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始搖芳,芳生非一葉。——蕭衍《芳樹》
森林是地球之肺、生命之源,鬱鬱蔥蔥的樹木被看作是生態環境良好的象徵。人類無法脫離自然環境而生存,隨著自然環境的日漸惡劣,人類開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環保作為新時代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屢次出現在國際重要會議上。從植樹造林到低碳出行,人類在環保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都是為了保護生存環境,阿里巴巴推出的螞蟻森林項目,正好迎合了大眾對環保的重視。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低碳行為積攢能量,積攢一定數量的能量之後,螞蟻森林會替用戶在沙漠地區種下一棵真樹。阿里巴巴還會募集一些志願者,去沙漠地區種樹。
一般來說,在雨水充沛、自然環境良好的地方種一棵樹是比較簡單的,而過度乾旱的地區卻恰恰相反。沒有去沙漠種過樹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其中艱辛,樹這種看似堅強的植物,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也只能放棄生的希望。國內有這樣一個地方,雖然雨水充沛,但千年來種不活一棵樹,被稱為國內唯一沒有樹的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呢?這個種不出樹的縣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北部的那曲縣,此縣地廣人稀,剛好位於三大山脈的交界處。那曲縣草場茂密一望無際,土壤也比較肥沃,但這樣一個自然條件良好的地方卻長不出一棵樹,實在是讓人驚訝。
為了了解那曲縣數千年來長不出一棵樹的原因,我國專家對那曲縣的土壤、氣候、降雨、水源、汙染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勘察。首先,人為影響是比較小的,因為種不出樹的問題不僅存在於汙染較重的現代,即便在沒有一絲工業汙染的古代,那曲縣境內也沒有樹木能夠存活。國內唯一沒有樹的縣:千年來種不活一棵樹,為什麼會這樣?專家分析發現,那曲縣種不出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大原因就是土壤和氣溫問題,那曲縣廣袤的土地上大部分是厚厚的凍土層,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無法在凍土層存活,它們的根莖承受不住如此低的土壤溫度。而且凍土層又厚又硬,種植物的難度很大。能夠適應低溫的寒帶植物種類少,倒是能夠勉強在凍土層中存活,但無法適應那曲線充沛的降雨量。
即便在凍土層沒有覆蓋的地方,但由於那曲縣的海拔很高,氣溫也很低。據氣象局統計,西藏那曲縣的全年平均氣溫低達零下2.1度,最冷的時候和我國東北部的哈爾濱一樣溫度可達零下三四十度。如此惡劣的溫度環境下,樹木在嫩芽時期很容易被凍壞,而且寒冷環境下樹木的生長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尤其是被雨水長時間浸泡,樹木基本無法存活。
第二大原因就是過度豐沛的降雨量,一般情況下,豐沛的降雨量有利於樹木生長,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之所以長得如此繁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該流域充沛的降雨量。但是對全年有大約1/3的時間是大風天氣,且日照時間只有約三個月的西藏那曲縣來說,過度豐沛的雨水只會讓樹木走向滅亡。得不到太陽光照拂的樹木,在雨水的滋潤下根系會腐爛,別說存活,即便是樹木的嫩芽都很可能會被過量的雨水泡壞。某些植物能夠適應過低的氣溫甚至是凍土層,但又冷又溼的地方對於樹木來說,是極其惡劣的生長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幾乎只有不畏寒、不懼風、喜雨水的草能夠自在生長,所以那曲縣擁有廣袤的草原。
不少人以為草長得很茂密的地方很適合植物的生長,其實不然,草的生命力比大多數植物都頑強。並且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不是在嚴重缺水的乾旱地區,草基本上都能生存。即便是公認為自然環境惡劣的沙漠,也偶爾能夠看到野草的身影。但是樹木不一樣,參天大樹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但樹苗和小樹都需要悉心保護,這些脆弱的小東西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我國專家也嘗試過在那曲縣人為創造一個供小樹和樹苗生長的環境,等到樹的發育穩定,再將它移植到外面。即便如此,存活率還是極低,若缺乏人類的看護,那曲線的樹會越來越少直至滅亡。
在那曲縣,樹木無法生長的第三大原因就是海拔高,空氣稀薄,樹木的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吸收氧氣,白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來釋放氧氣,晚上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時,生物也需要靠吸收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長。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而西藏的那曲縣不僅光照時間少,影響樹木進行光合作用,而且空氣稀薄,樹無法獲取自身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同樣難以成活。
結語
總的來說,西藏那曲縣種不出一棵樹的原因是各種自然環境影響的結果。雖然人類亂砍亂伐、排放廢氣、侵佔自然界動植物生存空間的行為,給地球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不過那曲縣千年種不出一棵樹,並不是因為人為原因,反而可能會因為人類的努力和科技水平的發展,那曲縣的自然環境最終能夠被改善。若植物專家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來保護那曲線的樹木,或者說能培養出更適合惡劣生態環境的植物,那曲縣也能有見到樹木欣欣向榮的一天。人類一直以來只顧向大自然索取,也是時候利用自己的科技和智慧來回報自然,改善自然環境,這也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