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怎麼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1-02-23 紅領巾集結號


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也屬於正常的年齡特點。家長可以認真觀察一下,孩子做什麼事件能夠集中較長的時間,這件事必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的,所以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件下手,從每一件小事上讓他能夠堅持下來,遇到有些不完全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事件時,一定要在他的身邊不停的鼓勵,堅持到底,然後加上合適的表揚,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小小喜悅。另外孩子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輕易去打斷他。這是一點小經驗,試試吧,只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堅持,會有效果的.有些孩子很聰明,可是由於上課不專心聽講,說悄悄話,做小動作,在家寫作業時邊做作業邊玩,磨磨蹭蹭,做事情總是有始無終,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我們認為父母及教師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所以要想使孩子集中注意地學習,就要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種準備,讓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適當。學習前也不要讓孩子玩新穎的玩具或有趣的遊戲,使孩子在平靜愉快的心情中開始學習。創造一個安寧舒適的環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條件,孩子的學習環境力求單純固定。有條件的最好能讓孩子有一個固定的學習地方,沒有條件的學習環境也要力求單純。孩子在學習時,如果大人走來走去,說這講那,甚至聽廣播、看電視,就會嚴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學習時,家長也最好坐下來,看點書讀點報,或作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2、適宜的教學內容是集中孩子注意的條件

人的需要、興趣和經驗,直接影響人的注意。如果讓孩子學習的內容與他的需要無關,或是教的內容太深,超出他的經驗範圍,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內容太淺,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善於從紛雜的現實中,選擇孩子尚未掌握、但經過努力能理解的內容教給他,其注意自然會集中。還有,孩子坐下來剛學習時,家長和老師可以讓他們學習最感興趣後較容易的東西,待集中精力後,再學習其他東西,這樣效果會更好。

3、安排好學習、休息、活動的時間

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時間不宜太長。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持續時間為:5--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讓孩子放鬆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勞了就讓他們動一動,喝點水,吃點東西,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兒童坐著一動不動,越是這樣,兒童就越不專心。


4、明確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孩子的注意

如果在窗臺上種一盆蒜,孩子不一定會注意它。但如果大人對他說:「這些蒜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長出了綠芽,就趕緊來告訴我」這樣孩子就會經常注意它。如果這任務是對兩個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發現者就是優勝者,或者還能得面小紅旗,那孩子就會更經常的來察看這盆蒜。為什麼呢?因為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對任務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麼,甚至強迫他做什麼。而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講明意義,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這樣任務明確,願望強烈,注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務後還想再學,也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一點,但一定不能因為孩子情緒高,就無限增加,那會引起孩子厭倦、疲勞、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不集中,記憶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興趣正濃或剛開始降低時及時停止,使其留有餘興,下次還願再學,這樣注意就能持久不衰。

5、遊戲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在學校和家庭活動中,老師和家長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遊戲,使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養成專注的習慣。此外,孩子在玩遊戲時常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其聚精會神時家長和老師切不可隨意打擾,幹涉,因為此時不斷的幹擾孩子,不僅會使孩子玩得不開心,而且不利於他養成做事專心致志的習慣。


  這類孩子覺得讀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學習。  面對這個問題,一位平民爸爸的回答,很接地氣,值得參考: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二十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六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那次談話對兒子來說印象深刻。從此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這類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後,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怎樣學習主要是幫助孩子學會怎樣聽課和怎樣做作業。  在家長希望老師課堂上多提問自己的孩子前應該首先教會孩子的是會「聽」。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有的不會聽、不去聽,自由散漫,自制力、專注性差。首先,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的習慣;其次,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第四,應儘量要求孩子複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孩子需要建立規則意識,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跟孩子一起商量好每天放學後完成作業的時間和質量要求,按約定好的規則完成要有獎勵,但是如果違規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不能不守規矩,且規則的標準不能變化,避免給孩子不遵守的藉口。作業要工工整整,不能敷衍了事。同時父母在輔導作業時要克制自己的情緒,態度平和。
  這類學生可能因為學不會、成績差、老師的不重視、父母的批評等原因對自己能力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笨,學不會。  自信心是我們的大腦進行高效率工作的前提。因此,如果家長們想要自己的孩子學習好,首先必須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心。家長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並鼓勵進步。鼓勵是評價性的,通過評價,讓孩子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也就知道以後應該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同時,通過家長的評價,一方面讓孩子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孩子也會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會知道以後應該注意什麼。


