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到世尊在當年,照中國人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跟外國人的算法不一樣,外國人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到底哪個對哪個不對,不要去計較,都有依據。
世尊成道之後,三十歲成道之後,一生都在教學,這是我們從經典裡面都能看得出來的,每一天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過。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可是佛法變成宗教,被人誤以為是宗教,而且以為是低級宗教,給我們的印象很深。我在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之前,我也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從來不接觸宗教,不願意接觸。自己以為自己是個知識分子,不願意跟宗教為伍,你說這個毛病犯得多大!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非常難得,特別給我開的課程,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哲學概論》是從西方講起,講到中國,最後講到印度,從印度哲學裡頭,最後一個單元他跟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那個時候感到很驚訝,我說佛教是宗教,是多神教,它什麼神都拜,是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頭是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沒那麼複雜。佛教裡面你看看佛菩薩,不知道,都以為是神,所以就很輕視它。
老師告訴我,他說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學哲學,找哲學家學,他是哲學家。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我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課程裡面,才把從前那些誤會洗刷乾淨,接受佛教是偉大的教育,這才開始接觸佛經。老師告訴我,他說你要真正修學佛經哲學,佛經哲學不在寺廟。我問在哪裡?過去的出家人真正都是有學問、有德行,真的是大哲學家,這是過去的。他說現代出家人他們不學,不研究經典了,經典在,沒有人去研究它,所以現在佛經哲學在經典裡頭。他叫我從經典上下手,這條路指得非常正確,所以以後我們就進入寺院,也參加些活動,主要的目的是找經書。
以後我認識章嘉大師,這是藏傳的四大喇嘛之一。我的佛學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的,這位大師非常開明,真的一點迷信都沒有,跟方東美先生一樣。他告訴我,你要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可能就會走向歧途,在我們國內人講的,你要走彎路了。教我看什麼,這書都他指點的,我第一部正式看的佛經是《釋迦譜》、《釋迦方志》。這是唐朝時候人編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才認識釋迦牟尼佛,從這兒開始。才知道世尊一生的行誼,曉得他是王子,聰明好學,代表我們現前的所謂知識分子,他代表知識分子。我們也是知識分子,所以就很投緣,好學,廣學多聞!他十九歲離開家庭,離開宮廷的生活,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參學。
印度在那個時候,我們學哲學知道,印度對於哲學的造詣都非常之高深,印度的學派他都學過,印度的宗教他也都學過。在古印度,不論是宗教還是哲學,他們都非常重視禪定,所以六道輪迴不是佛說的,是婆羅門教講的。婆羅門教的歷史至少有一萬三千年,我們能信得過,他是世代相傳,他不重視歷史,不像中國人,中國人對歷史是記載得很詳細,他們不重視歷史,重視禪定。禪定裡面的境界突破了時空,他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六道裡面,他上面能夠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獄,他有這種能力。所以對於六道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四禪八定,學佛的人也要修,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那叫世間禪定,你有這個禪定,你就能夠突破六道的空間維次,你就都知道了。修這種禪定的人很多,不是一個、二個,所以這個事是事實真相,他跟我們說出來。可是這裡頭有問題,六道的真相明白了,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像這些問題,你想想看,一個聰明的年輕人肯定打破沙鍋問到底。我年輕時候就是這樣的,就要追根究底,沒人能解答。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教學的一種方式,真正是了不起,跟我們走的一條路,讓我們完全心悅誠服,你不能不服他。
在這個狀況之下,佛學了十二年,三十歲,到三十歲了,大概值得去學習的地方他都去過,也就算圓滿了。這答案沒解決,而且一般學術界跟宗教界的解釋不能滿意,他就到恆河邊大樹底下入定,入更深的禪定,把十二年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要不放下,那是障礙,叫所知障。所以,佛跟我們講,煩惱障他放下了,他很早就放下了,這個時候把所知障放下。兩種障礙放下之後,他開悟了,畢缽羅樹現在我們叫它做菩提樹,他在這棵樹底下開悟。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一般講成佛了,問題全部解決,完全了解了。
了解之後,他把他所見到的境界全都說出來,用了多少時間?經典上講二七日,二個星期,也有經上講三七日,都有根據的,那就是二十一天,換句話說,不超過二十一天。在哪裡講?定中講的。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樹下打坐,在那裡入定,誰知道他在那裡講經。這是什麼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佛開悟的時候,看到整個宇宙的境界,他把它說出來。這定中,我們人看不到,誰參加他這一次的講演、報告?這經上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有這個能力參與釋迦牟尼佛這個大會的報告,那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這些菩薩們。
