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全程體驗:進口冷鏈食品上架前需要經過這幾步

2020-12-2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11月1日起,「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下稱「北京冷鏈」)正式運行,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產地、核酸證明等信息通過掃二維碼即可查詢。

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管理處處長周小豐介紹,「北京冷鏈」運行至今近兩個月,已註冊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生產經營企業3700家;累計記錄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品種約1.7萬個、產品批次約2.8萬個,涉及8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9個省份,累計流通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18.1萬噸,日流通量2000餘噸。

一件進口冷鏈產品從海關到市民餐桌,需要經過哪些步驟?記者走進企業,跟蹤進口冷鏈產品的運輸、檢驗全流程。

物美集團位於大興區舊宮的冷庫外,一位準備卸貨的司機在冷庫外給貨車消毒。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步驟一:從港口到首站入庫

出入庫均進行消殺,入庫需上傳追溯數據

根據相關要求,凡是進入北京市存儲、加工、銷售的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均需在「北京冷鏈」如實上傳其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做到「來源可追,去向可查」。「北京冷鏈」實施「首站賦碼、進出掃碼、一碼到底、掃碼查詢」,對產品流通開展追溯管理。

北京二商肉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承擔北京市儲備肉任務的重點企業。其貿易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下進口貨物有嚴格的進出庫流程和消毒要求。

進口貨物到港口後,由海關率先負責組織核酸抽檢取樣、消毒,合格後通知放行。進入中國境內,由貨主或代理商負責運輸至國內冷庫。貨物入庫前,要對貨物進行消殺,初步進行貨物檢查和拍照,同時,存儲冷庫或代理商要再次組織核酸檢測與預防性消毒。

上述負責人介紹,冷鏈貨物到達各主港後,如果要運輸至北京地區進行存儲或者銷售,均需在「北京冷鏈」進行貨物出入庫操作,首站冷庫或經營企業在追溯平臺進行操作的同時完成賦碼。首站定義主要為貨物入京的第一經營者或者承儲單位。

「在京存儲的進口冷鏈產品要全部賦碼,貨物未粘貼二維碼之前,禁止業務銷售。」該負責人說。

出庫時,還要對貨物進行出庫消殺,出具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並隨車同行。出庫裝貨車輛則要求攜帶車輛消毒證明。

據介紹,二商肉類貿易分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按照防疫要求,需確保採購供應商和進口產品,均為海關允許的輸華名錄中的國家或地區的廠號。進口貨物四證齊全後才允許出入庫、賦碼,這四證為:報關單、檢疫證明、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以及貨物消毒殺菌證明。

12月22日下午,北京某外貿公司外設冷庫,工作人員在給進口冷凍牛肉貼上二維碼。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步驟二:冷庫出庫發貨

出庫時貼二維碼,更新貨物流向信息

12月22日下午,記者跟隨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來到轄區內某外貿公司外設冷庫,檢查進口冷鏈產品存儲、消毒、工作人員管理,以及產品的賦碼、貼碼情況。

該公司冷庫內,存儲的有進口牛肉、豬肉、羊肉等,來自紐西蘭、美國等地,主要供應北京的一些酒店和餐飲企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口冷鏈產品在入庫時,就會將產品批次、原產國、各種證明等上傳至「北京冷鏈」平臺,並生成二維碼;產品出庫時,再將二維碼貼到包裝箱上。「一方面為了成本考慮,另一方面也防止二維碼在冷凍、裝運過程中損壞。」

上述負責人現場演示了貼碼過程,發貨前還要在「北京冷鏈」平臺上進行發貨單操作,更新貨物流向信息。他調出一件阿根廷牛肉肋條,將產品包裝上的批次錄入發貨單,添加送貨車輛、司機信息;此時,在收貨客戶的「北京冷鏈」平臺上,就會生成一張收貨單,客戶點擊確認「收貨入庫」,這批貨就進入了客戶的產品信息中。

海澱區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科副科長張凱說,監管部門在「北京冷鏈」平臺上可以查驗到這批貨的流向信息,進入流通環節後,二維碼始終是可以追溯貨物的基本憑證,貨物流通的各個環節,相關下遊企業均可繼續更新後續路徑信息,以實現對產品的全流程追溯。

物美集團位於大興區舊宮的冷庫,工作人員給前來送貨的司機消毒。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步驟三:物流中轉到門店

