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2020-12-25 中公教師網

一、說教材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了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高學生還具備了一定高水平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

三、說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通過學習,自己能理解並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的異同點;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

2.逐漸形成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的能力;逐漸形成運用表格的方式進行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

3.樹立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

【難點】主動運輸;三種跨膜運輸方式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提出問題→解釋原理→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的方式,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1)這個脂雙層膜模擬的是不是生物膜(2)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3)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4)觀察此圖,聯繫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設計意圖: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臺,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二)新課教學

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設計意圖: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更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只有被動運輸能滿足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嗎?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思考:以上資料說明了什麼?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物質逆濃度梯度跨摸運輸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進行解釋,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的區別是什麼?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設計意圖: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影響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麼?畫出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曲線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作圖,展示各組的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製做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得出胞吐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顯示有關圖片。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繫。

(三)鞏固提高

在PPT上展示自由擴散,主動運輸及其被動運輸的原理圖,由學生進行歸類並說明它們的區別與聯繫。以表格形式引導學生歸納相同點與不同點。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置意在通過練習鞏固知識,通過表格使知識規律化,易於掌握。

(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引導學生以填表格的形式小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對應當特點。由學生總結本課所學,探討學習心得。最後,我將布置兩個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作業。利用課後習題進行鞏固。

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材料,搜集與自由擴散主動運輸及其被動運輸的相關知識,在下次課前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我小結整理知識,來鞏固梳理知識,便於學生課後複習,為學生能更好的學習生物提高信心。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但是,細胞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選擇性地攝入和排出多種多樣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交換是通過細胞膜有選擇性地進行的。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途徑大體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可通過物理擴散透過細胞膜;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質或離子,需要藉助相關蛋白質的介導才能完成跨膜運輸;大分子物質或顆粒性物質,則通過細胞膜的整裝轉運進出細胞。
  •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過程:大分子物質→(在細胞內形成囊泡,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融合、外排)→大分子物質排到細胞外。實例: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漿細胞分泌抗體。特點:胞吞和胞吐過程中,物質通過形成囊泡轉移,不屬於跨膜運輸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
  •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學設計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原生質層的概念,說出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目標】通過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植物細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們具有與紅細胞的細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所以原生質層也應該是半透性的,屬於半透膜。)3.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考慮實驗設計當中的細節問題,包括材料的選擇、實驗用具和步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制定出實驗方案,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用清水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的臨時裝片,先用低倍鏡觀察。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帶著這些問題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三)分析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的概念、過程和特點  問題探討1:什麼樣的物質能夠通過脂雙層?什麼樣的物質不能通過?  引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之一:自由擴散  1、自由擴散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由擴散的動畫(多媒體播放),同時提出:它們跨膜運輸的過程有什麼特徵?
  • 生物膜結構物質跨膜運輸方式複習 練習作業
    細胞對物質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只與載體蛋白的種類有關3.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神經纖維受刺激時,Na+順濃度梯度的內流不屬於主動運輸B. 有載體蛋白參與的物質跨膜運輸方式都屬於主動運輸C. 抗體的分泌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D.
  • 胞吞、胞吐、主動運輸與跨膜運輸辨析
    跨膜運輸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有些大分子和顆粒物質不能以穿膜運輸的的形式進出細胞,而是通過內吞和外排兩種膜泡運輸的方式完成。胞吞和胞吐結論⑥:從層次關係可以看出浙科版將五者並列,都屬於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並沒有直接指出胞吞和胞吐作用是否屬於跨膜運輸,只是指出都屬於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 《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說課稿
    二、說學情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比較淺顯的了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
  • 跨膜運輸,病毒是如何感染細胞的
    其中吸附和侵入是感染的開始,這與病毒的結構和細胞膜的結構,以及細胞膜的物質跨膜運輸機制有關。因此,對於高三學生來說,不妨趁機複習一下高中生物知識。說不定新冠病毒疫情,會進入今年高考題喲。咱就以病毒的視角,複習一下高中生物知識吧。
  • 胞吞、胞吐、主動運輸與跨膜運輸辨析 ——在高考試題與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中
    所以膜的靜息電位(外正內負)是靠耗能維持。 在這裡,就出現了胞吞、胞吐是否只運輸大分子物質,胞吞、胞吐是否屬於跨膜運輸,胞吞、胞吐是否屬於主動運輸的爭議。協同轉運是一類靠間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動運輸方式,物質跨膜運輸所需要的能量直接來自膜兩側離子的電化學梯度。根據物質運輸方向與離子沿濃度梯度的轉移方向,分為同向轉運和反向轉運。如小腸上皮細胞含有鈉離子驅動的同向運輸蛋白,可以將一類單糖或胺基酸運進細胞,不通過 ATP 直接提供能量。
  •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第一課時,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的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 課堂 ‖ 葡萄糖的跨膜運輸與轉運蛋白
    (信家楨.萄葡糖進入細胞內的兩種運輸方式[J].生物學雜誌,1987年第五期)1.1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        葡萄糖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紅細胞,這已經是大多數老師的共識,也沒什麼爭議。比如陶勇和趙國平認為小腸上皮細胞通過主動的方式將葡萄糖吸收進來,再通過協助擴散的方式將葡萄糖轉運至血管中。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在 面對腸腔的絨毛面,可以通過主動運輸吸收葡萄糖;在細胞基底和側面部位,通過協助擴散方式將葡萄糖分子輸送到血管陶 勇,趙國平.芻議葡萄糖跨膜運輸的方式[J].中學生物教學,2013,8:45-46.
  • 「水分子跨膜運輸」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認知誤區及教學建議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第4章第3節的內容,教材在課前的問題探討部分呈現了一張「人工無蛋白的脂雙層膜對不同分子通透性」的圖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 期末複習:細胞的結構和物質運輸
    細胞的結構和物質運輸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 【知識點】必備考點: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及分析
    真核細胞通過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與顆粒物質的跨膜運輸,下面是2017年高考生物複習必備考點: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我會提出問題:大家已經知道了ATP是細胞中直接供能的物質,那麼這種物質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通過自主閱讀教材88頁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認識ATP的結構組成。我再用PPT為學生展示ATP的分子結構,一個腺苷連接三個磷酸基團以促進學生的理解,並強調高能磷酸鍵的書寫是短曲線,兩個高能鍵鍵能稍不同。
  • 《溶解度》說課稿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考生不清楚該圍繞哪些內容進行展開說課。今天,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關於《溶解度》的說課範例,希望能夠為各位考生的考前備考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溶解度》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溶解度》第2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水的分解》說課稿
    《水的分解》說課稿: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有廣大考生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向考官表達傳遞自己的課程理念和設計思路的一種方式。以下為中公講師為大家提供的說課稿範例《水的分解》,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指導。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水的分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 每日一題 | 準確判斷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考生必看!
    【典例分析】1.下列關於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正確的是(  )A.胞吞過程涉及囊泡與細胞膜的融合,需要載體協助B.通過載體蛋白進行的物質轉運不一定屬於主動運輸C.小分子物質都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不消耗能量D.胰島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跨膜運輸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一、說教材本節內容是蘇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核酸的結構和功能,本節主要包括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等內容。核酸是一切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它對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