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臺灣地區少年矯正教育體系考察

2021-02-07 上海未檢


應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邀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臺灣少年矯正教育參訪團」於2015年10月18日至24日赴臺灣地區進行了考察交流。參訪團由來自上海市有關方面負責人組成,團長由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堅同志擔任,考察團成員包括上海未成年人法研究會會長、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姚建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王宇展,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未檢處處長吳燕,上海老年大學副校長韓崇虎,嘉定區教育局安全中心副主任徐鳳娟,以及上海市培成學校校長張建達,彭順中學校長陳健,新暉中學校長何英,浦東工讀學校副校長滕衛忠。

本次參訪的主要目標是了解我國臺灣地區少年矯正教育體系的現況及發展、未成年學生犯罪及保護情況、臺灣少年輔導委員會工作的具體內容與運行方式、臺灣地區教育機構與少年觀護所、少年及家事法庭等司法機構之間教育保護銜接、臺灣地區少年矯正學校的設置、學校行為不良未成年人教育矯治轉化工作架構與運行機制,以及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與處置機制建設等。

在臺灣訪問期間,參訪團先後訪問了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臺北市教育局、臺北少年輔導委員會、彰化少年輔導院、彰化縣東山國小、普臺國中、誠正中學等單位,與從事少年矯正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實務部門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並實地走訪了相關學校。

一、學術機構重視少年矯正教育的研究與參與根據參訪日程安排,參訪團先後訪問了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召開了青少年犯罪專題交流座談會,與臺灣地區從事少年矯正教育研究的學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參訪團在與兩家機構的專家學者交流及其後的實務部門參訪過程中感受到,大學研究機構在臺灣地區少年矯正教育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機構為實務部門提供了大量前沿理論成果,少年矯正教育實務部門建則為理論研究提供豐富而翔實的研究素材,兩者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二、少年警察隊、少年輔導委員會在防治少年犯罪中的獨特作用臺灣地區的少年警察隊與少年輔導委員會是少年犯罪防治中的兩支主要隊伍。少年警察隊的「剛性」與少年輔導委員會的「柔性」共同形成了其「剛柔並濟」的少年犯罪防治工作特色。參訪團重點考察了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及下設的「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這兩支隊伍的主要特徵還在於

三、學生輔導與犯罪預防的特色臺灣地區的教育機構種類多樣,在少年保護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其除了有典型的教育機構外,還有獨具特色的犯罪預防機構,即「中途學校」。

(一)普通教育機構教育功能 參訪團先後訪問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及彰化縣東山國民小學、普臺高級中學等教育機構,這些單位及學校都在普通的教育管理與教育教學實踐中認真地踐行著教育功能。

參訪團在參訪彰化縣東山國民小學、普臺高級中學的過程中,發現這兩家教育機構都有個性的教育方式:彰化縣東山國民小學通過棒球運動,預防學生偏差,並以此為載體對特殊學生進行輔導;同時注重讀經「三字經」的方式,樹立學生遵紀、知禮、守法的意識與習慣。

普臺高級中學則通過推行靜心教育、適性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製與靜心能力,同樣收到了預防學生偏差行為的顯著效果。這兩所學校向參訪團展示了普通學校對行為偏差學生教育以及心理輔導等典型案例。

(二)獨特教育機構中途學校的教育矯治功能臺灣地區教育系統負責學生犯罪預防與校園安全另一個特色性的組織——中途學校,僅彰化就有兩所中途學校。

參訪中我們發現,因為有些少年因犯罪、性交易、逃家,或被家庭逐出,導致學業中斷一段時期,若隨即返回家庭、學校,恐一時無法適應,因此,先被安排在中途家庭生活,並進入中途學校,或中途班級一段時間。參訪中我們也發現,中途學校不是長久停留之地,更不是替代一般學校,主要是承擔銜接的功能。

四、少年矯正機構體系重視教育部門的介入少年輔育院與少年矯正學校是臺灣為因違反法律及犯罪行為之未成年人而成立的特殊教育單位,隸屬於法務部矯正屬,法院會依犯罪的輕重及其需要決定須被安置於輔育院或矯正學校。

通過上述對臺灣地區的矯正機構的參訪學習可以發現,在臺灣地區,除了司法部門外,教育部門也是重要的矯正力量。教育部門的介入可以避免了司法部門矯正工作的僵化,對於罪錯少年而言,由教育主管部門設立的各類矯正學校是更為合適的矯正機構。

