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中外的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又名蘇東坡,是宋代的中國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藥理學家、美食家、政治家。蘇軾是宋代的重要人物,與司馬光等人結盟,力主反對王安石領導的新政策黨,是宋代政治的重要人物。蘇軾以散文家著稱,他的散文創作對理解11世紀的中國旅遊文學、了解當時的中國鐵器的詳細情況等主題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詩歌在中國、日本和附近其他地區有著悠久的盛行和影響歷史,通過外國文學家的翻譯使得他在全世界講英語的地區都是眾所周知的。在藝術方面,蘇軾有「十一世紀傑出的人格」之稱。另外,東坡豬肉是杭州菜系的一道名菜,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接下來我們談談蘇軾的生平經歷,蘇軾出生於四川省眉山市峨眉山附近。他的兄弟蘇轍和他的父親蘇洵都是著名的文人。蘇的早期教育是在當地一所鄉村學校的道士主持下進行的。後來,他受過教育的母親接替了她。蘇17歲結婚,蘇和弟弟蘇轍的關係密切,在1057年,蘇19歲時,他和弟弟都通過了(最高級別)科舉的考試,獲得了晉升學位,取得了晉升官職的先決條件。
這吸引到了宋仁宗皇帝的注意力,還有歐陽修,後來成為蘇的贊助人。歐陽已經是蘇洵的崇拜者了,在宮廷贊同他的文風,並說沒有其他文體使他更滿意。1057年的金石考試時,歐陽修要求考生改寫古文體時不要事先通知,所以蘇氏兄弟因寫了被認為無懈可擊的答案而獲得崇高的榮譽,並獲得名人地位,尤其是蘇軾在隨後的1061年法令考試中表現優異。
從1060年開始,在接下來的20年裡,蘇軾在中國各地擔任過各種各樣的政府職務,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杭州,他負責建造一條橫跨西湖的行人堤道,這條堤道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蘇堤。他曾在宓州擔任縣長,位於山東省的諸城縣。後來,他擔任徐州州長時,曾於1078年為王位寫過一封悼念信,抱怨中國冶鐵工業的大部分所在地利國工業區的經濟狀況和武裝叛亂的可能性。
蘇軾經常與王安石為首的政治派別發生爭執。蘇軾曾經寫過一首詩,批評王安石的改革,特別是政府對鹽業的壟斷。改革派在法庭上的統治地位使得新政策集團有更大的能力讓蘇軾因政治罪被流放。據稱,蘇是在批評皇帝,而實際上蘇軾的詩歌旨在批評王安石的改革。應該說,王安石在針對蘇的這場訴訟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因為他於1076年退出朝堂生活,與蘇軾建立了親切的關係。
蘇軾的第一次遠程流亡之旅(1080-1086)是去湖北黃州。這一職位名義上有名額,但沒有津貼,這使得蘇貧困。在此期間,他開始佛教冥想。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蘇於1081在一片土地上建了一個小住宅。蘇軾住在東坡的一個農場裡,從那裡取來了他的文學筆名。在被逐到湖北省期間,他開始喜歡他居住的地方;許多被認為是他最擅長的詩都是在這個時期寫的。
他最著名的書法作品《韓世帖》也是在那兒寫的。1086年,由於新政府的升遷,蘇和其他被放逐的政治家被召回首都。然而,蘇第二次(1094-1100)被放逐到惠州(現在在廣東省)和海南島。1098年,海南東坡學院建在海南的遺址上。流放期間他居住的住所。
雖然政治爭吵和反對派通常把朝廷部長分成對立的團體,但雙方都有非黨派和合作的時刻。例如,儘管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家沈國(1031-1095)是王安石最值得信賴的夥伴和政治盟友之一,但沈還是和蘇軾成了朋友。然而,應該指出的是,蘇軾知道正是沈國作為浙江的地方督察在1073年到1075年的某個時候向朝廷提交了蘇軾的詩歌,擔心它表達了對宋朝的謾罵和仇恨情緒。李丁和舒丹後來利用帽子案件來慫恿蘇軾提起訴訟,儘管直到那時,蘇軾才開始重視沈國在使詩歌明朗化方面的行動。
經過長時間的政治流放,蘇於1100年獲得赦免,並被派往成都。然而,他流亡後在江蘇常州去世,1101年他正要去接受新的任務,這一年,蘇軾剛過64歲。他去世後,隨著人們搜集他的書法、繪畫作品,他變得更受歡迎。他去過很多地方,還為他建了神龕。人們還用他死後創作的藝術品來描繪他,比如李松的字,蘇東坡的畫,這真的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