這個經講完之後,大龍菩薩,這也是一位等覺菩薩,把這個經典就收到龍宮裡面去收藏,我們世間人不知道。是佛出定之後,看看這些世間人水平都不高,都像小學生一樣,得從頭來起。從頭來起講什麼?講阿含,阿含是什麼?人天法。就等於是辦學,從小學辦起,慢慢再培養他,所以阿含是小學,十二年,基礎教育,教你怎麼做人。你知道有天上,婆羅門都講天,諸天,二十八層天他都知道,佛教你怎麼樣生天,你想到天上去,怎麼個修法,滿大家的願,這是小乘法。小乘講完之後,等於說小學畢業了,再向上提升,這就好比是中學,就是方等,方等八年;八年之後再接著講般若,般若二十二年。這我們就知道,他老人家一生講經是四十九年,般若佔二十二年,幾乎是一半,換句話說,我們就知道這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般若好比是大學。最後的八年《法華》,《法華》就又回到了《華嚴》,跟《華嚴》是同樣的境界。這八年像是研究所一樣,這是最高的,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古大德常常說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你看他的循序,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他確實是這樣辦的,一生沒休息。
他常隨弟子,我們現在經裡面所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他的常隨弟子,臨時來的,經上就不提了。我們估計他老人家教學,應該聽眾人數不少過三千人,這很正常的,臨時來的很多。所以說非常非常殊勝。你真正了解之後你才曉得,他老人家是教育家,它不是迷信、不是宗教,跟宗教掛不上號的,確確實實是教育家,一生搞教學。印度人稱佛、菩薩、阿羅漢,都是學位的名稱,就像現在大學裡頭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所以佛經裡頭,人人可以成佛,這個學位人人可以拿得到,你只要好好修學,學位可以拿到。菩薩也是學位,阿羅漢也是學位,都是平等的。佛、菩薩、阿羅漢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這個要搞清楚。
什麼樣的資格才能拿到這個學位?有的。佛法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梵語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我們在經上常常念的。這句話可以翻,但是不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目標,學佛人就求這個,不是求升官發財,不是求名聞利養,是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換句話說,這是智慧!佛告訴我們,真正能夠把見思煩惱斷了,阿羅漢就拿到了,見思煩惱斷了,你證得了正覺,這是第一個學位,你拿到了;再向上提升,你就學第二個學位,第二個學位是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不是佛,比佛還差一級,等於佛,叫正等正覺,這是菩薩;再向上提升,再上加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佛,這是最高的學位,這個一定要知道。
我們佛教徒平常大家口裡稱,但是都忘掉了,意思忘掉了。你看我們稱佛為本師,老師,我們根本的老師,創辦這個教育的創始人,我們稱他為本師,自稱為弟子。中國古時候,這是學校的稱呼,稱老師是本師,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我們跟菩薩、阿羅漢的關係,是同學的關係,他是我們的學長,前期同學,我們是後學的。我們同一個老師,同樣學一部經典,他已經畢業了,我現在才開始,關係搞清楚。但是這些阿羅漢、菩薩都有資格教我們,所以是老學長,也是老師,但是根本老師是一個。從根本老師說,我們都是同學,觀音、勢至都是同學,都是老學長。對學長就會比較放逸一點,對老師就很尊重、很嚴肅,對同學就可以隨便一點。所以,菩薩對我們就特別親切,不像規矩要求那麼嚴格;但對老師我們一定要予以尊重,為什麼?尊師重道。關係要搞清楚。
佛一生搞教育,一生教學,沒有間斷過。在經裡,沒有聽說他哪一天放假,沒有,也沒有過年,也沒有過節,天天講經教學,沒中斷,他給我們做了老師第一等的示範,模範老師。你不讀這些東西,你不知道。以前你看我們多大的誤會,認為這些菩薩、羅漢、佛都是神,都把他神化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我們這一生要是沒有遇到方老師,永遠不會進佛門,永遠不會去碰這個邊,這一生真的就錯過了,沒想到這裡頭這麼大的學問。
我學了六十年,一個甲子,你看,不但真正證實它是最高的哲學,同時現在我們也真正證實它是最高的科學。近代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向兩個方向,一個是無限大,宏觀宇宙,太空物理;一個是無限的小,量子力學,研究原子、電子、粒子,現在達到了光子,這個東西就是佛經上講的微塵。微塵在佛法裡面,大乘佛法講,它有七個等級,第一個叫牛毛塵。牛毛很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塵土,那就很小。它能夠在這個尖端上不會丟掉,我們知道這是什麼?吸力,叫地心吸力,它能夠吸住它,很小的一粒塵。把牛毛塵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就細了,愈分愈小;羊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在水裡面,水有空隙,它在那個空隙裡面可以走來走去沒有障礙,我們今天叫分子;水塵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密度就很大,還是有空隙,它在裡面還可以跑來跑去,沒有障礙;金塵再分為七分之一才叫微塵。微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名字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再分為七分,那叫極微之微,那就不能再分了。你看現在量子力學他們就搞這個,搞原子,這都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原子再來就是電子、核子、粒子,到基本粒子夸克,現在講到小光子。小光子他說不能再分了,不能再分那就是極微之微,科學家能看到這個,這個不簡單!所以他跟佛法講的是一樣。
物質怎麼來的?現在科學家發現,他說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的本質是什麼麼?是意識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這個說法跟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講的是完全相同。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你看,形就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從念頭來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所以任何一個物質裡頭,就這小光子,我們講極微之微,它都圓滿具足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它是受想行識變現出來的,累積變現出來,產生的幻相。所以科學,我相信再有二十年到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是什麼?科學家承認,是高等科學。佛經裡所說的,通常有很多人問,佛經到底講什麼?有些專家學者我們常常碰頭的時候,問我那是講什麼?我說佛經總的來說,不外乎它講五樣東西,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這幾個科目它都講到究竟圓滿,確實是世間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