流通企業收貨前,對應紙質報告和二維碼信息

首站供應商對產品賦碼、貼碼後,產品將進入流通領域。

在物美集團位於大興區舊宮的冷庫,記者看到,在總面積兩萬多平方米的冷庫裡,進口冷鏈產品有一個獨立的庫房,大約500平方米,存儲了進口的牛肉、豬肉和巴沙魚等產品。

一輛冷鏈廂式貨車開到庫區門口,司機先下車出示證件登記信息。「疫情期間,負責進口冷鏈運輸的車輛和司機都是固定的。」物美舊宮冷庫負責人李冬志說,疫情期間,車輛進入庫區要提前預約,單獨的進口冷鏈庫房是今年疫情後設置的。

司機完成測溫、掃碼登記後,將隨車的紙質報告交給冷庫工作人員,報告包括產品的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成品發貨消毒記錄表,以及產品信息表等。車輛進入庫區,在門口進行噴淋消殺,再到指定的月臺門卸貨。

車輛倒車到指定位置後,工作人員先對門區再次進行噴淋消殺,然後打開廂門,對照產品信息表,每一種產品搬一件到推車上,由質量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將貨物帶到專門的區域驗貨。記者看到,當天運送到冷庫的進口冷鏈肉類產品包括巴沙魚片、肥牛片、羔羊肉片、牛腱子、原切牛肉等。

工作人員給貨物掃碼登記。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李冬志介紹,該冷庫供應物美華北地區的所有門店,還有一些線上業務。冷庫主要是兩種形式作業,一種是直流,即供應商收到訂單按量送貨,冷庫從收貨、分揀、發貨,在24小時內發到門店;另一種是在庫,即大宗商品送到冷庫裡儲存,門店產生訂單後,再配貨發往門店。

此外,記者走訪幾個冷庫了解到,冷庫對作業人員管理也非常嚴格。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在京冷庫作業人員等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人員,一周做一次核酸檢測,確保綠碼上崗,並將人員登記造冊,每天監測體溫。

冷庫的庫區庫房每天定時消殺,每次作業前後,也要進行區域消殺。如物美舊宮冷庫,每天動態兩個小時消殺一次,下班之後全面消殺。

物美集團位於大興區舊宮的冷庫,工作人員在貨物入庫前核對檢疫手續。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步驟四:門店售賣

超市設專人管理二維碼張貼公示

在銷售終端,市民購買進口冷鏈產品前,可以掃描相應的產品二維碼進行查驗。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超市,發現銷售進口冷鏈產品的冷櫃旁,都出示了「北京冷鏈」的二維碼。在一家超市,記者拿起一盒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澳州和牛M4+牛肉卷,打開微信掃碼,手機中出現商品編碼、批次號等信息,顯示產品原產國/地區為澳大利亞,與包裝盒上的信息相符。超市工作人員介紹,產品生產批次號具有「唯一性」。

物美新街口店店長段輝東介紹,每天店裡都會根據當天的銷售情況,向大庫發出訂單,一次訂一到兩天的貨。一般來講,貨到達門店前,相關產品的二維碼等信息就提前發到群裡了,有專人管理二維碼,對其進行張貼公示。

據介紹,在收貨時,除了專車專筐運送、消毒,還要對貨品進行再次「查驗正身」:核對產品二維碼是否與包裝相符、檢驗產品的進口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等。在門店庫房內,進口冷鏈產品也是專區存放,貨物上架後,還必須對轉運工具進行二次消毒。

物美集團位於大興區舊宮的冷庫,工作人員對庫房環境消毒殺菌。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釋疑

為何產地「越南」,追溯信息中原產國卻是「中國」?