(本期編輯:洋洋 責任編輯:雲風 此內容本站僅為轉載 來源:網絡綜合 涉及專業內容請以從業人士說法為準 此內容涉及任何觀點非本站撰寫特此聲明,本站對此內容不做任何立場及持任何觀點 圖片摘自網絡與內容無關)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太多怎麼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貓爸朋友的兒子去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有一次聚會,朋友跟我們聊起了她孩子學習的情況:我家孩子上這半年一年級,老師總說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走神,每次上課他不是往窗外看,就是在書桌下面做各種小動作,摸摸這裡,戳戳那裡。
  • 上課不專心聽講,你的老師有什麼有效辦法?
    因為一段在課堂上責罵不認真聽講學生的錄音,天津市津南區肖老師被嚴厲處分之後,引發廣泛社會關注。批評肖老師的,有學生家長,也有教師,還有教育專家。主要是認為,肖彩虹老師在課堂上使用尖酸刻薄語言刺激學生,方法不當,不利於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 孩子上課總是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上課愛做小動作」和「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學生家長最困惑的學習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這種問題的更多。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呢?我們將做小動作分成以下幾類,進行逐個分析。
  • 學生上課聽講不專心怎麼辦
    學生聽課不認真,總是分心走神,這樣的習慣會害人,怎麼辦?如果是低年級學生,這個問題往往會被老師和家長忽略。因為低年級知識比較簡單,老師在課堂上也會進行大量的練習,學生即使沒有認真聽講,也能通過大量練習彌補漏洞。
  • 跟家長聊聊:孩子上課不愛聽課該怎麼辦?
    昨天晚上,一位家長跟我講:他家孩子反映數學、物理都聽不懂了,上課聽不進去,感覺無聊就坐不住,總想趁老師不注意找人說話解悶;被老師批評了多次;現在不想讀書了。家長問:孩子不愛聽課怎麼辦? 的確,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上課東張西望、搞小動作、說閒話等不良行為,這樣的結果就是上課不能認真聽課,知識輸入過少,知識似懂非懂,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 孩子不認真聽講,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怎麼辦?怎樣安排假期生活?
    問題1: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怎麼辦?家長的語氣傳遞了他焦慮的情緒,諮詢內容主要來自老師的反饋,家長曾因為老師的反饋,打過孩子,但收效不大。對孩子實際上課的情況,家長曾經試圖和孩子進行討論交流,但孩子保持沉默,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也存在問題。諮詢建議:對家長的焦慮情緒作情感反應,引導其將注意力放在與孩子一起面對他適應小學生活的問題上,而不是發洩家長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與孩子交流渠道的暢通。
  • 不專心聽講就不是好孩子了?家長必須了解點真相
    要求孩子「專心聽講」,到底是想要孩子學好功課,還是僅僅為了成全老師的面子?難道學生們都和機器人一樣紋絲不動,老師就滿意了?好老師用自己的講課魅力吸引學生,喜歡給孩子扣上「注意力不集中」帽子的老師,往往是那些水平最差的老師。尹建莉老師尊敬的尹老師:我現在很困惑。不知怎麼辦,向您求助。我兒子在上課時總改不了走神或做小動作的毛病。經常聽語文和數學老師說他上課發呆或做小動作。我有時隨便說說他:「以後上課要專心點。」
  • 答疑 |上課小動作多的孩子就是不認真聽講?一招就糾正!
    親愛的寶媽:首先,你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的學習方式分為三種:視覺型、聽覺型和體覺型。從你的描述上看,你的孩子是屬於聽覺型。聽覺型孩子在學習上表現為靠耳朵聽,而不是用眼睛看。因為是靠耳朵聽知識,所以他的身體就不需要再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視覺型,也就是用眼睛看著老師學習的孩子,因為要更專注地盯著老師,所以身體幾乎沒有小動作。
  • 9歲孩子經常上課不專心聽講怎麼辦「千個家庭教育案例609」
    9歲孩子經常上課不專心聽講怎麼辦【千個家庭教育案例609】小哲是一名9歲的孩子,也是爸媽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經常上課不專心聽講、課下一做作業什麼也不會,遇到期末考試,做的小測試經常做的很差…… 班主任曾私下找小哲的父母聊過,提醒他們孩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然而班主任的提醒,給小哲帶來的卻是父母更多的打和罵。
  • 孩子上課不專心,家長老被學校請!高人出手,一招化解!
    小學二年級,一次班主任給我發簡訊,說小兒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不專心。這事兒還了得,得管!回到家,我把小兒子叫過來,施展做老師的功底,好好溝通一番。既有語氣溫和的循循善誘,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意義;又有態度莊嚴的嚴正警告,如果再不認真聽講,思想開小差就要受到相應地懲罰。小兒子頻頻點頭,保證上課一定要專心,看他態度誠懇我也就放心了。
