引見制度包括官員入仕選拔、升遷調補、降革處罰等方面,成為皇帝加強皇權的一種重要政治手段。 通過引見觀察官員 清代對官員的考核分為京察和大計,分別對京官和外官進行。考核結束後,將京察一等、大計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員引見給皇帝。
  • 50歲女人不做「凍美人」,冬天穿這3件「棉衣」,溫暖顯貴又大氣
    年輕的少女們可以為了風度不要溫度,但女人到了50歲,就別再做「凍美人」了,要說最保暖的神器還是羽絨服或者棉衣,羽絨服更加時尚,也不妨試試這3件「棉衣」,溫暖顯貴又大氣!TOP1:旗袍棉服旗袍樣式的棉衣沒有旗袍的拘謹感,卻不丟旗袍矜持淑媛的雅致,立領斜襟,優雅的一字扣點綴,古韻立體,內斂持重的黑色緞面上描繪著黃色鳳凰,很有大漢風範,領、襟延邊的黑色獺兔毛,溫暖又顯貴氣,下擺不規則的弧度設計,打破了整體的厚重感,行止間有一種驚豔時光的美。
  • 意指光明、吉祥、顯貴的男孩名字,自強自立、積極向上
    意指光明、吉祥、顯貴的男孩名字,自強自立、積極向上意指光明、吉祥、顯貴的男孩名字,自強自立、積極向上  秉琛  秉:禾把,禾束。起名引申為多才、聰明、傑出。  博:指大。起名引申為博大、淵博、經驗豐富。  益華  益:指利益、好處、富饒、增加。作人名時,主要取用益字的利益、富饒、更加等含義。  華:本意為花、榮華和光耀的意思。在人名中引申為富貴和顯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