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三八線20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金珍彪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揚威之戰,也是檢驗我軍大熔爐成色之戰。
在敵軍陣營曾經被稱作「60熊」的曾澤生60軍,長春起義後改編為50軍。抗美援朝脫胎換骨,在漢江阻擊聯軍50晝夜,一戰成為敵軍眼裡的「50勇」。
在入朝參戰輪戰的27個軍中,第三批入朝參戰的47軍,則吸收了1萬多名「土匪」出身的貧苦青年。經過抗美援朝的洗禮也成長起來,機槍手金珍彪,就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一、英雄也問出處
金珍彪,1931年出生在湖南武陵源一個土家族家庭。
湘西地處鄂、渝、黔、桂交界,武陵、雪峰山脈縱貫,溝壑縱橫,洞穴幽深。從宋朝起就是管轄薄弱的區域,所謂「山高皇帝遠」,匪患綿延不絕,民間流傳「湘西土匪永剿不滅」。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愈演愈烈,蔣軍與土匪勾結組建了10多股武裝,總數10萬之眾。1948年的一天,17歲的金珍彪正在山裡背樹,被一個帶孩子過路的惡人撞見,拿槍要挾金珍彪給他背孩子。
3天以後,金珍彪趁著下山摘菜的機會,離開惡匪跑回了家。
1949年11月,為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除了賀老總18兵團進軍秦嶺,四野47軍、42軍124師、50軍也配屬劉鄧。47軍歸三兵團指揮,與11軍、12軍會師白馬山,打開了入川通道。
1950年12月,惡人被剿匪部隊懲處,金珍彪「罪惡較輕」,通過集中改造,加入湘西47軍141師423團1營3連,4個月集訓後成了一名機槍手。參加人民軍隊,首先要問出處,這是隊伍戰鬥力的保證之一。
土匪不肅清,大軍不收兵
二、生與死,菜鳥的第一堂課
1951年3月5日(正月二十八),金珍彪告別戀人,隨部隊開福東北。
不久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晝伏夜行,到達沿海擔任反登陸、搶修機場的任務。志願軍的戰鬥力,都是在戰爭中學習、提高。金珍彪第一場實戰,就是夜月山戰鬥。
1951年10月3日晨,美騎1師110門重炮開始進攻前的火力準備。
志願軍47軍139師415團加強417團2營的287.2高地,受到美騎1師5團進攻。141師422團1營高地,遭到美騎1師7團進攻。天德山、夜月山141師422團2營、423團,受到美3師攻擊。
天德山陣地,在美軍2個團、70輛坦克、24架飛機、5個重炮群攻擊下,422團2營5連接連打退敵人9次衝擊,全連只剩12個人,子彈打光。等打退敵人第11次衝鋒奉命撤退,只剩8個人。
在422團死守天德山的同時,423團在夜月山浴血奮戰。六班副班長趙玉忠一條腿被炸斷,副排長王興邦滿臉是血,仍堅持戰鬥。老兵們不怕死的精神,讓金珍彪的內心受到強烈震撼。
志願軍防守陣地
三、戰爭的評價標準:贏!
139師415團加強417團2營的287.2高地,戰鬥也異常慘烈。這個不到300米高的小土山,臨時挖掘的簡易戰壕在美軍炮火下很快成了擺設,高地也在美騎1師5團進攻下岌岌可危。
139師第一主力團415團頂不住,9個連建制完整的只剩2個連。416團戰鬥力最強的1營3連接替415團防務。土山炸出的浮土近一米深。美軍在重炮、飛機、坦克掩護下終於佔領287.2高地。
1營3連200多人,只有帶隊的副營長一個人回來,團長苗汝鵾大發雷霆:陣地都丟了,你還有臉回來呀?副營長回到營部,用手槍自己了結。多年以後,苗汝鵾還一直對此事悔恨萬分。
10月6日,416團2營營長朱平帶領4連付出重大犧牲後,終於奪回了287.2高地。可兵力還未展開就遭到美軍炮火全覆蓋轟炸。陣地上的指戰員全體犧牲,287.2高地又被聯軍佔領。
經歷大小10多次戰鬥,金珍彪表現出色,141師領導評價:槍法準,能吃苦,特別能打仗。
志願軍戰士在進攻
四、寶劍鋒從磨礪出
1953年3月的老禿山攻堅,是金珍彪的成名之戰。
老禿山,位於驛谷川南通往漢城必經之路,原名上浦防東山。1952年6月起,美45師和志願軍39軍反覆拉鋸,志願軍5次攻下高地都被聯軍奪回。小山成為一片焦土,美軍稱「老禿山」。
1953年3月,志願軍47軍141師423團再次進攻老禿山。守敵是哥倫比亞營一個加強連,美7師20個排2個班,還有一個坦克連。3月23日晚,在4分鐘炮火急襲後,423團1營3連發起了衝鋒。金珍彪以火力壓制敵軍,配合戰士們摧毀了17個暗堡,掩護第三個旗手把戰旗插到了老禿山主峰。
美7師32團和21團一部,在48輛坦克、幾十架飛機、10幾個炮兵群支援下全力反撲。423團1營3連奉命死守597.7高地和無名高地。1營長郝中雲拿過1挺機槍,和金珍彪背靠背掃射。戰鬥中,金珍彪右腿中3彈,背部、臀部被燃燒彈嚴重燒傷昏迷。被戰友發現後,轉移到戰地醫院。
「老禿山」攻守戰歷時5天,共殲滅美7師、哥倫比亞營2000多人,47軍損失更大。美第8軍軍長泰勒,也到了前線。金珍彪一個人打死165人,被授予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紅旗插上老禿山
五、信仰的力量
1954年9月,47軍回國,在安東受到10萬民眾夾道歡迎,金珍彪作為戰鬥英雄代表作了講話。部隊駐防雷州半島,金珍彪也成為連長。1955年l0月,調往桂林步校任軍事教官。
1958年,已經結婚的金珍彪衣錦還鄉,還和初戀情人見了一面,給分糧的社員們當了一回監稱人。回到學校不久,卻被一個「趙秀才」寫信舉報說調戲弄姑娘,貪佔糧食。在「鐵證」面前,金珍彪被撤職,取消城鎮待遇,一輛吉普車將他們夫妻送往廣西一個農場勞動。
在山林生活了8年,金珍彪再次成為青龍埡村村民,但他心裡的信仰卻一直都在。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金珍彪帶著家人到軍博參觀,在抗美援朝展館發現自己使用過的那挺機槍。看到規格、型號、槍託上熟悉的摔裂痕跡,年近花甲的金珍彪像孩子一樣哭了。
晚年金珍彪
九十年代,家鄉開發旅遊,一身傷疤的金珍彪成為武陵源最老的「野馬」導遊之一。他晚年最大的心願,是回朝國戰場,再去看看長眠異國的戰友,再和活著的戰友回想炮火連天的昨日、憧憬美好的明天。
2019年11月20日,金珍彪走完傳奇又平淡的一生駕鶴西去,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