「北京冷鏈」二維碼實施近兩個月,一些市民反映,有些二維碼信息「名不副實」,比如在豐臺區一家超市銷售的「盛達海洋」牌巴沙魚片,外包裝上寫著原產地為越南,但二維碼信息顯示原產國是中國。

對此,海澱區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科副科長張凱介紹,這種情況一般是商品原材料為越南進口,但在國內進行加工,而非整個商品是由境外直接進口,屬於國內加工生產的預包裝食品。「這種產品屬於國產商品,但我們也要求納入『北京冷鏈』追溯平臺進行管理。」

張凱表示,他們在檢查中,也發現了二維碼與產品信息不符的情況。「首先我們會要求企業立即將產品下架,然後對產品進行調查。後來發現基本都是人為原因,比如一些超市產品銷售比較快,工作人員對二維碼更換不及時。」張凱說,如果出現這種流程錯誤,查清後,企業要對二維碼更新確認後,才能再次上架銷售。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處處長周小豐表示,「北京冷鏈」作為新冠病毒輸入風險的「物防」措施,通過「首站賦碼、依序掃碼、終端查詢、一碼到底」,確保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線上排查、精準管控、現場處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進口冷凍冷藏肉類、水產品,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做到不採購、不入庫、不經營、不使用。

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影記者 吳江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進口冷鏈食品從入鐵到安全進入
    記者全程體驗——進口冷鏈食品從入鐵到安全進入加工生產及流通領域需要經過這幾步 12月30日,從早上9點開始,陸續有4輛滿載的冷鏈運輸車駛出我市首站定點冷庫廠區大門。
  • 從源頭把關,一刻都不放鬆——記者探訪聊城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
    進口冷鏈食品檢測流程:   對需要檢測的進口冷鏈食品通過「山東冷鏈」系統備案,進行預約登記。   按照預約時間,載有進口冷鏈食品的廂式貨櫃進入專倉指定停放地點,消殺人員進行車輛路徑消毒,檢測人員按每個批次貨物總件數的2%抽取樣本,然後對樣本的內、外包裝分別採樣。
  • 談「冷」色變,進口冷鏈食品還能購買嗎?安不安全?
    近日,區市場監管局邀請十餘位社區居民「化身」監督員,跟隨執法人員走進某超市,實地了解進口冷鏈食品的防疫管理措施,並現場體驗了一堂「如何在消費進口冷鏈食品過程中做好自我防範」的演示課。現場,執法人員還向超市負責人詳細詢問了進口冷鏈食品到店後從接收到上架各個環節的防疫措施,並檢查了貨物查驗記錄、店方的消毒記錄等。該執法人員介紹,具備「三證」的進口冷鏈食品並不意味著萬無一失,商家接收食品後,還需對內包裝進行消毒處理;存放進口冷鏈食品的庫房、冷櫃以及工具、用具也都要落實嚴格的消毒規定。
  • 冷鏈產品如何從海關到餐桌?記者體驗全流程
    記者體驗全流程監管嚴格;冷鏈平臺運行近兩個月,累計流通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18.1萬噸  11月1日起,「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下稱「北京冷鏈」)正式運行,根據相關要求,凡是進入北京市存儲、加工、銷售的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均需在「北京冷鏈」如實上傳其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做到「來源可追,去向可查」。
  • 進口冷鏈食品是怎麼到市場的?記者帶你來看
    對於不落實索取查驗產品合格證明、食品追溯等工作的,依法予以查處。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此前,該局已下發《關於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關於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堅決防止疫情反彈的緊急通知》《進一步強化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就進貨查驗、生產條件保持、食品安全追溯、監督檢查、應急處置等防控工作進行部署。
  • 冷鏈食品要進入德陽,分幾步?
    冷鏈食品上你家餐桌要幾步你可能知道但冷鏈食品進德陽要幾步「現在通過微信掃產品追溯碼,可以了解到每一個進口冷鏈食品的進出口信息。」,部門在冷鏈食品交易場所張貼了《關於禁止經營未經檢驗檢疫、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的通告》和《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 「鄂冷鏈」平臺正式上線 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貼上「鄂冷鏈」追溯碼的泰國活凍黑虎蝦。記者張茜攝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張茜 通訊員郭姍姍)12月10日,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信息化追溯平臺「鄂冷鏈」正式上線。當天下午,在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盈石物流園的武漢盒馬B2C冷凍倉,10盒泰國活凍黑虎蝦在貼上全省首批「鄂冷鏈」追溯碼後,被送往盒馬鮮生鴻達中央廣場店上架銷售。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涉及進口、承運、貯存、生產經營等眾多環節、眾多經營主體、眾多從業人員,需要多部門協同配合、信息共享,才能快速高效追溯涉疫產品,排查管控風險,形成防控閉環。
  • 冷鏈產品如何從海關到餐桌?記者體驗全流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記者體驗全流程監管嚴格;冷鏈平臺運行近兩個月,累計流通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18.1萬噸11月1日起,「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下稱「北京冷鏈」)正式運行,根據相關要求,凡是進入北京市存儲、加工、銷售的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均需在「北京冷鏈」如實上傳其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做到「來源可追,去向可查」。
  • 樂清冷鏈食品安全嗎?記者探訪零下30℃冷庫,目擊監管現場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解到,樂清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全受控、無遺漏」閉環管理,嚴格執行證明查驗制度,確保冷凍生鮮等食品的安全。12月8日上午,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跟隨樂清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走訪了樂清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蒲岐海德力冷鏈庫,針對冷鏈食品的核酸採樣、倉儲、運輸等環節進行了實地採訪。
