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大家的習慣不僅在改變,城市整體的文明素質也在提升。」在石景山區城管委做了五年垃圾分類,如今,侯淼的信心越來越足,萬餘名在職黨員、老街坊、團員青年、分類指導員等參與桶站值守,身穿的「紅綠藍」三色馬甲是她最大的底氣所在。
上周末,家住石景山區古城南路東社區的魏國芳佩戴好黨徽、穿上紅色的「老街坊」志願者馬甲,像往常一樣參加社區桶前值守志願服務,引導居民按要求分類投放生活垃圾。魏國芳是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的在職黨員,她告訴記者,「文明提升不能做旁觀者,垃圾分類對個人講雖是小事,但卻關係城市未來的持續發展,作為黨員我應該做出表率。」社區書記孫愛琴介紹,「桶站值守一小時」活動開展以來,在職黨員們積極參與,現在一周七天早晚高峰,都能在17組分類桶旁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魯谷街道六合園南社區,67歲的居民嶽國新是大家眼中的分類達人,今年5月,他第一個報名參加社區垃圾分類值守活動。除了桶前值守,他還擺弄起手機,教周圍的居民使用石景山區開發的「石分達人」微信小程序,每天打卡,分享、點讚各種分類小妙招,在他的帶動下,很多居民學會了通過小程序參與垃圾分類互動。6月份上線以來,小程序註冊用戶已達13萬人,日活躍人數達2萬人。
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鄭一介紹,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有效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全區實施了垃圾分類社會動員「十大專項行動」,開展「我是黨員我承諾、垃圾分類我帶頭」主題實踐活動,截至目前已有10112名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職工籤訂《生活垃圾分類個人承諾書》。同時,全區結合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愛國衛生運動,把垃圾分類納入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發動在職黨員全面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桶前值守等,為垃圾分類注入了一股「紅色力量」。
據統計,石景山區已有3200多名在職黨員和7100多名老街坊身穿「紅馬甲」參與垃圾分類,早晚時段值守在石景山區9個街道372個小區的4130組分類桶站旁,有力推進了社區垃圾分類水平提升。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還有一支由青年志願者組成的「藍馬甲」志願隊也加入到分類大軍中來,為社區增添了一股年輕力量。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美萱和宋子賀是其中最早報名的隊員,夏日炎炎,別人掩鼻走過垃圾桶,她們卻每天值守一小時以上。王美萱說,「守桶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居民的習慣一點點改變,逐漸做到自覺分類,讓我覺得付出很有意義。」在團區委組織動員下,截至8月30日,全區已有3869名青年志願者報名參與,累計「守桶」35441.5小時。
此外,石景山區城管委還組建了由460人組成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專業隊伍,他們身著「綠馬甲」,每日早晚高峰開展分類指導、二次分揀和分類垃圾收集工作,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提示居民分類投放,及時制止不分類行為。
5月份以來,在萬餘名「紅綠藍」志願者的努力下,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已蔚然成風,目前,全區372個居住小區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83家黨政機關單位及下屬企事業單位、95所學校幼兒園、210家醫療機構、41家大型商超實現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人均生活垃圾日產量處於全市較低水平。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孫雲柯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