五、思考、啟發及下一步的工作設想從實際效果來看,臺灣地區的少年矯正教育體系是較為完善的,也是較為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總結臺灣地區的少年教育矯正教育成功經驗、反思我們大陸地區未成年人矯正教育制度,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設想。(一)牢固樹立「教育與矯正相銜接」的未成年人保護教育思想通過上述對臺灣地區少年矯正教育體系的介紹,可以發現:教育與矯正的良好銜接是其矯正工作最大的亮點,也是其卓有成效的矯正工作的關鍵。「矯正+教育」的矯正模式實際上是對二者的一種有機結合。教育與矯正相銜接的矯正體系之所以能夠發生良好的化學反應,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二)借鑑「矯正教育體系」,推動大陸地區工讀教育改革創新工讀教育是大陸地區借鑑蘇聯模式為教育挽救罪錯未成年人而設立的獨特教育機構,大陸地區的工讀教育發展已60多年歷史,曾發揮過巨大作用,但當前工讀教育發展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難與矛盾。儘管大陸地區與我國臺灣地區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不盡相同、機構設置有所差異,但臺灣地區「教育矯正體系」的成功經驗,可以成為大陸工讀教育改革參考與借鑑。

來源轉載:美篇(朱堅強專欄)


相關焦點

  • 臺灣少年矯正學校的基本建制與教育特色
    作者:宋秋英,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矯正教育系副教授,博士來源:《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24期摘;要:針對20世紀末少年重新違法犯罪率飆升、新竹少年監獄因受刑人不滿管教方式而頻發暴動等問題,臺灣開始重新審視並著力改革少年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
  • 臺灣少年司法制度考察報告
    作者:莫非為深入了解臺灣少年司法與矯治制度,應臺灣檢察官協會邀請,2013年10月16日至23日,海澱區檢察院、法院、公安分局及首師大少年司法社工中心一行12人,由王偉檢察長帶隊,赴臺灣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
  • 臺灣地區的監獄行刑制度考察
    2013年5月20至5月24日,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組團赴臺灣就循證矯正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考察。考察組先後到臺灣矯正署新竹監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進行了考察。      一、臺灣監獄的基本情況      臺灣監獄是由臺灣的「法務部矯正署」統一指揮、監督和管理的。
  • 米振榮等:少年審判的探索創新與工作展望——以中國大陸地區少年...
    (一) 少年審判的理論視野考察1.國家承擔最終監護責任——國家親權論國家親權論強調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政府和國家是未成年人的最終保護者,應承擔維護其最佳利益的使命。國家親權理論包括三方面的含義:首先,國家是未成年人的最終監護人,應當積極介入未成年人的照顧、教育、矯正等事務。
  • 臺灣矯正署考察團一行參觀考察南京監獄
    原標題:臺灣矯正署考察團一行參觀考察南京監獄   11月8日上午,臺灣矯正署考察團一行16人在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省監獄管理局局長姜金兵,省司法廳副廳長萬力,司法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耿志超等領導的陪同下參觀考察南京監獄。  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了監獄會見樓、監舍、罪犯食堂以及教學樓等罪犯改造、生活、學習場所。
  • 臺灣地區外役監獄和觀護制度的實踐及啟示
    這些實踐對於大陸地區的監獄改革和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大陸地區應該從國家法律層面制定《犯罪者預防更生法》和《社區矯正法》,不僅要注重對未成年人的更生保護,也要注重對成人的更生保護,全方位構築預防犯罪和社會安全網的法律體系。
  • 2015臺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考察報告(節選)
    2015年10月3-10日,全經聯商學院第四屆董事長研修班第四次遊學考察團20多位企業家學員走進臺灣,深度考察了近20個文創產業、
  • 2015-2020年,中國佛教協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
    內容來源: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原標題:以佛法促交流,共畫同心圓 增互信強認同,共圓中國夢——2015-2020年我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海峽兩岸佛教同根同源,高僧大德親如一家。回顧歷史,兩岸間的佛教交流在民間交流工作中始終發揮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 【行業資訊】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啟示