  •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
    新華社天津11月12日電題: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慄雅婷、張宇琪、張旭東、張建新11月7日至11日,天津接連查出冷鏈從業者感染新冠肺炎,冷鏈食品外包裝也被檢出新冠病毒。此前,大連、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
  • 進口冷鏈食品郵件快件管控升級,貨物到達泰安前24小時報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侯海燕11月2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泰安市郵政管理局了解到,為紮實做好進口冷鏈食品郵件快件疫情防控工作,泰安市郵政管理局進一步加強了進口冷鏈食品郵件快件處理環節疫情防控,實行提級管控。
  • 象山進口冷鏈食品有了「身份證」!市民購買前請掃「浙冷鏈」二維碼
    象山進口冷鏈食品有了「身份證」!象山的進口冷鏈食品是否安全?市民該如何購買冷鏈食品?昨日,記者跟隨縣市場監管局和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一起走訪了超市、凍品批發部等地。
  • 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上線運行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趙文君)記者2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成並上線運行,目前接入平臺試運行的9個省(市),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佔全國90%以上。據介紹,該平臺基本實現從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可在線上排查、精準管控、現場處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聊城啟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積極應對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嚴峻形勢,堅決阻斷疫情傳播風險,從12月10日起,凡是進入聊城境內使用、加工、銷售、貯存的進口冷鏈食品,除已進入過省內其他市、縣(市、區)監管專倉的,一律進入聊城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並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
  • 內蒙古滿洲裡:進口冷鏈食品不得與其它食品混存混賣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據內蒙古滿洲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方微信消息,滿洲裡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13日發布公告稱,進口冷鏈食品經營銷售環節必須實行專櫃銷售,不得與其它食品混存混賣;實行消費實名登記或掃碼支付銷售,確保全程可追溯。
  • 進口冷鏈食品頻頻「翻車」,還能吃嗎?莫慌!這裡有答案
    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天津一批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檢出陽性;俄羅斯一企業的凍紅大馬哈魚外包裝檢出陽性;河南濮陽一份進口冷凍帶魚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近期,多地進口冷凍食品再檢出陽性,大家心裡是否又咯噔一下?
  • 多地加強對冷鏈食品消殺監測 進口冷鏈食品可「碼上」追溯
    央視網消息:近日,一些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核酸陽性。為嚴防輸入,多地加強對冷鏈食品的消殺和監測,並建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覆蓋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全過程。  青島即墨東方鼎信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是山東省最大的果品市場,車釐子、藍莓等進口水果種類佔到了三分之一。
  • 文山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區長啥樣?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怎麼買到放心的進口冷鏈食品?別急!記者到現場帶大家一一進行了打探今天(12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文山市臥龍街道七花社區環城路邊(永固混凝土公司旁)的雲南鮮鋒冷鏈物流中心,文山州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區就設立在該物流中心內。
  • 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實名銷售!陝西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上線運行
    陝西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上線運行 記者從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陝西建立統一的「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以下簡稱「陝冷鏈」)已經上線運行,實現了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追溯管理。
  • 進口冷鏈食品,天津人能不能放心吃?
    為了保障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做到外包裝100%消毒,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由商務部門牽頭,在海關設立了多個一級庫,也就是說這些進口冷鏈食品在海關入關以後,海關沒有全面消毒的,全都進入這些一級庫進行消毒。這樣就保障所有的進口冷鏈食品都要完成消毒,一個也不漏。同時考慮到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問題,對於像奶酪、巧克力、蔬菜、水果等不能直接進行消毒的進口食品,則採取核酸檢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