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清華姚班的張昆瑋備受關注,他放棄了谷歌為他提供的機會和薪水,而選擇回到了老家當一名老師,很多人覺得他有一些「不求上進」,但是在我看來,這也是他的一種追求。
張昆瑋之所以這麼受關注,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來自清華姚班。清華大學姚班其實是指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而它叫做姚班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首席教授是姚期智院士。
在姚期智院士的不懈努力下,姚班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果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及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絕大多數畢業生也踏上了繼續學術深造的道路,活躍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世界舞臺上。姚班作為最「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受到了極大的廣泛關注和肯定。
正因如此,所以張昆瑋放棄谷歌工作而選擇去山西任教才顯得突兀。其實從現實角度來說這也並不難理解。作為程式設計師的他,留在谷歌工作也需要一點點的去適應和學習,嶄露頭角也需要機會,要想得到更大的進步更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谷歌同時在一線城市,要想在這裡得到立足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上班會帶來高強度的壓力,同時買房買車的壓力也會接踵而至,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高強度的生活。
而去山西晉中二本學院教學,並非是一個不好的選擇。要知道現在去大學裡教學也需要高學歷和豐富的知識庫,對不少普通人來說,去大學裡教學已經很難了。張昆瑋回到自己的老家,先不說買房買車的壓力會減小,自己的生活品質會提高,同時擁有豐富知識的他也會將自己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這樣又真的算是屈才嗎?
很多姚班的畢業生在畢業後選擇投身國外,為國外做著研究和貢獻,這也是他們個人選擇的結果,我們不能從主觀方面批判他們,但是從為國家做貢獻的角度,張昆瑋的貢獻並不會比他們少,早知道,少年是國家的棟梁和希望,將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希望之火薪薪相傳,這也算是最大的價值了。
其實張昆瑋的選擇也讓我想起了很多在國外的留學生畢業後放棄了百萬年薪回到中國的鄉村當一名老師或者支教,他們是別人眼中妥妥的人生贏家,有學歷有文化也即將有財富,但是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如過眼雲煙,去國外留學並不是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工作,只是為了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而已,為了能把自己所學的東西,更好的傳授給下一代,有人說他們太過於理想,有人說他們心繫祖國,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他們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都是一種個人選擇,也是別人幹涉不了的。
所以啊,我們不要去對別人的行為進行任意的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和自己人生的方向,做自己喜歡並且有意義的事,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