    2015年5月,上海再擔保董事長徐菲、總助汪合黔、市場總監宮建新3人組成的考察小組,對臺灣地區的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開展了為期六天的交流學習和考察活動。  在考察小組看來,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非常值得大陸學習和借鑑。
  • 養老網2015國際養老行業深度考察(臺灣)
  • 遊不完,學不盡 2015臺灣考察季
    參訪新潤建設:通過與島內知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零距離接觸,深入了解臺灣房地產業開發與經營之道。考察知名住宅項目(竹北之星、明日苑):通過借鑑臺灣房地產經典案例,借鑑經驗,規避風險,探尋自身的地產開發之道。參觀文創園區:精選臺灣文創類案例典範,感受臺灣創意產業的魅力,領略其特色設計及經營管理的決勝之道。
  • 生活即教育 環境育品格 ——我校吳瑕老師赴臺灣考察品格教育
    2017年3月5日至11日,成都市優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赴臺灣教育交流訪問團到臺北市進行了為期6天的考察。
  • 行走臺灣,感悟教育 ——赴臺考察之旅
    10月17日,我跟隨海南省定安縣教育參訪團赴臺進行為期一周的教育教學考察。
  • 蔡敏勝:根植於心的教育——臺灣地區教育的啟示與思考
    臺灣教育,將教育根植於心。一、帶著問題出發第一次去臺灣地區學習,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都很興奮,也很重視,臺灣的教育到底怎樣?以前只是聽別人講過、在網上看過,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為了外出臺灣地區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搜集了很多想知曉的問題。
  • 臺灣地區鄉村活化歷程與體系探析
    本文以時間為軸,通過對中國臺灣地區鄉村活化內涵的解讀以及活化歷程的分析,探析其階段特徵及內在因素,建構鄉村活化體系,同時為我國大陸地區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策略和借鑑。地域活化的概念,是指某個衰敗或未開發地域,通過多方位的策略探索形成完整的地域發展體系,促進當地發展復興,包含了實質地方經濟、地方環境等有形效益,以及居民地方認同感、歸屬感和精神素質提升等無形效益。
  • 臺灣地區創客空間與創客教育發展
    文章來源:《世界教育信息》雜誌轉載公眾號:中國教育信息化在線 微信號:cedictol國際創客運動風潮已經影響到每個經濟體。創客及創客空間可以激發更多創意產生和創新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臺灣地區通過建構多樣化的創客空間、推動「vMaker行動計劃」、推進創客教育培育區域創客文化,支持創新創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文章結合對臺灣地區創客空間和創客教育的實地考察,系統闡釋了臺灣地區創客運動生態,提出兩岸創客運動發展、互動的建議與思考。
  • 中國臺灣地區鄉村活化歷程與體系探析
    依照臺灣地區休閒農業發展歷程的主體特徵, 可將其分為3個模式階段。1.1 觀光農園——休閒農業的點狀萌芽臺灣地區休閒農業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觀光農園的開發。1963年臺灣省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利用本土特色鮮花吸引遊客觀賞遊覽, 遊客完成參觀後可購買喜好花品, 既喚醒了當地農業, 又增加了居民收入, 成為觀光農園在臺灣的首秀。
  • 【臺灣考察】臺灣六天五晚養老機構深度考察參訪
    : 臺灣全人照護關懷服務協會理事長:甘士照三、臺灣高端養老發展的成果與成功案例演講人:祥寶尊榮集團副總經理:朱明四、兩岸養老事業交流座談會,合影留念四星酒店下午【參訪雙連安養中心】考察特色:雙連安養中心是臺灣養老界的第一品牌,為臺灣地區第一座多層級連續性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倡導CCFC理念。
  • 2017年3月臺灣牙科參觀考察遊學(臺灣牙科美圖)
    各口腔醫療機構:為了更好地借鑑臺灣牙科的發展經驗,深入地了解其經營模式與管理方法,提高民營口腔的經營管理能力,促進民營口腔可持續發展,由北京中盛口腔醫院管理中心組織的《赴臺灣牙科院所參觀考察活動》擬於 2017年3月份 赴臺灣牙科院所進行深度的參觀訪問和經驗交流。
  • 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調研組到鹿寨縣社區矯正中心調研
    2020年12月9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唐登華帶領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專家調研組一行6人,來到鹿寨縣社區矯正中心,就社區矯正人員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社區矯正的教育室、閱覽室、宣洩室和心理矯正室,仔細聆聽了鹿寨縣司法局局長劉革成對社區矯正工作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