  • 上課聽講要專心,但標準是什麼?特級教師坦言:1點要引起重視
    「在學校裡,要認真學習,聽老師的話;上課要專心聽講、要做筆記,不要搞小動作、開小差;有不懂的問題,課後要大膽問老師!」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專心上課的標準,就是簡單的——「上課要精神集中、不走神,不搞小動作、不和同桌聊天,認認真真做課堂筆記……」但是在從教幾年之後,我卻發現這件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 孩子不愛學習,別怕,跟我學怎麼樣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事實上,孩子上課不能長時間專心聽講、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聞,心不在焉,對教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或無法理解老師課 堂講授的知識;記不全或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作業和事情;複述老師所講內容時,顯得語無倫次……孩子這些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相關問題
    孩子注意力的養成是在小時候,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當他在做某件事情時總被打斷,就容易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孩子坐不住好動的話,可以給孩子玩一些旋轉遊戲,或者木頭人遊戲,鍛鍊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我現在有幫孩子一起預習第二天老師講的課沒有,但是效果並不理想。老師,明明已經講過的知識,可是她還是說這些東西老師沒講過,不知道。我想知道,應該怎樣做,能幫助孩子,上課更加的專心聽講,能聽得懂老師講課的內容。
  • 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父母可用這6招
    同一個世界,同一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同樣的煩惱:孩子上課不專心,應該怎麼做?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每位家長對於孩子的課堂表現和上課情況都持以很高的重視。因為上課不專心是大部分學習問題的源頭,後續的連鎖反應就像水流一樣,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是蔓延式的惡性發展。上課不夠專注,對於老師講的知識點就不能很好的吸收,回到家作業不會做;不會做作業就形成挫敗感,對學習失去興趣。最後自然而然就影響到了孩子的考試成績。
  • 孩子上課開小差怎麼辦
    孩子上課開小差怎麼辦2020-12-03 18:02:0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有些孩子常常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視覺中國  有的孩子在學習時坐不住,常常在看書寫作業的時候思想開小差,不是東張西望,就是翻這翻那,或者做小動作,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 孩子的說明書丨孩子愛做小動作,不專心,家長除了吼還能做些什麼
    爸媽吼一句,認真一兩分鐘、上課小動作多,心不在焉等行為?孩子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長都惆悵的一件事,一部分家長是憤而訓之、揍之,一部分家長則是常常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注意力不集中等到孩子長大自然就好了。其實,這些都是極大的誤區!
  • 孩子上課不專心總抖腿講閒話?別誤解孩子,那恰恰是專心的表現
    最近有老師跟我抱怨說,她班上有幾個孩子上課老是抖腿、講閒話,每次讓他注意聽講,幾分鐘之後,又開始抖腿、講閒話了。老師把這個問題和孩子家長反映,得知孩子不僅在課堂上會抖腿、講閒話,在家學習也會做小動作。老師和家長都不知道拿孩子怎麼辦。真的沒有辦法嗎?
  • 教師面對學生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2.對上課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如果教師講得有趣,他肯定會全神貫注。3.個別學生還未養成上課聽講的良好習慣。 5、學生愛走神,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 6、學習基礎差,聽不懂,從而厭惡學習。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寶媽們是不是經常會覺得自家的娃平時在家挺聰明,一到學習上面就「掉鏈子」,什麼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多,放學回家寫個作業也是拖拖拉拉,老師家長怎麼說都不管用。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不管是在學齡前還是在學齡後,普遍老師都會反應這些孩子們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與人交流有問題,考試馬虎,讀書跳行。
  • 孩子愛做小動作,不專心,家長除了吼還能做些什麼?(附方法)
    平日的學習中,你的孩子是否有: 做作業慢,邊做邊玩、 爸媽吼一句,認真一兩分鐘、 上課小動作多,心不在焉等行為? 相信很多家長會說,這不是活脫脫的我家娃嘛。