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的膚色、頭髮、眼睛,都與我們有所不同。生活在梅嶺山下、贛江河畔,他們與我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享受著同樣的花香鳥語,他們就是來南昌留學的異國學子。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來贛留學生已突破3000人。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等,都針對留學生開設了各具特色的專業。隨著外國留學生的日益增多,省政府今年還出資200萬元,首次設立了「江西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用以獎勵品學兼優者,最高每人可獲2.5萬元/年。
這些外國留學生在南昌的生活狀況如何?是什麼吸引他們不遠萬裡來到南昌?他們心目中的南昌又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未來是否會留在南昌或者中國其他城市?10月8日起,《江南星期6》記者走近江西中醫藥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的8名外國留學生,探聽了他們的故事。
我要學會做南昌菜
【個人檔案:奔遜,男,22歲,肯亞人】
來自肯亞的奔遜在留學生中很特別。因為,他有兩個中文名字,分別是「諸葛亮」和「中肯」。「『諸葛亮』是老師取的,老師希望我像諸葛亮一樣聰明。」奔遜告訴記者,「中肯」的名字是朋友取的,意思是中國和肯亞永遠友好邦交。
奔遜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醫生,這也是他選擇到江西中醫藥大學留學的原因。因為心存夢想,所以奔遜學習很刻苦,成績也非常好,每年都拿獎學金。課外時間,他喜歡去商場購物,去外面旅遊。目前,南昌的梅嶺、八一廣場、摩天輪和秋水廣場,都留下了奔遜的足跡。
奔遜來南昌兩年了,已經適應了南昌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他不怕辣,尤其喜歡吃南昌的蛋炒飯。此外,還會幾句簡單的南昌話,說得最溜的一句就是「嫩好恰噶」。奔遜說,他目前有兩個最想實現的心願。第一是去廬山、西藏和成都遊玩。另一個就是學會做南昌菜。
南昌的夏天比老家還熱
【個人檔案:赤波,女,21歲,尚比亞人】
來自非洲尚比亞的赤波,是一名大眼睛的漂亮女孩,身材苗條,性格溫婉,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給人一種乖乖女的感覺。
赤波來南昌3年了,目前是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工程專業大三的學生。「其實,我還有個中文名字叫木蘭。」赤波告訴記者,來中國後,她知道了古代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很佩服她,所以給自己取名「木蘭」。
說起南昌,赤波連聲說「Ilikeithere」。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南昌很美,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寶葫蘆、八一廣場,還有秋水廣場。但是,南昌的天氣卻讓赤波有點受不了。赤波告訴記者,南昌的夏天太熱了,比她老家還要熱。因此,熱得受不了的赤波,今年暑假只好「逃」回了老家尚比亞,直到這學期開學前夕才回到南昌。
雖然看起來弱不禁風,但赤波卻非常喜歡大球運動,比如排球和籃球。課外時間,偶爾會和同學們一起打比賽,但這樣的時候並不多,因為赤波是個學習很刻苦的女孩子。
學校的籃球明星「喬丹」
【個人檔案:麥克,男,24歲,奈及利亞人】
麥克是一名來自奈及利亞的小夥子,來南昌9個月,目前在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專業學習。
麥克坦言很喜歡南昌,但南昌話讓他感覺苦惱。「我想學,可太難了,也聽不懂。」麥克完全不能吃辣,因此很不習慣南昌的飲食。他告訴記者,他很喜歡吃麵包,每星期都會自己動手做。
和大部分黑人朋友一樣,麥克也多才多藝,會唱會跳,尤其喜歡Hip-Hop。此外,麥克還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玩電子遊戲。其中,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籃球水平。「在學校裡,絕對算得上是籃球明星。」麥克稱,他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叫「喬丹」。
儘管來南昌的時間不長,但活躍開朗的性格使得麥克迅速結識了一批中國朋友。「我現在有10多個中國朋友,他們經常約我去酒吧玩。」
麥克的學習成績也不錯,上學期還拿了全班第七名。
常去福利院做志願者
【個人檔案:米茜爾,女,21歲,辛巴威人】
黑色的皮膚,鬈鬈的頭髮,厚實豐滿的嘴唇。21歲的米茜爾是個典型的老外,但卻有一個非常好聽的中文名字:米雪。
米茜爾來南昌兩年了,但還沒有完全適應南昌的生活。這種不適應主要因為天氣。「南昌的天氣變幻無常,有的時候太熱,有的時候又太冷。」米茜爾一邊用手做出波浪形手勢,一邊抱怨說,還是自己家鄉的天氣好,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很舒適。
說到來南昌留學的原因,米茜爾稱,自己一直想學航空工程,但家鄉的學校裡都沒有這個專業。
生活中,米茜爾還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女孩子。課餘時間,經常會和中國同學一起,去福利院做志願者。當然,作為女孩子,米茜爾也喜歡逛街、購物,但她最喜歡的還是城市裡的歷史文化古蹟,八一起義紀念館、朱德故居、滕王閣、八大山人紀念館都是她最喜歡去的地方。
策劃/記者陳明華 文/圖 記者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